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51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20:53: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3月2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曹东义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说说扁鹊给中医打下了哪些烙印?为何要研究和弘扬扁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http://www.ynjkcy.com/bqw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12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22: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3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三章宋元温病概念的演化与争鸣。
       第二节:庞安常辛温发汗加凉药。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名医,约生活于公元1042一1099年,与苏轼、黄庭坚同时,《宋史》有《庞安时传》。其著作《难经解义》《本草补遗》《验方集》等已失传,独有《伤寒总病论》一书传世。
       庞安常论述诸温属于伤寒,提出邪伏少阴说。庞安常继承《伤寒论》学说,将其中多种外感热病的有关内容,收入其所著《伤寒总病论》中,并广集前贤有关外感热病的论述并予以新的阐发。认为众多热病“其病本因冬中寒、随时有变病之形态,故大医通谓之伤寒。其暑病、湿温 、风温,死生不同,形状各异,治别有法。还提出邪伏少阴说。   
    庞安常认为温病的证候,“其患与冬时即病候无异”,也有恶寒表证,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仅仅是冬季与春季的差异;甚至,认为暑病也有恶寒表证。这一观点,被其后的朱肱和郭壅所继承,为寒温关系的复杂化,埋下了伏笔。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衡水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庞安常辛温发汗加凉药的有关内容。
        庞安常是北宋名医,其继承《伤寒论》学说,将其中多种外感热病的有关内容,所以叫《伤寒总病论》。
他说,“伤寒三日后,与诸汤不差,脉势如数,阳气犹在经络,未入藏府,宜桂枝石膏汤。此方可夏至后代桂枝证用之;若加麻黄一两,可代麻黄、青龙汤用之。”桂枝石膏汤的组成,有石膏三两、栀子24枚、生姜、升麻、葛根各一两半、桂枝、黄芩、甘草各一两。
《伤寒总病论》“暑病表证”条下云:“暑病代桂枝并葛根证”,方用:桂枝、芍药、知母、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黄芩一两半、葛根二两。
“暑病代麻黄汤证”,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知母、黄芩。
“暑病代青龙汤证”,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知母、石膏、姜枣。
“暑病代葛根汤证”,方用:麻黄、桂枝、甘草、芍药、葛根、知母、黄芩、姜枣。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在仲景辛温解表方剂之中,加入辛凉解表药,是庞安常惯用的做法,也是他对辛温解表“难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这一学术特点,被朱肱《类证活人书》所赞同和采纳。然而,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所载辛温之剂“圣散子”,曾经被很多人所服用,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不少人因此毙命。所以后世不少医家对此深有看法,严加批评。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伤寒总病论》对此方没有多加评论,而是将其归于“时行寒疫治法”中,后人不察,误用于一切时行热病,致蒙害者不可胜计。这也从反面说明,治外感热病,特别是里热外发型的时行疫病,当用清解凉药,误用温热则后果堪虞。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51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22:32:2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3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治法。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述了《温病学》温病的治法。
       《瘟疫论·统论疫有九传治法》云:“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盖瘟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已发之后,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识此九传,其去病一也。”
既然瘟疫病可以从膜原传到表里,那么治疗也就应当解表或者清里,或者表里双解。《瘟疫论·传变不常》云:“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而解者;有从自汗、盗汗、狂汗而解者;有无汗竟传入胃者;有自汗淋漓,热渴反甚,终得战汗方解者;有胃气壅郁,必因下,乃得战汗而解者;有表以汗解,里有余邪,不因他故,越三五日前证复发者;有发黄因下而愈者;有发黄因下而斑出者;有竟从发斑而愈者;有里证急,虽有斑,非下不愈者;此则传变不常,亦为常变也”。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1514
 楼主| 发表于 2021-3-29 22:33:1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3月2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章“方药心得”中第六节“朱老自拟方剂”的部分内容,以及第三章“验案撷英”中的部分内容。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顿咳散、祛风定喘丸、五子镇咳汤、定喘散、止咳化矽糖浆、拨云退翳丸等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自拟方剂”与“验案撷英”中的部分内容。

顿咳散方药组成:
蝉衣、僵蚕、前胡各6克,生石膏、杏仁、川贝、海浮石各4.5克,六轴子、北细辛、陈京胆各1.5克,研极细末。每次一岁服0.3克,一日可服4-5次(间隔3小时),白糖开水送下。
主治:百日咳。
方解:朱老认为,百日咳是一种顽固的痉咳,用“顿咳散”疗效较好。一般连服二日后可见缓解,五、六日后可渐向愈。
祛风定喘丸方药组成:
蝉衣45克,黄荆子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幼儿酌减),日三次。发作时服量可增至9-12克,不发时可以小剂量,每日三次巩固之。

五子镇咳汤方药组成:
天竹子、白苏子、车前子各6克,甜葶苈子4克,六轴子1克,百部8克,甘草3克

定喘散方药组成:
红人参15克,蛤蚧1对,北沙参、五味子各15克,麦冬、化橘红各9克,紫河车2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1.5克,一日2~3次。

止咳化矽糖浆方药组成:
党参、北沙参、百合、白及、夜交藤、金荞麦、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合欢皮、石韦、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熬制为糖浆,每服30~50毫升,每日2次,配合抗矽14,每周0.5克,连服4个月为一疗程。

