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251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21:5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十四节:《列子》说扁鹊能换心脏。《列子・汤问》甚至记载了扁鹊为两个人互换心脏手术的事。这个故事是怎样记载的呢?
       第十五节:文挚舍身救人华佗效仿。中医学一向提倡仁心仁术,不反留下了很多治病救人的美谈,有的时候医生为了救人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要赔上自已的性命。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就是这样的一位医生。这件事记载于《吕氏春秋》之中,它的出现与中医关于“七情"之间互相制约的理论有关系。
        华佗继承战国名医文挚的治疗方法,奏成良效,也没有因此受到人身伤害。但是,没曾想树大招风,三国枭雄曹操竟然因为他“恃才傲物”,服务态度不好,借故将他杀害了。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168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中医大智慧》关于扁鹊能换心脏的传说以及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悲惨遭遇的有关内容。
       鲁公扈、赵齐英二人互换心脏的故事,出于先秦名著《列子》,说鲁公扈的心脏连同他的思想,一起都移植到了赵齐英的身体里;鲁公扈的身体里装着的则是赵齐英心脏与思想。因此,很自然的,鲁公扈走到了赵齐英的家里,希望开始新的生活;赵齐英也很自然地走进了鲁公扈的家,希望与他的家人一起重新生活。不知道原委的两家人,都不干了,都不欢迎这位“新来的生人”,任凭他如何解释都不起作用,二人只好分别去找扁鹊。在扁鹊那里,鲁公扈、赵齐英的家人得到了圆满的解释,高高兴坰领着“新人”回了家。

      春秋时期的医疗技术,为人互换心脏是难于做到的;即使是互换了心脏,也不会鲁与赵互换思想;即使是互换了思想,如果有“刀疤”为证,也不必去找扁鹊做证明。显然这是一则寓言而非事实,这与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是古代人们美好的愿望。可巧的是,这样奇妙的两则故事,都出自《列子·汤问》。
      用激怒的方法治疗疾病,最早记载于《吕氏春秋·至忠篇》,此后曾经被广泛地运用,效果虽然非常好,但是由于有悖人伦纲常,也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误解,甚至因此而造成医学家的人身伤害,有的医学家为运用这一方法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使我们不能不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发出由衷的感叹。
      文挚不愧为当时的名医,他经过询问得知齐闵王的病情之后,反复思谋,觉得只有用激怒的方法进行治疗,才会治好齐王的病。但是,如果激怒了齐闵王,自己的性命就难以保住。但是,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中医事业,文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值不值得?以身殉职的文挚与其身后的人,各有自己的认识。
      华佗继承战国名医文挚的治疗方法,奏成良效,也没有因此受到人身伤害。但是,没曾想树大招风,三国枭雄曹操竟然因为他“恃才傲物”,服务态度不好,借故将他杀害了。
      当医生不容易,名医也有自己看不准的世间曲折。

1252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22:00:5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8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继续讲《温病学》。他将大略讲讲清代医家李炳《辨疫琐言》及清代医家熊立品《治疫全书》中的学术思想和他们的温疫防治方药特色。《辨疫琐言》、《治疫全书》被收载于《珍本医书集成、二册》及《温病大成、第一部》中。正如孔伯华等《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序言》中所云:“疫中之险恶者,今人实蒙其害,畏之如虎者也,作温疫证治第一”。可见,我国古代医家们在传承实践中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疗疫病的经验和方药特色,;对于今天而言,总结和研究他们的治疫经验和方药特色有利于当今疫情的防治。这诚乃是中华民族之幸也!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温病学》之清代医家李炳《辨疫琐言》及清代医家熊立品《治疫全书》温疫防治方药特色的有关内容。
       《辨疫琐言》清·李炳撰。李氏对《温疫论》中立论处方颇多异议,认为吴氏《温疫论》仍以伤寒法治温病,未能中病。主张用清轻开肺、芳香辟秽为主治疗疫病,并创用清气饮方。
        《治疫全书》除收有吴又可《醒医六书》、喻嘉言《论春温》各条外,还选录了刘松峰《温疫论类编》、《松峰说疫》及郭志邃《痧胀玉衡》等有关疫病证治内容。
        熊立品(1703-1780),字圣臣,晚号松园老人,新建(古称西昌,今属江西)人,是名医喻嘉言的同乡,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少习儒学,兼习《灵枢》、《素问》等医籍,后以医为业。他力学多才、博精医理、医术精湛,尤其对温疫的治疗最有心得。在总结治疗温疫经验基础上,取吴又可治疫之书详细加以考订,参之以喻嘉言论温之说,著成《治疫全书》6卷。在完成《治疫全书》之后,复取痢疟之症,附以泄泻,编撰成《痢疟纂要》8卷,后又编撰《麻痘绀珠》6卷,三部书合编为《温疫传症汇编》。
       中医对于瘟疫的探索,从甲骨文开始就有记载,历代医家多有研究,都是阐述所有传染病的共有规律,而不是像西医那样根据致病微生物和发病部位就立一个病名。
       所有传染病的共有规律就是损伤和修复。
致病微生物,只是一个环节,不是最主要的要素。
中医“扶正祛邪”,立论全面,措施很多,邓铁涛大师说“有个武器库”,这是很正确的。当然,发现不了这个武器库、不会用这个武器库,就好像孙悟空不会用芭蕉扇那样,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是一个负担,只有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会用芭蕉扇。

