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421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20:26:1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月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200例疗效观察”两篇文章。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200例疗效观察”的有关内容。
     益肾蠲痹丸
方药组成:地黄、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全蝎、蜈蚣、蜂房、骨碎补、地龙、乌梢蛇、延胡索等二十味药材。
主治: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朱老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于《金匮》之历节病、宋《太子圣惠方》之顽痹,以其症情顽缠,久治难愈,绝非一般祛风、燥湿、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我认为顽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多痛多虚及久必及肾的特点。同时患者有阳气先虚的因素,病邪遂乘虚袭踞经隧,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深入骨骱,胶着不去,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以作。故治颇棘手,不易速效。通过长期实践,明确认识到:此证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且其病变在骨质,骨为肾所主,故确定益肾壮督以治其本,蠲痹通络以治其标。组方用药时,又根据虫类药“搜剔钻透驱邪”的特性,集中使用之,有协同加强之功。故益肾蠲痹丸的立方,除选草木之品以补肾培本之外,又藉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散瘀涤痰,标本并顾。经近20年临床系统观察,初步认为对于顽痹,确有较好的疗效。
朱老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感痛苦的是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因此患者迫切希望得到一种既能比较迅速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又无毒副作用的药,那将是最受欢迎的。雷公藤不失为一种疗效较佳的抗风湿药,它起效较快,但毒副作用也较明显,尤其对生殖腺的影响。目前各地应用本品的报道较多,部分配伍了有关中药,则可稍缓其毒副作用,这方面犹待进一步探索。“益肾蠲痹丸”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反应,调动机体调节机制,增强体质,从而抑制病情之进展,促使病变修复,对慢性久病最为适用。但起效较慢是其不足之处,需耐心持续服用,故尚待完善。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周身性、终身性疾病,在治疗上必须始终坚持整体观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并治。除辨治之内服药外,还应配合熏洗、药浴、外敷、膏贴、理疗、针灸、推拿等,这样可以协同增强,提高疗效。
由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坚持长期服药,不论汤剂或丸、散剂,久服后病员往往产生厌惧心理。如何改革剂型,提取其有效成分浓缩成微丸、胶囊、片剂,以便于服用和外出携带,有利于坚持服药,巩固疗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病症状缓解后,还需继续服药6~12个月,始可稳固。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422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20:2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1年1月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部分内容,题目是:香山科学会议阐发中医战略。
2003年11月在刚刚经历了SARS疫情之后,国家就召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建构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学术会。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资助与支持。上述各单位均为香山科学会议的理事会成员单位。香山科学会议主要面向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以及我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均可作为会议主题。会议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以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对国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能够成为第219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反映了组织者对中医问题的重视。
2003年已是香山科学会议设立后10周年,关于中医药学的讨论,仅有过3次,就是第32次会议的“中医药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第63次会议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传统医学”与第65次的“经络研究的进展与未来”。从1997年第3次会议起,间隔7年之后,2003年又一次举办中医药学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会议。这次与以往每次科学会议一样,科技部情报所向会议组委会提交了第219次会议的申请报告之后,组委会请有关专家就会议主题的前沿性和重要性,中心议题设置的合理性,拟订报告题目和报告人的适合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公开上网广泛征求学术界意见。王永炎院士、邓铁涛先生、陆广莘教授被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60多位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能够担任这样一个经过周密慎重遴选的国家高层科学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并且被邀请做高水平的主题评述报告,邓铁涛先生不能不加倍认真对待。早在1个多月前,邓铁涛先生就已经写好了主题评述报告,反复琢磨,几经修改。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1)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构建;(2)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思考;(3)中医药学在国外的传播对中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启示。是要对我国中医药现状、中医药研究方法和方向、中医药发展目标等问题,以及造成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剖析,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举措。
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医药今后发展的战略问题。
中医药以中国系统思维为导向,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和医疗保健诊疗体系。但近年中医药发展相对迟缓。如何完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及时把握、调整其研究方法及方向,引起中医药学各界强烈关注。
邓铁涛先生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主题评述报告安排50分钟至1个小时,其他与会者不论职位,不分资历,都是以专家身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每次自由发言10分钟。在这宝贵的时间里,邓铁涛先生分析了目前中医药所处的时代背景,回顾了中医理论研究的历史及发展的坎坷,但一直在与时俱进的历程,并提出今后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战略和策略。
