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五行配五脏的由来-《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33:26 | 只看该作者
其祀户:户,即户神,五祀之一。
祭先脾:脾于五行属木,故用之祭祀。
高诱注:“脾属土。陈俎豆,脾在前,故曰‘祭先脾’。春,木胜土,先食所胜也。一说脾属木,自用其藏也。”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凌曙曰:高诱前一说本今文《尚书》欧阳说‘脾,土’,与《白虎通》合;后一说乃古文《尚书》‘脾,木也’,与《白虎通》异。维遹案:王引之主后一说,详《经义述闻》。”
金栋按:此古文《尚书》说。若依此说脾属木,“祭先脾”则为“祭其本脏”也。
《内经》五行附五脏之说,与今文《尚书》同。若依此说,脾属土,春木胜土,“祭先脾”则为“祭其所胜之脏”也。
高诱注《吕氏春秋》“祭先脾”,虽融合今古文之说,似以今文义胜。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34:10 | 只看该作者
【语译】春天的代表动物为鳞类,春天的象征音乐为角音,候气律管应着太簇,成数对应着八,味道以酸为主,气味以羶为主,祭祀神位为户神,祭祀物品以脾脏为上。
以上所论赵先生括号附注“五行归类”是也。
123
发表于 2015-7-20 22:23:1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7-20 20:41
【补注】 ⑴孟春之月……旦尾中:孟春之月:春天的第一个月,即正月。 《吕氏春秋》高诱注:“孟,长。春, ...

金栋兄这句话
孟春一月,太阳运行到营室位置,参星于黄昏时分出现在天空中央,尾星于拂晓时分出现在天空中央

似乎是根据前面引的高诱这段话而来:
高诱注:“参,西方宿,晋之分野。尾,东方宿,燕之分野。是月昏旦时皆中于南方。”

先生把“中于南方”译成“出现在天空中央”不准确。这里涉及两个古人观天的细节:一是时间上是从黄昏到拂晓,因为这段时间才可以见到星光(从而判断出现身的是那一个星宿);二是观察的方位/方向,“天空中央”这个说法一般人会以为是抬头望天,实际上是固定朝南中天方向观看,可以想象为一个“窗口”。因为地绕日转,所以,在固定的时间对准南中天这个窗口,出现的星座随着每个季节而变化,一年刚好转一圈;又因为地球自转,28个星宿1天也转1圈,所以昏时是参;旦时是尾。