1253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22:32:2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8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健忘门》。
本周学习的内容是:
1,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
2,人有壮年而健忘者,必得之伤寒大病之后,或酒色过度之人。此等之病,视若寻常,而本实先匮,最为可畏。
3,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一如老人之善忘。此乃肝气之滞,非心肾之虚耗也。
4,人有对人说话随说随忘,人述其言杳不记忆,如从前并不道及,人以为有祟凭之也,谁知是心肾之两开乎?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欢迎交流。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宁晋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辨证录·健忘门》的有关内容,分析了4个病例:
1,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
    陈士铎说,方名生慧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远志(二钱) 生枣仁(五钱) 柏子仁(去油,五钱) 茯神(三钱) 人参(三钱) 菖蒲(五分) 白芥子(二钱)水煎服。连服一月,自然不忘矣。
此方心肾兼补,上下相资,实治健忘之圣药,苟能日用一剂,不特却忘,并有延龄之庆矣。然而人必苦服药也,则丸方又不可不传耳。方名扶老丸∶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茯神(二两) 黄芪(三两) 当归(三两) 熟地(半斤) 山茱萸(四两) 玄参(三两) 菖蒲(五钱) 柏子仁(三两) 生枣仁(四两) 麦冬(三两) 龙齿(三钱) 白芥子(一两)各为细末,蜜为丸,丹砂为衣。每日晚间白滚水吞下三钱,久服断不健忘。
此方老少人俱可服,而老年人尤宜,盖补肾之味多于补心,精足而心之液生,液生而心之窍启,窍启而心之神清,何至昏昧而善忘哉。
此症亦可用强记汤∶
熟地 麦冬 生枣仁(各一两) 远志(二钱)水煎服。二十剂不忘矣。

2,人有壮年而健忘者,必得之伤寒大病之后,或酒色过度之人。此等之病,视若寻常,而本实先匮,最为可畏。
    陈士铎说,方用生气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三钱) 远志(八分) 炒枣仁(二钱)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二钱) 甘草(三分) 神曲(三分) 半夏(三分) 麦冬(一钱) 肉桂(三分) 菖蒲(三分) 芡实(三钱) 广木香(一分)水煎服。四剂而胃口开,十剂而善忘少矣,连服三十剂全愈。
此方药味多而分两轻者,以病乃久虚之症,大剂恐有阻滞之忧,味少恐无调剂之益,所以图攻于缓,而奏效于远也。扶助胃气而仍加意于补心肾二经,则五脏未尝不同补也。有益无损,殆此方之谓欤。
此症亦可用强记汤加人参三钱治之。

3,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一如老人之善忘。此乃肝气之滞,非心肾之虚耗也。
    陈士铎说,方用通郁汤∶
白芍(一两) 茯神(三钱) 人参(二钱) 熟地(三钱) 玄参(三钱) 麦冬(三钱) 当归(五钱) 柴胡(一钱) 菖蒲(五分) 白芥子(二钱) 白术(五钱)水煎服。一剂而郁少解,二剂而郁更解,四剂而郁尽解。
此方善于开郁,而又无刻削干燥之失,直解其肝中之沉滞,使肝血大旺,既不取给于肾水,复能添助夫心火,心肝肾一气贯通,宁尚有遗忘失记之病哉。
此症可用存注丹∶
白芍 白术 生地(各三钱) 麦冬 柏子仁(各五钱) 甘草 菖蒲(各一钱) 柴胡 天花粉(各二钱) 青皮(三分)水煎服。四剂愈。

4,人有对人说话随说随忘,人述其言杳不记忆,如从前并不道及,人以为有祟凭之也,谁知是心肾之两开乎?
     陈士铎说,方用神交汤∶
人参(一两) 麦冬(一两) 巴戟天(一两) 柏子仁(五钱) 山药(一两) 芡实(五钱) 玄参(一两) 丹参(三钱) 茯神(三钱) 菟丝子(一两)水煎服。连服十剂,即不忘矣,服一月不再忘。
此方似乎重于治心,而轻于治肾。不知夫妇之道,必男求于女,而易于相亲,重于治心者,正欲使心之先交于肾也。然而方中之妙,无一味非心肾同治之药,是治心无非治肾也,而交肾仍无非交心也。两相交而两相亲,宁有再忘者乎。
此症可用天丝饮亦效。
巴戟天(一两) 菟丝子(一两)水煎服。十剂即不忘。

