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腑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3-11-6 22:5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3-11-6 23:4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3-11-6 21:38
以当时的解剖所见,水谷同时入胃,在小肠,混在一起,到大肠,就没有多少水了,水到了膀胱里,然后排出。 ...

水从小肠如何到了膀胱,这个好办,可以设想小肠有两个出口,一个通膀胱,走水。一个通大肠,走糟粕。(我在明清一医著中见过这样的说法,可是现在想不起来是什么书了)。先不要管有没有这个说法,后面再说。


水如何到了血液和全身,中医也不可能用解剖的方法发现。但发现了几个情况:
1,水的布散与肺关系密切。
2,水要进出血脉。进去了就是血液的一部分。
3,水的布散可能出故障,形成致病因素,
4,水的布散和肾关系也密切。


在胃和小肠里的水,一个去处是道全身、血脉。一个去处是到膀胱。
到膀胱的比较简单,从小肠那里有个开口,流下去就是(我只在一本书里见过这个说法,还忘了那本书),即使这个说法大家不认可,但中医反正是知道小肠里的水,不去大肠去了膀胱,这不会有错,现代解剖生理学也是这么说的。
那中医怎么知道水不去大肠呢?很简单:1,大肠里水很少而膀胱里水很多。2,如果水直接到了大肠里,就要拉肚子。从这两个现象可以推断水从小肠到了膀胱二不去大肠。证实这个推断的最有力证据是;3,用利小便的办法可以治拉肚子。


到膀胱的水好办,可怎么就从小肠到了全身呢?这可不好办。
132
发表于 2013-11-7 09:00:51 | 只看该作者
     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肾有司开阖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如阖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尿多、尿频。
133
发表于 2013-11-7 09:09:02 | 只看该作者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主运化,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精微,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输布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二是运化水湿,在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配合下,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则可发生大便溏泄,身重肤肿等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运化食物:食物经胃的受纳腐熟,被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送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食物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食物才能被消化。由胃传入小肠的食糜,经脾气的作用进一步消化后,则分为清浊两部分。其精微部分,经脾气的激发作用由小肠吸收,再由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即《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谓“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因此,脾气的运化功能健全,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
(2)运化水液: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凡水液的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脾气散精,将水精和部分谷精一同上输于肺,其中清纯部分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肌腠和头面诸窍而润泽之;浓厚部分在肺的肃降作用下,下行濡润五脏六腑。输送到皮肤肌腠的津液被利用后可化汗排出体外。输送到脏腑的水精,被脏腑利用后化为浊液归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浊中之清上升,经脾气之转输上达于肺,再次参与水液代谢;浊中之浊变为尿液排出体外。由于脾气在水液的升降布散运动中发挥着枢转作用,使之上行下达,畅通无阻,从而维持了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临床治疗此类病证,一般采用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
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功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为“后天之本”。
134
发表于 2013-11-7 09:25:0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6 14:59
水从小肠如何到了膀胱,这个好办,可以设想小肠有两个出口,一个通膀胱,走水。一个通大肠,走糟粕。(我 ...

       中医的研究方法很特殊,基本不依靠解剖学,也能够说明人体的几乎所有的功能,而且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也不会出大错。这说明什么?寻求真理的方法不止一个,真理也不只一个。
     水从小肠如何到了膀胱?
     .小肠具有泌别清浊功能    泌,分泌;别,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残渣。小肠的这一功能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小肠接受来自胃中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将其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其中清者经脾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浊者下传于大肠;二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经气化渗入膀胱,形成尿液,故有“小肠主液”之说。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水走肠道,而见大便溏泄、小便短少等症。故临床上常采用“分利法”来治疗泄泻,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
135
发表于 2013-11-7 09:35:3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知道肾通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膀胱的尿来源于肾,但是知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怎么把肠中的水分与膀胱联系起来呢?因此推论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中的水分经气化渗人膀胱。这样指导临床居然也能够正确存在2000多年!令人震撼!

点评

这样指导临床居然也能够正确存在2000多年!令人震撼! ---------------------------------------- 确实震撼。我们要找产生震撼的过程。首先要指出您这两条里的不足。 1,一是小肠接受来自胃中的饮食物,进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1:25
136
发表于 2013-11-7 10:41:0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6 14:44
中医好像没有说从肾到膀胱。

素問靈蘭秘典論: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靈樞本輸:

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

靈樞五癃津液別: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固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



靈樞本臟:

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皮毛其應

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

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踈腠理者三焦膀胱緩

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

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点评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固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 -------------------------------- 从正常生理现象看,津液是各走其道了。要不,喝下去的水都装在肚子里,那还行! 问题是津液走了那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1:31
137
发表于 2013-11-7 11:2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3-11-7 11:3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7 09:35
中医不知道肾通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膀胱的尿来源于肾,但是知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怎么把肠中的 ...