这篇文章,后来被《中国中医药报》等报纸、期刊多次转载。邓铁涛先生的开场白,使不少在座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他说:“21世纪一开始,炮火烟硝就笼罩着世界,今天的世界可以说是世界的战国时代。世界的战国时代的形成,是西方文化统治的结果。要扭转这一局面,应该向东方文化寻找出路。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华文化会达到使世界和平与进步的目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不是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是与大自然的和平相处观;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观。我国的和平相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解决世界纷争的一个很有力的武器,它的来源就是传统文化。十六大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的统一发展,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发展。还有,最近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从纽约到新德里,再到赞比亚,写了三年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但到珠海就解决了,产生了‘珠海宣言’。中华文化要参与到世界文化并与世界文化合流,才能够更好地让世界人民幸福和谐。”
邓铁涛先生以东西方文化为背景,高瞻远瞩来谈论中医药问题,的确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邓老说,谈中医怎么会牵扯到世界战国时代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科学界,必须对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信心。因为我们从鸦片战争后,就失去了对本国文化的信心,过去对传统文化批评过头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发扬和发展,造福于人类,这是我们的责任。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之邓铁涛先生在香山科学会议期间关于中医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
       邓铁涛先生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主题评述报告。
这篇文章,后来被《中国中医药报》等报纸、期刊多次转载。
邓老在这次香山科学会议上,阐发“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为中医药的发展架设高速公路”,可谓“三致意焉”。
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药的特色是‘简、验、便、廉’,乃解决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效良方,医学研究的目的,如果首先放在13亿中国人民保健事业这上面来,就非得提倡发展中医药不可。”比如治疗“非典型肺炎”,香港治疗一位“非典”病人,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费最贵的一位“非典”病人才是5000元。有人说,没有西医,中医就治不了非典。错了!如果前期用药对了,病根本到不了肺,就治好了。那时就有人说:这个不是非典。现在很多标准是以西方的游戏规则为准的,按西方的那些标准,邓铁涛先生想,我有个课题要想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难矣!
目前以西医标准看中医,用还原论的观点衡量中医药的科学原理,横看竖看都不符合标准,所以中医理论的研究难以立项支持。
邓老认为,从学术本身来看,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西医是微观的医学,中医是宏观的医学,中医把人放在自然界中观察,疾病跟时间、地域、人相关。西医的时间医学是美国人哈耳贝格提出的,他被称为时间医学之父,我们在2000年前就有时间医学了,所以后来他到中国来寻找时间医学的祖先。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时间医学,我们的“灵龟八法”就是时间医学,“子午流注”不也是时间医学吗?
严格地说,整个人体组织都是时间积累的结果,是功能产生的结构,而不是结构派生了功能。
邓老说,为什么经络研究来研究去都没有结果,甚至被斥为不科学?“在经络研究中,好比是用有线电话的模式去研究现在的手机。哎!你这个手机叽里呱啦的响,没线的,能连到哪里去?不科学!”
贾谦先生说,邓老这个比喻,惹得哄堂大笑。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1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20:28:57 | 只看该作者
从本周四晚上(2021年1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2.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42.伤寒,心下,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2.到42条的有关内容。
        这是外感病初期,太阳阶段所出现的复杂情况,本来太阳病经过解表治疗,可以缓解病情,病人康复。
        但是,由于患者体质的原因,或者因为误治,病证等表现的病机,不能用麻黄汤、桂枝汤解表,必须进行调整。
        因此,就有了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的情况,它们共同点特点是既有表邪,也有气机郁闭,或者气机下迫肠道,或者内有水饮,内有郁热的情况,所以,必须变化之后,再选用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掰) 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黄芩二两(味苦寒) 黄连三两(味苦寒)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技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汤去皮尖,味辛温)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 ,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味甘温)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味苦,甘温)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石膏如鸡子大(碎,味甘,微寒)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五味子半升(味酸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甘草三两(炙,味甘平)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半夏半升(汤洗,味辛,微温) 细辛三两(味辛温)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4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21:27:10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刘云双在北京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晚上(2021年1月8日)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内容中的理气药的部分内容。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刘云双在北京讲座成功!她和大家分享了中药学关于理气药的部分内容。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气为阳,主动,是生命的动力。
气分元气,以及脏腑经络之气。
气虚,气郁,气滞,气陷,气脱,气逆,都可以引起疾病。
气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

