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221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22:20: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7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 ,由河北食为天医院魏谠全教授讲座,他说的题目是:



      钙营养与慢性疾病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不仅与人的生长发育及骨骼健康有密切关系,同时人类常见慢性疾病145种,其中105种慢性疾病与矿物元素钙的缺乏有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的摄入量是1000到1500毫克/天,而实际上钙的平均摄入量只有364毫克/天。如何科学合理的解决钙缺乏的问题,从而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疾病。



让我们期待食为天医院院长魏谠全教授的精彩分享。http://www.ynjkcy.com/

       祝贺食为天医院院长魏谠全教授讲座成功!他讲的是:钙营养与慢性疾病



     中医与西医看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样,中医从生成的角度看待生命,注重时空变化对于生命的影响,把人放在天地之间,万物之中来研究,经常用象数思维,表述生命的状态,常常是“不以数,象之谓也”;

     西医从结构出发,经常用测量的数据说明身体的情况,擅长定量研究,说这是科学的基本要求,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但是,这些“正常指标”的数据,基本都是统计学处理的结果,有很多数据来于欧美,未必适合中国人,更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有此数据作参考,是很有意义的,所谓“知己知彼”。

    需要说的是,用显微镜、望远镜看的是真实的世界,用肉眼看的更是真实世界,不能说某一个观察是唯一的、排他的,不能把自己不懂的称为“不科学”。

    生成的东西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因此,中医必然包容西医,不论西医现在多么强大,它将来必然被中医的学术理念所包容。

    现在做不到,不代表将来做不到。
1222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21:14:22 | 只看该作者
今晚(7月7日周二)8点,《燕赵中医名家讲堂》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38讲。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517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呜、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
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呜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1223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21:18:3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7月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讲述《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内容,题目是:四逆辈的临床应用体会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座成功!她讲述了《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关于四逆辈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有关内容。
       外感热病、伤寒的六经辨证,三阳病多为表热实,张仲景治疗多用汗法和清泻里热的方法。
      有些素体阳虚之人外感,或者“突变虚寒,转为内伤”的“三阴证”,多需要使用急救回阳之法,因此“四逆辈”的附子理中、四逆汤等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方药。
     内伤杂病,阳气虚衰,脏气衰竭的患者,也需要服用“四逆辈”,来起死回生。
     总之,无论外感还是内伤,临证之时,都需要认真辨证,仔细分析病情,不能动辄使用干姜附子。
阳虚固然可以让人死亡,阴虚也能让人丧命。
温病学家说“留得一份阴液,便有一份生机”,这也是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不可知其一不知其二。

1224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22:46:2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7月8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空中课堂”,由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张相鹏为大家讲座。

       他讲的题目是《新冠肺炎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

      —“河舟码头学说”与病证结合分层诊疗》

毫无疑问,中医在新冠肺炎救治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重要价值正在逐渐被世人认识,历史经验也需要总结提高,如何看待《素问·热论》、张仲景《伤寒》、吴又可《瘟疫》、清代温病?

      如何看待中医的历史成就与现代创新?如何走向世界?如何面对未来?

      都需要我们吸收历史经验,放眼未来。



      请大家一起期待张相鹏的讲座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

       祝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张相鹏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了《新冠肺炎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 —“河舟码头学说”与病证结合分层诊疗》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在2003年SARS爆发之际,最早提倡中医介入治疗,称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3]。同样面对17年后,出现的“新冠肺炎”。中医医生,如何使用好这个“武器库”,如何认识该病,如何从伤寒学派、温病学派中得到启示,如何从寒温统一的思路中,发挥中医优势治疗该病?

        寒温统一辨治的紧迫性

面对“新冠肺炎”,中医该怎样认识这种疾病?仅仅是“湿毒疫”“寒湿疫”“湿热疫”吗?属于伤寒吗?属于温病吗?该选择伤寒的六经辨证?还是温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这些困惑得不到解答,会影响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如何使伤寒与温病统一,建立完整的中医外感热病诊治体系,不仅对新冠肺炎的辨证论治重要,而且对今后中医应对其它未知的传染病有指导意义。

