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39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0:38:17 | 只看该作者
从本周四晚上(12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于六经的阐述和六经病及伤寒论的方药治法、辨证论治精神。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省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对于六经的阐述、六经病及伤寒论的方药治法、辨证论治精神等内容。

有关六经实质的问题,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为了弄清六经与经络的关系,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尊重仲景对经络学说的见解和具体运用。仲景在自序中曾明言“撰用《素问》”,而《素问·热论》即以脏腑经络分类法罗列热病证候,并揭示其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仲景云:“夫天布五行以运五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又说:“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从中不难领会,仲景相当重视经络在外感病发病和传变中作用。

   《伤寒论》中,仲景处理经络与证候的关系较为灵活,因为伤寒六经病虽有较多的证候与其所属之经络关系密切,但也有一些证候则难以用经络关系予以解释。如太阳病的头痛项强,少阳病的胁下硬满,阳明病的面赤、便结,太阴病的腹满吐下,少阴病的咽痛小便不利,厥阴病的胁满吐逆等等,均与其所属经络脏腑有关;而太阳病之鼻鸣干呕、咳喘,阳明之咽燥、谵语,少阳病之咽干、目眩,少阴病之背恶寒、心下痛、咳而胸满,厥阴病之热利下重、消渴、咽中痛等等,均与其所属的经络脏腑没有直接关系。     

  一种疾病可以呈现多种症状,分属于多个脏腑经络,而不能整齐划一地归属于某一脏腑经络。当此之时,是信守经络学说而肢解证候,拟或着眼于疾病发展阶段中的有机联系而于“一经病”中论述,这是完全不同的认识方法。何况仲景所论“伤寒”非单一病种的证治,而是将一切外感热病在不同阶段所共有的证候加以归纳;他重视不同阶段病证的有机联系,而不是肢解证候、强求伤寒证候与脏腑经络的一一对应。因此,《伤寒论》才有了不同于《素问·热论》的伤寒六经辨证体系。这正如时贤刘渡舟先生[1]、时振声先生[2]所指出的,“六经”既是伤寒受病之体的病位概念,又有疾病发展的时序先后层次的含义,是整体观与辨证观的统一。

[1] 刘度舟: “六经”析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9

[2] 时振声: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看法、《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2、1。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39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1:25:05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今天晚上(2020年12月11日)我跟大家分享“三九灸”的一些心得,大家都知道《内经》中关于养生的一句话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果不知道这个时间段哪种邪气偏盛,那我们又怎样很好的规避?
   特别是三九这个时间节点是一阳始生的时机,因为是稚阳,所以格外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就像我们人体八髎那个位置相对更容易感受寒凉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三九灸其实就是依据五运六气的原理,让大家更好的“避之有时”,“避之有理”,让阳气能够更好的升发。
三九是阳气始生,三伏是阴气始生。
这是一年当中的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的不同时刻,就像刮北风和南风,防护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养的地方也不同,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调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敬请曹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们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中医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她和大家分享“三九灸”的一些心得。
     她从《内经》中关于养生的一句话叫“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开始说起, 特别强调了三九这个时间节点是一阳始生的时机,因为是稚阳,所以格外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就需要我们格外关爱,以便更好的升发,有利于健康。
《内经》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祝愿大家,冬日养生有收获,来年更健康。
感谢朱萍霞的讲座和分享。

139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8:0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12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合编《屡试屡效方》
这本书的内容。
         第一卷治阴虚劳热方之醴泉饮、一味薯蓣饮的内容:
        醴泉饮组成是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牛蒡子(炒)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一味薯蓣饮组成是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屡试屡效方》之醴泉饮与一味薯蓣饮的有关内容:
        在民国年间,肺痨之病很多见,常为肺肾阴虚之人,醴泉饮如同开源滋阴之山泉,让患者不是良药苦口,而是如饮甘泉,这是因为其药物组成全无苦药,有的属于“药食两用之品”;而且其中天地人三才都具备: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牛蒡子(炒)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好方子,组合不同寻常。
       一味薯蓣饮,看似很简单,在大医张锡纯的手里,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甚至救治很多大方、贵药所不能奏效的病证。其使用方法是: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39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8:03:59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12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继续学习情绪与人格体质,包括中医的人格与情绪等部分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有关情绪与人格体质、中医人格与情绪等部分的有关内容。
       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大自然赋予人体与天地万物相和谐的特性;
      人类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让人处于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之中。
      因此,研究人的性格和情绪,离不开自然与社会。自然是一个时空变化的过程,因此有干支纪日、春夏秋冬、阴阳变换、五行生克。
      当年,薛崇成先生、杨秋莉女士研究与阴阳二十五型人相关的课题,我有幸参与调查,他们的研究借鉴《内经》智慧、古代经验,与时俱进,因此,其报告值得大家重视。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39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1:0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一晚上(2020年12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继续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二部分中第二节单味药运用举隅的部分内容。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共同学习僵蚕、蝉衣、蜂房、水牛角、牛角腮的功用及主治,届时我们一起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石家庄福妙堂传统中医门诊部时小环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单味药运用举隅的部分内容。