1254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8:59:1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8月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讲述《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内容,题目是:用气化观点阐释《伤寒论》六经生理病理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座成功!她讲述了《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用气化观点阐释《伤寒论》六经生理病理的有关内容。
       张仲景《伤寒论》本来是为传染病的治疗,提供辨证论治指导思想和方药借鉴的,杂病的诊治问题,主要在《金匮要略》之中讨论。但是,如今人们普遍把《伤寒论》的方药用来治疗百病,这就存在如何使用的问题。
       人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外感与内伤不能截然分开,所以外感可以为内伤提供借鉴。
内伤借用外感的方法有、需要认真审读原来的方药,是因为什么而设立?它们的病机是什么?
气化学说,有深厚的根基,来源很古老,张仲景没有细致阐述,但是,可以分析之后,看到《伤寒论》的方药,符合气化理论。
开合枢说法不统一,标本中气(从标、从本、从中气)很复杂,五运六气(主客加临、同天符、同岁会也颇不容易理解),都有各自的道理,与学习《伤寒论》联系起来,就复杂一些了。
回归经典,叩问张仲景的初心,很有必要。
否则,学习经方就不能:
懂源流、知体系、会妙用。
学仲景、说仲景、用仲景、做仲景,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

1255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19:0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0-8-5 19:05 编辑

8点直播,马上开始~
        今晚(8月4日周二)8点,《燕赵中医名家讲堂》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42讲。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517

本讲内容: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呜濯濯,如囊里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下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1256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21:2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0年8月5日)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第七讲:带教西学中,展示中医功夫的内容。毛泽东一贯重视中医工作,他纠正了歧视中医的错误之后,号召西医学习中医,中医进医院参加工作,成立中医研究院、中医学院。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卫生部党组1958年9月25日,向毛泽东并中央报送了《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给杨尚昆的批示中,谈到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问题,他说“此件(这个报告)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七十至八十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一九六○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们就有大约二千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此事请与徐运北(卫生部长)同志一商,替中央写一个简短的指示,将卫生部的报告转发给地方党委,请他们加以研究,遵照办理。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发出后,可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于1958年11月18日转发了卫生部党组的报告,这个指示连同卫生部党组的总结报告于1958年11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毛泽东主席把中医学评价为一个“伟大宝库”,把西医学习中医的事情说成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指示各地方党委“加以研究。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祝贺孟村回族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有关西医学习中医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西学中的初心,是为了指导中医药学术的整理和推动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很复杂,历史过程有很多曲折,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中医求生存”,也是我们大家没有深刻认识中医药的本质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传承的困难,西医市场医学弊端的暴露,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到来,“中西医结合”这个求生存的词语,似乎有些落伍了。



毛泽东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那时基本上都是学术交流,没有利益和地盘的问题。



现在,理论上西化中医进行不下去了,造成了实践之中基层中医药严重不足。

因此需要换一个思路,来发展中医,也就是“守正创新”的问题。

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口号,不能再用这个“中西医结合”来“引领潮流”了。



我提出来的“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我认为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不是马上就到了这个境界。

这样做靠的是“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构成论的医学。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

我认为,

“没有西医中国化,健康中国做不强”;

“没有中医世界化,中医事业做不大。”

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

以上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1257
 楼主| 发表于 2020-8-7 21:3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8月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张景岳一一易水学派“集大成者”》。

今天我们学习明代的一位医家张景岳,主要学习张景岳的生平、著述,学术渊源,和他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之《张景岳一一易水学派“集大成者”》的有关内容。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  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幼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中年从军,曾到过燕、冀、鲁等地,后回乡致力于医学。于医之外,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
张景岳积30年辛劳研究《素问》、《灵枢》,终于撰成《类经》。《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在医学理论方面,张景岳根据《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1258
 楼主| 发表于 2020-8-7 21:3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晚上(2020年8月7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 第8讲,题目是:扁鹊事迹再考证,《史记》记载最可靠。扁鹊行医几十年具有丰厚的理论,也具有很好的技术水平,因此才能随俗为变,开创临床各科。扁鹊留给世人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他总结的六不治: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六不治”既是扁鹊的行医感言,也是留给我们的可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在医患关系十分紧张的当代,更需要借鉴这种智慧。当然“六不治”不是推脱责任,而是说明医生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我们绝对不能夸大医学的作用,也不能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病人是健康的主体,应该提倡的是:我的健康我做主,而不是科学主宰健康。我们如果过分夸大医学的作用,或者让病人对医学产生过度依赖,都会造成纠纷和医患关系紧张,而且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也是需要随缘,再好的名医也难救无缘之人。医学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也是不断传承的,历史书籍对于中医早期传承情况的记载不多,《史记_扁鹊传》为我们首开纪录,揭开了扁鹊学医的神秘面纱,有大量的证据说明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间医生。解读司马迁所说的扁鹊学医、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手创奇迹、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抉择由自己。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祝贺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对于扁鹊事迹再考证的有关内容。

