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32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21:54:09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10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继续学习情绪的生理机制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等有关内容。
      情绪是人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同一个外界信号刺激,在不同的人体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因此,中医特别强调脏腑正气的决定作用。也许西医通过各种实验,能在大脑皮层和神经通路的联系上找到情绪的一定依据,但是,在中医的领域里,心主神明,形神一体的古老信念也是不容动摇的。
       2002到2003年,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关于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的争论,既是历史纷争的继续,也是未来中西医观念交锋的预演,只要中西医并存下去,这个争论就很难达成“共识",也很难被某些权威”论证“锁定。
在原则面前,双方互不相让,各有根据,一旦动摇,根基不牢,体系难保,岂不慎乎?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1322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21:37:5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10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厥证门》的三个病症和《春温门》的一个病症。

   《厥证门》:

     5,人有怒,辄饮酒以为常,不醉不休,一日发厥,不知人事,稍苏犹呼酒号叫,数次复昏晕,人以为饮酒太醉故也,谁知是胆经之火动乎。

      6,人有一过午时,吐酸水一、二碗,至未时心前作痛,至申痛甚厥去,不省人事,至戌始苏,日日如是,人以为阴分之热也,谁知是太阳膀胱之经有瘀血结住而不散乎。

     7,人有忽然之间,如人将冷水浇背,陡然一惊,手足厥冷,遂不知人,已而发热,则渐渐苏省,一日三、四次如此,人以为祟乘之也,谁知乃气虚之极乎。

    《春温门》:

      1,春月伤风,头痛鼻塞,身亦发热,是伤风而欲入于太阳,非太阳之伤寒也。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的分享,共同努力,道术并重,复兴中医。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宁晋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辨证录》关于厥证和春温的有关内容,讨论了4个病症。

        5,人有怒,辄饮酒以为常,不醉不休,一日发厥,不知人事,稍苏犹呼酒号叫,数次复昏晕,人以为饮酒太醉故也,谁知是胆经之火动乎。

陈士铎说,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一钱)白芍(一两)茯苓(五钱)白术(五钱)甘草(二分)陈皮(五分)当归(二钱)葛花(二钱)炒栀子(三钱)白芥子(三钱)水煎服。一剂厥轻,二剂厥定,三剂全愈。

逍遥散治郁实奇。佐之栀子以泻火,益之葛花以解酒,加之白芥子以消痰。酒病未有不湿者,湿则易于生痰,去其湿而痰无党,去其痰而火无势。湿既无党,火又无势,虽欲再厥,其可得乎。方中所以多用茯苓、白术以辅助柴胡、白芍者,正此意也。

此症用醒酝汤亦效。

干葛柞木枝(各一钱)人参(二钱)茯神(三钱)白芍(五钱)黄连半夏(各五分)吴茱萸(二分)水煎服。一剂即效,四剂愈。

      6,人有一过午时,吐酸水一、二碗,至未时心前作痛,至申痛甚厥去,不省人事,至戌始苏,日日如是,人以为阴分之热也,谁知是太阳膀胱之经有瘀血结住而不散乎。

陈士铎说,方用逐血丹∶

当归尾(一两)大黄(三钱)红花(三钱)桃仁(二十粒)天花粉(三钱)枳壳(五分)浓朴(二钱)丹皮(三钱)水蛭(火煅烧黑,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瘀血通,二剂而瘀血尽散。

此方用水蛭同入于大黄、浓朴之中,以逐有形之血块,则病去如扫,而痛与厥尽去也。倘不用水蛭,虽亦能止厥定痛,而有形之血块终不能尽逐,必加入水蛭而建功始神,不可以此物为可畏而轻弃之,遗人终身之病也。

此症用破瘀丹亦神。

水蛭(炒干黑,二钱)当归白芍(各一两)茯苓(三钱)肉桂(三分)桃仁(十四个)生地(五钱)枳壳(五分)猪苓(一钱)水煎服。二剂全愈。



     7,人有忽然之间,如人将冷水浇背,陡然一惊,手足厥冷,遂不知人,已而发热,则渐渐苏省,一日三、四次如此,人以为祟乘之也,谁知乃气虚之极乎。

陈士铎说,方用苏气汤∶

人参(一两)陈皮(一钱)枳壳(三分)菖蒲(五分)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更轻,连服数剂全愈。

