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骨伤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6: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的三角韧带较外踝的腓距、腓跟韧带坚强,故阻止外翻的力量大,阻止内翻的力量小。胫腓
    骨下端之间被坚强而有弹性的胫腓韧带连接在一起。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为鞍状关节
    面,当作背伸运动时,距骨体之宽部进入踝穴,腓骨外踝稍向外后侧分开,而踝穴较跖屈时
    能增宽1.5—2mm,以容纳距骨体。此时下胫腓韧带紧张,关节面之间紧贴,关节稳定,不
    容易扭伤。而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时,下胫腓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如走不
    平道路,上、下楼时不慎,或骑车跌倒时,若踝关节处于跖屈则多引起损伤。
    踝关节扭伤分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两类,以前者多见。跖屈内翻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腓
    距前韧带;单纯内翻损伤时,容易损伤外侧的腓跟韧带;外翻姿势时,由于三角韧带比较坚
    强,较少发生损伤,但可引起下胫腓韧带撕裂。直接的暴力打击,除韧带挫伤外,多合并骨
    折和脱位。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局部
    压痛明显,若内翻扭伤者,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作外
    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下胫腓韧带断裂,X线摄片可显示下
    胫腓骨间隙增宽。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患者平卧,术者缓缓作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翻、外翻动作,理顺筋络,然后用两掌
    心对握内外踝,轻轻用力按压,对下胫腓韧带断裂踝关节半脱位者有复位作用。最后按摩踝
    部。瘀肿严重者,则不宜手法。
    2.药物治疗    ,
    早期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外敷消瘀止痛膏,肿胀不明显者外敷三色敷药。内服活
    血止痛汤或活血舒筋汤。后期宜温经通络止痛,可用下肢损伤洗方熏洗,并内服小活络丹。
    3.固定和练功活动
    早期敷药后用绷带包扎,内翻扭伤采用外翻固定,外翻扭伤采用内翻固定,暂时限制走
    路,一般固定3周左右,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固定4—6周。解除固定后,开始锻炼踝关节的
    伸屈功能,并逐步练习走路。
    4.手术治疗
    下胫腓韧带断裂、踝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第二十五节  跟腱损伤
    小腿的腓肠肌与比目鱼肌腱联合组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跟腱是人体最强的肌腱,主
    要功能是运动时跖屈踝关节及站立时稳定踝关节。跟腱损伤常发生于活动量较大的青壮年。
    一、病因病机
    跟腱损伤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6:2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间接暴力:多见于剧烈运动、活动量较大的青壮年,如运动员或搬运工人等。在行走、
    奔跑或跳跃等活动中,跟腱承受过度的牵拉力而损伤,可引起跟腱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此
    种撕裂伤的断面参差不齐,其主要断面多在跟腱附着点上方3—4cm处。
    直接暴力:大多见于锐器割裂伤,因此多为开放性损伤,在肌腱处于紧张状态时,被踢
    伤或器械击伤亦可发生断裂。直接暴力造成的跟腱断裂多为横断形,跟腱断裂后,近端可由
    于小腿三头肌的收缩而向上回缩。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明显外伤史。伤后跟腱部疼痛、肿胀,有瘀斑,踝关节跖屈活动受限,跛行。跟腱断
    裂时,病人常听到或自觉足部有断裂声,如闻枪声并受伤而倒地。检查跟腱局部压痛明显,
    足跖屈力明显减弱,跟腱部分撕裂者可摸及伤处变细,如跟腱完全断裂者断裂处可摸到凹
    陷。X线摄片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二)论治
    对跟腱部分撕裂者,可用非手术治疗。若跟腱完全断裂,应作早期缝合。
    1.理筋手法
    患足跖屈在小腿三头肌肌腹处作揉摩以松弛肌筋,再在肿痛部按揉,拿捏理顺筋膜。
    2.药物治疗
    治宜活血祛瘀止痛,外敷消瘀止痛膏,肿胀不明显者外敷三色敷药,内服活血止痛汤或
    活血舒筋汤。后期用海桐皮汤熏洗。
    3.固定和练功活动
    踝关节完全跖屈位夹板或石膏固定3—4周。解除固定后逐步练习踝关节的伸屈活动。
    第二十六节  跟腱炎和跟部滑囊炎
