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47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21:00:45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

直播即将开始~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今晚8点(2021年2月23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0讲  ,五运六气第二篇:《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上)》。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第70讲《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上)》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覆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1472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21:15:0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2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心病证治点滴”、“简谈中风”和“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三篇文章。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心病证治点滴”、“简谈中风”和“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三篇文章的有关内容。
      对于冠心病,朱老说,目前有一种忽视辨证论治,滥用活血化瘀法的倾向,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妨碍了疗效的提高。须知冠心病有虚有实,即使实证,亦系本虚标实。实证当化瘀宣通,虚证必须扶正养营。若虚实不辨,一味化瘀,徒伤正气,于病何益?!
朱老对心律失常,常取生脉散为主方,加玉竹、柏子仁、功劳叶养阴通络;琥珀镇静解毒;板蓝根、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近年来参用珠黄散内服,每次1支,一日2次,颇收佳效。热盛加苦参,胸痛加参三七末、郁金,胸闷加娑罗子、合欢皮。随证变法,尚称应手。
一是肝阳上亢,内风肆扰;二是痰热壅盛,蒙窍阻络。蒙蔽清窍,则昏仆不知人事;横窜经络,则㖞僻不遂,肢体偏瘫;内风肆扰,则抽瘈疭。凡面赤目红,口干烦躁,喉际痰鸣,口有秽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是内有痰热,需通腑泄热,化痰通络。常用生大黄10~20克,芒硝6克(分冲),陈胆星10克,全瓜蒌30克,竹沥30毫升(分冲),石菖蒲10克,黛蛤散15克(包)等品。药后腑气通畅,痰热泄化,神昏烦躁即可趋解。其抽搐甚者,加羚羊粉0.6克(分吞)。言语蹇涩,肢体偏瘫不遂者,宜重用黄芪,配合地龙、丹参、赤芍、豨莶草、威灵仙、炙远志、石菖蒲等品,可收佳效。或用炙全蝎、广地龙、红花、炮山甲等分,研极细末,胶囊装,每服4~6粒,日3次,亦有较好效果。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和分享。

1473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22:3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2月2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内容,题目是:建中医药强省全国孔雀东南飞。
历经SARS瘟疫的考验,当时的广东省张德江书记和其他领导,都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巨大现实作用,以及未来价值。在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王永炎院士表示,中医药学是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水乳交融的科学,要从多学科切入中医药研究。广东是中医药大省,通过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一定可以加快振兴,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参与全球竞争,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邓老认为,广东在中医中药方面有丰富的资源,有深厚的发展基础,这是建设中医药强省重要的基础。广东中医人才培养处于全国前列。邓铁涛先生说,广东中医药发展将大有可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的提出,能够一呼百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绝非巧合。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关于“建中医药强省全国孔雀东南飞”的有关内容。
    历经SARS瘟疫的考验,时任广东省委张德江书记和其他领导,都感受到了中医药的巨大现实作用,以及未来价值。做出在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策。
邓老认为,广东在中医中药方面有丰富的资源,有深厚的发展基础,这是建设中医药强省重要的基础。广东中医人才培养处于全国前列。2005年教育部评估高校和科研院所专科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西医结合专业在高校系统排名第一,中药专业排名高校系统第三,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中医教育龙头基地。邓铁涛先生说,广东中医药发展将大有可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的提出,能够一呼百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绝非巧合。
邓铁涛先生很高兴参加了大会,大会原来安排邓铁涛先生坐着发言,结果邓铁涛先生坚持要站到主席台上发言,以表达他的兴奋之情。邓铁涛先生说,张德江书记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指示“十分正确十分重要”,从广东的发展历史、发展基础和现有的战略决策来看,广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一定能于近期内实现!如何让中华瑰宝变成南粤源源“金矿”,是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邓铁涛先生说,中医的特点则是简、验、便、廉。推广中医药,是解决医药费用天文数字的世界难题的一条出路,不仅有利于国家,还可有利于世界。经过千百年传承的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新药研发的“金库”。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147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22:3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1年2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08条——111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省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第108条——111条的内容解读。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味甘平) 黄芩三两(味苦寒)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五两(切,味辛温)枳实四枚(炙,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大黄二两(味苦寒)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475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22:16:54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让来自上海的黄小平,这周五(2021年2月26日)给大家分享:



