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腑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3-11-3 09:45:4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3 08:53
回复125楼:

      象态论

看明白了。这个思路很好。不过整个脏腑学说讲下来,是个大工程。而且有许多还要等待现代中医病理研究结果出来。我对现代中医病理研究的了解,仅限于八十年代初的一些报告,以后的不清楚。在论坛里,先生可就某一具体象态阐述。
122
发表于 2013-11-4 08: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131楼:
   2012年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续》的副标题是: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其第二章的标题是:气血津液-内环境稳态、象态、证态。先生可以参考,不知道先生对那一部分感兴趣,不知道其他网友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无的放矢,浪费大家的时间。
   还是回归正题,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器官有什么不同。
   学习中医一定要回归中医的本来面目,一定要实事求是,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看待中医。不能够以现代科学、西医为标准(为参考系)去衡量中医理论的正确与错误,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中医理论只能够在中医的圈子了使用,西医也只能够在西医的圈子里使用,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不可混用。牛顿力学与相对论都是相对真理,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取象比类的话这是一个道理。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等脏腑,与西医的解剖器官是完全一致的,中医的藏象不是一个没有解剖学结构的纯粹的功能系统,不能够因为中医的脏腑的功能与西医的解剖学功能不符合而否定中医脏腑的解剖结构的存在,这不是实事求是,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无论功能归类以现代科学的水平看来是多么错误,甚至于荒谬,但是,这个理论指导中医实践2000多年,一定有他的道理,这是历史事实,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任务是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说不清楚的留给后来的智者。

点评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等脏腑,与西医的解剖器官是完全一致的,中医的藏象不是一个没有解剖学结构的纯粹的功能系统,不能够因为中医的脏腑的功能与西医的解剖学功能不符合而否定中医脏腑的解剖结构的存在,这不是实事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3 19:48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等脏腑,与西医的解剖器官是完全一致的,中医的藏象不是一个没有解剖学结构的纯粹的功能系统,不能够因为中医的脏腑的功能与西医的解剖学功能不符合而否定中医脏腑的解剖结构的存在,这不是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22:0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3-11-4 09:46:0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都是相对真理,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对于同一个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例如:疾病)可以有两个完全不同而又同时正确的相对真理。这个结论与事实,否定了“真理只有一个”的真理一元论,其意义不亚于相对论。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物质不灭定律,把人类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中医理论的真理性推翻了真理一元论,同样把人类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

点评

说的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22:0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3-11-5 23:54:0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帖里,还是继续消化系统或脾胃。
讲消化系统,中医就的讲脾胃,讲脾胃,又不得不超出消化系统的范围。


胃主收纳,腐熟,收纳的过程,很明了,从进去到出来,这个过程体现了一个降字。所以有胃气主降的说法,降的正常叫和降,让胃气正常下降的治法,叫和降胃气。


胃气降 ,食物吃进去,再拉出来。当然有一部分没有拉出来,都拉出来还行,岂不是白忙活了。没拉出来的那一部分哪里去了?中医说让脾变成气血运到全身了,这就是运化。这一点相当于西医说的吸收。
凡西医吸收有故障的病变,属于中医脾运化功能不正常。


食物和水,进的时候常一起进去,进的途径也一样,所以水谷并称。奇怪的有两点,一,水谷出来的途径不一样。二,有病了以后,停滞的地方不一样。食物停积了叫食积、食滞,它就在到肠这一路。水停积了,可能全身各个地方都停,就和现在城市里乱停车一样。


那么,水进去以后,是这么个运行法?中医知道不知道?

125
发表于 2013-11-6 07:41:4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5 15:54
在这个帖里,还是继续消化系统或脾胃。
讲消化系统,中医就的讲脾胃,讲脾胃,又不得不超出消化系统的范围 ...

"那么,水进去以后,是这么个运行法?中医知道不知道?"
     回复:
     西医称谓:水电解质平衡。
     请先生说说中医的看法。

点评

中醫說法和西醫一致 一部分由腎到膀胱 一部分到汗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6 22:28
以当时的解剖所见,水谷同时入胃,在小肠,混在一起,到大肠,就没有多少水了,水到了膀胱里,然后排出。 这个观察,有两个问题看不出来。1,水是怎么到膀胱里的?,2,人体所需要的水及血液里的水怎么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6 21:38
126
发表于 2013-11-6 08:39:4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4 08:44
回复131楼:
   2012年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续》的副标题是: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 ...

   学习中医一定要回归中医的本来面目,一定要实事求是,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看待中医。不能够以现代科学、西医为标准(为参考系)去衡量中医理论的正确与错误,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中医理论只能够在中医的圈子了使用,西医也只能够在西医的圈子里使用,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不可混用。牛顿力学与相对论都是相对真理,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取象比类的话这是一个道理。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等脏腑,与西医的解剖器官是完全一致的,中医的藏象不是一个没有解剖学结构的纯粹的功能系统,不能够因为中医的脏腑的功能与西医的解剖学功能不符合而否定中医脏腑的解剖结构的存在,这不是实事求是,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无论功能归类以现代科学的水平看来是多么错误,甚至于荒谬,但是,这个理论指导中医实践2000多年,一定有他的道理,这是历史事实,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任务是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说不清楚的留给后来的智者。

同意。
127
发表于 2013-11-6 08:40:5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4 09:46
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都是相对真理,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对于同一个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例 ...

    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都是相对真理,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对于同一个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例如:疾病)可以有两个完全不同而又同时正确的相对真理。这个结论与事实,否定了“真理只有一个”的真理一元论,其意义不亚于相对论。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物质不灭定律,把人类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中医理论的真理性推翻了真理一元论,同样把人类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

同意。
128
发表于 2013-11-6 21:38:4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6 07:41
"那么,水进去以后,是这么个运行法?中医知道不知道?"
     回复:
     西医称谓:水电解质平衡。

以当时的解剖所见,水谷同时入胃,在小肠,混在一起,到大肠,就没有多少水了,水到了膀胱里,然后排出。

这个观察,有两个问题看不出来。1,水是怎么到膀胱里的?,2,人体所需要的水及血液里的水怎么来的?


古人没办法直接观察,就是现在的解剖学也不能解答。解剖了,还要做生理实验才能了解。所以解剖知识对古代的医学没有什么作用。

解剖没有作用,就要靠其他办法,主要是靠观察病态和治疗来推测水液的运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一段就说明了古人的观察方法,或许就是所谓的黑箱理论。

点评

水从小肠如何到了膀胱,这个好办,可以设想小肠有两个出口,一个通膀胱,走水。一个通大肠,走糟粕。(我在明清一医著中见过这样的说法,可是现在想不起来是什么书了)。先不要管也没有这个说法,后面再说。 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6 22:59
129
发表于 2013-11-6 22:28:1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5 23:41
"那么,水进去以后,是这么个运行法?中医知道不知道?"
     回复:
     西医称谓:水电解质平衡。

中醫說法和西醫一致
一部分由腎到膀胱
一部分到汗腺

点评

中医好像没有说从肾到膀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6 22:44
130
发表于 2013-11-6 22:44:56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6 22:28
中醫說法和西醫一致
一部分由腎到膀胱
一部分到汗腺

中医好像没有说从肾到膀胱。

点评

素問靈蘭秘典論: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靈樞本輸: 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 靈樞五癃津液別: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固三焦出氣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7 10: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8:34 , Processed in 0.0712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