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50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21:33: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3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章“方药心得”中第六节“朱老自拟方剂”的部分内容。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肾衰灌肠方、温经蠲痛汤、通淋化石汤、培补肾阳汤、心痹汤、银翘白虎汤、藻蛭散、抗癌单刃剑方、胃癌散、肝癌膏、化瘤丸等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自拟方剂”的部分内容。
    朱老在长达70多年的临床实践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创制了很多良方,仓促之间难以收录完整,仅就朱老著作之中所收载的少数自创方药加以介绍,以窥一斑。
朱老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尤其在尿毒症阶段,更不能只治本,不治标。因此时血尿素氮和肌酐指标明显升高,这是观察尿毒症轻重的重要标志,所以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在温肾、补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才能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而有利于危机的逆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有抑菌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解除肾小动脉痉挛、增加肾血流量、抑制或减轻变态反应性损害等作用。
方药组成:
生大黄10~20克,白花蛇舌草、六月雪各30克,丹参20克。有阴凝症象者加熟附子15克、苍术20克;血压较高或有出血倾向者,加生槐米45克、广地龙15克;湿热明显者加生黄柏20克;阴虚者加生地黄、川石斛各20克。合方煎成200毫升,每日1~2次,保留灌肠。
主治:慢性肾衰、尿毒症。

在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阶段,由于尿素氮和肌酐持续升高,浊阴上干,出现频繁呕吐,症情危笃,服药困难,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说是“中药肠道透析法”。部分药液可在结肠内吸收,部分则直接发挥作用,它对呕吐、厌食、乏力、高血压及防止感染与出血,有明显作用,并可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使此等毒性物质从肠道排出,还可降低血钾,减轻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量,有利于肾功能之恢复,促使症情好转。灌肠方由清泄、解毒、化瘀之品组成。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502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20:25:59 | 只看该作者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今晚8点(2021年3月23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4讲  五运六气第四篇:《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上)》。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上)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地位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嗌、血泄、注下、溢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呜,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呜,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呜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者,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呜、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痱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蒙眛,心痛暴喑,胸复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骛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呜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窗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瘈,目视(盳盳),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150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21:14:1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3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慢性肝炎证治”。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慢性肝炎证治”的有关内容。

      慢性肝炎绝大部分源于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著名中医朱良春大师在治疗慢性肝炎方面有独特见树,在临床上长期应用其经验屡屡见效。

朱老认为,慢性肝炎由于湿热之邪留恋,肝脾久病,而致气虚血亏或气滞血淤,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属于中医胁痛、郁症和症积的范畴。因为病程较长,肝功能长期损害,正虚邪恋,往往不易骤效。其病理变化各有不同,必须把握时机,知常达变,方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其证治分为三个部分论述。