扁鹊是中医的宗师,目前网络里很多关于扁鹊的信息是错误的(比如说,他生活孔夫子与老子的时代,也就是赵简子的时代,他给赵简子诊病的这一年是公元前497年。而现在流行的说法是让他生活于公元前407-310年,比实际情况晚了150多年。这是明显的错误,仍然在误导先秦医学史的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司马迁对于扁鹊进行过认真考证,因此《史记》的记载最可靠,但是,由于司马迁依据的原始资料消失,在两千多年的传抄之中也有一些错字、逸文、讹误,造成了很多人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行猜测,得出了很多想当然的“研究结果”,让历史本来面目更加模糊了。
《史记_扁鹊传》为我们首开纪录,揭开了扁鹊学医的神秘面纱,有大量的证据说明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间医生。解读司马迁所说的扁鹊学医、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手创奇迹、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抉择由自己。

感谢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1259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21:4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8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十六节:孔子重血气孟子养正气。
       儒家主张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从讲求自身修养做起,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修养的内容之一,就是养生保健。
      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乃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乃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所谓“少之时”,指的是三十岁之前,这个时候尽管可以婚配生子,但是不能过多生育,因为“血气未壮”,所以要“戒色”,必须节制性欲。
      人体形成之后,其生长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孟子有“亚圣"之称。主张顺应天时,一生推行王道,不违农时,就可获得谷物的丰收,解决大众的食物问题。他主张“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保障大众基本生活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再谈养生问题。也就是先有民生,后有养生。
       在孟子的心目之中,养心重于养身。孟子的养心,是靠强大的信念。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关于孔子重血气孟子养正气的有关内容。
       儒家把健康问题,看作是人生的必修课。张仲景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这段话,孙思邈也很重视,收录到《千金方》的序言里。
张仲景的序言700多字,这段被引用的200多字,这很少见,也证明它很重要,也指出社会的弊端很严重,汉代如此,唐代也这样,现在也很普遍。
       王叔和《脉经》自序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间。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斥兹偏见,各逞己能。致微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
       山中宰相、茅山道士陶弘景说:“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黄帝、神农、扁鹊所开创的医药,继承了女娲天人相关的思想,伏羲的三才之学,源远流长,因此,才能历久弥新,造福天下大众。

1260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21:42:50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8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基本情绪之喜悦、悲哀和忧思及基本情绪的中西对比!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关于情绪之喜悦、悲哀和忧思及基本情绪的中西对比的有关内容。
在《史记·扁鹊传》里,司马迁转述扁鹊的观点说:“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其中所说的“病”都是指担心、忧虑。金世明先生说“病”字在造字上,虽然是形声字,“疒”内的“丙”不仅仅表声,而且也表意。在10个“天干”里,丙丁属火,通于心气,而心主神明。因此,“病”字首先是指神明所苦。再看“患者”的患字,也是心理上有一连串苦恼的意思。在中医的概念里,“病患”首先是心理问题,躯体病变引起心理的忧虑、焦急,才能称为疾病。而心理的焦虑、痛苦,显然是整体状态的反应,而不仅仅是躯体的疾病。中医所说的疾病往往是指心身俱病,这正是中医“形神一体”的体现。很多年轻人,即使躯体没有毛病,却对自己的肤色、身高、鼻子、胸部、甚至性别等“天然”状态不满意,而陷入深深地苦恼之中,有的人因此而轻生,也有的人而做了多次手术,难道这不是有病吗?“心病甚于癌”,这绝非刻意夸张。
中医对于健康的理解,也是首先重视精神健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的“健”是靠自强不息来体现的。很多形体不适,甚至有病患的人,也可以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这也是身残志坚者所追求目标。“康”也是心态的坦然,康宁、康泰、康庄大道、小康生活,首先是一个“幸福指数”,不是一个占有多少财富的绝对数值。由此可见,在中医的观念里,“健康”主要是心身和谐的一种状态,即使是形体稍有不正常,也不能就认为属于不健康,肢体残疾的人,甚至残疾人也有追求健康,过健康生活的可能。
因此,可以说“健康”是一个大概念,完全可以包容疾病,甚至可包容很多同时存在的疾病,健康地生活。
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不仅可以利用药物,更应该想到身心的调整,许多中医的养生健身方法,比如按摩、气功、导引、针灸、拔罐、足疗、药浴、食疗,都可以选用,并且可能达到药物治疗所没有的效果,可以避免药治疗的毒副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2:19 , Processed in 0.0509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