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为什么是错误的?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0:17:07 | 只看该作者
          心气虚与心力衰竭(代偿期)相关联,这个不是从逻辑上推出来的,是从各自的临床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发展转归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的结果。
=======================================================
          请先生把心气虚与心力衰竭(代偿期)相关连,从各自的临床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发展转归,分别表述出来,看看二者是不是一回事。
14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0:25:31 | 只看该作者
   70%的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气虚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请注意,要符合中医理论。
14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0:34:03 | 只看该作者
          心气虚
心气虚的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脉快或慢。如伴心阳虚则手足冷、畏寒、面色白。心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肉桂
简介
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治疗多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益气,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养心安神。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主证
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辨证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结代,神疲体倦,心气不足,卫阳不固则自汗出。心气不足,气血不得上荣,故面色淡白。心气虚,中气不足,胸中气机不畅,故胸闷不适。
治法
补心气,安心神。补心 益气 安神
养心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酸枣仁、柏子仁、甘草等。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中医治疗
治则:补益心气。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l 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若气虚及阳,症见形寒肢冷者加附片6克、荜澄茄6克以温阳;若气虚致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绀者在养心汤的基础上加檀香6克、桂枝10克、丹参10克以活血通络;若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以健脾利湿;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桂元肉15克、制首乌12克以养血安神;若兼咳嗽少气,喘促面浮加沉香6克、蛤蚧10克、核桃仁15克焙干共研末,每次5克以固肾平喘:若兼见胆虚,症见心悸不寐.寐中恶梦纷纭,易惊恐,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15克,以补气益胆安神。
  
14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0:3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1-13 02:43 编辑

   心气虚,有没有心力衰竭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咳嗽,心性哮喘、咯白色泡沫样痰(或者带血粉红色)这些最基本的临床表现!
    治法补心气,安心神。补心 益气 安神 。此时用党参、人参、黄芪,补的是心神,而不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心气”。
14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0:47:20 | 只看该作者
         
         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 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2)组织低灌注状态 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L/min·m)。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2.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施呼吸,提示预后不良。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脉搏强弱交替,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
(2)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淤血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心脏增大、颈静脉充盈、肝大和压痛、发绀、下垂性水肿和胸腹水等。
(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LVEF>40%~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146
发表于 2021-1-13 10:55:10 | 只看该作者
心气虚进一步发展,可至心阳虚。心阳虚,可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个人认为,心阳虚相当于心力衰竭(李先生的学说似乎也是如此认为)的失代偿价段,而心气虚则更多的相当于心力衰竭的代偿阶段(以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过程或状态为主)。
147
发表于 2021-1-13 11:19:13 | 只看该作者
心气虚可发展至心阳虚,心阳虚可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中医基础认识)。

心阳虚和心力衰竭(失代偿阶段)密切相关(李先生也是持相似观点)。

心阳虚如果是心力衰竭(失代偿阶段),心气虚是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会发展至心力衰竭(失代偿阶段)?心力衰竭(失代偿阶段)由心脏神经官能症发展而来?
148
发表于 2021-1-13 11:42: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1-12 08:41
回到原题,心气推动血液循环为什么是错误的?
      心气虚引起心力衰竭,符合逻辑推理,但是 ...

“心气虚引起心力衰竭,符合逻辑推理,但是,这个推理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医的临床实践。”

——这真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合乎逻辑推理的,却又说是错误的,又说“不符合中医的临床实践”。不知道先生有多少有多少这样的“临床实践”可以用来证明这段话是对的,有价值的。

葶苈大枣泻肺汤,确实可以缓解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所引起的肺心病肺水肿。但是并不能根治心衰。要想根治心衰,还必须加用丹参,黄芪等补益心气的药物。事实证明:黄芪有强心作用,有加强正常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心脏收缩的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丹参、黄芪合用有协同作用,丹参使黄芪“补气强心”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亦能增强丹参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观察本方治疗慢性及顽固性心衰疗效很好,不仅心衰易于控制,体质恢复较快,且疗效巩固。

点评

医学理论不完全是合乎逻辑的推理!以临床实际为主。合乎逻辑而与临床实际不符合,造成思维混乱。这是现在教材的通病。  发表于 2021-1-13 16:2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9
发表于 2021-1-13 12:19:50 | 只看该作者
                          心力衰竭与中医
         一、传统中医无“心力衰竭”,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喘证”、“怔忡”、“心痹”、“水肿”等范畴。
         中医“心衰”一词,出自《圣济总录》“心衰则健忘”。《金匮要略·水气并脉证》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视夫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一般而言,中医的“心力衰竭”,主要指西医学的“慢性心力衰竭”。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简称2014专家共识)
         慢性心衰三大主证型
         1、气虚血瘀证
         2、气阴两虚血瘀证
         3、阳气亏虚血瘀证
         心衰兼证型:痰饮证
         二、西医的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
        西医的心力衰竭类型:
        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速度分类: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类: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3、根据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分类。
        4、根据心力衰竭症状的有无分类。
        5、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心力衰竭分类。
   

点评

中医急性心力衰竭论治类型: 1、阳衰气脱证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真武汤。 2、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3 15:43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50
发表于 2021-1-13 15:43:24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21-1-13 12:19
心力衰竭与中医
         一、传统中医无“心力衰竭”,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 ...

        中医急性心力衰竭论治类型:
         1、阳衰气脱证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真武汤。
          2、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本病的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则,“急则治标,补虚祛邪”,治法“回阳固脱,温阳利水,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中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必须应用“西医”的急救技术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3 17:58 , Processed in 0.10455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