这样指导临床居然也能够正确存在2000多年!令人震撼!
----------------------------------------
确实震撼。我们要找产生震撼的过程。首先要指出您这两条里的不足。


1,一是小肠接受来自胃中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将其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其中清者经脾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浊者下传于大肠;二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经气化渗入膀胱,

显然,这两条关于小肠吸收的论述是根据现代生理学认识的。古人能不能认识到?如果能认识到,经文里却没有明确提出。如果古人认识不到,那么古人还要给精微和水液找个出路。
于是,就出现了脾主运化、肺主宣降、肾主水液等等理论。
本帖里我们集中讨论和水谷代谢和脾有关系的内容。脏腑学说的特点,很难单独讨论一个脏腑。


古人不可能认识到小肠的吸收功能,古人采取了不去研究的办法,另辟蹊径。不研究谁把水吸收了。研究没有吸收水会怎么样。


小肠的水如果没有被吸收,会怎么样呢?这个大家都知道。
1,直趋大肠,形成泄泻。
2,停留在躯干内的某一处。形成各种痰饮病。
3,泛溢肌肤,形成水肿。


凭什么判断这些都是小肠吸收障碍引起的呢?一个证据就是,得了这些病,小便量都减少了。治疗后。小便量都增加了,病也减轻了。
治疗的结果,说明,原来是水没有正常地到膀胱去。

什么会出现水不被吸收,停留在其他地方,这是中医藏像理论的一大块内容。脾以外的咱们另外说。


138
发表于 2013-11-7 11:31:29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7 10:41
素問靈蘭秘典論: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固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
--------------------------------
从正常生理现象看,津液是各走其道了。要不,喝下去的水都装在肚子里,那还行!
问题是津液走了那些道?中医不可能知道。
谁来指使津液走这些道?中医也不可能知道。


中医知道什么?中医知道,津液不好好走这些道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会逐步发现津液所走的道。比如,利小便以实大便,就发现,水应该往膀胱走不应该往大肠走。
治的病多了,发现的生理原理也就多了。

点评

應該說 古代的中醫不可能知道那麼清楚 但不妨礙現代中醫加以補充 就如古代西醫根本不存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21:11
小肠里的水,不往膀胱流却流到大肠里,引起拉肚子。在严重的往全身到处停留。中医认为,是肺、脾、肾三个脏器有关。咱们在这个帖里只说脾。 前面说,水谷里的精微部分,被化了以后又运了。叫脾主运化。萧先生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4:49
哈哈,李老师说的是。 从结果推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2:07
139
发表于 2013-11-7 12:07:4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7 11:31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固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
-------------------------- ...

哈哈,李老师说的是。
从结果推原因

点评

是这样,用其他方法,要么靠现代科学,要么靠神授。  发表于 2013-11-7 14:29
140
发表于 2013-11-7 14:4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3-11-7 14:5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3-11-7 11:31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固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
-------------------------- ...

小肠里的水,不往膀胱流却流到大肠里,引起拉肚子。再严重的往全身到处停留。中医认为,是肺、脾、肾三个脏器有关。咱们在这个帖里只说脾。


前面说,水谷里的精微部分,被化了以后又运了。叫脾主运化。萧先生还提到胰腺的作用,中医不需要这么细。中医只需要给运化精微找一个脏器,就是胃最近的脾。是不是,都靠它了。反正也不知道怎么运化的,但运化是肯定运了也化了。就脾吧,其他脏器离的远,再说,人家也有人家的事。


由此出来一个脾主运化的理论。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生,故不用焉。”
在这些论述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血液的来源也没有了,四肢筋骨肌肉也没有水谷精微滋养了。实质内容是,运化出了问题。是那个脏出了问题,其实不用管。老祖宗说脾咱们就当脾吧,无所谓,反正咱们要的是运化。
这个脾,实际上就是运化的意思。就和庙里供奉一个神像一样。神像本身没有灵通,但神是有神通大家崇拜的。至于解剖学的脾脏,它有什么作用和中医的脾没有什么关系。脾脏要和中医的脾有关系,要看它也没有运化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8:21 , Processed in 0.082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