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节《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14:04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木得金而伐:木遇金而折伐,即金克木。
⑵火得水而灭:火遇水而熄灭,即水克火。
⑶土得木而达:土遇木而疏松,即木克土。达,穿透之义。
《素问补识》云:“天雄按:此‘达’字历来为注家最感头痛的问题,故有采取回避态度者。……盖此处‘达’字本无深义,不过穿透之意,见《淮南·修务训》:‘蹠穿膝’高诱注。言土遇木则穿也。此达为穿,则与伐、灭、缺、绝,意义一致。与‘木郁达之’之达,义自有别。其实,土得木而达,得金又何尝不达?必指为木者,以金为土生,子不克母,犹金得火而缺,木得火又何尝不缺?必指为金者,因火为木生,子不克母也。古人限于历史条件,立五行相胜之说,以说明事物之间相互依存与制约,用心良苦,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
⑷金得火而缺:金遇火而消熔,即火克金。
⑸水得土而绝:水遇土而止流,即土克水。
金栋按:俗语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土胜水有经验基础。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15:1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3.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说在《内经》中竟无明训,足见相生说后起。具体运用处虽亦不少,却远不如相克处多。仅选一段为示范,其余即略示篇目。
“五藏受气于其所生……肝受气于心……心受气于脾……肺受气于肾……肾受气于肝。”(《素问·玉机真藏论》)此处“受”字与“授”通。
它篇系统讲相生者实少,但凡言五时、五脏顺序按春、夏、长夏、秋、冬;肝、心、脾、肺、肾排列者,皆受相生思想指导。此多见于五行归类诸篇。即言相克之各篇亦或兼及相生,唯以言相克为主。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16:10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五藏受气于其所生:“受当作授,下同。……五脏授气于其所生者,五脏正气,授于所生之子也。”(《素问直解》)
“王云:‘受气所生者,谓受病气于己所生者也。’天雄按:此不通之论也。……则‘五藏受气于其所生’受当作授。授气者,授生气,非授病气也。肝授气于心,心授气于脾,脾授气于肺,肺授气于肾,肾复授气于肝。王注《玉版论要》所谓‘血气应顺四时,递迁囚王,循环五气,无相夺伦’……亦即五藏授气于其所生之义。古人写字,多缺偏旁,授写作受,是毫不为奇的。……此五藏授气于其所生,言生理,传之于其所胜,言病理,一字之正,遂觉怡然理顺。今考高注,亦云‘受,当作授’,则前人已先我言之,自非个人臆见。”(《素问补识》)
金栋按:高校教参《内经》谓:“受,接受。气,指病气。言五脏受病气于自己所生之脏(即子脏)。即子病传母,如心病传肝、肺病传脾等”。此说不当。当如高士宗《素问直解》、胡天雄《素问补识》及先生所云“此处‘受’字与‘授’通”。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18:1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4.乘侮
乘,是过分的相克;侮,是克的反向。乘侮并论者仅有下面一段: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
此段出于七篇大论,在《内经》为后起,此处不得已而引用。其余又有乘薄并论者:
“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素问·六节藏象论》)
此处的“乘”“薄”与上段的“乘”“侮”意思不尽一致
具体运用这种理论者,似只见用“乘”
“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素问·玉机真藏论》)
此段似有误,或不是在讲乘侮。但“乘”解作“盛”或“胜”亦不通。
查《内经》全书有关乘侮者仅以上三条,(或有疏漏,敬请指出)。此种理论更不为《内经》重视。
综上所述,《内经》对五行说重视顺序为:一归类,二相克,三相生,四乘侮。乘侮说在“七篇大论”中才出现,与现代说法仍有异,且运用绝少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19:07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若主岁之)气太过,则乘己所胜者而侮所不胜者,即过分的克其所胜而反克其所不胜。如脾土之气有余,则乘肾水而侮肝木。有余,太过、实也。“土气有余,则制己所胜之水气,而侮所不胜之木气。” (《素问直解》)“‘己所胜’即我克制它;‘及所不胜’即它克制我。”(《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⑵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如脾土之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之肝木侮而乘之,己所胜之肾水亦轻而侮之。不及,不足、虚也。“土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之木气侮而乘之,己所胜之水气轻而侮之。有余不及,皆为病也,五气皆然。”(《素问直解》)
