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内经》应用阴阳五行说的评价 【原文】阴阳五行说属于古代哲学理论。最近一位哲学家专门就《内经》的哲学写了一本专著,内容空前丰富。故本书先将行家的看法较全面引用出来。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兴起和昌盛的时期,对古代科学认识的发展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可低估。但是后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长,阴阳五行学说的缺点和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对于那些继续将阴阳五行奉为不易之至理的人们的思想,就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束缚作用。”(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科学出版社.1982:79) 刘先生认为,五行学说是朴素的普通系统论,设专章进行讨论。其书100-102页,对五行说的评价文字更多些,一并尽量引出: “现代系统论就是为适应科学整体化趋势而产生的方法论。它综合地反映了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我们知道,在经典力学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时空观、因果概念和对系统的理解,由于量子力学⑵、相对论⑶、分子生物学⑷等一系列新理论的出现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为现代系统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可以说,古代朴素的系统观念是现代系统论的原始形态,现代系统理论则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了古代系统论的某些特点。这就是五行学说在最一般的原则上与现代系统论相一致的缘故。它再一次证明,人类的思维是按照辩证的方式向前发展的。” “毫无疑问,《内经》的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朴素的理论,不能不存在着许多错误和欠缺。” “正象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固有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25页)一样,自发的辩证法从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大大小小的系统整体,并且在某种固定的简单的数字排列中,在特殊的物质属性(木、火、土、金、水)的特殊的关系(相胜相生,相乘相侮)中,去寻找系统整体普遍适用的一般结构模型。这样构筑起来的系统模型犹如把水、火、气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一样,不可能是科学的。事实上,它只能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说明事物的某些关系,而不能科学地反映所有系统结构的一般关系和一般规律,作为普遍系统模型,显然是不适用的。” “《内经》把五行这种本来是特殊的功能属性和特殊的关系当作最一般的东西加以使用,就在认识过程中违反了特属与一般的的辩证关系,因而在指导人们以系统整体观点观察问题的同时,势必发生限制和束缚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它象一个框子一方面妨碍人们根据新的材料概括出更具一般性、更科学的系统原则,另一方面又取消或消弱了对各种具体事物内部结构的特殊规律的探索。” “《内经》把五时、五方、五气、五材、五色、五脏……等不同事物排列起来,构成世界的五行关系图式。主要是根据经验积累,自发地采用了朴素的统计方法,将那些直观可察的大量重复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观念,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运动的某些规律性,有一点的实用价值,但未能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体和内在本质,更谈不到把握整个世界而结构。为了构筑理论体系的需要,古代又常常对这些直观联系加以夸大歪曲,甚至主观杜撰⑸,如硬把五畜(鸡、羊、牛、马、彘)、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行联系起来⑹,就是明显的例子。因此,五行体系作为世界的结构图式无疑是不能成立的。” “同时,《内经》过分夸大了四时对事物的影响,错误地以为万物都以四时为死生之本,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取决于四时的周期循环,从而把事物整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统统归结为以四时为中心的各种五行系统之间的固定关系。这带有很大主观臆造⑺性,也不可能是科学的。一方面把世界的普遍的结构联系固定化、特殊化,另一方面又抹煞了事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特殊性,将人抽象化、一般化了。” “《内经》重视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注意到事物运动的周期性,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但它有时把平衡绝对化,把事物运动的周期性看成原封不动的封闭圆圈,看不到每一次循环都比上一次有了变化,增添了新的内容,甚或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不懂得螺旋式上升的道理,和它的阴阳学说一样,明显地具有循环论⑻的倾向。《内经》五行学说的所有这些缺点和错误是自发辩证法和朴素系统论因历史条件局限所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思想发展早期阶段不成熟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