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脏病濒临死亡发作案——请大家讨论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1 07:1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6-11 07:15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6-11 06:56
王老师你诊断的案例,叫我辨证和开方,开方得有三部九侯,有三部九侯也不一定非要用药,再说有的病根本不 ...

         中医诊病,并不是一定要诊脉。没脉也能辨证。你看看下面内经这一段说的很清楚。
     《内经》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又说:“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内经这不说清楚了吗?只有问诊一样就可以了。
      就当我诊的脉不准,就上面那些症状、体征就足够了,用不着四诊齐全。中医不是还有“舍证取脉、舍脉取证”的说法吗?
      如果达不到四诊条件,中医还不看病了?一诊、二诊也将究。      给了上面的资料,如果还没法辨证,就连“工”也达不到了。对不对?
      讨论就是各抒已见吗,说错了又何妨?又不是高者决定命运。

点评

你翻译一下经文看看  发表于 2017-6-11 07:27
122
发表于 2017-6-11 08:3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6-11 14:43 编辑

王教授相邀,要我对此案发表意见,实是难为我这半瓶醋 。好在学一些六经辨证之法,拿来献丑。

  患者因工作压力太大,自1993年发病,先出现早搏症状、高血压,后来出现半夜心脏病重症发作症状。
-------------------------------------------  
  【工作压力太大】会不会致病?《本神》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者也,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肋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据此,工作压力太大会伤神伤精伤肝,病在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
  
辨证: 每天半夜左右危重发病:半夜12点多之后~2、3点钟开始发作式犯病(濒死感),一次持续2~3小时左右,然后慢慢恢复发作前状态。
------------------------------------      
少阴病欲解时是,子,丑,寅三时,下午11时至上午五时。厥阴病欲解时是,丑,寅,卯三时,上午1时至7时。欲解是将要解,时是时间。子时一阳生,阳气回复,是从阴寒候气中向阳热候气变化,阴病阳解,为三阴病解之时,是说有利于三阴病的好转。而事实是子丑寅正是一天阴寒最重之时,也是三阴病发作之时。正如冬至立九,寒在三九。不过是病证由重向轻发展的过程。故由时间发作论,此证是少阴,厥阴合病。


  【发病时有严重的心理恐惧感,周身紧缩感,脉部血管变平,胸中有气向腹部下沉,感到没有一点儿底气了。】神伤则恐,心藏脉,脉舍神,神伤虚,虚无气,故感到脉缩而紧,血管变平,气向下沉。

  【脚底快速冒汗;后头皮发木;面部皮肤发紧;舌头发硬;浑身无力,一动也不敢动,想动也动弹不了。自感到已经濒临死亡,有随时死亡的生命危险,有“眼看就不行了”的感觉。】阴虚则不能收藏元气。元气外越,血即是气,汗出多在夜分,夜分乃元气下藏之时,元气无阴以峦而出。血即是汗,故【 6、口干,晚上盗汗(清晨睡醒背心湿透)。】阴虚,烦躁不得卧,故【 7、睡眠不佳:眠浅易醒多梦。晚上9点躺下,9点半入睡,2小时后即醒;醒后又睡,睡后又醒;早晨4点半起床。】
  
  【阴茎缩小,与睾丸一起向小腹里面抽缩,用手拽不出来。】木水同源,少阴肾藏精有伤,肝木失养,肝主筋,阴茎为宗筋,故筋挛而阴缩。
  

  【这样持续2~3小时后,全身血管又慢慢重新鼓起来,身上也开始慢慢有劲了,最后一切恢复到发作前状态。】3小时后,阳气愈来愈重,阳长阴消,阳进则阴退,阴病得阳气而解。

  【 5、耳鸣,听力下降几年了。但腰不疼,不怕冷,冬天穿衣厚度与他人一样,甚至还稍薄一点。】耳为肾窍,肾阳受埙,故耳鸣。心神伤,郁火不下,无寒有热。

  【 10、舌体稍小,舌苔稍白厚,舌底稍暗;右脉弦细,左脉弦。】 舌体稍小,气滞血淤。舌苔稍白厚,( 湿气),舌底稍暗(肝火旺)
  右脉弦细,“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左脉弦, 脉浮而紧名曰弦,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者为寒,芤者为虚。


  【补充:此患者冬天发病重,夏天喝酒病情加重、生气加重、参加火化前告别会(死人)加重。】冬天病重是三阴病,喝酒加重有水饮,生气加重
,参加火化前告别会(死人)加重是病伤七情,两情相合而重。
( 诊断待后)

点评

一吐先生此论,的确较以前有大大的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赞!  发表于 2017-6-12 09:50
诊断:此案是七情内伤之病,心神肾志具伤,殃及肝魂脾营。寒热混杂,以手少阴心经挟火而动之证为多。然其主证是“阴虚生内热”,上焦不行,下腕不通,心火不降。“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温气去,寒独留,血凝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0:16
123
发表于 2017-6-11 10:16:3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6-11 08:31
王教授相邀,要我对此案发表意见,实是难为我这半瓶醋 。好在学一些六经辨证之法,拿来献丑。

  患者因 ...

