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是一个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刨中医祖坟的*家!(转帖再来博客)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7-8-30 19:53:13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中医、哲学中医、玄学中医一脉相承,最后都会作死中医,这是肯定的,必然的,不容置疑的。

自以为是梗着脖子吼没用,请看事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2
发表于 2017-8-30 20:01:29 | 只看该作者
转发这个文章的人用心何在?
123
发表于 2017-8-30 22:30: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4
发表于 2017-8-30 22:52:54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7-8-30 18:34
  网站里有“再来”这人,只是他好久没有出现了(溪流先生发的内容是转帖于“再来”的博客,所以不好判 ...

1.【转帖于“再来”的博客,所以不好判断为背后骂人】,转骂人的帖子是不是骂人,
2,管理支持转帖骂人吗?
3,小人行为是不文明行为,是对帖子的评估。再来的帖子文明吗?不文明是骂人吗?
125
发表于 2017-8-30 23:39:31 | 只看该作者
我来中医论坛,要弄清楚的主要问题,是中医脏腑学说的来源。吵吵嚷嚷几年了,这个帖子里大家才谈到正题了。现在先总结一部分。

第九页以前重要观点收集:

太白侠:

中医理论是一个模型,模型下元素的概念是虚拟的。把解剖名词借来当做符号,重新定义了内涵。
这一内涵不再是“解剖元件”,而是行使某些功能的“官”。
魄门亦为五藏。一个心脏病,中医并不是只从“心”上来认识,肝郁气滞、心火亢盛、脾虚痰湿、肺气不足、肾不纳气等等。
中医这么做,在那远古时代,的确需要智慧。


南京陈斌

其实中医的脏腑学说不是解剖学,是中医的生理学。是以生理功能为纲领,不是以形态结构为纲领的学科。中医脏象的概念,不是解剖的,形态结构的概念,是功能的,生理的概念,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生理功能或过程的集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肾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那么,肾的内涵,主要就是指“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诸生理功能或过程的集合。与肾脏的形态结构、解剖位置等等无关。

萧铁:

远在医还未脱离巫之时,那时最重要的事儿之一就是祭祀(“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而祭祀就要用到心和肝,无论是人的或牲畜的,所以心和肝、还有其他脏腑怎么就不是生物实体呢?
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当然会受到时代技术的局限,我们应该诚实直面这种局限,错了就错了,脾与消化无关,但中医治脾虚的方剂药物当然继续用。想通过否定中医脏腑与实体的相关性来维护中医脏腑理论,既不符合事实,亦无必要。

王锡民

   没有内脏器官的解剖作基础,就不会有中医的脏腑学说形成。
      中医的脏腑不是虚拟的,是来自于解剖,是“司外揣内”揣测的。结果造成了“张冠李戴”。                                   
脏腑学说是从外在现象上总结的规律(当然是功能规律)与内在器官按五行学说对号入座而形成,是“司外揣内”的结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llyyjj:

中医当初研究人体是从解剖开始的,所以,中医的五脏六腑应该是指实质性器官。但是,解剖并不能形成脏腑学说,解剖器官名称,到了形成脏腑学说的时候,就只剩下来一个名字了。
中医的五脏学说,实际就是五个功能系统。这些功能,当然是解剖器官来实现的。但五脏学说所论述的功能,是五个解剖器官再加全身若干系统来实现的。
这个时候,五脏的名称,就由五个器官变成了五个系统的名称。

---------------------------------
以上几人的观点,我看是一致的,有分歧也是表述方法上的问题。

再讲几点意见:
1,如果几位认可我的看法,我们把这些意见整理成一个完整、准确的表述,这是中医争论解剖与脏腑学说关系的一件大事。整理好了,也算本论坛的一点成绩。
2,曹东义对解剖与脏腑如何认识,本帖没有原文,咱们不好评论,不过主帖中提到的“虚拟”之类的论述,大家可以和我们几人的观点比较一下。
3,第9页以前,陈斌先生和王锡民教授的几条往复争论,我觉得有点跑题。从脏腑学说和解剖的关系上讲,我认为二位没有什么不同。