临床上,常见气滞为主的疾病,需要用理气药治疗。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感谢刘云双在北京的讲述和分享。

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20:58:14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刘云双在北京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晚上(2021年1月8日)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内容中的理气药的部分内容。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刘云双在北京讲座成功!她和大家分享了中药学关于理气药的部分内容。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气为阳,主动,是生命的动力。
气分元气,以及脏腑经络之气。
气虚,气郁,气滞,气陷,气脱,气逆,都可以引起疾病。
气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

临床上,常见气滞为主的疾病,需要用理气药治疗。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感谢刘云双在北京的讲述和分享。

14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21:3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1年1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开始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汉代以前的外感热病学说。
      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的一类疾病。
        第一节:《素问》《灵枢》不以“伤寒”名篇。
       《素问》《灵枢》是现存流传于世最早的中医典藉,其中关于外感热病的记载,反映了汉以前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成就。
        此时河北省局部正处于疫情卷土再来的前线,各地驰援的医护人员奋勇抗疫,燕赵大地人人自身作责,为抗疫尽已之力。在此时,我们共同学习《中医外感热病学史》这部书的内容很有必要,增长我们的学识,守好阵地,为祖国尽心力,尽职责!http://www.ynjkcy.com/zywg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第一章的有关内容:
        中医几千年,是不断与瘟疫的斗争中壮大的,汉代以前的外感热病学说有很多特点,主要是称“热病”,不称为“伤寒”。“伤寒”就是伤于寒,是一个病因,不是病名,这与《难经》《伤寒论》不一样。是诊治模式的差异,思路不一样。
      外感热病,是古雅的名称,既是患者的主观感觉,也是医生的客观依据,现在还是一样“测体温”是第一个要求。
防新冠,首先是看体温。
       《素问》《灵枢》是现存流传于世最早的中医典藉,其中关于外感热病的记载,反映了汉以前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成就。
        此时河北省局部正处于疫情卷土再来的前线,各地驰援的医护人员奋勇抗疫,燕赵大地人人自身作责,为抗疫尽已之力。在此时,我们共同学习《中医外感热病学史》这部书的内容很有必要,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甚至是再创新的依据。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42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5:09:44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1年1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学习的内容是情绪与健康,包括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与各类疾病等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 了《中医情绪心理学》情绪与健康的有关内容,包括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与各类疾病等。

        人是血肉有情之体,也是感情很丰富的生命。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既是内在脏腑经络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体接收社会环境影响让我们做出来的反应。
         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表现在生产和工作方面,还需要有能力驾驭自己的感情。
        老子说,“胜人者力,胜己者强。”
        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身残志坚,造福大众。而一个心理和情绪不健康的人,也有可能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因此,中医格外强调“养心为上”,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以为天下则大昌。”
          家国情怀,既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4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5: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一晚上(2021年1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部分“方药心得”中第三节“朱老常用药对”的部分内容。
在此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肺系病证药对、胃肠病证药对、肝系病证药对的具体内容,届时我们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朱老常用药对之中,关于肺系病证药对、胃肠病证药对、肝系病证药对的具体内容。
        朱良春学术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在肺系病之中,经常用的药对有牛蒡子  山药;地龙  僵蚕;地龙  海螵蛸;地龙  地鳖虫;地龙  露蜂房;金荞麦  鱼腥草;麻黄  石膏;麻黄  杏仁
;麻黄  附子;麻黄  射干;细辛  干姜  五味子;葶苈子  大枣;葶苈子  鹅管石  肉桂;丹参  黄芩  百部;
胃肠病的药对有:青皮  陈皮;乌药  百合;当归  桃仁  杏仁;黄芪  知母;人参  黄芪  三七;地龙  海螵蛸;人参  半夏;旋复花  代赭石;藿香  佩兰;黄连  苏叶;黄连  吴萸;黄连  干姜;白术  鸡内金;党参  五灵脂;黄芪  莪术;升麻  苍术;蜈蚣  儿茶;徐长卿  乌梅;儿茶  乌梅  血余炭;五灵脂  黑丑;决明子  芦荟;红藤  白头翁;苦参  木香;黄连  乌梅;水蛭  海藻
       肝病药对,柴胡  白芍;三七  鸡内金;升麻  葛根;虎杖  山楂;枸杞子  龙胆草;枸杞子  旱莲草;庵榈子  楮实子;羚羊角  生石膏;羚羊角  全蝎;半夏  夏枯草;栀子  大黄。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4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20:20:45 | 只看该作者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今晚(2021年1月12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64讲《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上)》。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第64讲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上)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常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帝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径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帝曰:刺未并奈何?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络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善。阴之生实奈何?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帝曰:阴之生虚奈何?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143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21:40:0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1月1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痹证论治古今谈”和“从痹证三大主症谈用药经验”两篇文章。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之“痹证论治古今谈”和“从痹证三大主症谈用药经验”的有关内容。

