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期——马文辉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09-2-1 18:20: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gl01012009/02/01 11:14am 发表的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血和气在人体不是一个模糊概念,是两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物质就有功能、形态、……经络是气血的通道,气血搞清了,经络也明白了。
132
发表于 2009-2-1 18:24:3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这个贴子最后由mawenhui3366在 2009/02/01 06:2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2/01 11:20am 发表的内容:
------------------------------------------------
阴阳形成于先人对昼夜的认识y)q
马文辉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F
一、爻以象昼夜:JY
...
谢谢“解云溪”先生的鼓励!有关阴阳学术是一个大课题,愿意继续与先生进行交流。
133
发表于 2009-2-1 18:34: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这个贴子最后由gl0101在 2009/02/01 06:46p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2/01 06:20pm 发表的内容:
血和气在人体不是一个模糊概念,是两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物质就有功能、形态、……经络是气血的通道,气血搞清了,经络也明白了。
   ……
   请问先生,您是怎么看待中医的道、阴阳、五行、经络、血气的呢?不必详细论述,简单回答即可。
134
发表于 2009-2-1 22:51: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道、阴阳、五行是哲学概念,是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解析世界,指导生产、生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总则,通俗的讲就是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这套东西来研究生命、认识疾病、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就是中医。经络、气血是中医学自己独特的概念和体系,是中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和概括。
135
发表于 2009-2-2 08:31: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这个贴子最后由xyx0535在 2009/02/02 08:39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2/01 06:14pm 发表的内容:
中西医的区别在于两种学科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不同。


     出现了 古代哲学、现代哲学、中医哲学、西医哲学,中医哲学是否就等同于古代哲,西医哲学就等同于现代哲学?

     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有何异同?中医哲学与西医哲学有何异同?
136
发表于 2009-2-2 09:14: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
下面引用由xyx0535在 2009/02/01 03:0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凭借什么能把生命、疾病与天地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西医为什么不能?



   xyx0535问:中医凭借什么能把生命、疾病与天地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
   gl0101答:中医凭借中医的道、阴阳、五行把生命、疾病与天地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
   xyx0535问:西医为什么不能?
   gl0101答:西医没有与中医的道、阴阳、五行相应或者相当的理论体系,凭借什么能把生命、疾病与天地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
------------------------------------------------------

     理想和现实是两码事,远古人类就想飞上天空,那只是一种理想。唯有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才使人类这个梦想成真。“天人合一”在中医早已成为了现实,而西医则是梦想,尽管其选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道,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亦是中医哲学。道有道,可道,非常道,何谓道 ?何谓可道?何谓非常道?阴阳源于太极,太极为何物?阴阳为何物?

     对于同一个生命、同一个疾病,中医就能看到阴阳,五行,西医就看不到,这是为什么?中医凭借什么能看到阴阳五行,西医为什么就看不到?
137
发表于 2009-2-2 10:01: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
试论《伤寒论》的三部定位
主题词:三部 定位
提要:《伤寒论》把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三部发生病变后出现的病证分别称为表证、里证、表里证。三部是人体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伤寒论》是继《内经》后的又一部经典医学巨著,其创立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是仲景对外感热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性总结。自宋以后,随着人们对理性的重新关注,在医学界开始形成了以研究仲景学说为主体的“经方学派”。“六经学说”作为仲景学说观的基本框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医家的追捧,历代虽也有不少明哲贤达之人提出反对,但时至今日,这一疑案仍然悬而未决。那么,《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究竟是讲什么呢?应该到了拨乱反正,以正视听的时候了!
一、《伤寒论》中无“六经”
刘绍武老师早在1979年第4期《新中医》杂志上,《试论〈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一文详尽地论述了这一观点。现简要摘录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
1、《伤寒论》原著中“六经”没有明确的提法和充分的依据。相反的到有137条在谈“六病”,这些条文明白地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况且各篇的标题是称“病”而不作“经”。
2、在太阳病的例说中,说明“经证”之邪并不在“经”,“腑证”之邪亦不在本“腑”。“六病”分证的法则与经络的循行及其所属脏腑的功能没有明显的依存关系。
3、在外感热病的整个病理变化过程中,经络只是参与变化的一个部分,不能单用经络代替整个机体的病理改变。
“六经说”完全是对《伤寒论》的歪曲,混淆了经络针灸和汤药治病两个根本不同的辨证论治体系。正如方中行所说:“若以六经之经,断然直作经络之经看,则不尽道,惑误不可胜言,后世谬诈,盖由乎此
------------------------------------------------------
     赞同六经非经论、回归三阴三样的主张,理由是:
    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各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影响不会之在一个脏腑经络。