     朱良春先生善于运用虫类药,有开创性的著作,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朱老认为,僵蚕是家蚕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虫体,又名“天虫”,味咸而性辛,入心、肺、肝、脾四经。朱老认为,本品对温邪感染最为适用,是杨栗山《寒温条辩》首推本品为时行温病之要药。因其功能散风降火,化痰软坚,解毒疗疮,故于风热痰火为患之喉痹咽肿、风疹瘙痒、结核瘰疬等症均适用之。一般与大贝母、玄参等同用,对喉风、痄腮、瘰疬等有佳效。配治疗空洞型肺结核亦有一定效果。与蝉衣(2:1)共同研粉,每服4g,1日3次,治疗流感发热及风热型伤风感冒效佳;兼治风疹瘙痒。也可配紫苏子、牛蒡子、朱砂、生姜等能治癫痫。单用僵蚕研末吞服,可治头风作痛。与全蝎相伍,善于熄风定惊,适用于小儿惊搐。配白附子、全蝎,擅治口眼歪斜。由于本品具有清宣表散之功,对风热壅遏而痘疹不能透达者,最能表而达之。



    蚱蝉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全虫,其蜕壳叫“蝉衣”(或作蝉蜕、蝉退),蝉衣无气味而性微凉,入肺、肝、肾三经。朱老认为,蝉衣擅解外感风热,并有定惊解痉的作用,为温病初起之要药。清代温热学家杨栗山氏称其“轻清灵透,为治血病圣药”,有“祛风胜湿,涤热解毒”之功。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东南各省均产。性平,味苦咸微甘,入肝、肾、胃三经。朱老认为,蜂房带子者效佳,本品具有祛风定惊、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既能内服,又可外敷。

     水牛角味苦,咸寒。有清热、凉血、解毒之效,在急性热病、热入营血证时用之良效。朱老言其功效与犀角相似,亦能清心、肝、胃三经大热,尤善清解血分热毒及心经热邪。可用于邪入心营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等气血两燔之证及热毒内陷血分之发斑、发黄;邪热迫血妄行之衄血、吐血、下血之症。用于流脑、乙脑、猩红热等病,取效亦好。如《名医别录》谓之:“疗时气寒热头痛”。《陆川本草》谓:“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日华子诸家本草》言其:“治热毒风壮热。”朱老指出,以前由于烈性传染病、出疹性疾病较多,用之亦多。而现在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得到控制,发病率明显降低。水牛角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出疹性疾病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如病毒性高热,常以之配伍石膏、知母、板兰根、柴胡;热入营血之发斑,配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等。热甚迫血妄行之呕血,常用之配地榆、三七、丹皮炭、焦山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于配生地黄、紫草、赤白芍、墨旱莲等。过敏性紫癜,常用于配蝉衣、僵蚕、徐长卿、仙鹤草、牛角腮、丹皮、赤芍、煅花蕊石等。另外,对于结缔组织病之高热不退、身发斑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朱老也用水牛角、羚羊角粉、人工牛黄配伍使用,效果颇佳。水牛角的使用可内服,亦可入散剂,烧灰使用。《圣济总录》中记载:“牛角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治石淋,破血。”本品质坚,用量轻剂乏效,以30~50 g为宜,并应先煎。



     感谢时小环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1:05:10 | 只看该作者
        《公益直播》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2020年12月15日)