拨云退翳丸方药组成:
川芎45克,蝉衣、菊花、密蒙花、蔓荆子,木贼草、楮实子、荆芥穗、地骨皮、黄连、甘草各15克,生地,杞子各30克,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6克,日二次。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1515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21:04:36 | 只看该作者
       今晚8点(2021年3月30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5讲  五运六气第四篇:《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下)》。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下)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窗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瘈,目视(盳盳),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贱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岐伯曰:天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耀,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栗冽,其灾冰雪霜雹。
  是以察其动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不及,其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黄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黄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
  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
  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
  应近则小,应远则大。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
  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
  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
  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
  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1516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21:07:4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3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体会”的有关内容。
方药组成:
紫河车、红参须各20克,炙地鳖虫、炮甲片、广郁金各24克,参三七12克,生鸡内金、广姜黄各18克。共研为极细粉末。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120克,煎取浓汁泛为丸。每服3克,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1个月为一疗程。
主治:早期肝硬化肝功损害,肝脾肿大,或仅肝肿大。
方解:朱老认为,肝硬化是一种各种慢性肝病延续发展而来的,具有广泛肝细胞损害及结缔组织增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硬化属癥积、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则在臌胀门中辨证施治。如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说:“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
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肝实质的损害,以气血郁滞、瘀凝脉络为主要矛盾。由于瘀结日久,肝脾损伤,其临床表现多呈本虚标实,治疗较为棘手。
朱老治疗了很多病人,取得很好的效果。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

1517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22:03:1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3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
  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因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敬请王秀民继续讲述和分享治燥剂!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方剂学》祛湿剂的有关内容。
吴鞠通说,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故与阴虚同一午后身热也。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518
 楼主| 发表于 2021-4-1 21:3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4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概述和条文第142条——145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第142条——145条的内容解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 芒硝一升(咸寒)甘遂一钱(苦寒)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519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21:34:42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2021年4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成都向大家汇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活力四射的春天,从冬寒里苏醒过来,冰雪开始融化,树木和小草生根发芽,正是阳气旺盛的开始,‘体毛孔有闭合,逐渐开放,既是人体容易受风寒入侵的季节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机。

     中医里常说“春养阳气胜补药”,阳气是生命的能量源,如果阳气不足,就容易出现鼻炎,手脚凉,月经不调,肾虚等问题,而春季也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养生者宜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把握春季养生的好时光。用艾灸,能够推动人体中气血的生发,具备助养散寒的功效,有利于提升大家的身体免疫力,加快血液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除去湿寒,具备很好的保健养生功效,有利于大家身心健康。调理体虚,艾灸能激发经气,促进体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起到补内虚之阳的作用春属木,正是养肝护肝的季节,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有益于肝脏保健。春季气候潮湿春雨连绵,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造成脾胃运化不畅,因而内则阳气不足,在外则有外邪入侵,通过艾灸可以袪水湿 解春乏。

    敬请曹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们给予指教http://www.ynjkcy.com/

    祝贺朱萍霞在成都讲座成功!她给大家讲述了春天艾灸养生的有关内容。

    朱萍霞曾经是军医,从福建到新疆,成为中医,办德艾堂,在库尔勒取得成功,又把德艾堂艾灸馆开到成都,为很多人带去了健康。

     《内经》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艾灸有助于恢复人体的正气,可以助阳散寒,对于很多慢性病,有很好的效果。

      感谢朱萍霞的讲座和分享。
1520
 楼主| 发表于 2021-4-5 06: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4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三章宋元温病概念的演化与争鸣。
       第三节:朱肱等探讨六经实质。
        朱肱是北宋名医,字翼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公元1088年中进士,1114年被聘为医学搏士,因曾为奉议郎,故人称朱奉议。他潜心研究仲景伤寒学术,于1108年写成《伤寒百问》,阐发仲景《伤寒论》中的证治。还将《伤寒百问》重校,增加附方,改名为《南阳活人书》,又名《类证活人书》,影响深远。
        朱肱《类证活人书》提出,仲景伤寒学说的六经即经络说。朱肱关于温病的观点,深受庞安常的影响,也是第一次对众多广义伤寒热病,祥述其病证,广列治法方药,对于伤寒证治的贡献功不可没!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衡水市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关于朱肱等探讨六经实质的有关内容。
        朱肱《类证活人书》云:“伤寒诸家方论不一,独伊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其余诸子百家时有一得,要之不可为法。”许叔微《伤寒发微论》也说:“论伤寒而不读仲景书,犹为儒而不知有孔子六经也。”均已有尊经称圣之意。因当时伤寒家对于伤寒的概念,悉遵《伤寒例》所论,故宋金元伤寒著作中所论皆广义伤寒。
有关六经实质的问题,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为了弄清六经与经络的关系,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尊重仲景对经络学说的见解和具体运用。仲景在自序中曾明言“撰用《素问》”,而《素问·热论》即以脏腑经络分类法罗列热病证候,并揭示其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仲景云:“夫天布五行以运五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又说:“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从中不难领会,仲景相当重视经络在外感病发病和传变中作用。
朱肱重视六经体系,把握病变基本规律:宋以前虽有不少医家研究仲景学说,但未见有用六经辨证阐论《伤寒论》证治者。六经辨证是证、法、方、药的统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外感病的大纲。宋金元医家在深入研究伤寒证治时,充分吸取仲景六经辨证的学术内涵,故多数伤寒著作均先列六经证治方药,继之以诸可、诸不可的治疗方法,最后再以证候类列方药,分析同一证候在六经中的不同病机和方治之异。如发热、下利、腹痛可见于阳经,也可见于阴经,其证候和施治方药均有所不同。用这种分类对比的方法研究证候,加深了对六经辨证的理解,较之宋以前对《伤寒论》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步。

感谢王群才的讲座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2:35 , Processed in 0.0509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