一、疏肝与养肝相结合。

二、扶正与驱邪相结合。

三、区分在气与在血。

慢肝以肝脾虚损为本,血瘀为标。其血瘀之表现,主要有气虚血痕和阴虚血瘀之不同。对于气虚血瘀,朱师喜用黄芪配莪术、山药配鸡内金两个对子药。其中黄芪、山药均需重用至30-60克,随证加用丹参、石见穿、参三七、郁金等。阴虚血瘀,当养阴化瘀,软坚散结,可用一贯煎加丹参、泽兰、牡蛎、庵吕子等。其中庵吕子为菊科植物庵吕之种子,用治肝硬化及腹水,颇有助益。热毒入血,有出血倾向者,往往鼻衄、齿衄时见,口干口苦,或伴见午后低热,夜有盗汗;或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带数,亟当清营解毒,可取犀角地黄汤为主方,其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之,惟用量需达30-60克,其效始显。随证加用大小蓟、贯众、白薇、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炙鳖甲等。若热毒耗灼真阴,大便干结,可暂加大黄泄热通腑。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504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18:4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3月2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最后一部分,邓老谈养生保健的内容。邓老在96岁时,身体还这样健康、硬朗。很多人都希望向他讨教健康长寿的秘诀,问他是否能告诉大家。
邓老说,养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研究,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简略地说,首先要注重“养神”。神就是精神。神藏于心,心是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神采奕奕,那就是身心健康的反映。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黄帝内经》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强调养生必先养心神,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心神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所以,保养心神的健康是养生长寿的首要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千万注意精神卫生。
邓老谈的这一点很重要,不少人不注意心神的调养,而是热衷于吃补品,或者单纯强调身体锻炼,结果并不理想。邓老认为,养生第一重要的问题,是调节七情,使之达到适中,就能达到中医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目的。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邓老谈养生保健的有关内容。
邓老几年前说,人是动物,整天不动就会生病,但是动得太过也会生病,所以要适当地运动。现在全世界都追捧奥运会,但是如果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奥运会不值得提倡。它追求超限、极限,美国有个运动员不就是打排球死在场上吗?刘翔不是也治疗脚跟大半年了吗?所以,西方的东西,我们要思考地接受。我看农民运动会,很多很有意思。要真正对健康有好处才行。
邓铁涛先生在谈起养生之道时说,要谨记中医“药食同源”的道理,不要偏食。他一周之中有两餐吃粥、吃馒头,或吃南瓜、番薯。饮食不过咸,养成淡食习惯。每周用猪横脷煲一次淮山汤,预防糖尿病。老年人不宜跑步,宜每天闲庭散步30分钟,称之为“医疗步行”。邓老曾经每天下午定时围绕着住的楼房悠闲散步六个圈,早上必练“八段锦”。养生保健之真谛,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治其根本。偶然或服中药,或炖服人参10克、陈皮1克、三七片六克,补益而不腻。

邓老说,“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但不是绝对的冷和热,是相对的冷热交替,时间约10分钟左右。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改善微循环,提高防病能力。”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1505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21:4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3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概述和条文第136条——141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中医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36条——141条的内容解读。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温)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50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20:53: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3月2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曹东义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说说扁鹊给中医打下了哪些烙印?为何要研究和弘扬扁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http://www.ynjkcy.com/bqw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07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22: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3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三章宋元温病概念的演化与争鸣。
       第二节:庞安常辛温发汗加凉药。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名医,约生活于公元1042一1099年,与苏轼、黄庭坚同时,《宋史》有《庞安时传》。其著作《难经解义》《本草补遗》《验方集》等已失传,独有《伤寒总病论》一书传世。
       庞安常论述诸温属于伤寒,提出邪伏少阴说。庞安常继承《伤寒论》学说,将其中多种外感热病的有关内容,收入其所著《伤寒总病论》中,并广集前贤有关外感热病的论述并予以新的阐发。认为众多热病“其病本因冬中寒、随时有变病之形态,故大医通谓之伤寒。其暑病、湿温 、风温,死生不同,形状各异,治别有法。还提出邪伏少阴说。   
    庞安常认为温病的证候,“其患与冬时即病候无异”,也有恶寒表证,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仅仅是冬季与春季的差异;甚至,认为暑病也有恶寒表证。这一观点,被其后的朱肱和郭壅所继承,为寒温关系的复杂化,埋下了伏笔。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衡水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外感热病学史》庞安常辛温发汗加凉药的有关内容。
        庞安常是北宋名医,其继承《伤寒论》学说,将其中多种外感热病的有关内容,所以叫《伤寒总病论》。
他说,“伤寒三日后,与诸汤不差,脉势如数,阳气犹在经络,未入藏府,宜桂枝石膏汤。此方可夏至后代桂枝证用之;若加麻黄一两,可代麻黄、青龙汤用之。”桂枝石膏汤的组成,有石膏三两、栀子24枚、生姜、升麻、葛根各一两半、桂枝、黄芩、甘草各一两。
《伤寒总病论》“暑病表证”条下云:“暑病代桂枝并葛根证”,方用:桂枝、芍药、知母、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黄芩一两半、葛根二两。
“暑病代麻黄汤证”,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知母、黄芩。
“暑病代青龙汤证”,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知母、石膏、姜枣。
“暑病代葛根汤证”,方用:麻黄、桂枝、甘草、芍药、葛根、知母、黄芩、姜枣。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在仲景辛温解表方剂之中,加入辛凉解表药,是庞安常惯用的做法,也是他对辛温解表“难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这一学术特点,被朱肱《类证活人书》所赞同和采纳。然而,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所载辛温之剂“圣散子”,曾经被很多人所服用,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不少人因此毙命。所以后世不少医家对此深有看法,严加批评。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伤寒总病论》对此方没有多加评论,而是将其归于“时行寒疫治法”中,后人不察,误用于一切时行热病,致蒙害者不可胜计。这也从反面说明,治外感热病,特别是里热外发型的时行疫病,当用清解凉药,误用温热则后果堪虞。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508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22:32:2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1年3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他继续讲《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的治法。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继续讲述了《温病学》温病的治法。
       《瘟疫论·统论疫有九传治法》云:“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盖瘟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已发之后,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识此九传,其去病一也。”
既然瘟疫病可以从膜原传到表里,那么治疗也就应当解表或者清里,或者表里双解。《瘟疫论·传变不常》云:“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而解者;有从自汗、盗汗、狂汗而解者;有无汗竟传入胃者;有自汗淋漓,热渴反甚,终得战汗方解者;有胃气壅郁,必因下,乃得战汗而解者;有表以汗解,里有余邪,不因他故,越三五日前证复发者;有发黄因下而愈者;有发黄因下而斑出者;有竟从发斑而愈者;有里证急,虽有斑,非下不愈者;此则传变不常,亦为常变也”。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1509
 楼主| 发表于 2021-3-29 22:33:1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3月2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章“方药心得”中第六节“朱老自拟方剂”的部分内容,以及第三章“验案撷英”中的部分内容。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顿咳散、祛风定喘丸、五子镇咳汤、定喘散、止咳化矽糖浆、拨云退翳丸等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时小环医师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自拟方剂”与“验案撷英”中的部分内容。