此方重用人参以补气,益之陈皮、枳壳宽中消痰,则人参苏气更为有神;益之菖蒲者,引三味直入心中,则气不能散于心外也。

此症用助气回阳汤亦效。

人参黄芪(各五钱)南星(二钱)甘草(一钱)茯苓(三钱)枳壳(五分)砂仁(三粒)水煎服。二剂效,四剂全愈。



    《春温门》:

      1,春月伤风,头痛鼻塞,身亦发热,是伤风而欲入于太阳,非太阳之伤寒也。

陈士铎说,方用舒肺汤∶

桔梗(三钱)甘草(一钱)苏叶(五分)天花粉(一钱)茯苓(三钱)桂枝(三分)水煎服。

一剂而身热解,二剂而头痛鼻塞尽愈。

此方专入肺金以散其风邪。有风则必生痰,有痰则必有火。天花粉消痰而又善解火,一味而两用之也;桂枝、茯苓开膀胱之口,引邪直走膀胱而下泄,因肺欲移邪而移之,其势甚便,随其机而顺用之也。

此症用加味甘桔汤亦佳。

桔梗川芎天花粉麦冬(各三钱)甘草黄芩(各一钱)水煎服。二剂愈。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分享。
132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21:29:17 | 只看该作者
今晚(10月6日周二)8点,《燕赵中医名家讲堂》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50讲。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今日讲座内容: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数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然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和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骨行)不可以运。
  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痛,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骨行)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噎肿、痉、治主病者。
132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21:45:5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10月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内经> <伤寒杂病论>运用动物药之经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主任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lcqj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医理感悟卷》朱良春大师论述“<内经> <伤寒杂病论>运用动物药之经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有关内容。

       朱良春先生善于运用虫类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自《内经》以来,旁及历代名医著作,都尽量收集起来,进行研究。

朱良春先生说:“祖国医学对动物药的应用,始于《内经》。张仲景更是一位善于运用动物药的大师。纵观《内经》、《伤寒杂病论》中运用动物药的方剂,可谓理法俱备,法度严谨,寓意良深。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他说,《内经》关于血枯经闭之论治。其血枯之由,一是由于“年少时,有所大脱血”;二是因醉后入房,伤精耗气之故,夫精伤血去,肝肾亏矣,故经文将“肝伤”特意点出。月经之生理,在于任脉通和太冲脉盛,而奇经八脉隶于肝肾,冲任二脉又起于胞中,肝肾精血亏耗,则冲任虚衰,安望其经行?治疗经闭,大法有二:血滞者通之,血虚者补之。今肝伤血虚,故当填精补虚,润枯泽竭。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旨意深矣!乌贼骨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经闭血枯,又能涩精秘气;茜草既能止血治崩,又能补益精气;雀卵气味甘温,为补益精血之妙晶;鲍鱼能通血脉,益阴气。于是精血得以滋填,化源不绝,冲任脉盛,  经事自潮矣。

我认为《内经》此方,实际上是一张通补奇经之祖方。一般说来,奇经病变都是大病、久病所累及;冲任二脉的病变,除因直接损伤(如手术)所导致外,大多起于慢性久病之后,所谓肝肾损伤,累及奇经。《内经》此证,亦由肝伤所致,这一认识,先圣后贤,都是一致的。需要着重说明的,此方之组成,有两大特点:其一,选用了雀卵、鲍鱼等动物药来填补精血,既是养肝肾,又是益冲任。后世医家所谓“味腥气秽,善走奇经”,即是受其启示。其二,以补涩为主,涩中寓通。乌贼骨、茜草不仅能固涩下焦,而且能通利血脉,所以说二味能行能止。为何要通?盖非通经气不能行,非通不能入脉,这是调理奇经的一个重大法则,足以启迪后人。

