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541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3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4月21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的题目是: 中医与现代文明病___教你如何养生?



一、什么是中医?中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薪火传承的一种生活方式,中是中正、和谐、不偏不倚的 平衡状态,中医就是教给你如何做到平衡气血阴阳,达到和谐自然状态的医学。二、什么是养生?养生就是养住生命,要做到天地人相适应,人体要顺应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能保证正常的衣食住行和正常的吃喝拉撒睡的状态。三、什么是现代文明病?就是和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疾病,如癌症,肿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抑郁症等等。当前世界形势处于地球村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形成,大疫当前,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大健康,人民大健康的严峻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下面我们就从古代经典《黄帝内经》和中华大国医的角度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到底什么是病?2、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3、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对待疾病?中医认为:病,就是阴阳失调,各有所偏。那什么是健康呢?阴阳协调、阴阳平衡,就是健康;身心愉快、身心舒服,就是健康;吃、喝、拉、撒、睡,一切如常,就是健康。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当今时代,全球范围之内,真正的健康离我们又是何其之远?健康的真正主人又在被谁绑架着?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日子又会在何时归来?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与现代文明病___教你如何养生”的有关问题。

    他主要讲了:

一、什么是中医?

二、什么是养生?

三、什么是现代文明病?

刘敬章根据自己对中西医学术原理的认识和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值得参考的看法。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1542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3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4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概述和条文第157条——161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157条——161条的内容解读。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辛平) 黄芩(苦寒) 干姜(辛热) 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 黄连一两(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温甘) 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味辛苦) 甘遂(苦寒) 大戟(苦寒) 大枣十枚(掰,甘温)

    右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 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543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40:43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刘云双在北京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4.23)晚上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的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以及创伤出血等。出血之症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制止,往往使血液耗损,并可能因失血过多而造成机体衰弱。若大出血不止者,会导致气随血脱,危及生机。故止血药的应用,不论在治疗一般出血,创伤或战伤救护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北京中医刘云双讲座成功!她在北京为大家分享了《中药学》止血药的有关内容。

      中医药的止血药,与西药不一样,不一定只是增加血凝物质,促进血液凝固。而是由一系列的气血理论指导的治疗出血症的方法。
     凉血止血虽然常用,但是有时候需要益气摄血,也有的时候脑出血的病人,也可以用活血药。
这些思想,西医难以理解。
懂了中医对于气血运行的认识,才能正确认识止血药。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154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4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四章:寒温论争引发金元医学争鸣。
       第一节:金元之前详于外感略于杂病。
        在人类所患各种疾病之中,四时外感热病往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流动性,所以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多为外感伤寒热病学家。
        历代名医多重视广义伤寒证治,为广义伤寒学说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六经辨证的稚型。
       四时外感热病以祛邪为主,外感病是外来邪气引起脏腑功能障碍的外在表现。外感热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发热、恶寒、身痛、头痛、黄疸、下痢、不大便、呕吐、腹痛、小便不利等均可见于杂病。外感与杂病在证侯与病机方面的交叉与重叠,为其治疗方法的相互借鉴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衡水市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之“寒温论争引发金元医学争鸣”,关于金元之前详于外感略于杂病的有关内容。
       《汤液经》是张仲景《伤寒论》的底本、来源,《汤液经》治疗杂病用脏腑辨证,五脏分别有大补方、小补方和大泻方、小泻方构成,20首这样的方剂见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中;《汤液经》治疗外感病,用“六合辨证”而不是“六经辨证”,因此,有大小青龙、大小白虎、大小朱雀、大小玄武、大小阴旦、大小阳旦汤,一共12首方剂,加减变化妙用无穷。这样的方剂,也见于《辅行诀》之中。
可惜,张仲景之后,《汤液经》失传,经方体系打乱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子取代了“经方”的地位。
这些变化,两千年来,起伏跌宕,很是曲折。
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
也是没看到《汤液经》的争鸣。
有道理,有成就。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54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8:32:3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4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治法。
       今天晚上要讲的内容是:温病常用的外治方法、温病兼夹证的治疗方法、温病瘥后的调理方法、温病的预防方法之相关内容。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了《温病学》的治法问题,今天主要是:温病常用的外治方法、温病兼夹证的治疗方法、温病瘥后的调理方法、温病的预防方法之相关内容。
       《内经》的“五十九刺”是那个时代主流的之治疗方法,此后的摩膏、药浴、烤火发汗,也是很常用的外治法。华佗的五禽戏,张仲景的辨证论治,天花的人痘疫苗,屠苏酒、避瘟散、雄黄酒、避瘟艾、药囊、香包,都是中医对付温病的方法,当然,橘井之水,大锅汤,也是不同环节可以发挥作用的治疗瘟疫的方法。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1546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8:33:3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1年4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腹泻(肾阳虚型)、不寐
肝炎、痹证。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之腹泻(肾阳虚型),朱老治疗一妇女,肠套叠曾两度手术,嗣后遗留腹痛便溏,迭治未瘥,昔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院请姜春华教授诊治,用温补脾肾之品而好转,回厂疗养,逐步向愈。但近年来又见发作,大便溏秘交替,溏多于秘,腹痛神疲,怯冷腰酸,头眩乏力,长期服用西药,收效不著,苔薄白舌胖,边有白涎,脉细软,右关尺难及。此脾肾阳虚之明证。治宜温补脾肾,益火生土。

