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06-1-1 17:50:09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思考中医是本好书
132
发表于 2006-1-2 22:53:26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还是多读《黄帝内经》的好.
133
发表于 2006-1-3 10:51:07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初学中医愚意当从浅显入手,现代人已无古文基础,当从《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入门。或用现代中医学校教材学习。最好有明师指点。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3:13:46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中医证治的根结》牟允方   学苑出版社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3:16:35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再从中医现代化谈起
牟允方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中西医比较 肝炎 脉诊
1 中药不要西用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中医现代化和西医化是不能等同的。在目前大都强调辨证与辨病结合,要知道中医本身便是病与证结合,从文献记载来看,如破伤风、麻疹、天花、霍乱、癫痫、疟、痢等,尽是病名。由于中医精于辨证已能治好疾病,遂疏于辨病,于是对疾病的预防与发展不深入研究。辨证与辨病结合虽能弥补中医缺点,对现代化来说是无济于事的,这是中西沟通的老办法,充其量只是弃医存药的中药西用,走不通的死胡同。要想中医现代化,必须从中医基础入手。中药学是中医基础学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从中药学性味功能的特色入手,运用现代科技造模实验,探索其制机,使用现代语言揭露其底蕴。举例说,葶苈子治“心衰”有卓效,这是一致公认的,因此西医说葶苈子能强心,这便是中药西用;企图将葶苈子西药化,找寻强心甙,这是徒劳的。要知道葶苈子是苦寒泻下药,由于泻下大便,小便自然通利,于是收退肿之效,所以使用葶苈子是实证。张仲景的己椒苈黄丸便和大黄同用;李时珍谓其泻水与大黄泻血并提,所以大黄亦能治心脏病。张伯臾报道:“急性心肌梗塞用大黄疗效显著”(见《上海77年度中医年会论文汇编》二)。如此说来大黄与葶苈子都有类似作用。现在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葶苈子泻下能治心力衰竭,心衰为什么会出现实证。要是这个问题获得解决,中医基础学便也有眉目了。在生命科学尚在萌芽的今天,可能是说不清楚,但是在事实面前,我们将尽可能理解的知识,先来一个假设,亦无不可。
2 肝炎不能与肝气混淆
  人体的疾病,不一定是器质性疾病,不少是属于心理疾病,所以中医疾病成因的三因分立:外感六淫包括自然环境和微生物病因,七情内伤为心理病因,此外不属两者的不内外因病因。在古代这种分述基本上是合理的,在诊疗上又强调身与心的相互关系。所以王孟英说:“七情之病,皆起于肝”。所谓“肝主怒,喜条达而畏抑郁”。这个肝,陆渊雷在《金匮今释》中解释“知肝传脾”用卡侬(Waltav B.Cnhon)的研究说“肝指神经,愉快则神经舒缓,忧怒则神经刺激也。”实则照塞里(Selye)的应激学说,而且包括丘脑垂体和内分泌,牵涉到全身的。法用所谓疏肝、柔肝、泻肝、平肝等,治疗则逍遥散、六郁汤、越鞠丸、滋水清肝饮、柴胡疏肝汤、龙胆泻肝汤等。并强调心理开导,所谓“药逍遥不如人逍遥”,是非常正确的。在经济进入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异常剧烈,患得患失的心理创伤是寻常事,因此在临床上诊治随时都考虑到心理因素。魏玉横在《柳州医话》中便提出“肝为万病之贼”,诚阅历之言。今人不解此理,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肝炎与肝气混同一谈,弄得非骡非马,岂非笑话。
3 研究脉诊的两个问题
  中医辨证论治,八纲为辨证纲领,阴阳为八纲中总纲,主要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四诊乃提供辨证的资料,脉诊为四诊之一,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迟为寒,脉数主热,古人无体温计,凭脉数可测其发热。脉有力为实,包括弦、滑、洪、大等;脉无力为虚,包括微、弱、濡、小等,促、结、代亦不能例外。这样看来,浮、沉、迟、数、有力、无力等六种脉象是不难辨别的,但光凭六脉不能妄下定论,必须将四诊结合起来,周密地了解病情,才能为辨证提供正确的资料,即所谓四诊合参。若片面地夸大脉诊的临床意义,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陈修园说:“时医开口即云脉象,便知其习惯欺人小技,而学术必陋,凡医书论脉愈详,读者愈难领会,大都不肯说实话耳”。唐容川批评三部九候说:“诊脉论病,脉管只是一条,数则均数,迟则均迟,细则均细,大则均大,均应心而动,故无三部之分。”在文献上类似评论脉学的文字很多,不胜枚举。
  脉学的研究困难,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人体的禀赋关系。张景岳论脉有“素大素小,素阴素阳,此禀赋先天自成一局也”。亦有人体肥瘦与老幼脉的差异,因此张景岳提出,要“先识常脉,再后察病脉”。这便需要与问诊、望诊合参了。所以《冷庐医话》记有“时勉诊徐公脉欲止而不敢言;公曰吾脉素异;时勉曰如是则无妨。”便是例子。第二是人体的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性。因此影响脉的因素很多,例如随季节的变化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就是气候的热胀冷缩。生活中饥饱与酒后*七情激动*失眠和劳累等,都会影响脉象。毛祥麟《对山医话》云:“有戚自远道来诊,其脉象有异,不思其奔走劳累之际,就诊而误断为死症。”所以《内经》言诊法“常以平旦……饮食未进,气血未乱,可诊有过之脉”。今人诊脉,不但不符合这个要求,甚至一面诊脉,一面与人聊天,不仔细端详,难怪有人说“脉象无诊断价值”。
4 善意批评是进步武器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后来者居上这是科学的定律。前人的著述仅凭个人狭隘的经验,不一定正确。我们要明辨真伪,有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以免后人再蹈覆辙。多年前我读张山雷著作,我钦佩他直言不讳,敢于指斥批评精神,其中痛斥文献上的异端邪说是很深刻的,特别对五行生克轮回问题,有这样一段话:“五行生克附会五脏,传递太嫌陈旧,却非生理之真,须知五行循环辗转涂附,何关病态,如此谈医,实是魔道。”驳斥得非常痛快。可是今日再读《张山雷全集》,再也找不到类似的文句了,无异将前人短处掩盖起来,这不是要求进步的思想。须知道批评是进步的武器,余云岫的批评中医不能说完全没有理由的,可恶的是他做了帝国主义的奴才,充当文化侵略的帮凶,企图消灭中医。1947年4~5月上海《申报*新医与新药》上连载的《新中医之谜》,完全是无中生有,恶意毁谤,这种泼妇骂街的手段,绝不是学者的风度。我们要实事求是,欢迎善意的批评,真金不怕火炼,再怕口是心非,不肯实话实说,要知道中医在绵长过程中成长,各人凭自己的见解,各持己见而发生互相争执的问题很多,存在缺点是不少的,我们不能掩盖过去,应该将它揭露出来,俾引以为鉴。因此,我希望《张山雷全集》出版单位,不要做好好先生,应该将删节部分再补印一本,让大家来评论。
牟允方(浙江省黄岩海棠新村99号楼 黄岩 318020)
136
发表于 2006-1-16 15:07:11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谢谢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2:18:57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6-2-1 20:51:49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国医薪传>>张朝和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19:53:10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中医学辩证法原理》陆干甫 谢永新 中医古籍出版社
140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0:36:11 | 只看该作者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

《临证本草》陶御风  人民卫生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59 , Processed in 0.0536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