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穴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23-12-14 06:22:2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实验技能摸出经络穴位,命名再怎么着也没有用,分辨不出经络穴位与肌肉组织的区别。
14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06:55:36 | 只看该作者
验证穴位的总标准。1)有用手指可以摸到的凹坑;2)用塑料牙签刺激最敏感的点;3)在敏感人身上可以诱发出经脉感传;4)在这个最敏感的点上皮肤的导电量最大;5)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6)与穴位的名称基本符合;7)与古籍记载的治疗疾病大体上通融。
我用以上标准验证了经穴、经外奇穴、部分的新穴、全息穴、部分的小儿推拿穴位。实践中发现以上标准可用可行。用以上标准验证穴位可以给您打开一个与古代穴位不完全一样的的穴位知识面位。每一个针灸同行都可以试一试。开眼界,长知识,明医理,粗略变精细。各位同仁不妨试用为盼!
143
发表于 2023-12-14 09:52:34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都不是古人掌握的经络穴位标准
144
发表于 2023-12-14 11:05:33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经典,不要瞎猜
1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04:26:34 | 只看该作者
四总穴的误区。四总穴的内容是: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四总穴歌对于针灸新手的确是一个简便有效的入门歌诀。但是其治愈率其实并不是很高。因为疾病是复杂的,个体差异也是较大的。因此仅用四个穴位治疗四个区域的疾病就显得能力不足。就像一个大城市只有四个交警指挥交通一样的力不从心。在理论上四总穴歌的确是有根据的。因为:1)这四个穴位都是大全息的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也都是有对应的区域。但是:1)除了本经感传较强以外,其泛经大部分都较弱。也就是说能治所有的经脉疾病但是力量较弱需要长期治疗;2)有些脊椎错位导致的经脉疾病只有在复位后针刺才能治愈;3)有些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救急,针刺可以在术后使用;4)还有更对症的穴位或更有效的穴位。例如胆囊炎用胆囊穴比足三里更有效;5)有些病是由于缺乏某种维生素引起的,针刺几乎无效。例如夜盲症。医疗需要的是精益求精,切忌的是一针一穴包治百病。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05:03:39 | 只看该作者
古人命名穴位强调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孔最穴治疗头皮痛,合谷穴治疗手足掌痛,四白穴治疗鼻塞…。其针对性很强,也很精准。诊断越精细,治疗越对症,疗效才能越快捷。那种什么都治,也就什么都不治了。孔最的本意是指头皮,谷是指手足掌,白=自=鼻。选穴的要点有二:1)患病经脉;2)病灶所在。
147
发表于 2023-12-15 12:26:02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包括经络的形成,说明了用什么方法如何发现经络。
148
发表于 2023-12-15 17:34: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6 01:44:41 | 只看该作者
主客原络配穴的奥秘。在72年我开始阅读杨继州的《针灸大成》。其中对主客原络配穴法的内容困惑不解。74年经某教授的讲解后也还是没能理解其原理。尽管方法已经掌握,但是使用起来却还是不能够理直气壮。大约在九十年代后期我研究了络穴的内容后才逐渐理解了古人的意图。因为:1)原穴治疗本经的疾病;2)络穴治疗表里两经的疾病;3)通过相表里经的络穴配穴可以加强原穴所在经脉的治疗量;4)络穴也可以治疗原穴所在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依据以上四点要素,主客原络配穴法适宜以下的情况:1)治疗表里两经同时患有疾病的情况;2)尽管是表里两经同时患病但是必须是同虚或同实的情况(不适合一实一虚的情况);3)患病的表里经脉程度不同。病重的经脉为主选该经的原穴,病轻的为次选络穴;4)原穴和络穴使用的手法一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在《针灸大成》讲述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治疗的病症,但是并没有讲述原理和补泻的原则。总之笼统而不具体。因此实际操作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朦胧不清。如果没有高师给予解惑就很难得心应手。
15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6 02:16:06 | 只看该作者
表里经脉患病的类型:1)表经虚,里经无病;2)表经实,里经无病;3)里经虚,表经无病;4)里经实,表经无病;5)表里两经同实;6)表里两经同虚;7)表经实,里经虚;8)表经虚,里经实。由于虚实的程度不同还会有很多的细化类型。这就需要在临床中具体把控治疗量了。经脉诊断仪检测发现在表里经同时患病的情况中,一实一虚的情况占2/3,虚实相同的情况占1/3。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表里经脉具有阴阳对立统一的特征。对立为主,统一为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5 13:42 , Processed in 0.0552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