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581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19:58:33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刘云双在衡水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5.28)晚上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的活血祛瘀药的部分内容。

形成淤血症的原因呢,有很多,比如:外受风寒或者热灼营血,或者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皆可以造成血行障碍,导致血滞瘀阻。那么活血祛瘀药呢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等功效。上周黄小平师兄讲了一部分,我接下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活血祛瘀药的部分内容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活血祛瘀药的部分内容。

     《内经》非常重要人的气血,称之为“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
    气血的本性,是要运动,气和血在脉中流动。“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气血与营卫,也容易混淆。“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治疗上,“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养生也离不开气血,“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1582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0:0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5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五章:错简与补亡论下的寒温论争。
         第一节:王安道在寒温论争中的地位。
         王安道,名履,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为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学家。
      《医经溯洄集》是王安道的医学论文集,集中反映出他的医学思想,尤其是他关于伤寒与温病关系的一系列论述,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我们在肯定王安道不盲从前人,考证所谓“三百九十七法”的成绩的同时,对他“张仲景伤寒立法考”的偏颇之处进行论证,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王安道在寒温论争中的有关内容。
         王安道是为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学家,其《医经溯洄集》在伤寒与温病关系论述影响很大,误导了很多后来人。
         他说“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并不是讨论仲景方是否可以治疗温热病的问题,而是坚决反对用仲景方治疗温热病。他用自己所谓的“仲景立法本意”,对前世伤寒学家一概否定,对当时人们灵活运用仲景伤寒方,辨治外感热病的经验也一概抹杀。他说:“决不可以伤寒六经病诸方通治也”,“春夏虽有恶风、恶寒表证,其桂枝、麻黄二汤,终难轻用,毋泥于‘发表不远热’之语也。”
王安道由于拘泥于季节对疾病的影响,认为环境对人的疾病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仅反对春夏季节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解表方药,而且反对在冬季使用辛凉解表方药,他说:“彼冬时伤寒,用辛凉发表,而或效者,亦偶然也。”这充分说明他太过于拘泥季节对疾病的影响,而对辨证论治认识不足。
王安道在对仲景伤寒学术的全面理解上是很不够的,仲景何时说过“非辛甘温之剂不足以散之”?“仲景桂枝麻黄等汤”是仲景伤寒方的全部吗?仲景只有“独治外者”而没有“兼治内外”的方剂吗?“怫热自内达外”之时,用栀子豉汤、竹叶石膏汤、葛根芩连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白虎汤、大小承气汤等加减治疗,能完全无效乎?恐王氏不敢下此断言。但王氏仍狡辩说:“虽然(尽管这样),伤寒与温病、热病,其攻里之法,若果是以寒除热,故不必求异;其发表之法,断不可不异也。”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与分享。

1583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0:01:32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5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学习内容是自序与第一章中医是中国第一大科学发现与发明!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学习!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自序与第一章“中医是中国第一大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有关内容。
祝世讷先生,1940年12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主任,教授。兼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中医多学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呀知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担任博士学位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马克思主义”、硕士学位课“自然辩证法”、以及“中医系统论”等近十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医多学科研究,特别是中医学方法论研究,专于中医系统论研究。先后承担完成省厅级科研课题“中医这方法论研究”、“中医系统论与中医系统工程”、“中西医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等8项,开辟中医系统论研究,出版专著《系统中医学导论》、《中医系统论》、《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系统医学新视野》,发表《论中医系统信纸》等韦题论文80余篇,把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医现代研究,分析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别在内在根源在于中医的朴素系统论思维与西医的还原论思维的原则性差别,论证了系统论是医学思维的发展方向,对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进行挖掘、总结、发展,就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系统规律总结为元整体、非加和、联系性、有序性、功能性、自主性等六条基本原理,建立起中医系统论的理论框架。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584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0:02:1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5月3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章“薪火相传”中的部分内容。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薪火相传中第三节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的具体内容。顽痹,是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脊柱增生等病程较长、症情顽缠、久治不愈之病例。益肾蠲痹丸(汤)是朱老根据数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创订的治疗顽痹的处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薪火相传”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的具体内容。
益肾蠲痹丸
方药组成:地黄、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全蝎、蜈蚣、蜂房、骨碎补、地龙、乌梢蛇、延胡索等二十味药材。
主治: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朱老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于《金匮》之历节病、宋《太子圣惠方》之顽痹,以其症情顽缠,久治难愈,绝非一般祛风、燥湿、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我认为顽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多痛多虚及久必及肾的特点。同时患者有阳气先虚的因素,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深入骨骱,胶着不去,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以作。故治颇棘手,不易速效。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585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0:04:19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
直播即将开始~
今晚8点(2021年6月1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84讲  五运六气第六篇:《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4)》。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在线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4)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太阴、少角、太阳,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丁未、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太阴、少征、太阳,寒雨胜复同,癸丑、癸未,其运热、寒雨。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
  太阴、少宫、太阳,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太阴、少商、太阳,热寒胜复同,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黔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萎。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腑肿、胸腹满。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腑肿。
  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折,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大角、阳明、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呜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太角(初正),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太阴、太征、阳阴、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运炎暑,其化喧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少阴、太宫、阳明、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少阴、太商、阳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
  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158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0:06:4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6月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一)”。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之“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一)”的有关内容。
朱老介绍说,我国第—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动物药67种。随后,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沦》中应用动物药达12种,并创制了以动物药为主的抵当汤(丸)、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等著名方剂。迨至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搜载药物1892种,其中动物药达461种,加之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的160种,动物药总数已超过600种。但现在实际被使用的动物药品种和数量却很少,而且许多都只是—般应用,并没有发挥其潜在的特殊功效。为此,拓开动物药临床应用之新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张仲景的方子里有抵当汤,是攻逐瘀血的有力方剂,仿佛虫类药就是治疗瘀血实证的。
谈起虫类药来,朱老的话匣子打开之后,就会滔滔不绝。当问他何时开始研究虫类药,受什么启发而开始的?他不假思索,就谈到了自己的老师章次公先生。
朱老说:“吾师章次公先生对仲景之学有精深之造诣,善用虫类药治疗沉疴痼疾。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肝脾肿大、腹胀,善用攻补兼施之法,尝取蟅虫、蜣螂虫、蝼蛄、将军干等,配合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之品,多能迅速控制症状。师兄姜春华教授亦喜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屡奏殊功。我个人曾根据章师之经验,制订‘复肝散’(红参须、鸡内金、紫河车、广郁金、广姜黄、参三七、地鳖虫、炮山甲)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大能消癥破积,缩小肝脾,改善肝质,恢复肝功。”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587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0:08: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1年6月2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第四讲,李今庸大师所做的序言部分。李今庸大师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的了解现在和正确的走向未来。上古时期,我国先民通过仰观俯察,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制约,保持着平衡、统一、协调、和谐而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砭石、灸疗、按摩、导引、行气、熨法、浴法、放血、以及手术剖腹等等治疗和养生的方法,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礼崩乐坏,思想活跃,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各门自然科学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天文、气象、历法、农业、数学、冶炼等等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医药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些理论知识。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李今庸先生为贾谦《中医战略》所做的序言。
李今庸大师研究经典很有成就,他也有很多高徒和学生。
李先生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
李今庸,字昨非,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唐家店镇一个世医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意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断修正自己错误认识的意思。书斋曰莲花书屋,义出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今庸平生行止,诚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常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几十年来,李今庸为保护发展中医药这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四处奔走,呼吁呐喊。1982年,他同全国中医专家一起签名,向中央反映全国中医药事业情况,并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1984年又同全国11位中医药专家一起签名,上书国务院总理,建议通过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2003年4月还直接给中央领导写信,恳请迅速制定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法规,保护和发展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医药学。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1588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21:59:3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四小组由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主编的著作《医学向何处去》
    今晚(6.3)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本书第三篇的“如何搞中西医结合(一)”。
    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弯路,需要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合难点和现在提出的问题等进行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分析。比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整体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并协”走向融入,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模式。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xhcq
    祝贺河北医大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李恩教授主编《医学向何处去》关于“如何搞中西医结合(一)”的有关内容。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很不易谈论的话题,主要是很多人把中医的困惑与坎坷之原因,归罪于中西医结合。
“求同存异,丢了自己”是有深刻的教训的。
因此通过“求异存同”,说清楚“我是谁”?“我为何能够独立”之后,才能逐渐走向复兴。