消食药: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消食药功能消食化积,有的药物还有健脾开胃作用,可以达到消除宿食积滞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症候的目的,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故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消食药,主要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泄泻或便秘等症。



本类药物的使用,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它药物同用。如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胃补脾药;脾胃有寒者,可配温中暖胃药;湿浊内阻者,可配芳香化湿药;气滞者,可配理气药;便秘者,可配通便药;若积滞化热,则当又配合苦寒清热药同用。



消食药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温,归脾胃经。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在元宵夜这个佳节讲座成功!

         古人期盼的元宵赏月看花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众仰头看”的情况,在今天似乎没有这样的环境了,那样的幽情不再有,光明遍洒人间,高楼林立赏月不容易做到了。

        古时候,灯很少,装扮起来很好看。现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满街都是彩灯,每天都可以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

黄小平院长在大上海,穿越拥堵的大街,无心欣赏美景,他心里边很想尽快与大家一起讨论消食药药的有关内容。

          城市道路的拥堵,也需要“消导药”,但是中医治不了这样的“积滞”,这是城市病,现代病。

         中医药治疗的是人的积滞。



  “民以食为天”。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消化不好,必然影响很多方面,所以消食导滞的治疗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兼顾。

    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固本的治疗方法。它与《河图》《洛书》的原理一致。

“土与金木水火杂,而成万物”,脾胃为枢,消食健脾是标本兼顾的问题。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与分享。
1476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21:3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2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第二章晋唐时期的寒温论争。
       第一节:王叔和与外感热病。
       王叔和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 很高的地位,所撰写的《脉经》是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很早就被翻译成外文传到其他国家,影响极为深远。
       王叔和与外感热病的关系,一是他曾经整理过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之流传于世而免遭散佚;二是他在《脉经》之中以两卷的篇幅,将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吸收于其中,既保留了仲景学说的精华,也扩大了仲景学说的影响;三是他第一次用各种治法,对仲景《伤寒论》进行分类,开以治法研究伤寒之先河;四是他对华佗“六部传变”论伤寒,进行研究与阐发,颇能尽执简驭繁之功效。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王叔和与外感热病的有关内容。
       王叔和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卫生部长(太医令),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长沙太守,两个人都是政府官员,张仲景算是业余爱好中医,写出了千古名篇《伤寒杂病论》,是王叔和最早认识了张仲景,敬仰张仲景的学术,不是伯乐胜似伯乐。后来的皇甫谧跟着王叔和敬仰张仲景,但是,很多人读不懂张仲景的书,都认为他的书只是一部方书,没有理论体系。
        王叔和也不重视张仲景的理论体系,他辨伤寒病,学习华佗“六部辨证”(《汤液经》是“六合辨证”),对于张仲景六经辨证孙思邈也没看懂。
认识张仲景六经辨证的价值,是宋代之后逐渐形成的局面。
        葛洪、陶弘景也不知道六经辨证。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0:18:2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2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继续讲述《温病学》。他将接着为大家分享温病诊法中的症状辨诊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温病学》温病诊法中的症状辨诊内容。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法则,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正都是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但是,对于相同的病证,可以用不同的辨证方法,比如都是发热、大汗出、脉搏洪大,张仲景按照六经辨证认为属于这是伤寒病的阳明经证;叶天士认识上不一样,他说这是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气分证;吴鞠通认为这是温病三焦辨正中,常见于中焦的病,当然上焦也可以见到这样的病证,开出来的方子基本上都属于白虎汤,即使有一些差距,也不会相差多少。
这是中医不同学派,都必须辨证论治而出现的情况。
病证的现实表现,是推测病因、进行治疗的基础。
前者叫“审证求因”,后者叫“辨证论治”,或者叫“随证治之”。
辨证论治,是外感和内伤病,必须遵循的共同法则。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1478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0:21:2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1年3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成方心悟的部分内容。
本周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表里和解丹、葛苦三黄丹、痢泻散、六神丸、四神煎、夺痰定惊散。
    届时我们一起学习朱老的宝贵经验,继承朱老遗志,一起推动中医药事业复兴。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成方心悟之表里和解丹、葛苦三黄丹、痢泻散、六神丸、四神煎、夺痰定惊散的有关内容。
  朱老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善于学习,他当年在上海学医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位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位‘特殊中医’,也就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聂先生的母亲是曾国藩的亲女儿,对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家里经常舍药,资助病患乡亲。
我问朱老:“学习中医药知识,在过去曾经是知识分子的‘必修课’,是他们‘养老寿亲’的一种保障。”
朱老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陶冶。古人为了用药安全、体现孝心,曾经说,君有疾,大臣先尝药;父母有病,子女先尝药。聂云台先生本人留学德国,学的是工程学,与南通的著名实业家张謇也很熟识。但是,他很不幸的患有糖尿病,又因为糖尿病足而两下肢截肢。就是这样一位病人,不甘心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患者、残疾人,而是矢志研究中医学,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也许是中国士大夫‘不在朝廷之上,就在医林之中’的儒医思想影响了他,也许是他早年就有对于医学的追求,他经过反复验证,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他虽然行走不便,无法出门行医,但是,他把自己总结的药方抄在本子上,传授给了我,因此而能‘道行天下’,济民疾苦。章次公先生看后,认为很好,他说:‘将来你们自己行医的时候,配制成现成的药物,一定能够提高疗效。’因此,在自己开诊当初登革热流行的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聂氏表里和解丹,主要是针对传染病初期的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厚重的患者。它主要化裁于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的升降散,由生大黄135克,炙僵蚕45克,蝉蜕、甘草各30克,皂角、广姜黄、乌梅炭各15克,滑石180克组成,研成极细末,再以鲜藿香汁、鲜薄荷汁各30克,鲜萝卜汁240克,泛成水丸。每次成人服用4至6克,小儿酌减,一般一次服药后,就能泻下大便一次,体温就可以减退,第二天再服一次,病情轻者可能就会痊愈。