  诊断:此案是七情内伤之病,心神肾志具伤,殃及肝魂脾营。寒热混杂,以手少阴心经挟火而动之证为多。然其主证是“阴虚生内热”,上焦不行,下腕不通,心火不降。“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温气去,寒独留,血凝泣,脉不通,肾水不升,水火不能相济而出现诸证。若肾水得升,心火得降,经脉得通,郁闭之气入经,诸证具消。此案病历15年,经多方诊治,能开之方具开,能用之药具用,效果不显,故不能见证治证,《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有治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案,用桂枝入心助阳,用附子温肾升水,用甘草补中气,用生姜开提散郁,逐阴行阳,用麻黄细辛通经散寒,通心阳,补肾气,水火交济为治。王教授可参阅。

点评

理论原则方向是对,治法方药是无效。 原因,草木类乃小药,非大药。大药者,采先天阴还先天阳,方效。  发表于 2017-6-11 11:47
124
发表于 2017-6-11 18:5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6-11 10:59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6-11 02:16
诊断:此案是七情内伤之病,心神肾志具伤,殃及肝魂脾营。寒热混杂,以手少阴心经挟火而动之证为多。然 ...

  
         太子参15 麦冬10 五味子15  台乌6     炙香附15    姜半夏6    炒枳实6     藿香9   广木香6   苏梗 9    青皮 6  炒麦芽12 丹参20 浮小麦30 元肉10 生龙牡各30先煎  炙甘草10
   水煎服,日一剂。  
                    
          如四肢冰冷,脉细者加附片6,肉桂9。
                                   
125
发表于 2017-6-11 23:2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7-6-11 23:49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6-11 06:42
哈哈!李老师讨论的问题有些跑题了。
      我们这个病例讨论,是为了讨论中医辨证施治,才是正题 ...

129楼讲的都是西医精神病的内容,是有些跑题。我讲那么多,是有原因的。我想表达一个观点,中医的辨证论治,应该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进行,脱离一定范围的辨证论治,难免出现广络原野、冀获一二的情况。
要限定辨证论治的范围,首先应该是在病名的范围内。《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是在六病的范围内,温病的病名就多了,如果不在病名的范围,仅凭着大热大渴脉洪大使用白虎汤,会出多少事故,有点临床经历的人应该都知道。


回到本例。93年发现高血压。随即出现夜半憋气,六七分钟就好了。
这个症状是什么症状?随后的检查不是心脏病(不是左心衰夜间呼吸困难),95年开始考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02年出现早搏。


发现高血压九年以后慢慢出现早搏,应该和高血压处理的不太好,影响了心脏有关,西医内容咱们不说了。
这九年,病人在干什么?
一直在围绕着各种神经症状找中医看。因为西医降压、抗心律失常的治法和药物已经固定。就是说,心内科认为,心血管病的治疗是明确的。


可是神经症状一直在加重,从02年到现在,又十五年了。这十五年,也是一直围绕着神经症状中西医治疗。


偏偏就躲开了精神科大夫。


这二十四年,病人除了神经症状越来越严重外,患了二十四年高血压、心律失常,还能维持正常人生活,还能跑步,还参加葬礼(婚礼更不用说了吧,呵呵),更厉害的是人家还敢喝酒!


再看看病情,其他不说了,正常情况 下,心率72次,动态心电图(46——132),睡眠时42次完全正常,对一个神经症状这么多的人,心脏功能也弱于正常人的病人,白天因为某些原因心率快到132次,应该说不是什么特殊情况。


现在的问题,有许多症状,王教授都列出来了,有一段话,显然是患者的语言:

这些年一直都强挺过去了,现在在犯病时感到有生命危险,随时都有死去的可能,实在不能再挺下去了。特别有危急感,急需治疗救命。
---------------
我猜这话是患者给王教授写信求治中的原话。
这段话,是典型的焦虑症病人的语言。因为病人的自我判断和病情实质相差的也太大了。一个已经持续了十五年(02年算起)的症状,病人却感到急需救命。


由上述情况,我坚持认为,本例属精神病范围。


回到中医辨证论治,本例西医属于精神病范围,中医其实不好归类,现在中医内科的哪个病名也不合适。中医的病名不合适,就用西医的病名,在精神病范围内中医辨证,

主症:心悸、惊恐、心神不安,
兼症:一大堆,重要的是失眠,盗汗,胃脘痞闷,嗳气,舌体稍小,舌脉:舌苔稍白厚,舌底稍暗;右脉弦细,左脉弦。   
辨证:肝郁气滞,气血运行紊乱,气郁化热生痰,痰热犯胃伤神,神不守舍,心悸不宁。
治法:解郁清热,养心安神、重镇定惊。
选方: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只能找一个代表方,具体方剂药物增减使用,完全赖于医生经验。医生各自有各自的经验方,但基本原则和治法,应该与本方原则相同。




