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551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20:06:45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穴位是中药,经络是药房。
传统中医疗法都是通过对穴位进行操作,来起到调理机体的作用,包括艾灸也是一样。用艾灸保健养生可不是随便灸灸就能行的,正如抓药需要药方一样,精准配穴是艾灸成功的第一步。
好的配穴可以帮助更快更好的调理身体,缓解病痛。但如何配穴,恰恰也是许多新手朋友们在艾灸路上面临的一大难题。
今天(2021年4月30日),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简单实用的艾灸配穴方法,只要掌握好了,相信在艾灸的过程中会事半功倍。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她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和实践,讲述了宝贵的艾灸经验:
       穴位是中药,经络是药房。
      中医治疗有病的人,不是仅仅盯着病灶、细菌病毒、化学分子,因此,“非药物疗法”主要是激发内在的正气,把内在卫生资源调动起来,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百药都能治,一旦因为各种原因不生产了,才需要到药店、医院去购买,因此说,“自强不求人”,向内求,比向外求更重要。
     艾灸对于腧穴的调整,对于经脉阴阳气血的影响,与中药的作用“升降浮沉、四气五味”,都是一样的原理。
    本是同根生,艾灸中药都能用。

感谢朱萍霞的讲述和分享。

1552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20:0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5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四章:寒温论争引发金元医学争鸣。

       第二节:河间从外邪立论治多寒凉祛邪。

          刘河间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非常重视五运六气学说,而运气学说主要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强调自然气侯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偏重于外因的医学理论。由于运气学说本身的缺陷和主要针对群体而立论,用其论述杂病证治,难免以偏概全。外感热病主要靠寒凉泻邪,但据此而断言“伤寒六经传受,皆是热证,非有阴寒之病”,则是对仲景在伤寒辨治方面的贡献认识不足。张子和继承刘河间寒凉祛邪的学术经验,主张“攻邪己病”“邪去正安”,以之治杂病邪实之证确有良效。然而用之不当易成误治,伤人正气。后世温病对河间学派旗帜鲜明地倡导寒凉祛邪学说,多有取法,获益良多。

       以运气论火热病机失于以偏概全。刘完素在论述病机时重视外因邪气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对脏腑功能失调虚衰因素看得很轻,缺乏足够的认识。其说"六经皆热"难免矫枉过正。

         张子和将刘完素从外邪立论的学术特点加以发展,提出“百病皆邪”“攻邪已病”等学说。他所善于运用的汗吐下攻邪之法,应用广泛,经验比较成熟的是外感热病。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衡水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河间从外邪立论,治多寒凉祛邪的有关内容。

          外感热病经过宋代的蓬勃发展,到金代刘完素、张子和之时,不仅有了辛凉解表方药,而且已经形成了辛凉解表法。克服了辛温解表的一些弊端,增加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比如表里双解,开窍解毒等,这对明清温病学辛凉透解治法的提出,具有启发意义。

四时外感伤寒热病与杂病在证候、病机方面的重叠和交叉,为杂病借用外感病辨治方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仲景伤寒为百病立法”为今人所熟知,但杂病之中有以邪气盛为主的实证、热证,也有内伤正气为主的虚症、寒症,更有虚实错杂存在的病证。虚人外感和外感病失治误治而伤正的情况,也非常多见 。平人外感多为实证、热症,治法多用寒凉泻邪。所以,杂病借用外感治法,用之得当“其效如神”,用之失当“多致伐人生气,败人元阳,杀人于冥冥之中(见《景岳全书》)”。易水张元素有鉴于此,倡导脏腑辨证而不以六经辨证论述杂病证治,用药讲究升降浮沉以调脏腑气机,并发明归经学说提高脏腑辨证的针对性,凡此种种均从人体正气着眼不从外邪立论。李东垣发扬师说,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极力反对以外感有余之治疗方法,来治疗内伤不足的病证。使内伤病机在杂病辨治中,占有突出地位,易水学派学术特色更加突出。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553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20:09:22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5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之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内容是音乐疗法与情绪与梦论的部分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之情绪障碍的音乐疗法与情绪与梦论的部分内容。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学浸透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孔子重视气血,老子恬淡虚无的养生之道,孟子善养浩然之气,荀子重视音乐养生,庄子逍遥乐观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生命、善于养生的精神。当然,古人对于健康长寿的追求,也有曲折的经验教训,商纣王酒池肉林的糜烂生活,秦汉帝王后宫三千的房中术,晋唐达官显贵服食炼丹,都有值得反思的反面经验,虽然它只是少数人的特殊行为。
中医药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环境里,不断提炼自己的学术理论,向世界贡献了独特的生命健康管理学。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554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20:10:2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1年5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石淋,哮喘,真心痛,咳喘,咯血,心悸。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中,朱老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石淋,哮喘,真心痛,咳喘,咯血,心悸等经验的有关内容。

朱良春先生因病获救成为中医,先跟太医后人马慧卿抄方一年,后在章太炎先生任校长的苏州国医学校学习一年半,再到上海跟章次公先生临床实习一年多,逐步走上医学治病救人的人生大道。
他1938年底开业,解放时已经行医十余年,并且还办学四年,为新中国送过来20多个毕业生。
他从个体诊所,到联合诊所,私立中医院,到国办中医院,一路走来,七十多年临床实践,治病救人无数,学术贡献巨大,绝非某个单方验方可以代表。

