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妙之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5-5-10 23:36: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2
发表于 2015-5-10 23:39: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3
发表于 2015-5-10 23:47:13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0 15:39
我不是说了吗,对于西医您是专家,对于针灸您是门外汉!!!您不用拿西医的知识和我比,我比不过您!!您 ...

         先生,我也不敢和您比啊!你不在经络上扎穴位,针刺大脑、穿刺脊髓、扎神经!我不敢啊!我甘拜下风。但是,我也不敢拜你为师!我胆小。
144
发表于 2015-5-11 00:08: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5
发表于 2015-5-11 00:18:55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0 16:08
哈哈哈,彼此彼此,我也觉得你说的阴阳五行不可分割、无比科学很雷人啊!!!

             先生伟大,有创造性,创造了穿刺脊髓、针刺大脑、扎神经等等。
         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学说,是古代人发现的,我可不敢贪天之功,我只是把学习的一点认识说出来。当然,也有人反对,不过,我支持前者,仅此而已。是古代先哲们的功劳。
146
发表于 2015-5-11 12:1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5-11 04:2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5-10 13:50
中医界现在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的又一套。

建国以来,所有的临床观察、临床研究几乎全部是西医病名下辨证论治,但讲起辨证、辨病关系时,却谁也不敢提西医病名。呵呵,典型的阿Q精神。

四版教材《中医内科学》,搞了个上下册,下册是西医病名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研究形式对应,后来五版开始,都去掉了。

西医病名下辨证分型,是历史潮流,逆潮流而为,就是反动。中医的这个“反动”,几十年了,愈演愈烈。


——1、在内伤杂病领域,中医证候诊断,有其局限性。证候诊断,本质上是病理诊断,不是病因学诊断(客观意义上的病因),并且偏重于病理生理学层面,整体上言,在病理解剖学层面是缺失的。如心脏瓣膜病变引发的心功能不全,中医从症状上进行辨证,可以得出心气虚、心阳虚的证候诊断,但心气虚、心阳虚只是部分程度上概括反映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并不能反映出心脏瓣膜病变的存在及程度。所以从症状出发,只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不够的,应当与西医的病理解剖学诊断与病因诊断结合起来。

2、在内伤杂病领域,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或诊治模式是十分合理先进的。以临床症状为导向,以内在病理状态为核心(在内伤杂病领域,病因已不再是疾病核心的因素,疾病核心的因素是机体内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整体、全盘考虑病人的病理状况,偏重于从横断面考虑处理机体内各种病理过程、病理状态之间的相互复杂关系。
147
发表于 2015-5-11 13:49:5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1 12:12
建国以来,所有的临床观察、临床研究几乎全部是西医病名下辨证论治,但讲起辨证、辨病关系时,却谁也不敢 ...

陈先生,恕我直言,您这个分析过于抽象,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辨证,认识的是中医病机。1,中医病机和西医病理还不等同。辨证能不能认识西医病理,我想这方面加以研究、努力是有希望的,而且现在有一些成绩。但如果是辨证分析出来的病机就能反应病理,恐怕不行。2,辨证不能判断轻重、预后发展。

148
发表于 2015-5-11 18:29:0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1 05:49
陈先生,恕我直言,您这个分析过于抽象,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在西医病名下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是辨证分型论治,机械、教条、死板,有辨证之名,无辨证之实。辨证论治的核心、精髓、灵魂,是以临床症状为导向,病人机体内在的病理状态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核心,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从横断面来考虑处理机体内各种病理过程、病理状态之间相互复杂、动态变化的关系。而现有的西医病名,多是以某种特定病因引发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的集合,以病因为疾病概念的核心,强调的是一种从病因到病理之间纵向的思维过程。
149
发表于 2015-5-11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1 18:29
在西医病名下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是辨证分型论治,机械、教条、死板,有辨证之名,无辨证之实。辨证论治的 ...

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标本轻重缓急关系,从横断面来考虑处理机体内各种病理过程、病理状态之间相互复杂、动态变化的关系。
-------------------------------------------------------------
这一段话,说起来是对辨证论治的评价,评价很高。但辨证论治的方法能不能符合这个评价,还很难说。
我们随便举个例子:肾阳虚。这是辨证论治的结果吧,能不能达到您前面说的这个水平呢?
请陈先生讲解。
150
发表于 2015-5-1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1 18:29
在西医病名下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是辨证分型论治,机械、教条、死板,有辨证之名,无辨证之实。辨证论治的 ...

“在西医病名下进行辨证论治,其实是辨证分型论治,机械、教条、死板,有辨证之名,无辨证之实。”此话说得太绝对而没有看到病-证两级结构的有利之处。从一开始,仲景就是把证置于病之下,这有利于把复杂的[所有]病的集合分拆成相对来说容易处理的病组。而且,先用病去分类还有个莫大的好处:有助于与病家的沟通。这在古时也许不重要,但在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绝对是有利无害,更不要说要把中医传播到外国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4:39 , Processed in 0.1398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