《内经》此方之应用十分广泛,除用于伤肝经闭外,还适用于崩漏,特别是暴崩。盖暴崩冲任失守,下焦不固,证情最急。个人认为,尽管在辨证上可以分为肝不藏血、脾不统血等多种类型,但治肝、治脾总有鞭长莫及之虞,莫若固摄冲任为先,待崩止后,再调肝脾,以治其本。雀卵不易得,鲍鱼价昂,可取其意,代之以鹌鹑蛋、鹿角胶、龟版胶、紫河车、淡菜、阿胶之类,但需根据证候阴阳之偏颇,随证选药。用茜草、乌贼骨固摄下焦,加入紫石英、龙骨、牡蛎等以补其不逮,可以收效。此方还适用于带下病,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之。张氏谓:“带下为冲任之证,而名为带者,盖以奇经带脉,原主约束诸脉,冲任有滑脱之疾,责在带脉不能约束,故名为带也。”制“清带汤”(生山药、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治“妇女赤白带下”。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张氏此方,即从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引伸而来。假使既有下元不足之见证,又有湿热淤浊逗留之带下,张氏此方即欠熨贴。沪上名医朱小南先生对久病秽带用清润法,即以《内经》本方为主,除鲍鱼、乌贼骨、茜草炭外,加入味浊之品,如鱼腥草、墓头回、败酱草等,直达病所,殊堪效法。

此方合而观之如此,若就单味药而言,后人也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乌贼骨,不仅能收涩止血,而且能潜消宿瘀,是一味具有“通”与“涩”双重作用的良药。今人还用治咳喘,如姜春华教授用此药就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个人认为,乌贼骨治咳喘不仅取其能敛肺,同时还有溶痰之作用。但需注意,咳喘初期,表证较重者需慎用,否则应配合宣肺开表之品,方能无弊。

       对于张仲景抵当汤、大黄蟅虫丸等运用虫类药的经验,朱老也有很深刻的论述与总结,值得大家效仿和学习。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
13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21:48:1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10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补阴剂。补阴剂适用于阴虚证。补阴又是我们中医学治法当中,补法的一大门类。阴虚,是指由于身体内主静、主润的物质基础不足,这种物质,我们叫“阴液”。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含抱阳气,则会引起一串的问题。比如,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这种情况,我们就叫阴虚。阴虚就会使得人体产生虚热。《黄帝内经》讲:“阴虚则内热”,这种虚热,和实热是不同的。实热,是真的有外来的热邪,或者体内滋生的湿热等等,这是真的“多出来”的热。而虚热,是指滋润的“阴”的物质不足,导致“阳”的相对的多余。这种热,是相对的。特别肝肾阴虚,产生虚热就很明显,很突出。

五脏都可以有阴虚,作为阴的根本,肾阴,又叫元阴。我们补益剂里的补阴,基本都是涉及肾阴不足为主的。由于肾阴不足,肾水要涵肝木,肾阴不足,往往肝阴也不足。肝肾阴虚就成为我们这一节补阴的基本病机。敬请王秀民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方剂学》补阴剂的有关内容。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几个本概念之一,阴虚证临床很常见。补阴治法是补法的一大门类,很常用,有很多代表性的方剂,比如六味地黄丸之类。

五脏都可以有阴虚,因此,需要仔细辨别其中的差异,以便选择不同的方药。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132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1: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10月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尤在泾一一易水学派的仲景研究者3》。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医家尤在泾(尤怡),主要学习他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中中关于他在内科杂病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他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清代医家尤在泾(尤怡)在内科杂病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他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尤氏的《金匮翼》是治疗杂病的专书。该书的编纂主要是采用了立证为病,辨证论治的方法,下边举多种病都可见的发热证,以窥其立证为病,辨证论治的思想。是节先统论发热的一般特点,及先贤论治的独到经验。然后分劳倦发热、火郁发热、血虚发热、阳浮发热、痰积发热、瘀血作热、骨蒸热、食积酒毒发热八大类型,分别论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首论劳倦发热,云:“劳倦发热者,积劳成倦,阳气下陷,则虚热内生也。其症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空,状类伤寒,切戒汗下,但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阳气和,自然汗出也。”后列补中益气汤方。次论火郁发热,云:“火郁者,阳气为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经云,火郁则发之。”后列东垣火郁汤。次论血虚发热,云:“血虚发热,亦从劳得之。东垣云,饥困劳役之后,肌热烦躁,困渴引饮,耳赤、面红,昼夜之息,其脉大虚,按之无力。经云,脉虚则血虚,血虚则发热。症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也。误服白虎,旬日必变。”后列当归补血汤。次论阳虚发热,云:“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身虽大热,切忌寒凉,宜甘辛温药温其中,使土厚则火自敛也;或肾虚火不归经,游行於外,其症烦渴引饮,面赤、舌刺、唇黑,足心如烙,或冷如冰,其脉洪大无伦,按之微弱,宜八味肾气丸之属,导火下行也。”后列理中汤及八味肾气丸方。次论痰积发热,云:“痰积发热者,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次论瘀血发热,云:“瘀血发热者,其脉涩,其人但漱水而不欲咽,两脚必厥冷,少腹必急结,是以不可以治寒,不可以辛散,但通其血,则发热自止。”后列当归承气汤。次论骨蒸热,云:“骨蒸热者,热伏于内,而气蒸于外也,其证肌热、盗汗、黄瘦、口臭,久而不愈。此骨燕伏热,营卫不通之所致也。少男室女多有此证。”后列麦煎散及柴胡梅连散两方。最后论食积酒毒发热,云:“食积者,当暮发热,恶闻食臭,时时噯腐,其脉滑或实。活人所谓伤食令人头痛,脉数,发热,但左手人迎脉平和,身不疼是也。酒毒者,脉数,溺赤。经云,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是也”后列加味越鞠丸等 21 方。于此,可见尤氏对证状分析之精,论治之细,用语浅显,而言之有物的治学特点。