        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60讲《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精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已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精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精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膈,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脏俞五十穴。
腑俞七十二穴
热俞五十九穴
水俞五十七穴
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
中(月吕)两傍各五,凡十穴。
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
目瞳子浮白二穴。
两髀厌分中二穴。
犊鼻二穴。
耳中多所闻二穴。
眉本二穴。
完骨二穴。
顶中央一穴。
枕骨二穴。
上关二穴。
大迎二穴。
下关二穴。
天柱二穴。
巨虚上下廉四穴。
曲牙二穴。
天突一穴。
天府二穴。
天牖二穴。
扶突二穴。
天窗二穴。
肩解二穴。
关元一穴。
委阳二穴。
肩贞二穴。
喑门一穴。
齐一穴。
胸俞十二穴。
背俞二穴。
膺俞十二穴。
分肉二穴。
踝上横二穴。
阴阳蹻四穴。
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
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
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盛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帝乃避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139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1:08: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12月1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大师的三篇文章“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朵奇葩”、“中医药的现代化要突出原始创新”和“追忆一段胜缘”。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朱胜君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大师的三篇文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朵奇葩”朱老说,《人体体质学》《匡调元著,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3版》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全面、系统论述人体体质、体质病理、辨质论治及体质食疗的医学巨著。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现代中国人体体质学奠基人匡调元教授,他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研究50余年,体质学研究20余年,呕心沥血,执着追求,著述等身,成就斐然。长期以来,中医、西医在各自理论指导下,对于人体本身生理、病理的探索,如同探寻茫茫无际的宇宙,一直没有停止,而体质学说无论对中医或西医而言,都是古老、深奥又在不断发展的学说、流派。迄今为止,我国在体质学研究方面,尚无完整、系统的大型专著。《人体体质学》的出版是我国科学界、医学界的一大盛事。它是我国体质学研究的总结,标志着体质学研究达到新的水平。该书融古汇今、中西兼蓄,具有鲜明的特色,内容全面、系统、详实。



  “中医药的现代化要突出原始创新”:朱老说,中医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运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为手段,去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可以无往不胜,征服一些顽症痼疾,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的学习研讨,当前有些放松、淡化了,某些中医院校甚至已将经典著作列为选修课了,怎不令人浩叹!中医药学要想真正掌握运用它,不熟读勤研经典,精思敏悟,通过实践,融汇贯通,是不可能得其精髓而有所造诣的。“自古医家出经典”,历代著名医家多数是依靠经典而获得成就的。因此,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必须努力精研经典,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才能为发挥特色优势打下坚固的基础。

中医的特色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疗手段,二是临床技巧。



“追忆一段胜缘”:朱老说,1956年7月,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作为中医界代表,前去参加。会议由傅连璋会长作工作报告,随后大会交流,分组讨论,非常热烈融洽。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并得与时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的章次公老师朝夕相聚,聆取教益。会议结束前,中国中医研究院鲁之俊院长邀请部分中医界代表李聪甫、任应秋、陈苏生、钱今阳和我等十余人,在会后去该院考察座谈,因为建院方一载,一切从零开始,筚路蓝缕,希望对研究院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发扬,探索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鲁院长情真意切的介绍了研究院成立一年来的概况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听取汇报后,就由王伯岳学术秘书陪同去各有关部门考察,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再由鲁院长主持座谈会,听取大家的建议,发言很踊跃,颇多中肯之建言,切实可行之刍议,鲁院长很高兴的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历时一周,始行结束。在结束前夕,鲁院长分别找了部分同志谈话,征求意见,是否可以来京工作,多数表示乐意接受,只有上海钱今阳主编予以缓谢,因为《新中医药杂志》的工作,一时无法脱身。我明确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可是后来调令由省卫生厅转到市政府主管部门时,却因地方保守主义思想作梗,而以市中医院刚刚成立不久,突然将骨干力量(我时任院长之职)调走,不利于医院的发展为由,请上级收回成命,而未能前往。若当时能如愿前去,可以饱览馆藏珍本医笈,接触诸多名家学者,必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扩大认识传统医学内涵的视野,或可对中医药学的继承发展,多做一点有益之事,而不致僻居一隅,孤陋寡闻如斯,引为终身憾事。任应秋、陈苏生等均先后去北京工作。

