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期——哲医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09-1-28 11:58:0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8 00:0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9/01/28 11:50am 发表的内容:
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这毫无疑问。
其实这还是取象比类。
比如葱白的颜色是白色(入肺),葱的形状是一层包一层(类似肌肉和腠理)所以大葱可以通阳,可以利小便。
古人做试验, ...
不能把中医学领域的取类比象和临床实践对立起来,离开临床实践的取象比类对中医学来说有意义吗。
152
发表于 2009-1-28 12:03:4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1/28 11:58am 发表的内容:
不能把中医学领域的取类比象和临床实践对立起来。
不是对立,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取类比象是中医的一种理论依据,先有理论依据做前提,其次再是临床实践的问题。不是盲目的试验,而是有根据的试验。
153
发表于 2009-1-28 12:10:1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再举一例:桂枝为何通心阳,能去太阳之表寒?
1:桂枝色红入心。
2:枝通络,手少阴心和手太阳小肠相表里,络又主表(里也有络,此处单指表证而言)
3:桂树的生长地理环境和季节。
154
发表于 2009-1-28 12:14:2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下面引用由fans2009/01/23 05:59pm 发表的内容:
论坛人物谱,哲医又一奇人。
有一条不敢苟同:任何研究成果,不与国外机构和国外人员掺杂,不出版外文著作,不发表外文论文。在国外,只搞临床,不宣传不传授任何新挖掘出来的东西。
仲景以天下苍生为念,伤寒论 ...
我支持医哲,把中国工夫传遍世界的李小龙是错误的 ,他捞到了个人的名誉,出卖了中国的功夫,武术是小伎俩,但中医就不同,和京剧 武功等中国的宝贝比起来 中医是真正的国宝。
155
发表于 2009-1-28 12:21:4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8 00:56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哲医在 2009/01/28 01:04am 发表的内容:
临床家………………高级临床家………………资深的高级临床家。五积散先生是不是说若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之一就不具备写脉书的资格?

[quote]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9/01/28 11:44am 发表的内容:
是的
王积散先生你好,在中医学的历史上,众所周知,张仲景是王叔和的老师,王叔和是张仲景的学生。张仲景擅长临床,写了《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擅长脉诊,写了《脉经》,在脉学领域,后世医家对脉学专著的推崇则是《脉经》,而不是《伤寒杂病论》,(当然,辨脉法对脉学也有一定指导作用)。同理,后世医家对临床家的推崇则首推张仲景,而不是王叔和。如果说王叔和的《脉经》超过了张仲景,多数人都有同感。但是,如果说王叔和的临床水平超过了张仲景,恐怕很多人会不信服的。毕竟,脉学专著和临床专著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嘛。
王叔和在临床水平可能没超过张仲景的情况下写的《脉经》,对脉学的贡献是世所公认的。
156
发表于 2009-1-28 12:33:4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8 00:57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9/01/28 00:03pm 发表的内容:
不是对立,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取类比象是中医的一种理论依据,先有理论依据做前提,其次再是临床实践的问题。不是盲目的试验,而是有根据的试验。
中医学的一切理论,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产生理论的基础。由实践产生的理论再指导实践,才是理论和实践的逻辑关系。实验也是实践的一种形式。当初,中国古代医家的实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的。
157
发表于 2009-1-28 12:43:0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9/01/28 01:0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9/01/28 00:10pm 发表的内容:
再举一例:桂枝为何通心阳,能去太阳之表寒?
1:桂枝色红入心。
2:枝通络,手少阴心和手太阳小肠相表里,络又主表(里也有络,此处单指表证而言)
3:桂树的生长地理环境和季节。
先生说“络主表”,络指的是什么?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9年01月28日 01:02pm 时添加 -=-=-=-=-
中医对中药性能和功效的认识,取类比象只是方法之一,更多的是靠生活实践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古代医家的亲身尝试。
158
发表于 2009-1-28 15:50:1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以下是哲学家先生在孙曼之老师的栏目中发的贴子。哲医以为,哲学家先生所言是比较贴切的。
哲学家先生说:“取象比类”固然是古人的一种推理方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但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事实上,这种认识方法,也是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换句话说,它也是从“可能”、“似乎”等初步认识后,再通过实践证明,才最后确定所比类事物的正确性,而不会认为“取象比类”的必然正确性。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事物的可能性,但不能认定这种方法认识事物的必然正确性。
159
发表于 2009-1-29 08:26:3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是怎么样得出来的?是通过取象比类还是社会实践?
160
发表于 2009-1-29 08:43:4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哲医

     心主神明是通过取象比类得出来的,还是通过医疗实践得出来的?决不是通过解剖实验得出来的!
     经络是怎么样发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9:31 , Processed in 0.05420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