,尤氏提出卒中八法,影响深远,其中许多方法,至今仍被临床广泛采用。其八法内容如下:一曰开关,适用于闭证,包括搐鼻、揩齿、探吐等法,如其所言:“卒然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壅气塞,无门下药,此为闭证。闭则宜开,不开则死。搐鼻、揩齿、探吐皆开法也。”后列白矾散、急救稀涎散等方。二曰固脱,适用于脱证,急在固元气,其云:“猝然之候,但见目合、口开、遗尿、自汗者,无论有邪无邪,总属脱证。脱则宜固,急在元气也。元气固,然后可以图邪。”后列参附汤方。三曰泄大邪,其云:“昔人谓南方无真中风病,多是痰火气虚所致,是以近世罕有议解散者,然其间贼风邪气,亦间有之。设遇此等证,岂清热、益气、理痰,所能愈哉,续命诸方所以不可竟废也。”后列小续命及三化汤。四曰转大气,尤氏认为:“大气,不息之真气也,不转则息矣。故不特气厥类中,即真中风邪,亦以转气为先。经云,大气一转,邪气乃散之谓也。”强调了益气行气在治疗中风中的作用。后列八味顺气散及匀气散。五曰逐痰涎,适用于“或因风而动痰,或因痰而致风,或因邪风多附顽痰,或痰病有如风病,是以掉摇眩晕,倒仆昏迷等证。风固有之,痰亦能然,要在有表无表,脉浮脉滑为辨耳。风痰兼治痰则可,痰病兼治风则不可。”说明痰是中风病的重要兼挟因素,必须重视逐痰。后列涤痰汤及清心散二方。六曰除风热,尤氏云:“内风之气,多从热化,昔人所谓风从火出者是也,是证不可治风,惟宜治热。”后列竹沥汤及地黄煎二方。七曰通窍隧。窍指心窍而言,其曰:“风邪中人,与痰相搏,闭其经隧,神暴绝者,急与苏合、至宝之属以通之。盖惟香药能达经隧、通神明也。”后列苏合香丸及至宝丹二方。八曰灸腧穴,适用于闭证、脱证等,后列灸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灸风中脏,气壅涎潮,不语昏危者;灸风中脉,口眼歪斜;灸中风卒厥危急等证之具体方法及穴位。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3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21:32:07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本周五晚上(2020年10月9日)“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小组由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李恩教授主编的《医学向何处去》

     本书主要从“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的规律”“中国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创建未来医学理论新体系”“沟通中西方文化创建人类新医学”6个部分阐述,引人思考医学发展方向。

    今晚主要讲解第一部分的“医学的发展规律和当代医学模式”和“重新认识医学气功一门什么科学”两个小节。



附  作者简介:

   李恩,男,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带头人,河北自强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三大”代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名誉主编和《疑难病杂志》顾问,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先后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编委,《河北中医》杂志顾问。