感谢马京雪的讲述和分享。

1479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0:24:21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今晚(2021年3月2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1讲  五运六气第二篇:《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下)》。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第71讲《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下)》
  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
  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
  其性为暑,其德为湿,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 其变炎烁,其眚燔?,其味为苦,其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
  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
  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
  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1480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1:34:1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3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和“治疗肢端青紫症的经验”“治疗咳喘的经验方”三篇文章。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之“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和“治疗肢端青紫症的经验”“治疗咳喘的经验方”三篇文章。
朱老总结前贤经验说:“痰为百病之源”;“病有百端,皆痰所致”;“怪病多痰”。而癫、狂、痫等精神疾患则更与“痰”有密切之关系。同时,由于精神病反复缠绵,“久病多瘀”,患者舌质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紫瘀现象,故其病理还兼有“瘀”的因素。因为痰气凝滞,气病及血,气血瘀阻,灵窍为蔽,而神志失常。所以我在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时,主要是抓住“痰”、“瘀”两端,随证选药,往往取得较佳疗效。
朱老认为,心肺同居上焦,心痹之咳喘,则系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上焦壅遏,导致肺脏郁血,宣肃失职,痰瘀夹水气逗留,致肺无以朝百脉而使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喘脉证治》所列之杏参散方“治上气喘满,倚息不能卧”。由杏仁、桃仁、桑白皮、人参组成。立方之妙,在于人参配桃仁,益气通脉;杏仁配桃仁,宣肺行瘀;杏仁配桑白皮,下气平喘,兼能利水,实为匡正祛邪,标本兼顾之良方。朱老用此方,常有效验。若药后气仍未纳,喘仍未平者,宜酌加紫石英、远志、紫河车、补骨脂、胡桃肉等通心肾、填下元之品;剧者更加蛤蚧粉2克分吞,以增强温肾纳气之功,可获效机。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0:37 , Processed in 0.08125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