    跟腱及跟腱周围筋膜、滑囊因慢性损伤而引起的肿痛常被称为跟腱炎和跟部滑囊炎。
    一、病因病机
    跟腱反复的牵拉和摩擦,可引起跟腱周围滑囊及跟腱的损伤、积劳伤筋而发为本病。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多有慢性损伤史。跟腱及跟腱止点部疼痛,稍肿胀,行走过多或剧烈运动后疼痛加剧。
    检查跟腱止点部压痛明显,局部轻度肿胀,跟腱部可触及捻发音。X线摄片检查多无异常发
    现。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跟腱止点按压,沿跟腱由下往上推揉手法,以疏通气血,减轻疼痛。
    2.药物治疗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6: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治宜和营通络止痛,外敷三色敷药,内服和营止痛汤。后期用海桐皮汤熏洗。或可选用
    确炎舒松10mg加1%普鲁卡因lnd作痛点局部封闭。5—7天1次,2—3次为1疗程。
    第二十七节  跟痛症
    跟痛症主要是指跟骨底面跖腱膜的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跟痛症多发生于40—60岁
    的中年和老年人。
    一、病因病机
    跖腱膜起自跟骨跖面结节,止于5个足趾近侧趾节的骨膜上。中、老年人,筋肌松懈,
    足弓塌陷,跖腱膜起始处受持续的牵拉,可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引起
    局部疼痛。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起病缓慢。典型者早晨起床后站立时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跟底部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
    痛减轻,但行走过久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局部检查无明显肿胀,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
    处压痛明显。
    X线征象仅作为辨证参考。本症引起局部疼痛是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X线摄片可见沿
    跖腱膜刺状向前的骨质增生。有些患者可有症状而无骨质增生,临床上也有很多骨质增生明
    显但无局部疼痛。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止点作按压、推揉手法,以疏通气血,减轻疼痛。
    2.药物治疗
    治宜和营通络止痛,外用八仙逍遥汤熏洗患足,内服和营止痛汤。
    3.针灸水针治疗
    取昆仑、肾俞、志室、太溪、三阴交等穴,用补法,隔日1次。亦可选用确炎舒松
    10mg加1%普鲁卡因1ml作痛点局部封闭。5—7天1次,3—4次为l疗程。
    第二十八节  跖管综合征
    跖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在踝部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跖管中被压而引起的以足底、足跟内
    侧麻痛乏力为主的一组症候群。跖管综合征又称踝管综合征。
    一、病因病机
    跖管位于足内踝之后下角,为后上向前下走行的骨纤维管。管内由前向后排列着有胫后
    肌腱,屈趾长肌腱,胫后神经和胫后动、静脉,屈足拇长肌腱等。若踝部扭伤、劳损、骨折
    畸形愈合,尤其是屈足拇长肌腱受到反复牵扯,腱鞘充血、水肿,鞘壁增厚,使管腔相对变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7: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窄,胫后神经被压而引起跖管综合征。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跖管综合征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
    木,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减轻。压迫或叩击跖管部有向足底及足跟放射痛,踝过度背伸并足
    外翻时可使疼痛增加。肌电图检查有助诊断。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在内踝后部作推揉、按摩,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2.药物治疗    ·
    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活血止痛汤加减,或合大活络丸,每日1丸。外用八仙逍遥
    汤熏洗患足,每日l一2次,
    3.水针疗法
    可选确炎舒松10mg加1%普鲁卡因1nd,作跖管内注射,5—7天1次,2—3次l疗
    程。
    若症状严重经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作屈肌支持带切断,胫后神经松解术。
    第二十九节  腰部扭挫伤
    腰椎为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突、
    椎间盘等易于受损,因此腰部扭挫伤为常见的腰部伤筋疾患。