   50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内涵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生物一自然一社会一心理一个体”医学模式,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指导思想;进行中医肾本质有关”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的“肾一骨一髓一血一脑”一体论相关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培养硕士生26名、博士生28名和博士后3名;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探讨。主编和编写专著和科普等书目35种,4000万字,热心于科普工作。



    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大家共同学习。http://www.ynjkcy.com/yxhcq

      祝贺河北医大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带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李恩教授主编的《医学向何处去》的第一讲。

     李恩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他从“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的规律”出发,试图“沟通中西方文化创建人类新医学”,思考医学发展方向。

    李恩教授认为“医学的发展规律”,中医药虽然奠基于神农黄帝的时代,一直不断发展,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都有自己的突出贡献。西医也是不断发展的,这些发展也是有规律的,需要总结,有利于未来发展。

“当代医学模式”,李恩教授对此有很深的认识,中西医在我国卫生体制之中并存,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重新认识医学气功一门什么科学”。

李恩教授告诉大家,生命很复杂,医学还很幼稚,对于启功那个,绝不能把它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封建迷信,他赞扬钱学森先生的研究精神,认为应该给予其应有的学术评价。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132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21:5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10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十七节:张仲景论伤寒何以如此难懂。
        王叔和感叹说:“仲景明审,亦侯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尽管仲景的治疗方法如此之好,却因为理论太高深而出现了“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的现象。张仲景学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王叔和尽管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在论述伤寒传变的时候,他学习的还是华佗的“六部传变”,而不是张仲景的“六经辨证”。
        唐代的孙思邈曾经感叹:“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
         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有温病和伤寒的学术争鸣,但都属于辨证论治,而不是基于解剖实证的分岐。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关于张仲景论伤寒何以如此难懂的有关内容。
        王叔和感叹仲景的理论太高深,因而出现了“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的现象。王叔和虽然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但是在《脉经》里用17个治疗方法的“可与不可”来介绍伤寒病的治疗问题,而闭口不谈“六经辨证”。王叔和论述伤寒传变的时候,把华佗的“六部传变”简单处理,进行概括之后表述出来,《千金方》《外台秘要》都赞赏并进行引用。
        唐代的孙思邈是一个大学问家,国家大事有了难题,都去找他请示,他对于张仲景的学术,也是情有独钟,非常佩服,也曾多年专研,但是除了药方可以读懂,对于张仲景的初心,他表示看不懂。他经感叹:“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
         孙思邈提出治疗伤寒病的“正对法”,就是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这个“三纲学说”,到明朝末年方有执、清朝喻嘉言都很佩服,跟着他确立了“三纲学说”。
但是,“三纲学说”,不能取代辨证论治,也不能与六经辨证相提并论。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132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22:11:4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10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有曹传龙接着讲《温病学》。他将大略讲讲清代医家薛雪的学术思想及其温疫防治方药特色。正如国医大师薛伯寿所说:“外感热病一般起病急暴,尤其疫病危害更烈,……抗生素泛用导致患者脾胃损伤,体质下降,反而易于感染发热,不少药物首先伤害脾胃,日久伤及肝肾,且由于泛用大量抗生素,过敏、耐药问题日益突出。……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关键在于研究继承发扬外感热病诊治,若无外感热病学术治疗经验,则很难提高内伤杂病的诊疗水平,更难提高疑难病证的疗效”。《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六辑、薛伯寿》可见,重新审视温疫学说,挖掘和整理其中的精华,为当今温疫类烈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治疗、预防方法及方药,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温病学》关于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薛雪的学术成就。

薛雪(1681~1770)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比叶天士小十余岁,而与叶天士齐名,二人常常互相抨击,叶天士将自己的书屋命名为“踏雪斋”,薛生白就将自己的居室起名为“扫叶山庄”。薛氏长于辨治温热病,但他与华佗一样不屑以医名世(见袁枚《与薛寿鱼书》),故少著书。一般认为《湿热条辨》一书为薛氏之作,也有医家(如王孟英)认为尚难确定。该书对湿热之辨证论治有进一步发挥,丰富并充实了温热学的内容。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这种“自为经传”的写作法,被吴鞠通《温病条辨》所继承。薛生白《湿热条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邪气多在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清代医家章虚谷曾为之作注,王孟英将其辑入《温热经纬》卷四之中,并取名为《湿热病篇》。

