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乃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森立之论六经病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09-2-25 09:06:02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24 01:04pm 发表的内容:
不同意。感冒的第一级分类,是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你直接谈表经络、半表半里经络、里经络好了。
陳總
據說您有西醫牌
可您這不同意來得太快了吧!
上呼吸道感染本是感冒的學名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是一般病毒引起
也可以是流感病毒引起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2月25日 09:07am 时添加 -=-=-=-=-
腸胃型感冒您歸屬何類
152
发表于 2009-2-25 10:24:37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乃雄2009/02/20 09:19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
    太阳病是太阳经病的省略,而病又是由许多证组成的。因此病与证的概念并不矛盾。
这句话,似乎应该换个程序: 太阳病是太阳经病的省略,而病又形成许多证病的因由是内虚不足,外感风寒,形弱气烁,穴俞以闭.
病与证的概念是虚与实相邻的部位.
.
153
发表于 2009-2-25 11:24:55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2/25 09:06am 发表的内容:
陳總
據說您有西醫牌
可您這不同意來得太快了吧!
上呼吸道感染本是感冒的學名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是一般病毒引起
也可以是流感病毒引起

腸胃型感冒您歸屬何類
呵呵,您自己看着办吧。您认为归属何类就归属何类吧。
如果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言,恕我后面不再奉陪与您交流了,抱歉。
154
发表于 2009-2-25 11:48:55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25 11:24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您自己看着办吧。您认为归属何类就归属何类吧。
如果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言,恕我后面不再奉陪与您交流了,抱歉。
先生認為腸胃型感冒不足論
那還真是難論
對於上呼吸道感染這學名
您也有意見嗎?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2月25日 11:51am 时添加 -=-=-=-=-
將傷寒論攤開來看
就知討論的是我所說的兩類型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腸胃型感冒
155
发表于 2009-2-25 12:08:57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9/02/25 00:15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乃雄2009/02/18 07:46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当有传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是六经病了。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18 08:22pm 发表的内容:
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内伤杂病中,病变主要发生在脏腑、气血津液,但彼此传变时,是通过经络发生的,是不是这时我们也可以说“当有传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是六经病了”?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9/02/18 08:32pm 发表的内容: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机体内部脏腑的病变,主要是通过经络传变的,包括外感热病,包括内伤杂病,但不能因此而认为,病位在经络上,以经络病变为主。
下面引用由乃雄2009/02/24 01:19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
   中医与西医所指的脏腑有天渊之别。[color=#0000FF]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病邪入藏则死,正邪斗争的战场主要是在经络的。请看:  
《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热论》:“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痹论》: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金匮\中风历节病》: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color=#0000FF]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病邪入藏则死,治藏腑则半死半生,所以疾病的演变主要战场在经络,而不在藏腑。由于受现代医学的影响,目前很多中医对这个道理也是不甚了了的。
   西医的病症主要是在脏腑,[color=#0000FF]中医的病症主要是在经络,离开了经络,就没有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理论了。虽然现在的中医渐受现代医学影响而以脏腑为重点来概括病因病机了,但是张仲景时代是没有这种影响的啊。
——为了证明伤寒病的病位主要的不是在体表与脏腑,而是在经络,你引经据典,用六经注我,师心自用,随意发挥的方式,又抛出一个论点——“疾病的演变主要战场在经络,而不在藏腑”,“中医的病症主要是在经络,离开了经络,就没有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理论了”。如果按照你的解释,那么,不但旧有的问题未能解决,反而又增添出更大的、更多的问题。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温热病、内伤杂病的演变主要战场,也应当是在经络,而不是脏腑,温热病,内伤杂病理论上也可以拿六经辨证体系来指导处理了。按照你的方法(六经注我)一路理下来,中医的基础理论将演变成什么样?快成一锅粥了,混乱不堪,概念之间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这样的理论,还要它有什么用?不如全抛了算了。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35:55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回复陈斌先生:
    中医不光有病因病理学说,还有一套完整的生理理论,由于现代医学影响,教材都将这些理论淡化。在中医理论中,并非仅仅一个表里就完了,表里之间必然有联系,不能直接飞越。其间还有上下内外脏腑以及营卫气血津液筋肉等,脏腑营卫气血津液的生克制化以及气化的生理功能就连药物针灸等治疗都是通过经络来完成的。因此学习中医经典的生理学说是很有必要的。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40:56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2/24 09:07pm 发表的内容:
“三阴三阳,不应阴阳”乃《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中之著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 ...
回复马文辉先生:
   以下为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注解:(蓝字均为王冰注)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color=#0000FF] (此正明两脉想合而为表里也。)
少阴之上,名曰太阳。[color=#0000FF] (肾脏为阴,膀胱腑为阳。阴气在下,阳气在上,此为一合之经气也。《灵枢》经曰:足少阴之脉者,肾脉也,起于小指之下,邪趣足心。又曰:足太阳之脉者,膀胱脉也,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由此故少阴之上名太阳也。下文曰:)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color=#0000FF] (至阴,穴名,在足小指外侧。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两目也。太阳之脉起于目,而下至于足。故根于指端结于目也。《灵枢》经曰:命门者,目也。此与灵枢意合。以太阳居少阴之地,故曰阴中之阳。
新校正云:按素问太阳言根结,余经不言结,甲乙今具。)  
    很显然,这些说的都是经络。   
158
发表于 2009-2-25 14:30:27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为了证明伤寒病的病位主要的不是在体表与脏腑,而是在经络,你引经据典,用六经注我,师心自用,随意发挥的方式,又抛出一个论点——“疾病的演变主要战场在经络,而不在藏腑”,“中医的病症主要是在经络,离开了经络,就没有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理论了”。如果按照你的解释,那么,不但旧有的问题未能解决,反而又增添出更大的、更多的问题。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温热病、内伤杂病的演变主要战场,也应当是在经络,而不是脏腑,温热病,内伤杂病理论上也可以拿六经辨证体系来指导处理了。按照你的方法(六经注我)一路理下来,中医的基础理论将演变成什么样?快成一锅粥了,混乱不堪,概念之间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这样的理论,还要它有什么用?不如全抛了算了。
我一再強調傷寒論論的是"外感';
中醫論病
一曰氣分
二曰血分
外感之病以氣分病為主
當然是以經絡論之
調理分明
一點都不亂
159
发表于 2009-2-25 14:39:46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請參考這帖有關傷寒論的討論
有趣多了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158&start=0&show=0&man=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2月25日 02:43pm 时添加 -=-=-=-=-
按陳總版主的理解
傷寒論的用藥沒這麼複雜的理論
160
发表于 2009-2-25 14:47:50 | 只看该作者

森立之论六经病

再參看這帖:
是中西醫融合觀版主說的:
中西医观察到的疾病的“客观真实存在(客体)”,是没有差异的,是认识上的差异。一个病人看医生,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痠困无力、脖子运动僵硬,患病2天。这就是疾病的“客观真实存在(客体)”,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中医认识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西医认识到的是:体检没有发现阳性体征,体温38°C,血常规白细胞下降,尿常规正常,肺部透视正常。于是中医诊断为:太阳表证,使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西医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使用解热止痛剂(现在用输液)。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2月25日 02:48pm 时添加 -=-=-=-=-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160&start=12&show=0&m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22:28 , Processed in 0.13837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