顿咳散方药组成:
蝉衣、僵蚕、前胡各6克,生石膏、杏仁、川贝、海浮石各4.5克,六轴子、北细辛、陈京胆各1.5克,研极细末。每次一岁服0.3克,一日可服4-5次(间隔3小时),白糖开水送下。
主治:百日咳。
方解:朱老认为,百日咳是一种顽固的痉咳,用“顿咳散”疗效较好。一般连服二日后可见缓解,五、六日后可渐向愈。
祛风定喘丸方药组成:
蝉衣45克,黄荆子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幼儿酌减),日三次。发作时服量可增至9-12克,不发时可以小剂量,每日三次巩固之。

五子镇咳汤方药组成:
天竹子、白苏子、车前子各6克,甜葶苈子4克,六轴子1克,百部8克,甘草3克

定喘散方药组成:
红人参15克,蛤蚧1对,北沙参、五味子各15克,麦冬、化橘红各9克,紫河车2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1.5克,一日2~3次。

止咳化矽糖浆方药组成:
党参、北沙参、百合、白及、夜交藤、金荞麦、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合欢皮、石韦、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熬制为糖浆,每服30~50毫升,每日2次,配合抗矽14,每周0.5克,连服4个月为一疗程。

拨云退翳丸方药组成:
川芎45克,蝉衣、菊花、密蒙花、蔓荆子,木贼草、楮实子、荆芥穗、地骨皮、黄连、甘草各15克,生地,杞子各30克,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6克,日二次。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1510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21:04:36 | 只看该作者
       今晚8点(2021年3月30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5讲  五运六气第四篇:《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下)》。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下)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窗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瘈,目视(盳盳),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贱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岐伯曰:天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耀,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栗冽,其灾冰雪霜雹。
  是以察其动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不及,其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黄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黄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
  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
  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
  应近则小,应远则大。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
  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
  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
  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
  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0 18:07 , Processed in 0.0629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