点评

谢谢李老师的分析、诊断和处方。  发表于 2017-6-12 06:51
这个病人说喝酒以后加重,我惊奇人家还能喝酒。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病人心脏的情况容许喝酒的话,用喝酒治这些精神症状倒是一个办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23:53
126
发表于 2017-6-11 23:53:5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6-11 23:23
129楼讲的都是西医精神病的内容,是有些跑题。我讲那么多,是有原因的。我想表达一个观点,中医的辨证论 ...

这个病人说喝酒以后加重,我惊奇人家还能喝酒。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病人心脏的情况容许喝酒的话,用喝酒治这些精神症状倒是一个办法。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06:4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6-12 07:16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6-11 23:53
这个病人说喝酒以后加重,我惊奇人家还能喝酒。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病人心脏的情况容许喝酒的话,用喝 ...

谢谢李老师的分析。我再补充说明一下。
1、患者说喝酒,是在2008年说的,是指2008年以前,一喝酒就加重。到2008年入冬时,已经不敢喝了,因为当时发作太重。
2、关于是否精神病的问题。因为患者已经过多家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和循环科诊断过,没有精神病,这一点不用怀疑。神经科与精神科两科医生的业务范围是互通的。也就是说,神经科能看精神病,精神科能看神经病。当然,又有所偏重。有焦虑症状与焦虑症是不同的概念。正常人也可以有焦虑症状,但达不到焦虑症的标准,不能诊断为焦虑症,应该有程度上的区别。该患者精神一切正常,只是在夜间发病时,由于心脏病导致的一时恐惧,而不是焦虑。还有恐惧症这个病名,但该患也不是恐惧症。一时的心理恐惧,与持续焦虑、恐惧是不同的。后者才是精神病,前者不是。

点评

王教授,我还是坚持认为是属于精神病,具体的明确诊断要专科医生做。范围划定在精神病范围的话,我们寻找中医经验方、验案也就有了方向。 因为现在中医临床观察、经验总结基本都是按西医病名进行的。 我前面66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23:45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06:49:21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6-11 08:31
王教授相邀,要我对此案发表意见,实是难为我这半瓶醋 。好在学一些六经辨证之法,拿来献丑。

  患者因 ...

感谢一吐先生的分析,我有时间时,再细看。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06:50:1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6-11 18:56
太子参15 麦冬10 五味子15  台乌6     炙香附15    姜半夏6    炒枳实6      ...

谢谢千总版的处方。

点评

不客气,仅供参考。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略尽绵薄而已。  发表于 2017-6-12 07:27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07:0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6-12 16:41 编辑

       谢谢各位朋友的参与。本病例自发贴以来,到今天为止,已有多位朋友先后开了处方,这对于讨论病案来说,很有必要。其一,对于这样的难治病例来说,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对于自己也是一个锻炼;其二,对于参与者来说,也是一个相互切磋的机会,可以拓展思路;其三,对于我们认识和评价中医诊断方法和处方的实用价值来说,无疑是一个客观的验证,胜过打空口嘴官司。      

      通过这个难治病长达15年的中西医治疗,以及这次论坛上的中医会诊,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弊端在哪里。如果在这些现成资料面前,还举棋不定,甚至不敢发言,不敢开方,说明我们在平时面对患者时,确实没有成竹在胸的把握。那么,我们所开的方子,无疑就是试验性的。这就决定了某些中医人治病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医治病的自信程度也就自然会降低。对于中医问题的讨论,仅从空洞的理论探讨中,往往无法落到实处,只有从病案入手,才是检验中医治病水平的试金石。      
   
      有些朋友没有给出诊断和处方,可能是对于自己的诊病技能,还缺乏完全自信,心怀疑惑,或许过去没有见过这样的病例,所以不敢轻易开方,以免出错。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这还是一次锻炼和检验自己的机会,建议不宜放过。

      总之,感谢大家的发言,特别要感谢给出诊断和处方者。更要感谢最先提出意见和开具处方的朋友,因为,先发言所提出的见解,对于后来者的发言提供了学习机会,并对其思路有所引导。

点评

如果在这里,资料已经现成,还举棋不定,甚至不敢发方,不敢开方,说明我们在平时面对患者时,确实没有成竹在胸的把握。那么,我们所开的方子,无疑就是试验性的。这就决定了某些中医人治病的不确定性,那么,中医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11:10
王锡民版主这个帖子是个很好的典范,可以启发大家结合临床实践讨论问题,意义更大。赞一个!  发表于 2017-6-12 07:3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43 , Processed in 0.0595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