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20:20:50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0】阴阳应象大论
凌耀星:什么叫“阴阳应象”?应是应验,象是现象。“阴阳应象”就是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观点,可以应验于一切事物的现象之中,也就是一切事物的现象体现了阴阳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观点。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阴阳的道理,来解释自然界种种变化着的现象,用到医学上来就可以解释人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也可以指导诊断,治疗和预防。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1:24:26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1】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凌耀星:。。。。。。,是全篇总纲,也是阴阳的定义,基本概念。当然,《黄帝内经》里所讲阴阳的概念不仅是这一条,但这条是主要的,因为阴阳学说最早用到医学上就是根据这条概念来的。这条实际上是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属阴阳。“万物之纲纪”,指万事万物以阴阳作为总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说明一切事物变化由此产生,一切事物出现或消亡也由此产生。《黄帝内经》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神明之府也”,“神明”是指事物复杂变化的动力和主宰,“府”是府第所在,说明事物变化的主宰和力量就在事物本身的阴阳。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17:26:42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2】阴阳应象大论
阴静阳躁
马莳:地之阴主静而有常,天之阳主躁而不息。
《素问注释汇粹》躁,动也,阴性示静,阳性示动。
郭霭春:吴注本无此四字。
高士宗:阴阳者,万物之纲纪,故阴静阳躁,静而有常,则为纲,躁而散殊,则为纪。
吴崑:为气不同,其用也异。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7月28日 05:27pm 时添加 -=-=-=-=-
素灵词汇日知录【72】阴静阳躁 资料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
依据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肝旺阳亢,心脾不足,阴阳失调所致,是一种虚实挟杂证。
  有关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与否,在我国较早的古医籍《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记载,《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正常有赖于阴阳平衡。《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静阳躁”,人体阴静而阳动,并且“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阴以静而为阳之守,阳之动而为阴之使,故动静之变,本于阴阳,动与静是对立而统一的,“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正常以“阴平阳秘”维持了动静有常,变化有制。
  正常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意、志、思、虑、智”的连续协同过程来实现的,如《内经·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明代著名学家张介宾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心所使也。”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情志表现,少现忧恐,而多见静思艰难,注意涣散,性情急躁,易发脾气,故病机变化常常多为心肝脾的异常。
  《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心焉。”《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两段原文即叙述了肝的特性,肝为刚脏而性动,藏魂,在志为努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为人体“罢极之本”。
  脾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正常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相对成人来讲,且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内经·灵枢·天年篇》云:“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这即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状态。但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特性,又为“纯阳之体”,且有“脾常不
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点。
  由于小儿具有上述生理病理特点,若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肝旺阳亢,肝气有余克伐脾土,脾运失健,则生化之源不足,子病及母,波及于心,气血亏损,血虚阴伤,阴虚则使肝阳愈亢,这样互为因果,而见病程缠绵。肝阳过亢则见患者多动、急躁、易发脾气。心脾不足,则心神失养,难以静谧,而现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临床则见注意力涣散,难以静坐,耐心差,常有丢失东西等现象。
来源:健康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7:42:32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3】阴阳应象大论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王冰:明天地杀生之殊用也。神农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新校正云:详阴长阳杀之意,或者疑之。按《周易》八卦布四方之义,则可见矣。坤者阴也,位西南隅,时在六月七月之交,万物之所盛长也,安谓阴无长之理。乾者阳也,位戌亥之分,时在九月十月之交,万物之所收杀也,孰谓阳无杀之理。以是名之,阴长阳杀之理可见矣。此语又见《天元纪大论》,其说自异。)
郭霭春:阳杀:《类说》卷三十七引“杀”作“发”。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7:56:56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3】阴阳应象大论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黄帝内经辞典》: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说明阴阳互根的关系。《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以阳生阴长”。阳气衰退(杀,衰退,减少。)则阴气潜藏。说明阴阳互根之理。
渔翁:本是农耕时代古贤对天地物候仰观俯察之道悟。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9:34:35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4】阴阳应象大论
阳化气,阴成形。
王冰:明前万物滋生之纲纪也。
郭霭春:谓阳可以化生功能,阴可以构成有形的物质。李中梓:阳无形,故化气,阴有质,故成形。
张介宾:阳动而散,能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马莳:故阳化万物之气,而吾人之气由阳化之;阴成万物之形,而吾人之形由阴成之。
《素问注释汇粹》:气与形,是物质的两种状态,总属于阴阳,推而及人身,亦同此理。正因为气属阳,,所以人体之气称为阳气。形属阴,人体精、血、津液有形可见,称谓阴精。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 18:33:46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5】阴阳应象大论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凌耀星:是讲阴阳相互转化关系。我们说转化要有条件,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古人从四季变化,自然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提高到理论就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转化的条件就是“极”与“重”,一个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向相反方向转化,所谓“物极必反”。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8月02日 06:34pm 时添加 -=-=-=-=-
素灵词汇日知录【76】阴阳应象大论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王冰:言正气也。
凌耀星:从这段开始是讲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张介宾:寒气凝滞故生浊,热气升散故生清。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8-3 14:32:22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7】阴阳应象大论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
王冰:热气在下则谷不化,故飧泄;寒气在上则气不散,故chen胀。何者?以阴静而阳躁也。
渔翁:升清则飧泄治,降浊而chen胀愈。后世诸家升清降浊法以治泄泻、胀满者出此。
129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6:58:21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8】阴阳应象大论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郭霭春:反作:“反”作“违”讲,“作”有“行”义,见《诗。常武》郑笺。“阴阳反作”即阴阳违行。就是说清气应上升,而反下降;浊气应下降,而反上升,阴阳运行违反了规律,故曰“阴阳反作”。逆从,偏义复词,此测重“从”说。
凌耀星:说明浊阴不降,清气不升,即生病变。浊气不降,蒙蔽清阳,可见头重,耳目不清,气喘,胸闷等症。浊气在上可用降浊的方法,如慢性肾炎引起尿毒症,有头痛、思睡,呕吐,胸闷,舌苔厚腻等浊阴上泛症状,可附子、大黄并用,以降浊温阳。又如一哮喘患者,诸药无效,程门雪院长用大承气汤,一服药就见效。主要抓住了大便不通,浊气不降这关键。。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8月04日 04:58pm 时添加 -=-=-=-=-
素灵词汇日知录【78】阴阳应象大论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反作:吴崑:倒置也。
逆从:吴崑:逆从,不顺也。
渔翁:吴注简洁。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16:20:49 | 只看该作者

素灵词汇日知录【渔翁习经连载】

素灵词汇日知录【79】阴阳应象大论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郭霭春:上窍:指眼耳口鼻。出上窍,如涕唾气液之类。下窍:指前后二阴。出下窍,如矢溺之类。
《素问注释汇粹》:清阳,指温养皮肤肌肉的阳气,浊阴,指五脏所藏的精血津液。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8月06日 04:11pm 时添加 -=-=-=-=-
更正:《素问汇粹》一句窜。当属下句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1:25 , Processed in 0.07384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