⑶未至而至,此谓太过:王冰注:“谓所值之气,未应至而先期至也,先期而至,是气有余,故曰太过。”“气候未至,主时之气先至也,故此谓太过。”(《素问直解》)“‘至’谓气至。如未到春天而有春暖之气候,是谓未至而至。”(《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⑷薄所不胜,而乘所胜:“薄,迫也,此有侵犯、胁迫之意。乘,同胜,欺凌的意思。时令未至而气候先至,则为太过,而侵犯己所不胜又欺凌己所胜。正如《素问经注节解·卷一》云:‘凡五行之气,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生我者为所生。假令肝木有余,是肺金不足,金不制木,故木太过。木气既余,则反薄肺金,而乘于脾土矣,故曰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高校教参《内经》)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者,凡五行之气,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假如木气有余,金不能制而木反侮金,薄所不胜也。木盛而土受其克,乘所胜也。”(《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二》)“薄,轻视,欺侮。”(《内经词典》)
⑸气淫:王冰注:“此皆五藏之气,内相淫并为疾,故命曰气淫也。”淫,太过、侵害之义。“淫,侵害。此指运气太过而所胜所不胜之气被侵。”(《黄帝内经素问译注》)“运气术语。节令太过(节气时间未到,即已出现该节气的气候)该相应脏腑之气过盛,淫并乘侮而致的疾病。”(《内经词典》)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0:01 | 只看该作者
⑹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言时令至而气不至,其气不及,则其所胜者无畏而妄行,所生者受病,所不胜者乘而迫之。”(高校教参《内经》)
“所生者,生我者也。如木不及则土无畏,所胜妄行也。土妄行则水受克,所生受病也。金因木衰而侮之,所不胜薄之也。”(《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二》)
⑺气迫:王冰注:“相迫为疾,故曰气迫也。”
“迫,逼迫。此指运气不及而所胜所不胜之气来犯。”(《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运气术语。节令不及(节气时间已到,但尚未出现相应的气候)该节令所胜所不胜的脏腑之气妄行,交相逼迫而导致疾病。”(《内经词典》)
⑻意思不尽一致:基本一致,所不同者又多出一个“而所生受病”。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0:36 | 只看该作者
⑼似只见于“乘”:《内经》的病理相乘,有时用“传”字表述。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脏受(授)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传,乘之名也。”此后一句疑系注文混入正文。
《素问·标本病传论》云:“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
《素问注证发微》云:“夫传其所胜,谓之甚。夫病传者,五脏皆然。试以心言之:心病者,脏真通于心,故先心痛。火来乘金,一日传之于肺,即发而为咳也。又三日,则四日矣,肺邪胜木,故胁支痛,以肝脉循胁肋也。又五日,则九日矣,肝邪胜土,故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以脾不运化,及脾主肉,故病及肉。又三日,则十二日矣,其病不已则死。”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1:20 | 只看该作者
⑽喜大虚则肾气乘矣:过喜而伤心,则肾气相乘,水乘火。
《素问集注》云:“喜为心志,喜大则伤心。……其间因而喜大则心气虚,而肾气乘于心也。”
《素问补识》云:“是说因大喜而虚其心气,则肾气来乘,水乘火也。”
⑾怒则肝气乘矣:此句经文有误,当为“怒则肺气乘矣”。过怒而伤肝,则肝虚肺气相乘,金乘木。
《素问集注》云:“肝,当作肺。……怒则肝气伤,而肺气乘于肝矣。”
⑿悲则肺气乘矣:此句经文有误,当作“思则肝气乘矣”。悲,应据《阴阳应象大论》“在志为思”及《天元纪大论》“以生喜怒思忧恐”改为“思”。过思而伤脾,则肝气相乘,木乘土。
《素问集注》云:“肺,当作肝。悲当作思。……思则脾气伤,而肝气乘于脾矣。”
⒀恐则脾气乘矣:过恐而伤肾,则脾气相乘,土乘水。《素问集注》云:“恐则肾气伤,而脾气乘于肾矣。”
⒁忧则心气乘矣:过忧而伤肺,则心气相乘,火乘金。《素问集注》云:“忧则肺气伤,而心气乘于肺矣。”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2:01 | 只看该作者
⒂此段似有误:确有误。即怒则肝气乘矣,当为“怒则肺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当作“思则肝气乘矣”。
《素问补识》云:“上文‘因其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是说因大喜而虚其心气,则肾气来乘,水乘火也;后文‘恐则脾气乘矣’,是说因大恐伤肾气则脾气来乘,土乘水也;‘忧则心气乘矣’,是说因大忧虚其肺气,则心气来乘,火乘金也。循此例以推求,则知此‘怒则肝气乘矣’,肝乃肺字之误。下句‘悲则肺气乘矣’,悲字应从《阴阳应象》‘在志为思’及《天元纪》‘以生喜怒思忧恐’改作思,肺字改作肝,两句互易,改为‘怒则肺气乘矣’,‘思则肝气乘矣’,如此则医理文理皆通。”
⒃运用绝少:临床基本不用,实用价值不大。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20:23:35 | 只看该作者
四、关于《内经》应用阴阳五行说的评价
【原文】阴阳五行说属于古代哲学理论。最近一位哲学家专门就《内经》的哲学写了一本专著,内容空前丰富。故本书先将行家的看法较全面引用出来。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兴起和昌盛的时期,对古代科学认识的发展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可低估。但是后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长,阴阳五行学说的缺点和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对于那些继续将阴阳五行奉为不易之至理的人们的思想,就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束缚作用。”(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科学出版社.1982:79)