因此,“出现在天空中央”改成“出现在南中天的方向”为好。

点评

谢了!  发表于 2015-7-20 22:38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2:41:38 | 只看该作者
⑷东风解冻……鸿雁来:东风解冻春日解冻,薄冰融化。东风,即条风。八风之气,生于八方,以应八节。东风应“孟春”。
蛰虫始振振,动也。蛰虫开始蠢蠢欲动。
鱼上冰鱼儿嬉戏冰上。
獭祭鱼《汉典》云:“亦省作‘獭祭’。谓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
高诱注:“獭,獱(bian),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鱼,为时候者。”
鸿雁来大雁从南方飞来。
郑玄注:“皆记时候也。振,动也。《夏小正》‘正月启蛰’,‘鱼涉负冰’。汉始以惊蛰为正月中。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也。雁自南方来,将北反其居。今《月令》‘鸿’皆为‘候’。”
物候《汉典》云:“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蛰眠、迁徙以及始霜、解冻等。”
【语译】春风拂煦,冰雪融化,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鱼儿跃上破碎的薄冰嬉戏,水獭入水捕鱼陈列在河岸上,大雁从南方飞来。
以上所论赵先生括号附注“物候”是也。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2:43:08 | 只看该作者
⑸天子居青阳左个……其器疏以达:青阳左个据高诱的解释如下:
明堂的建制,外圆而中方,四方及中央建堂:东方之堂称为青阳,南方之堂称为明堂,西方之堂称为总章,北方之堂称为玄堂;各方的正堂叫做太庙,太庙各有左右室,叫做个;各堂皆有门朝向其所在之方;明堂的中央之堂叫做太庙,无左右个,只有堂称做太室,门亦向南。青阳左个,系指青阳之堂北头的室。
高诱注:“青阳者,明堂也,中方外圜(圆),通达四出。各有左右房谓之个,个犹隔也。东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西出谓之总章,北出谓之玄堂。是月,天子朝日告朔,行令于左个之房,北头室也。”
郑玄注:“皆所以顺时气也。青阳左个,大寢东堂北偏。鸾路,有虞氏之车,有鸾和之节,而饰之以青,取其名耳。春言鸾,冬夏言色,互文。马八尺以上为龙。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配者之衡璜也。麦实有孚甲,属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器疏者,刻镂之,象物当贯土而出也,凡此车马衣服,皆所取于殷时,而有变焉,非周制也。《周礼》朝、祀、戎、猎、车、服各以其事,不以四时为异。又《玉藻》曰:‘天子龙兖以祭,玄端而朝日’,‘皮弁以日视朝’,与此皆殊。”
《礼记集解》:“愚谓此车马衣服,乃秦自所为制耳,非有取于古也。食麦与羊者,盖以麦为木谷,羊为木畜也。《淮南子》‘春,其畜羊’是也。《月令》四时所食之谷与牲,盖亦以五行分配之。然五牲则惟牛之属土,犬之属金,彘之属水,与《周礼》合。若羊,则《周礼》属火,而《月令》属木,鸡则《周礼》属木,而《月令》属火,孔《疏》所谓‘阴阳之说多涂’者。至五谷所配,其义尤多不可晓。郑氏所言‘麦实有孚甲,属木’,‘麻实有文理,属金’之类,皆穿凿无义理。今就其可释者释之,其余亦无足深究也。疏,疏刻之,使通气也。达者,直而无回曲也。器疏以达,顺春气之发舒也。”
金栋按:五行配五畜、五谷,《素问·金匮真言论》木是“其畜鸡,其谷麦”,《五常政大论》木是“其畜犬,其谷麻”;《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木)宜食“粳米、牛肉”,与《灵枢·五味》同。
五畜,也称五牲,其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在《内经》的不同篇章中的配属方法不同。历代注家对此注释,又多引《易·说卦》,以经注经,难以使今人信服。先秦两汉文献所载五畜与五行配属也不尽相同,在汉代五畜附五行未能统一。究其因,乃“为了构建理论体系的需要,古人又常常对这些直观联系加以夸大歪曲,甚至主观杜撰,如硬把五畜(鸡羊牛马彘)、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行联系起来,就是明显的例子”(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2:44:10 | 只看该作者
【语译】天子居住在青阳堂的左室;乘坐带有鸾铃的车(色青),驾驭高大的青色马,有青色的旌旗;佩戴青色玉石;要以小麦和羊肉为主要食物。餐饮器皿上刻镂的纹理要粗疏而通达。
以上所论赵先生括号附注“天子活动礼仪”是也。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0:38: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节气及五行)
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尝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朝廷活动)
128
发表于 2015-7-22 17:13:39 | 只看该作者
欲知中医阴阳,必读《阴阳应象大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5-7-22 20:08:13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5-7-22 17:13
欲知中医阴阳,必读《阴阳应象大论》。

有道理。

点评

我看到目前流行的很多研究《周易》的书籍,在谈到阴阳理论时都引用《阴阳应象大论》原话(如《周易占测入门》),可见《黄帝内经》对阴阳学说的运用是很出色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3 10:02
130
发表于 2015-7-23 06:56:30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板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法阻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股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水为明,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干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儒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阻必阳,重阳必阴。故日:冬伤于寒,春必湿病;春伤于风,复生飧泄;夏伤于身,秋必疾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裂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日: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 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 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 为优,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股热;苦 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 湿,在地为主,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吉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 为吵,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 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 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 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 股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威,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 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威,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故日: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政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股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展,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日: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家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酒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法阻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隘,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接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现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点评

引文有差错,可能来于网络,与王冰本《黄帝内经》不同。  发表于 2015-7-25 17:21
好,帖出来,让不学习运用《黄帝内经》者开开眼界!  发表于 2015-7-23 10: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4:31 , Processed in 0.0538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