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聂文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07:12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总之,在人体的平衡等级体系中,从至大道至小,无不是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因而整个人体无不相通,整个人体与人体的环境无不相通。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07:55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4.3.多种平衡的维护
人体平衡维护的最高目标是不断使人体回复到记忆中的平衡状态,而生命的不断运动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复员的情况,从而推动了人体生命结构的发展。也就是说,如果认定无法恢复到记忆中的平衡状态,肌体就会依据身体的现实状况谋求确立新的平衡水平,并将这一水平作为作为以后所要不断维护的一种状态。直到这一平衡无法维持,人体再次对平衡水平做出调整。人体就是在这样确立平衡水平和维护平衡的过程中向前运动,直至走完全部生命历程。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08:26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由于前面我们所描述的人体平衡结构的复杂性,使我们不应因为发现在某一点上对人体暂时有利的干预,而过分相信这样的干预会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好处。中医向来都是运用自然的道理来认知人体的。人类的很多创造自然的事件,对我们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出于对海洋生物食品的大量需求,近年来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人造海水养殖业,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这些平衡的存在和意义。人们最初只把海水中的主要盐类成分进行了合成,制成了所谓的海水精,这种海水精被淡水溶化以后就能够保证活体海洋生物在短暂的运送过程中不至于死亡。但是当人们试图以此来发展人造海洋的养殖的时候,却发现了海洋生物在这里生长和生殖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过科学家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认识到海洋中的活性物质的重要,制造出了一种生态海水精,使人造海水养殖业得到了发展。事实上这种暂时的成功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海洋生物离开了那种潮起潮落,离开了那种和其他生物共存的环境,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假使经过了一定时期的生物适应最后获得了根本的成功,我们吃到的海产品也将会变成了另一种营养——如同狼肉已经变成了狗肉。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09:06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无数海洋生物已经为了适应人类的养殖环境而死去或失去健康,最后保留下来那些能够适应人造海洋环境的生命。这些生命对人类来说是美好的,它们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更丰富的食源。但是这一美好的过程对这些海洋生物而言,却是一个残酷的过程。它提示我们要重视自己生命环境。这种生命环境包括体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体内的环境,包括体内的各种微环境,还有我们的心理环境。从而使我们更加需要了解人体究竟要维护自身的怎样的平衡。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09:43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一、人体要维护的是生命的整体性。
生命的整体性体现在生命的每一部分都在向生命的其他部分施加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实现自身功能是任何组织器官能够存在的条件。
生命的整体性体现在生命的每个部分都接受来自所有其它部分的影响,并以这些影响作为生存的条件。
二、人体所要维护的是生命等级结构性。
组成生命的每个微小单位他们都首先努力为自己的存在而运动。他们都具有营造生存环境的基本功能。他们地努力和需求统一在更大一点的生命组织中。组织间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和相互依赖,构成了器官和系统的生命结构和运动。各种器官和系统所要表达的要求,汇聚在人的神明器官——脑。所以脑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处理中心,局部问题只有通过一定的时间和作用过程,影响了整体,信息才会汇聚到脑。
三、人体所要维护的是生命的动态性。
生命的稳定性是一个不断进行生命活动的稳定,生命的每个部分对体内环境所做出的强制反应都存在者阙值,上下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适应范围。所以整个生命的平衡都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不断要生命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强制反应来维护的平衡。所以生命的各部分总是在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中进行工作。所以,人体要维护的是生命的动态性。
四、人体所要维护的是环境的适应性。
生命的内部所进行的运动是一种部分组成和其环境的关系,或者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对整个生命而言,它仍然要面对这个整体存在的环境。向环境施加影响,并依赖环境的影响而生存。
五、人体所要维护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在生命的兴奋和抑制交替中,每次循环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都是一种运动次数的积累,也就每次都无法完全的回归。正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生命的张弛中,生命所要求维护的整体性、等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的适应性都得到了满足。于是,生命也就必然满足了它的过程性。从生到死,完成了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10:27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4.4.中医理论对健康心理问题的价值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必然会直接用来指导人们解决健康心理问题。
首先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对于生命的整体变化导致的局部变化,由于局部的病变是为了实现整体的平衡,所以只去纠正那种局部病变并不能使人体得到健康。这是因为此种局部的健康回复,使整体的不平衡重新成为健康的突出矛盾,肌体必然要再次通过这样的病变或者其他的病变来实现整体的平衡。在治疗上,中医用纠正一种体征的途径来实现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就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并且这种方法剂是在先局部后整体的病变情况下也能起到保持生命整体稳定和运行的作用。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10:57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例如:
独参汤
方剂来源 元《十药神书》
组成与用法 人参30克
研为粗末,加大枣5枚,水煎服。现常研粉,每服3克,温开水送服。或水煎浓汁,饮服。亦有制成注射液或口服液。注射液行下鼻甲或静脉注射。口服液每服10毫升,日服1~2次。
功效与主治 功能大补元气,扶危救脱。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面色苍白,肢冷汗多,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现代临床 常用以治疗大出血,急性感染引起的休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重症肝炎等;又有用以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呃逆等病症。(裘沛然:《中医历代名方集成》)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11:34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这种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已经成为中医解决健康问题的一个特色,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中医对于另一种情况所曾经采取的有效措施。那就是当局部病变最终导致了整体的变化,而致使人体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体征,在这个时候单纯采取纠正体征的方式则是不能使人获得健康的。中医用多方治疗一病,而放弃对整体体征得过多考虑,多方治一病和一方对多证,就是这种情况。例如治疗冠心病:
15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12:13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心脉宁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滋阴,补肝益肾,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临床疗效]治疗42例,同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30例,本方组显效15例,改善12例,无效15例;对照组显效5例,改善10例,无效15例,本方疗效优于对照组。
[处方来源]解放军94医院徐伊亭。
健心灵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活血、祛寒通阳止痛,主治冠心病。
[临床疗效]治疗44例,其中伴有心绞痛者32例,显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100%,而以痰湿阻络型为佳: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1%。
[处方来源]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升陷汤
[功效主治]功能补益肺气,举陷升提,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满闷怔忡,或脉沉迟微弱,叁伍不齐。
[临床疗效](1)治顽固性胸痛,本方加减,治98例,其中冠心病37例。结果:痊愈47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3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6天,最长20天,多数在服药6~9天后获效。(《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二期)
(2)冠心病。本方加减,治疗25例,结果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20天,最长200天(《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二期)
[方剂来源]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
……(节选自海船:《古镜拂尘》,19~20)
针对不同整体体征设计的处方,却都具有如此高的疗效,稍微了解统计学原理的人就会感到此处整体辩证用途不大。
160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20:12:43 | 只看该作者

对生命的两种根本看法——拙著转载

第二,从生命与环境的磨合上看,对那种由于适应性差所导致的疾病,主张通过提高人体适应能力来实现人体的健康。例如: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灵枢 百病始生》)
而对由于环境地剧烈变化或极端恶劣,则主张通过积极防御措施来避免恶劣的环境因素直接导致人体发病。例如: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 生气通天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7:32 , Processed in 0.0521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