点评

中医理论是个整体,任何局部的理论,放在整体框架中,必须自洽。粗略想一下,应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医为什么借用解剖名词指代某些生命机能,只有五六之数,即五藏六府? 第二,藏府、器官、藏象各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1 10:0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6
发表于 2017-8-30 23:4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里,还谈到如何发现脏腑功能,也就是如何形成脏腑学说。还谈到评价王清任的内容,这些都很有意义,我现在只看到九页前,稍后继续学习、总结。
127
发表于 2017-8-31 05:49:0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30 15:39
我来中医论坛,要弄清楚的主要问题,是中医脏腑学说的来源。吵吵嚷嚷几年了,这个帖子里大家才谈到正题了。 ...

李老师善于总结,总结这个工作对于论坛言,很重要,很好。总结的好,可以是一种学术文章上的二次创作。赞一个。
128
发表于 2017-8-31 06:18:5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30 15:39
我来中医论坛,要弄清楚的主要问题,是中医脏腑学说的来源。吵吵嚷嚷几年了,这个帖子里大家才谈到正题了。 ...

3,第9页以前,陈斌先生和王锡民教授的几条往复争论,我觉得有点跑题。从脏腑学说和解剖的关系上讲,我认为二位没有什么不同。

一一王锡民:据此可知,中医解剖上的脾,与中医脏腑学说功能上的脾,是对不上号的。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这是古代时代的局限性所导致的错误。并不影响今天给它改正。

一一在脏腑学说和解剖的关系上,我和王先生的认识有一致之处:中医脏腑学说功能上的脾,与解剖上的脾,是对不上号的,是张冠李戴的错误。

我与王先生的区别在于,王先生认为:这是古代时代的局限性所导致的错误,并不影响今天给它改正。而个人认为,概念与名称有约定俗成的成分,以心为例,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思维意识),现代医学中,大家都知道思维意识是脑的生理功能,心理学其实质应当是"脑理学",但有必要改回称呼"脑理学"吗?在今天这个时代,"心理学"只是个名称,内涵不是"心"理学,是"脑"理学。"心理学"实际上是"脑理学"的代名词。
129
发表于 2017-8-31 06:2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8-30 23:54 编辑

比如说,中医脏象学说的“脾主运化”,明明就是就是错误的,怎能不让人家改呢?王清任先生发现了这样的错误,所以,要改。要改成器官与功能的对号入座,并不是改脏腑功能。所以,不能说越改越错。

——批评脾主运化是错误的,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即默认中医的脾即是西医的脾。而这个前提显然是错误的,不存在的,中医的脾不是西医的脾,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中使用的脾概念,是"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生理功能或过程集合"。中医说脾病变了,不是说脾脏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出了问题,而是指机体的"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等生理功能或过程出了问题,核心在"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诸生理功能或过程本身上。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脾",其实已成为"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等生理功能或过程的代名词。

一言以蔽之,中医的脾,就是一个代名词,指代机体的某个或某些生理功能或过程。

130
发表于 2017-8-31 06:4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8-31 07:4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8-30 23:39
我来中医论坛,要弄清楚的主要问题,是中医脏腑学说的来源。吵吵嚷嚷几年了,这个帖子里大家才谈到正题了。 ...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解剖没有关系。例如:手术切除病人的脾脏后,主脾右手关脉不会因此消失。这说明,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与解剖元件没有关系,并非王教授说的张冠李戴。曹东义说的心肝脾肺肾是虚拟的模型也错了。正如傅景华老师所说中医心肝脾肺肾代表五类生命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刚刚死去的人有解剖元件的心肝脾肺肾没有生命运动可以证明这一点。陈斌先生说的中医通过健脾的方法与药物,却能对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进行治疗调节与改善也能证明这一点。总之,要想复兴中医,必须对西学思维判处死刑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傅景华老师的中医观点,才有可能复兴中医

点评

智海啊,能否给傅景华研究员提个醒,把语言的基本逻辑捋顺了? 方式怎么相互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31 09:40
这就是用意识形态凌驾专业的自白。  发表于 2017-8-31 08: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2:35 , Processed in 0.0929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