    二,疾病的发生是由一定的病因作用于机体,机体与病邪相互斗争,机体各脏腑经络协同作战 ,形成正邪盛衰的病理机制,不会只在某一经络之中反应,也不会只在经络范围内反应。

    三,一经的病变,可由本经自病,或它经影响,同是一个局部病变如,胃痛,可由胃府自病,亦可由它经影响,如肝起犯胃,脾肾虚寒等。以六经释六病,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毁掉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经典的地位。
138
发表于 2009-2-2 18:49: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经络体系和方药体系不容混淆
主题词:针灸经络 方药辨证 理论体系
提要:全文通过对中医两大理论体系的分辨和澄清,理顺和解决了历史上许多悬而未决、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医未来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
祖国医药学的两大遗产:一为针,一为药。历代医家针药并举,身兼二能,使针药互为补充,成为有机一体。从临床来看待这一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但在理论上把二者混为一谈则造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极大混乱。
一、两种学术体系源流考
上古医学演变的史料,文献可考的。第一、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完成《黄帝针经》,发展为后来的《灵枢经》。第二、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完成《神农本草经》,发展为后来的伊尹《汤液经法》。从史籍可推其传承者,华佗为针经一脉,仲景属汤液一支。到了两晋时代,皇甫谧总结了汉以前的针灸成就著成《针灸甲乙经》十二卷,王叔和整理编撰了仲景遗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上述两种学术流派的传承授受,周秦至两汉之际,尚有可推见者,魏晋以后,医家的传授世次虽然中断,但简编缀辑者大有人在,使针药得以延续和发展。至宋元以后,针药出现交错融合,理论体系混同为一,不同的学术流派涌现出来,中医药进入了战国时代。
二、两种学术体系基本理论的渊源
中医理论是古代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杀死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当求其本”。中医学离开了阴阳学说,其理论就不复存在。
1、经络学说体系的形成。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内经》中的十二经脉,三阴三阳起到了促进、规范和完善的作用,这是医学在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自此,三阴三阳作为手足十二经脉的代名词广泛应用于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症候、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领域,这在当时医学界成为一种时尚和定理。然而,经络学说最具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还是针灸治疗体系。
2、汤方辨证体系的形成。从单味药到复方治病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并且没有成熟理论作指导,完全停留在经验医学阶段,相对于针灸治疗理论上显得就要落后许多。然而,面对大量的瘟疫流行,以经络学说指导的针灸又显得无能为力,《素问•热论》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药物治疗在不断的反复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许多身怀绝技的经方大家,《汉书•艺文志》就记载有经方十一家。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广泛吸收前人经方经验的同时,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把凌乱无章的方证归纳入一个崭新的辨证论治体系之中,完成了《伤寒杂病论》。自此,方药治病从感性经验一跃而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规范。
《伤寒论》虽然仍采用了三阴三阳的哲学思辨框架,但他完全从经络学说中摆脱出来。他以三部定位划分表证、里证、表里证,以六时辨病区分发热类型,以六证分型鉴别寒热虚实,以脉证单复来定论治方药。
三、三阴三阳在经络学说和汤方辨证中名同实异
手足十二经脉分别以三阴三阳来命名,它们是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心手少阴之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肾足少阴之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胆足少阴之脉、肝足厥阴之脉。
汤方辨证的三阴三阳是用来区分病时、病位、病性的。三阳主昼,三阴主夜;太阳、厥阴主表,阳明、太阴主里,少阳、少阴主半表半里;三阳主热实证,三阴主虚寒证。经络的三阴三阳和辨证的三阴三阳一个是为针灸治疗服务,一个是为汤方治疗服务,决不可因名称相似而混为一谈。
四、后世医家均未突破《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
1、河间学派的代表人物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分别从火热论、攻邪论、养阴论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三阳证的辨证论治内容,补充了太阳阳明合证的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一批有效方剂。
2、易水学派对三阴证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李杲发明的补中益气汤、调中益胃汤等对少阴太阴合证有很好的发挥。王好古对三阴证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第一个提出了当归四逆汤是厥阴证的主方。张介宾在六味丸、八味丸的基础上发明了左归、右归等方剂,丰富和发展了少阴少阳合证的治疗方法。
3、温病学派在温热论的基础上,通过明清两代许多医家努力,叶天士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少阳证营血分的论治,创立了如清瘟败毒饮、紫雪丹、牛黄安宫丸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方剂;薛生白提出了湿热论,发明了许多三阴三阳合证方,如太阳太阴合证的藿香正气散、少阳太阴合证的白虎加苍术汤等;吴鞠通修正和补充了温病后期阳证向阴证转化的治疗方法,如增液承气汤、大小定风珠等。
统观后世医家的发展,都是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发挥和提高。寒温之争不应该再持续下去了,只有把各家统一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