章朱学派百年传承,只为中医卓然自立!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分享。

1555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20:12:51 | 只看该作者
       今晚8点(2021年5月4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80讲  五运六气第五篇:《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5)》。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在线课堂 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5)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裸虫育,鳞虫不成。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
  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放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繁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
  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知。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病。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帝曰:善。


1556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21:53:4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5月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失眠用药新识”和“简谈中医对肿瘤的防治”。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之“失眠用药新识”和“简谈中医对肿瘤的防治”。

        朱良春先生临床经验很丰富,一直强调辨证论治,无论是不寐,还是癌症。
他不仅治好了很多国人的病,也给外国友人看病。
比如,他曾对我介绍说,日本友人寺部先生的夫人患乳腺癌,住院治疗,准备手术切除。确诊之后,通过传真将病情转告朱良春先生,朱老让她一边服用李建生研制的“金龙胶囊”,用中药抗癌治疗,一边服用中药培养正气,在等待手术的一个月里,中药一直没有间断。等手术切除肿瘤的时候,乳腺的肿块已经缩小了一半,切除之后的病理切片显示,所有的肿瘤癌细胞都已经坏死了。手术的医生甚为惊奇,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557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2:0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5月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科技部研究员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第一节前言的内容,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医呼吁?贾谦先生,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1987年参与软科学课题,1993年开始专门从事中医药领域的战略研究,任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11月在北京“重铸中华医魂”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医药的现状与未来”,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养生和保健的思想体现了医学的真正目的,要解决中国13亿人的健康问题,只能主要依靠中医药。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讲述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之“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医呼吁?”的有关内容。

贾谦是科技部返聘的退休专家,十几年前开始从事中医发展战略研究,关注过中医药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中医药国际化战略、中医治疗非典、中医艾滋病防治、农村医疗保障等,成绩卓著。然而,他为人谦虚,治学严谨,每当有人谈起他们的成绩的时候,他总是先说课题组曾经走过的弯路。1997年,科技部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贾谦当时参与了“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等课题的研究,到了2002年,他发现这些课题并不切合实际,开始检讨其中的“导向错误”。“由于当年课题组的成员还不很懂中医,想当然地把‘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取有效成分’、‘争取三两种中药堂堂正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等都写了进去,这其实是误导了有关研究人员,误导了中药产业,更误导了国家有关决策部门。”贾谦显得很痛心,这是具有大家风范的人才能做到的真诚。
我与贾谦先生相识,也是在2004年广州“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上。他对邓老的尊重与推崇,令人难忘;而他在2005年4月推荐我成为邓老的弟子,更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的分量:中医学需要“铁杆中医”来捍卫。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15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12:0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5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概述和条文第169”条——175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69”条——175条的内容解读。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代赭石汤方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 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代赭石一两(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甘草三两(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右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白术三两(味甘平) 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559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21:39:54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黄小平在上海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5月7日)晚上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活血祛痰药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痰药或活血化痰药,简称活血药。其中活血逐瘀作用较強者,又称破血药。
       活血祛痰药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适用干血行失畅, 瘀血阻滞之证。
        形成瘀血证的原因颇多,诸如外受风寒,或热灼营血,或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等,皆可造成血行障碍,导致血滞瘀阻。故在运用活血祛痰药时,应辨证审因,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作适宜的配伍。
        人体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行则血衽,气滞则血凝,故在使用活血祛痰药时,常配合行气药,以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本类药物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黄小平院长在上海讲座成功!他向大家分享了《中药学》关于活血、祛痰药的有关内容。

中医主张人体的气血升降出入正常,才能保持健康,而升降出入的主体是五脏六腑的机能正常,因此,活血、祛痰,都离不开调整脏腑机能。
    因此,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药;
血瘀不利于水液输布,血瘀容易和痰浊瘀血混杂在一起;
治疗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也可以统筹兼顾,所以就有活血化痰药。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和分享。

1560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21:4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5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四章:寒温论争引发金元医学争鸣。
       第三节:易水创论内伤杂病功在补益。
       有感于杂病辨治体系的薄弱,以及借用外感方法辨治杂病易成误治,张元素提倡脏腑经络辨证以论治各种杂病,对各脏腑经络标示寒热虚实病证各示以相应药物,并发明引经报使学说,使治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注重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以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河北衡水中医王群才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关于“易水创论内伤杂病功在补益”的有关内容。
       金元医学争鸣,也是伤寒学术发展的延续,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外感与内伤的相互关系。
传染病对于人类的危害大,因此,关于热病和伤寒、温病的诊治体系,成熟得比较早,而杂病对人的危害来得慢,发病率也不集中,因此,其规律性的研究也就比较晚了。
易水学派的医学家,就是有感于杂病辨治体系的薄弱,以及借用外感方法辨治杂病易成误治,张元素提倡脏腑经络辨证以论治各种杂病,对各脏腑经络标示寒热虚实病证各示以相应药物,并发明引经报使学说,使治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注重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以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0:29 , Processed in 0.1389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