李恩先生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合难点和现在提出的问题等,进行了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分析。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出发,希望建立整体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并协”走向融入与结合。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1589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20:26:59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2021年6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又到一年一度的三伏天马上来临,很多朋友对夏季艾灸保持怀疑态度,称“夏天阳气越来越旺,而艾灸也是温热性质。这个时候如果还艾灸的话,会不会火上浇油,把身体灸垮?”其实以上顾虑大可不必!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天气越热,越需要艾灸!中医为什么提倡“冬病夏治”,正因为夏季得天独厚,炎热的环境,对于调理各种湿寒疾病是一种天然的优势。很多中医艾灸爱好者都知道,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阳气最旺的夏天,病邪反而更容易趁虚而入,因为夏天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外热内寒!夏天阳气虽旺,其实是个纸老虎,外表强大,里面空虚,反而容易遭到病邪侵害。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她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介绍了夏季艾灸保健的经验。
        中医“冬病夏治”,对于调理各种湿寒疾病是一种天然的优势。
        《内经》说“春夏养阳”,又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感谢朱萍霞的讲述和分享。

1590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20:3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6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五章:错简与补亡论下的寒温论争。
         第二节:陶华论温病不可作寒医。
       陶华,字尚文,号节庵,浙江余杭人,生于公元1367年,长寿百余岁。治病有奇效,为一时名医,在七十岁左右著医学著作,号称《伤寒六书》。
        曹教授认为,陶华《伤寒六书》虽然内容简单,又多重复,但他却反复强调辛凉解表的重要性,一唱三叹,多次倡导不可以辛温方药治疗温病,其功甚高不容抹杀,而且会造福于民。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之陶华论温病、热病原理与治疗,尤其是解表需要用辛凉,避免使用辛温的有关内容。
      陶华《伤寒六书》虽然内容简单,又多重复,但他却反复强调辛凉解表的重要性,对于清代温病学建立温病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陶华《伤寒琐言·辨张仲景〈伤寒论〉》云:“尝读刘守真书云:‘伤寒无阴证,人伤于寒则为热病。热病乃汗病也,造化汗病者皆阳气也。遍考《内经》《灵枢》诸篇,寒证、阴证乃杂病也,叔和误入之耳。’守真高明之士,亦私淑仲景者,而议论之异者何也?曰:虽守真之明达,盖亦因《伤寒论》以桂枝、麻黄通治温暑之误,而有是说。故(守真)叮咛云:‘天温、温热之时,用桂枝汤,必加凉药于其中,免致黄生斑出之患。’若知此汤,自与冬时即病之伤寒设,不与过时之温暑设,则无此论矣。”陶华此论达到了既不使用温热药治疗温暑,也不轻易否定仲景《伤寒论》。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0:34 , Processed in 0.0538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