    朱老说,在痹证诊治上,希望最大、毒性最低、副反应最少的要属中医中药。中医药工作者应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勤于实践,敢于创新,为攻克痹证做出贡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感痛苦的是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因此患者迫切希望得到一种既能比较迅速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又无毒副作用的药,那将是最受欢迎的。雷公藤不失为一种疗效较佳的抗风湿药,它起效较快,但毒副作用也较明显,尤其对生殖腺的影响。目前各地应用本品的报道较多,部分配伍了有关中药,则可稍缓其毒副作用,这方面犹待进一步探索。“益肾蠲痹丸”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反应,调动机体调节机制,增强体质,从而抑制病情之进展,促使病变修复,对慢性久病最为适用。但起效较慢是其不足之处,需耐心持续服用,故尚待完善。

       朱老善于处理辨病与辨证、扶正与祛邪、通痹与解结的关系。

朱老说,痹者闭也,其初起经脉即为风寒湿热之邪阻遏,证见关节疼痛、肿胀、重着、屈伸不利,所以视其证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为正治,此间还需突出一个“通”字,即流通经络气血之谓。风寒湿痹,祛风、散寒、逐湿,必温而通之,即是正虚,选药如地黄、当归,亦具流通之性,当归为血中气药,地黄《本经》亦言其“逐血痹”,非同一般呆补之品。热痹虽以“热者寒之”为基本原则,但痹证的病理特点是“闭”,虽为热邪入侵,亦需致气血痹阻始能发病,如仅用寒凉清热,不能流通气血,开其痹闭。是以前辈医家治热痹,多用苦辛寒方,辛即辛通也。《金匮》白虎加桂枝汤,除了治温症高热、骨节疼痛之外,后世多援用于痹证发热、关节肿痛;宋代《圣济总录》热痹门五方,或以犀角、羚羊角配羌活、桂枝,或以生地配附子,或以乌药、玄参、麦冬配羌活、桂枝;叶天士《临证指南》治热痹,石膏配桂枝共三条,羚羊角配桂枝共六案,皆其范例。我治热痹常佐以温通之品如制川、草乌、桂枝等。对风寒湿郁久化热证,曾制“乌桂知母汤”,方以川桂枝、制川、草乌配生地、知母、寒水石,通过长期观察,久用无弊。在寒水石与石膏选用上,喜用寒水石,鲜用石膏。考寒水石与石膏,均味辛、大寒,味辛能散,大寒能清,两药均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然寒水石味咸,入肾走血,所以不但能解肌肤之热,又可清络中之热,肌肤、血络内外皆清,较石膏功效更胜一筹。更以知母清阳明之热,生地凉血滋阴,佐以乌头、桂枝温经开痹,入营达卫,运用多年,疗效较佳。至于温热药与清热药之药量比较,应因证制宜。如风寒湿痰瘀阻络,郁久有化热之势,症见除关节疼痛、肿胀的局部症状外,主要鉴别点为舌红、口干,苔燥或苔薄白罩黄。见上述任一表现,即在温经蠲痹汤中调整桂枝、知母用量,以防郁热萌起,桂枝用6g,知母10~15g。寒湿痰瘀郁久化热时,除关节症状外,主要鉴别点为口干而苦,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若上述症状 任何两点可见,即以此汤变通,予桂枝、乌头配知母或寒水石、地龙、土茯苓,剂量视寒热进退而增减,对寒象重而热象轻的,关节虽灼热,但仍以温为适者,一般制川、草乌各用15g,川桂枝用10~15g,清热药选用土茯苓45g、知母10g。如寒热并重,温药用量同前,清热药选寒水石20g,广地龙10g,忍冬藤30g。对寒象轻,热象重者,制川、草乌各用6~8g,川桂枝6g。清热药除甘寒清热外,还加用黄柏、龙胆草、大黄以苦寒直折。如热痹兼见脾虚者,加用肉桂、干姜以温中运脾;如兼见发热,血沉、类风湿因子增高,可加葎草、虎杖、青风藤,既退热又降血沉、类风湿因子;如大便秘结,大黄可用至15~20g。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4:20 , Processed in 0.0575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