“培补肾阳汤”基本方(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淮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紫河车6克,甘草5克。)加炒白术12克,益智仁9克,补骨脂9克,乌梅炭6克,广木香5克,服后见效,二诊加鹿角霜12克。
四诊:服药后,腹痛泄泻即瘥,精神振作,颇感爽适。选附桂八味丸以善其后。
朱老认为,此例主要由于两度大手术,以致体气亏虚,肾阳不振,命火式微,火不生土,脾不健运,肾不固摄,诸象丛生,特别是大便溏泄,迭服抗生素终不见解,颇以为苦,而经改用“培补脾肾”之品,即获效机。

有一不寐妇女,三年不愈,朱老认为其属于肾阴阳俱虚之候,法宜阴阳并补,师景岳之左、右归意,期育阴以涵阳,扶阳以配阴,得其平则佳。
“培补肾阳汤”基本方(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淮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紫河车6克,甘草5克。)加生熟地各12克,肥玉竹12克,煅乌贼骨18克,茜草炭6克。
二诊:药后能安眠终宵,精神振爽,头眩胀大减,腰酸带下亦较好转,此调补肾阴阳之功也。但停药1周后,兼之工作辛劳,又致头眩不眠,但其势较前为轻,苔脉如前,此乃由于恙延已久,体气亏虚,原非一蹴而成者。前方既效,故不予更张,继进之,5帖。
三诊:进服原方,诸恙悉平,宜续服药,以期巩固,间日服1帖可也,5帖。
朱老认为,三诊以后,由于间日连续服药,诸恙未见反复,停药以后,亦较稳定,且月经来潮,其量大减,均向愈之象。嘱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节,辅以食养,不难日臻康泰。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547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21:59:06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
正本清源,传承经典,真中医讲真中医,燕赵中医书院今日开讲!
    今晚8点(2021年4月27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9讲  五运六气第五篇:《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4)》。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4)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jing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大小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焠,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疡,寒热胕肿。
  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溢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稽,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廱。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上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
  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萎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
  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痞痛,地烈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1548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22:02:0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4月2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应用培补肾阳法治疗慢性久病”。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应用培补肾阳法治疗慢性久病”的有关内容。
朱老认为,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他还说:“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讲得十分精辟。我很同意他的左归、右归二方之设,正如王旭高评注此二方时所说:“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右归是扶阳以配阴,不足益火以消水。与古方知柏八味、附桂八味,盖有间矣。虽壮水益火所用相同,而绾照阴阳,尤为熨贴。”(《王旭高医书六种》)因此,朱老拟订了一张基本处方,定名为“培补肾阳汤”。