刘先生认为,五行学说是朴素的普通系统论,设专章进行讨论。其书100-102页,对五行说的评价文字更多些,一并尽量引出:
“现代系统论就是为适应科学整体化趋势而产生的方法论。它综合地反映了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我们知道,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时空观、因果概念和对系统的理解,由于量子力学、相对论、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理论的出现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为现代系统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可以说,古代朴素的系统观念是现代系统论的原始形态,现代系统理论则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了古代系统论的某些特点。这就是五行学说在最一般的原则上与现代系统论相一致的缘故。它再一次证明,人类的思维是按照辩证的方式向前发展的。”
“毫无疑问,《内经》的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朴素的理论,不能不存在着许多错误和欠缺。”
“正象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固有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25页)一样,自发的辩证法从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大大小小的系统整体,并且在某种固定的简单的数字排列中,在特殊的物质属性(木、火、土、金、水)的特殊的关系(相胜相生,相乘相侮)中,去寻找系统整体普遍适用的一般结构模型。这样构筑起来的系统模型犹如把水、火、气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一样,不可能是科学的。事实上,它只能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说明事物的某些关系,而不能科学地反映所有系统结构的一般关系和一般规律,作为普遍系统模型,显然是不适用的。”
“《内经》把五行这种本来是特殊的功能属性和特殊的关系当作最一般的东西加以使用,就在认识过程中违反了特属与一般的的辩证关系,因而在指导人们以系统整体观点观察问题的同时,势必发生限制和束缚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它象一个框子一方面妨碍人们根据新的材料概括出更具一般性、更科学的系统原则,另一方面又取消或消弱了对各种具体事物内部结构的特殊规律的探索。”
“《内经》把五时、五方、五气、五材、五色、五脏……等不同事物排列起来,构成世界的五行关系图式。主要是根据经验积累,自发地采用了朴素的统计方法,将那些直观可察的大量重复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观念,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运动的某些规律性,有一点的实用价值,但未能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体和内在本质,更谈不到把握整个世界而结构。为了构筑理论体系的需要,古代又常常对这些直观联系加以夸大歪曲,甚至主观杜撰,如硬把五畜(鸡、羊、牛、马、彘)、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行联系起来,就是明显的例子。因此,五行体系作为世界的结构图式无疑是不能成立的。”
“同时,《内经》过分夸大了四时对事物的影响,错误地以为万物都以四时为死生之本,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取决于四时的周期循环,从而把事物整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统统归结为以四时为中心的各种五行系统之间的固定关系。这带有很大主观臆造性,也不可能是科学的。一方面把世界的普遍的结构联系固定化、特殊化,另一方面又抹煞了事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特殊性,将人抽象化、一般化了。”
“《内经》重视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注意到事物运动的周期性,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但它有时把平衡绝对化,把事物运动的周期性看成原封不动的封闭圆圈,看不到每一次循环都比上一次有了变化,增添了新的内容,甚或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不懂得螺旋式上升的道理,和它的阴阳学说一样,明显地具有循环论的倾向。《内经》五行学说的所有这些缺点和错误是自发辩证法和朴素系统论因历史条件局限所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思想发展早期阶段不成熟的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3:13 , Processed in 0.1255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