    一、病因病机
    腰部扭伤较多见,多发生于椎间关节、腰骶、骶髂关节或两侧骶棘肌等部位,均为受间
    接暴力所致,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可引起腰部关节、韧带过度扭转,筋膜过度牵拉以致撕
    裂,瘀血壅滞,气机不通,或肿或痛。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坠跌、撞击、挫压
    等,致筋肌挫伤,血脉破损,瘀血壅滞,肿痛并见发为本病。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腰部扭挫伤史,多见于青壮年。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
    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但休息后疼痛减轻。检查,腰部活动受
    限,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卧位,局部按压、揉摩、拿捏以及扳腿、摇晃手法,缓解疼痛。对椎间小关节骨节错缝
    或滑膜嵌顿者,采用腰部背伸法,也可采用坐位脊柱旋转法和卧位腰椎斜扳旋转法治疗。但
    脊柱旋转法、腰椎斜扳旋转法对年老体弱者慎用为宜。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7: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2.药物治疗
    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可用活血止痛汤,外贴宝珍膏。中后期宜和营通络、补益肝
    肾,内服和营止痛汤、补肾壮筋汤等加减。
    3.针灸治疗
    常用有人中、委中、水沟、后溪等穴,用泻法。手针腰痛穴,强刺激,并嘱患者活动腰
  部,常有缓解疼痛作用。
    4.固定和功能锻炼
    卧床休息,可防止继续损伤,减轻疼痛。疼痛缓解后逐步作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
    第三十节  腰部劳损
    腰部劳损是泛指腰部筋膜、肌腱、韧带与肌肉等软组织慢性劳损,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的
    疾病。
    一、病因病机
    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劳逸失当,筋膜劳损,是腰部劳损的主要原因。
    1.劳逸失当: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劳逸失当及长期腰部持力活动,积劳伤筋,筋膜受
    损,气血凝滞,发为本病。
    2.肝肾亏虚: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髓空虚,筋失温养,筋骨懈惰,易致
    劳损。先天不足,结构异常,筋位不正,肌筋弛弱,常为劳损的内在因素,如骶椎隐裂、游
    离棘突等。
    ,  腰部劳损,复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劳作如故,可使损与痹并病。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腰部劳损主要表现为腰痛。有长期反复发作腰痛史,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
    时重,缠绵不愈。久坐久行、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急性发作者,疼痛可十分剧烈,以
    致卧床不起。检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一侧或两侧骶棘肌、第3腰椎横突轻度压痛,腰部活
    动一般无明显障碍,急性发作者腰部活动可障碍。X线摄片一般无明显异常,可有腰骶部骨
    骼先天性结构缺陷。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大致腰部扭挫伤手法相同,手法以劳损部位为主要对象。
    2.药物治疗
    治宜和营舒筋、通络止痛,选用和营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或小活络丹,局部贴宝珍膏。
    寒湿偏胜者,治宜温经宣痹通络,可用羌活胜湿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体质虚弱者,宜养
    气血、壮筋骨,可选服三痹汤或健步虎潜丸。
    3.针灸治疗
    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华佗夹脊等穴。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4,练功活动
    避免劳累,适当运动,加强腰背肌锻炼,宜作按摩腰眼;、风摆荷叶等腰部练功活动。
    第三十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了一侧或两侧腰骶神经
    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以腰4一5,腰4一骶1椎间盘突出最
    为常见,好发于青壮年。
    一、病因病机
    肝肾亏虚,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外伤、外邪是导致
    椎间盘突出的外因。    .