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淮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紫河车6克,甘草5克。
主治:肾阳虚证。
随证加味:
1.肾阴不足较严重者,加生、热地黄各15克,女贞子l0克,川百合12克。
2.肝肾阴虚者,加生白芍、生地、熟地各12克,女贞子、潼沙苑各10克。
3.脾肾阳虚而大便溏泄或久利不止者,加破故纸、益智仁、鹿角霜、炒白术各10克。
4.肝脾肾俱虚而见慢性泄泻者,加炒白术15克,乌梅炭3克。
5.肾阴阳俱虚而带下绵注或经行量多者,加乌贼骨15克,茜草炭8克,炙龟版24克。
6.腰痛剧者,加炙蜂房、炙地鳖虫、炙乌梢蛇各10克。
7.浮肿者,加熟附片、炒白术、茯苓各10克。
8.哮喘者,加核桃肉4枚,补骨脂10克,黄荆子15克,五味子5克;严重者加人参6克,蛤蚧1.5克,二味共研,分二次冲。
9.遗精或小便频数者,加山萸肉、菟丝子各10克。
10.阳痿早泄者,加巴戟天、露蜂房、淡苁蓉各10克。
11.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者,加潞党参、炒白术各10克,炒枣仁20克,龙眼肉、当归身各10克。
12.虚阳上扰,血压升高者,加生牡蛎30克,紫贝齿15克,玄武版20克。
13.更年期综合征,加知母、黄柏、当归、巴戟天各10克。
以上是辨证用药的一般常法,在具体处理时,仍需细加审察,辨证定方,始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和分享。

1549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22:03:1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4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的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样,“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医方集解》)常见的病证有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痹、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以及痰核、瘰疬等。
       痰病的种类较多,就其性质而言,可分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因此,本章祛痰剂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等五类。
       治疗痰病,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要着眼于杜绝生痰之本。《景岳全书》云:“五脏之病,虽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因此,治痰剂中每多配伍健脾祛湿药,有时酌配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张介宾曾说:“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先生主编的《方剂学》祛痰剂的有关内容。
   痰是中医独特的学术理念,在《内经》的时代,还没有痰的说法。也就是说《内经》虽然提到五脏六腑的咳嗽,但是不说痰。
张仲景《金匮要略》里边的痰饮,与后世所说的痰,也是不一样的。张仲景说:“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这是老师告诉他的。他在老师说的基础上,把痰和饮联系在一起,所以就说:“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进一步提到痰饮的治疗方法:“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
《外台》继承张仲景的思想,列出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后世不断发展,提出“怪病多痰,百病多痰”,治痰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感谢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1550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21:4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4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概述和条文第162”条——166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62”条——166条的内容解读。
           张仲景《伤寒论》用六经辨证为纲领,很少提到脏腑,麻黄汤不说宣肺,承气汤不说泻胃,也没有补脾汤,疏肝汤,养肾汤,但是,却有五六个“泻心汤”。
        心为君主,岂能一泻了之?!
         但是,仲景不怕“文字狱”,一泻不解气,竟然接二连三“大泻不止”,其中有没有“大家的事情色彩”?有没有诽谤朝廷的嫌疑?
《内经》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这正是汉献帝时期大家的事情形势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话,也许只有长沙太守才能说的出来,但是,又不便明说,写在一本医书里,可惜后世能猜测出他的用意的人却很少。
仔细读读《伤寒论》的自序,第一句话不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讳,而说“叹其才秀也”,也不是东汉时期一般读书人可以做到的。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得很痛快!张仲景心中的痞闷,也是“不吐不快”啊。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2:35 , Processed in 0.0605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