此外,我研制治疗类风关的“益肾蠲痹丸”,1985年列为江苏省重点科研课题时,需要作病模实验、药理、药化、毒理等检测,由于我的师弟陆广莘同志任贵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同时贵院的刘文富研究员曾为我市虎耳草课题作过实验研究,有些熟悉,便与他们联系,得到热情支持,所以这个课题就与贵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合作,我与女儿琬华多次前往贵院洽谈,得到所领导及温处长、王安民、刘文富、齐岩等专家的密切合作,创制了类风关的病模,证实益肾蠲痹丸确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滑膜组织炎症,减少纤维沉着,修复受破坏的软骨细胞,成为迄今为止能够修复类风关骨质破坏唯一的一种中成药,而享誉海内外,贵院之功不可没也。

今后,我们基层科研工作,还希望继续得到贵院的指导与合作,共同为中医药事业之振兴,添砖加瓦。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39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08:48:3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12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理血剂。
      理血剂,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调理血分功能,用以治疗血病的方剂。血病包括血热、血虚、血瘀、血溢(出血)等,故理血剂应分为清热凉血、补血、活血化瘀及止血等类。但因清热凉血剂归入清热剂中,补血剂归入补养剂中,故通常所说的理血剂主要指活血化瘀剂和止血剂两类。活血化瘀剂 常用红花、桃仁、当归、川芎、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成,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或跌扑闪伤等病证的方剂。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生化汤。止血剂 常用白茅根、小蓟、槐花、地榆、侧柏叶、蒲黄、灶心土、白及等为主组成,适用于血离经络而出现的各种出血证如鼻衄、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的方剂。代表方如槐花散、十黑散、秦艽散。本类方剂性多破泄,凡怀孕母畜应当慎用。根据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常佐以理气药,则收效更佳。使用止血剂应注意适时。若止血过早, 易致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 还应适当配以活血化瘀药, 以防血止瘀。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主编的《方剂学》关于理血剂的有关内容。
      气血是中医的基本概念,也是人体阴阳的代表。“血气者,人之神。”
     《内经》的时代,主要是用针刺调理气血,而不是用药物。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感谢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139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08:50:13 | 只看该作者
从本周四晚上(12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概述和伤寒论1—5条内容的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河北省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老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概述和伤寒论1—5条内容的解读。
       经方,在张仲景之前,有源流,有体系,有妙用。
       但是,自从张仲景之后,《汤液经》失传了,经方的体系不被人了解了,源流不清了,人们以为张仲景是经方的源头,这就出现了“一人一个仲景,一家一本《伤寒》”的局面。
本来,《汤液经》治疗杂病,就是脏腑辨证,尤其是五脏分证很明确:
实了泻,虚了补;
大实,用大泻方;小实,用小泻方。
大虚,用大补方;小虚,用小补方。
但是《金匮要略》不是这样的分类方法,也不再这样用方子了。
《汤液经》治疗传染病,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的“六合辨证”体系和方药,张仲景《伤寒论》不再是这样的体系了,他借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并加以改造,形成一套新的辨证体系。
因此,去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教授与李俊峰先生的“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关于道医、佛医、儒医“的论坛上,我发言说《张仲景为何搞乱了经方的传承体系》,主持人说:”曹东义想当网红!“
他们觉得我的研究结论”骇人听闻“,但是,这就是历史,是学术传承的历史。
至于刘老所说的”太阳病“传变的复杂性,有了机会咱们再说。

谢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40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31:41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黄小平在上海向大家汇报:

本周五晚上(2020年12月18日)给大家分享中药学第五版内容中的理气药的内容。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敬请曹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黄小平院长在上海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了《中药学》中的理气药的内容。
       气血是中医的基本概念,继承了古人关于气的文化。
      元气出现在形成天地之前,是混沌状态,也可以叫无极;太极逐渐分化出阴阳,有了天地。然后天地生万物。
      此后元气分散了,但是没有消失。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个”混成“的东西,就应该是元气,所以,它还有名叫”大“,有字叫”道“。
       元气很强大,进入人体,有人的元气。
      黄帝问:“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黄帝问得好,岐伯答得妙。
说的都是气,气得你不轻。
玄乎,晕乎,你难懂,其实就在你身边。
黄帝又问:“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这一次,岐伯说的很具体,就在你身体里边。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座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4:27 , Processed in 0.0769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