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7:16:48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二日(1.2)早晨元君来诊,脉稍平(四至多),舌苔黄黑,有芒刺,定方加重元参、生地,以猪胆汁拌白芍,仍用宣通肺气法。服后颧不赤,语言稍高兴,热象似退,惟舌苔转焦黄,仍有芒刺甚硬,舌极泽,盖热侵营分之象。。。。。中夜,吃百合、散子如故,小水不行,卧不稳,时寐时醒,两夕如此。
14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8:10:29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三日(1.3)元君来诊,云舌苔焦黄而绛(却无芒刺,但干而老),必应再下,定大承气加增液汤。树南来,示以方,所见正合。午正饮一半,申初全饮,得小便甚畅,赤而热,大便未下。竟日言语少,神气甚倦,热邪深入,可怕也。留元君住此。夜卧鼾声,少顷醒时云腹微胀,有转矢气。亥初三刻得大便,先干后润,不少,小水亦通,吃百合少许。
143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8:20:26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四日(1.4)元君诊脉,云右大,左数大,亦虚象,今日不必进药,盖药气徒伤正气也,用米五升蒸取气水,拌猪肚中膜少许,饮之代药。竟日未吃物,饮粥汤数匙而已。气弱声低,言语亦少,舌苔仍干焦,脱下一小块,唇皮裂处亦去少许,疑是津液稍回矣。。。。。夜微雪,夜分吃油散子一个,五更吃百合少许。
14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8:42:30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五日(1.5)晴。黎明吃杏酪半盏。元君来诊,云右脉现弱关脉薄,病退之象,定生黄芪、炒芍、炒山药母、丁香、竹茹、秋石等轻剂,宣胸中阳气。仍进米露。是日虽倦,语言不少。吃百合少许,思食糟鸡,吃肝一小片而已,云有味。舌苔稍退,两边不甚红,津液已回,中心焦黄如故。小水两日不行,未申两次,虽少,究非癃闭。连日荐医极多,并有责备偏信元君者。(朱修伯荐李煊者,其父乙酉副贡;兰孙荐冯赓廷;宝生荐周荇农。)现观元君用药慎重,且病情似退,不敢更医,反添枝节。
14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6:05:40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六日(1.6)昨夜饮食如常。天明诊脉,觉右寸又有歇止,因起,旋延元君,并邀树南。元君来诊,云脉迟三至,定补中益气汤加减。树南止,则云仍须下,余热未净也。余无以决,托辛伯出城请周葕农,葕农未至。夜以元方进茶匙数匙,进西瓜汁,以为甚爽,颧微赤,呼气多吸气少,且有声。再候脉,却系四至,并无迟象。舌苔渐退,津液已回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7:03:13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七日(1,7)精神稍好。元君住此,早晨诊脉,仍执昨议,处方如前,脉按云:任胆大,如小不敢议下云云。未正葕农至诊脉,云此系温病,欲退主脉,左三部匀,右关独大有力,乃病脉,此时不必顾胃气,不必通二便,但用复脉汤数剂即安。遂服其药,颧不红,呼吸稍和,夜服甚安。吃百合,又吃粥汤。
147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7:20:48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八日(1.8)精神稍好。元君自来诊,则脉象甚迟,舌苔又厚。此皆复脉阴凝之过,力言宜服前方而去。午后进昨日复脉一半。周葕农来诊,云脉右寸关较昨稍软,照前方加人参一钱。元君书来,甚言脉象乍大乍小如风中烛焰。周公驳之,并云若认定燥温症,半月可全愈,不可妄投他药矣。两颧红,昨夜小水不行,天明时欲大解不得,得小水甚多,舌苔中黄未退,两边稍红,其实与昨等耳。元君概执偏见也。
148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6:25:30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廿九日(1.9)阴。竟日倦卧时多。照昨方加参一钱服之,对少许。小水稍长,色黄,舌苔退净而不长新苔,色红中干。入夜右颧赤,微烦,脉右三部皆浮大四至,疑大肠又有热结矣。夜分饮米汤及百合。
14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7:58:46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十二月朔(1.10)一切如昨,微热,颧不赤,思味而不能吃。申正葕翁始来诊,云右寸关渐平,病有解象,左寸较弱,只宜守住原方,(加麦冬一钱,减元参一钱。)不必再议通下之法,培补是稳着,本无速效也。又云初五、六必大愈。又云舌苔退净,虽干而两边渐润,并非绛色无苔之谓。黄昏服药,夜卧甚安,吃百合一次。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18:28:22 | 只看该作者

翁同龢与中医药-----《翁同龢日记》涉医文辑赏【原辑首发】

初二日(1.11日)竟日倦卧,纳食转少,颧微赤,气微喘,小便十五时一行,赤而少,舌苔微有白色,不甚干,蜕皮甚多,想是舌本之皮。夜未吃百合,进粥汤数匙而已。申刻进药,(照昨方)疑此药滋腻,故胃口不开。
初三日(1.12)晴,晨起坐梳头,倦甚喘促,神气甚清,右寸关软,(左手未诊)虚象大见。午正又起坐四刻,进药。(照昨方加黑梔一钱)吃鲤鱼汤少许,思食物却不能进。傍晚葕农来诊,右脉寸关大软,热邪已退,左关起,肝渐见本象矣,两手皆平等,惟嫌稍急,乃阴分不足,恐热尚伏藏也。改用人参三钱、熟地三钱、五味子七枚、麦冬二钱、炒苡六钱、石斛三钱、女贞三钱、瓜蒌三钱、生甘二钱、粳米一合,扶正气,开口胃。云总须脉静方有把握,并云可进参麦散少许代茶,断勿催大便也。。。。。夜吃百合少许,小米汤数匙,卧甚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4:51 , Processed in 0.05082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