感谢曹传龙的讲座与分享!
133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21:51:4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10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春温门》。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2,春月伤风,身热咳嗽,吐痰恶热,口渴,是伤风而阳明之火来刑肺金,非伤寒传经入于阳明也。
        3,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是少阳之春温也。
        4,春月伤风,身热呕吐不止,人以为太阴之伤寒也,谁知是太阴之春温乎。
       5,春月伤风出汗,胃干燥,渴欲饮水,是春温之症,火邪入膀胱,非太阳之伤寒也。
      6,伤风头痛发热,盗汗微出,见风则畏,此春温伤风,而非太阳症也。
      道术并重,复兴中医,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宁晋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辨证录·春温门》,讨论了5个病例。

       2,春月伤风,身热咳嗽,吐痰恶热,口渴,是伤风而阳明之火来刑肺金,非伤寒传经入于阳明也。
     陈士铎说,方用平邪汤∶
黄连(三分) 甘草(一钱) 苏梗(一钱) 紫菀(一钱) 葛根(一钱) 石膏(三钱)麦冬(五钱) 贝母(三钱) 茯神(三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身凉矣,不必四剂也。
此方泻心火者十之三,泻胃火者十之六。盖心火之旺克肺者轻,胃火之旺刑金者重。轻泻药心中之火,则心不助胃以刑金;重泻胃中之火,则胃不刑金以伤肺,肺气既回,肺邪又安留哉。
此症用清胃散亦效。
石膏 半夏(各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分) 麦冬(三钱) 陈皮 葛根(各一钱)水煎服。一剂愈。

        3,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是少阳之春温也。
     陈士铎说,方用加减小柴胡汤∶
柴胡(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天花粉(一钱)水煎服。一剂寒热解,再剂诸症愈。
此方较原方更神。以用茯苓之多,使邪从膀胱而出,更胜于和解也,佐柴胡以散邪,乃建奇功耳。
此症用安胆汤亦效。
柴胡 天花粉 炒栀子(各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芍 丹皮(各三钱) 水煎服。二剂愈。

        4,春月伤风,身热呕吐不止,人以为太阴之伤寒也,谁知是太阴之春温乎。
      陈士铎说,方用奠土汤∶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人参 柴胡 半夏 甘草 葛根(各一钱) 神曲(五分) 水煎服。
一剂而风散,二剂而身凉。三剂而病全愈矣。
方中祛邪于补脾之内,脾健而风自息也。
此症亦可用护脾饮∶
白术(三钱) 人参(二钱) 肉桂(三分) 陈皮(三分) 半夏(一钱) 苏叶(五分) 水煎服。一剂愈。

       5,春月伤风出汗,胃干燥,渴欲饮水,是春温之症,火邪入膀胱,非太阳之伤寒也。
    陈士铎说,方用五苓散∶
白术(一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肉桂(一分) 水煎服。一剂而小便利,二剂而口渴、汗出尽止矣。
盖五苓散专利其膀胱之水。膀胱为太阳之经,伤风已经出汗,宜太阳之邪尽出矣,乃口渴思水,明是邪热不肯从皮毛外出,而欲趋膀胱下出矣。五苓散利其膀胱,则水流而火亦流,火随水去,胃火已消,而胃自生液,自然上润于肺,肺得胃液之养,则皮毛自闭,邪何从而再入哉。
此症知柏茯苓汤亦可用。
知母 黄柏(各一钱) 茯苓(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渴解,二剂愈。

      6,伤风头痛发热,盗汗微出,见风则畏,此春温伤风,而非太阳症也。
      陈士铎说,方用益金散风汤∶
人参(五分) 甘草(一钱) 五味子(三粒) 麦冬(三钱) 紫苏(一钱) 蔓荆子(一钱)天花粉(一钱) 桔梗(三钱) 水煎服。一剂头痛除,再剂身热解,三剂盗汗亦止。
此方散重于补,何以名为益金汤?不知肺经为邪所伤,其气甚衰,若用大补重药必且难受,不若于散表之中略为补益,则邪既外出而正又内养,两得其益,是过于散正善于益也。
此症用通脑散亦神。
川芎 当归 茯苓(各三钱) 桔梗(二钱) 蔓荆子 白芷(各五分) 人参 半夏(各一钱)水煎服。二剂愈。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8:50 , Processed in 0.0528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