    1.肝肾亏虚:慢性劳损,劳伤肝肾,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髓空虚,筋失温养,筋
    骨懈惰而引起椎间盘退变,发为本病。
    2.气血瘀滞:外伤筋骨,脉络破损,血溢壅阻,筋膜错位,气血瘀滞,经气不通发为本
    病。
    3.外邪侵袭:风寒湿邪侵袭,筋挛膜凝,筋失温养,痰湿壅阻,经气失畅发为本病。
    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个部分组成,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随
    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化,这是造
    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易于发生在腰部,是由于腰椎的负重量及活
    动度较胸椎为大,尤其腰4一5及腰5一骶l之间,是全身应力的集中点,负重及活动度更大,
    故最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生活与劳动时弯腰很多,在外力的作用下,髓核长期挤向后侧,使后方纤维环长期受到
    很大的张应力,易发生向后方突出。但正中有后纵韧带加固,故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
    向一侧或两侧的后外侧突出。若后纵韧带也已退变,则也可向后侧中央突出。只有后外侧和
    后侧中央突出才有神经根被压,症状明显,而前方或侧方突出可无明显症状而不引人注意。
    急性垂直暴力,也可使髓核突破软骨板,进入椎体,被称为许茂氏(Sch)10r1’s)结节。少
    数患者腰部着凉后,引起肌肉张力增高,导致椎间盘内压升高,而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
    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正常椎间盘一退变早期一后侧纤维环少许纤维断裂一向后外侧膨
    出一纤维环小口径破裂,椎间盘突出一纤维环大口径破裂,椎间盘突出一体核脱出,进人椎
    管一全盘退变一向四周膨出或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缘唇样增生。
    膨、突向椎管内的髓核或纤维环裂片刺激或压迫纤维环外层回返神经时,可表现为腰、
    骶、臀部的感应痛。突向椎管内的髓核或纤维环裂片若压迫腰、骶神经根时,则可表现为一
    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受压症状和体征。
    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突出后,局部可因破裂组织释放的组织胺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与
    体循环隔绝的髓核组织的突出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和由压迫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创伤
    性炎症作用而使临床症状加剧。久之,神经根将与破裂口、·突出物发生粘连和纤维化,使该
    神经发生持久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8: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1.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常伴有骶、臀部感应痛的腰痛和一侧或双侧
    的坐骨神经或股神经疼痛。
    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更加紧张而加重症状,步行、弯腰、伸膝起坐
    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病程较长者,其下肢
    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
    2.常用检查
    (1)立位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多突向患侧,腰生理前突减少或消失。约
    90%的患者腰部屈伸和左右侧弯呈不对称性受限。
    (2)俯卧位检查:重压、叩击突出间隙的椎旁软组织时,可引出或加重下肢放射痛,有
    定位意义。沿坐骨神经的行径有压痛,上起坐骨切迹处,经大腿后侧和胭窝正中,至小腿后
    侧正中等处。双侧跟腱反射的对比检查也有利于定位诊断。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多是腰骶
    椎间盘突出,常表示骶l神经根受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侧直腿抬高可有不
    同程度的障碍,甚至有胭绳肌痉挛,抬腿至20。一40。就牵动受压神经根,而出现坐骨神经    。
    痛,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当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出现坐骨神经痛后减低抬高5。一10。,被动
    极度背伸踝关节而出现坐骨神经痛称加强试验阳性。皮肤感觉异常对椎间盘突出定位亦有意
    义。早期为痛觉过敏,后为减退。腰s神经根受累者,感觉改变在小腿前侧和足的内侧;骶l
    神经根受累者,感觉改变在外踝部和足的外侧。前者伴有足拇的背伸乏力或不能,后者则伴
    足拇、趾的跖屈乏力或不能。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可有马鞍区感觉消失或减
    退,以及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体征。
    (4)辅助检查
    ①X线检查:早期可有腰椎生理前突消失和腰脊柱侧突。慢性病人可有根间隙和椎间孔
    的狭窄,以及椎体缘的骨赘增生,但这些X线表现不能作为诊断的肯定性依据。腰椎的X
    线片在排除骨病上有一定作用。
    ②肌电图:对已有压迫神经根病例的诊断和定位有帮助。
    ③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和硬膜外造影:可协助诊断,但有的有痛苦或并发症,有的技
    术不简易,不能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Cr、MR”,尤其与造影联合使
    用,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④脑脊液化验:一般无异常,但在后侧中央型脱出和脊髓肿瘤等则有阻塞现象和蛋白质
    增高。
    3.辨证分型
    (1)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眦白,手足不
    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
    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
    苔,脉弦细数。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8: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2)气血瘀滞: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
    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外邪侵袭:腰腿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口