139
发表于 2009-2-2 20:36: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2/02 08:31am 发表的内容:
     出现了 古代哲学、现代哲学、中医哲学、西医哲学,中医哲学是否就等同于古代哲,西医哲学就等同于现代哲学?
     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有何异同?中医哲学与西医哲学有何异同?
“ 系统论 ” 是指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 L. Bertalanffy )在 1970 年代创立的 “ 一般系统论 ” 。 自从贝特郎菲提出系统论以后,系统论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但是,没有对系统的类型下一个明确的分类定义,没有将系统进行本质的分析。  
我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应当分为两大类别,即:一是自然演化系统,二是人工组合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根本区别是先有整体而后演化出部分,还是先有部分而后组合成整体。先有整体而演化出部分的是自然演化系统,宇宙天体和各种生命体都属于这一系统;先有部分而组合成整体的是人工组合系统,人类制造的各种机器、仪器、工具、房屋和动物的巢穴等都属于这一系统。  
自然演化系统是复杂系统,其首先产生整体,在整体的隐程序调节控制下有序地分化出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中都包含有原始整体的共同信息,这是各个子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始终与整个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和维持整体统一性的基础,也是这些系统存在全息的基础。自然演化系统中的生命体类具有整体联系性、程序发育性、不断演化性、非线性、不可分割性、不可逆转性、部分的不可替代性、自我识别性、排他性等;人工组合系统是不具备这样特性的,其部分是可以拆卸或者更换的,人工组合系统是简单系统。  
140
发表于 2009-2-2 20:38:3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易经》、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探讨  
1 )《易经》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彩,应该以周易为代表,这不仅是因为她源远流长,更因为她影响巨大、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人文理念。在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压制以后,现在在社会上又比较盛行,其玄妙性赋予了不少神秘色彩,借占卜之技,向人行骗者大有人在。不过,我们应当吸取其哲理的精髓,其“取物比象”、“万物交感”、“发展变化” 〔 4 〕 是其思想主线,其中充满了系统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在中国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是极其简单的,没有大型机械和精密仪器,在他们观察的视野里,只有天、地、人(包括各种生命体)。这些事物都是属于自然演化系统,人工组合系统是寥寥无几的,而且极容易地明白其结构和性能,所以,不需要进入其哲学思考的范围去苦思冥想,因此,机械还原论的思想很难形成体系,而主宰人类的思想和行动。  
《易经》主要架构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这样的思想是属于上述的自然演化系统的哲学观,用这样的哲学观看待自然界和生命体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哲学观点,其中隐藏着系统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只要明白“生生之为易”其哲学含义就可以了。  
2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易经》是讨论事物生成本源的,那么,阴阳学说是论述事物属性的。《易经》阴阳爻是事物属性最简单和最形象的表述。  
阴阳爻的含义是古人对于观察事物性质的高度抽象,“一阴一 阳之为道”。所以,阴阳代表一切事物属性的本质,阴阳爻的隐喻意义如下:  
甲、天地之意:在古人看来天是完整的,之间无破裂或者残缺,所以用‘ ——— ';来表示;地上有江河或者山川,看来有破裂和残缺,所以用‘ — — ';来表示。故:天为阳、地为阴。  
乙、日月之意:日是完整的,无圆缺交替现象,故以‘ ——— ';来表示;月是有圆缺交替现象的,每月都有圆缺现象发生。所以用‘ — — ';来表示。故:日为阳、月为阴。  
丙、性别之意:古代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有过生殖崇拜,将生育当作人类第一大事,在远古的中国也不例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礼教的一大信条。阳爻‘ ——— ';是男性的代表符号,阴爻‘ — — ';是女性代表符号。故:男为阳、女为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与矛盾论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因此,直到今天仍然是比较正确的哲学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5 13:11 , Processed in 0.1441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