    舌淡,舌苔白或腻或黄腻,脉沉紧或濡缓。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俯卧在腰腿痛处依次作按压、揉摩、拿捏、提腿扳动等手法。
    2.药物治疗
    肝肾亏虚:治宜补肝益肾,三痹汤加减。偏阳虚宜温补肝肾,充养精髓可用右归饮加
    减;偏阴虚宜补肝肾益精,可用左归饮加减,并适当加人防风、牛膝、威灵仙。
    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用舒筋活血汤加减,适当加入威灵仙。
    外邪侵袭:治宜疏风散寒、除湿通络。选用麻桂温经汤、羌活胜湿汤、蠲痹汤加减。
    3.针灸治疗   
    取阿是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用泻法,隔日1次。或在手术室用适
    量确炎舒松加适量利多卡因,在麻醉医师协同下作经骶管的硬膜外封闭。
    4,骨盆牵引
    对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在腰髂部缚好骨盆牵引器后,仰卧床上,两侧各
    用l/5体重的重量作牵引,并抬高足跟一侧的床架作对抗牵引,每天牵引1次,每次大约
    30分钟。牵引重量及牵引时间可结合患者感受而调节。
    对初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连续骨盆牵引3—4周,是非手
    术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固定和功能锻炼
    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3周。按摩推拿前后亦应卧床休息,推拿后一般卧床3周,使损
    伤组织修复。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疼痛减轻后,应开始锻炼腰背
    肌,以巩固疗效。   
    6.手术治疗
    一般经中、西医治疗半年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三十二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者,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一、病因病机
    中年以后腰椎退行性变,如黄韧带肥厚及椎板和小关节突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使椎管
    容积狭小或由于先天发育性椎管较为狭小。腰椎滑脱、腰椎骨折脱位复位不良、脊柱融合术
    后或椎板切除术后等也可引起腰椎椎管狭窄。由于椎管容积狭小,因而压迫马尾与神经根而
    发为本病。
15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19: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慢性腰痛史,部分病人有外伤史。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主要症状为长
    期反复的腰腿疼痛麻木和间歇性跛行。腰痛在前屈时减轻,在后伸时加重,腿痛多为双侧,
    可交替出现,站立和行走时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
    可引起尿频或排尿困难。检查时腰过伸试验阳性,其他体征可不明显,可有下肢肌萎缩,腱
    反射减弱。摄腰椎正位、侧位、斜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常在腰4—5、腰5一骶l之间可见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体滑脱、腰骶角增大、小关节突肥大等改变。脊髓造影有较重要
    的诊断意义。Cr检查对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腰椎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鉴别有:腰椎椎管狭窄症老年人多见,间
    歇性跛行明显,腰后伸活动时症状加重,一般主诉多较重而临床体征少,部分患者可没有任
    何阳性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壮年多见,一般间歇性跛行不明显,腰前屈活动时症状加
    重,一般主诉、体征多相合。Cr等辅助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治    ·
    1.理筋手法
    腰臀部揉、推、按以舒筋通络。
    2.药物治疗
    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温通经络,可选用补肾壮筋汤、三痹汤加减。
    3.经治疗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三十三节  梨状肌综合征
    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孔,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孔穿过。梨状肌的体表投
    影:由尾骨尖至髂后上棘作连线的中点向股骨大粗隆顶点作连线,此直线刚好为梨状肌下
    缘。
    一、病因病机
    髋部扭闪,过度强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极度牵
    拉,均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损伤的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风寒之邪侵
    袭,筋挛膜凝,筋失温养,也可发为本病。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有外伤或受凉史。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是臀痛和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性
    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检查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
    活动不受限。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
    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16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0:21: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患者俯卧位,按摩腰臀部后点按、弹拨梨状肌,再予舒筋和络手法。
    2.药物治疗
    急性期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乳香、
    没药、制香附、青皮等;慢性期宜补养气血、通络止痛,可选用三痹汤、当归鸡血藤汤等。
    3.针灸治疗
    取患侧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
    4.水针疗法
    取2%普鲁卡因4nd加确炎舒松20mg局部封闭治疗,5—7天1次,3—4次1疗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6:32 , Processed in 0.0533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