由于对温病学理解的片面性,或西医细菌、病毒的影响,一种惯性思维,疫病初期就用苦寒之药清热解毒,所以造成对疾病早期的误治失治[4]。表证阶段的治疗是中医治疗非常关键时期,影响着整个治疗的成败。表证阶段正确治疗,争取疾病不向里传变,以防出现心阳暴脱,邪毒内闭。新冠肺炎同样如此,突出尽早中医介入治疗,早期阶段应用解表法,根据每个患者体质不同,兼加邪气的不同,选择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辨证论治,切不可以固执寒温不两立,以伤寒之偏见无视温病、以温病之偏见无视伤寒。寒温争论的焦点也是在于解表法,随着外感热病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辛凉解表法,辛温、辛凉两种解表法,共同完善了热病的治疗大法[5]。

瘟疫的发展变化转归,重点看患者的正气(元气),实则阳明化燥、虚则太阴化湿,伤寒专死下虚人。病情随时可能会出现伤寒的阳明病,温病的气分营分血分病,也会出现少阴亡阳,成为难治的急危重症。此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真假难辨。不能只固守叶天士告诫大家:“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所以新冠肺炎如果出现突变虚寒,转为内伤的亡阳证候,且不能死守温病法则,还要回阳救逆,应用姜附辈,但也不可滥用。

国医大师邓铁涛积极提倡外感热病统一寒温辨证,以此创建中医发热病学,研究发热病的诊治规律[6]。邓老主张要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伤寒与温病,即知其所长,也识其所短,他说:“温病学说是仲景学说的发展,大大补充了仲景的《伤寒论》,两者合起来才成为比较完整的外感热病学说,分开则均有所偏,各有所不足[7]。

       《热病新论》一书中提出:“病像河流,证如舟,系列方药似码头” [9]。在其著作《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详细做了论述,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疾病(河)、证候(舟)、方药(码头)之间的关系。

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描述,像河流一样流动不居;证表示某一时段的病理阶段,就像河里流动的小船;中医的方药就像是码头,来确保小船顺利靠岸,使病证得以解除[10]。不论伤寒学派还是温病学派,都是治疗瘟疫的经验总结,形成了成熟的辨证论治体系。这一系列的方药(码头),都不可厚此薄彼,要辨证论治,集思广益,吸取各家之长。河舟码头学说,为寒温统一,提供理论化的假设模型,为构建寒温统一的中医外感热病,临床治疗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河舟码头学说,说明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恒动观,治病不能固守一理、一法、一方、一药,一成不变。医圣张仲景告诫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由于传染病发病的特殊性、传染性、破坏性,对于中西医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在中西医并存的时代,面对新冠肺炎大面积的传播流行,中西医应该团结协作,发挥各自优势,破除学派偏见,共克顽疾。传染病从发病到治愈或死亡,是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抓住每个阶段的病机特点,做到病证结合分层诊治,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这是辨证论治的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确诊之前,发病之初,就能展开救治。中医有伤寒、温病两大辨证论治的体系,如果将两大法宝,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寒温统一,病证结合,分层诊治的辨证论治体系,这将拯救更多的生命。
1225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22: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7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薛己一一易水学派发扬者》。



      今天我们学习明代的一位医家薛己,主要学习薛己的生平、著述,学术渊源,和他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宁晋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薛己一一易水学派发扬者》。

        薛己(1487~1559) 中国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薛铠曾为太医院医士。薛己自幼继承家训 ,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各科,名著一时。正德元年(1506)补为太医院院士,九年提为御医,十四年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归里。薛己治学极为刻苦,论著很多,除自著的《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之外,还有许多校订书,薛己校订书的特点,选注名著,附以己见,如他校订有《妇人良方大全》、《小儿药证直诀》、《明医杂著》、《外科精要》等数十种。这些校本中不少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来说理法方药依据。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钱乙等影响最大。薛己以外科见长。

         《内经》中对脾胃十分重视,东垣之说即是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薛己论脾胃很重视《内经》这一认识,他说:"《内经》千言万语,旨在说明人有胃气则生,以及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这与东垣之说是一脉相承的。薛氏接受李杲的学术观点,提出"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人以脾胃为本。"

       薛氏不但重视后天脾胃,而且又十分重视先天肾命。薛氏接受王冰之说,并以钱乙的六味丸、崔氏的八味丸,作为补肾水、命火的代表方剂。他认为,"两尺各有阴阳,水火互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分各阴阳虚实,求其属而平之。若左尺脉虚弱而细数者,是左肾之真阴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脉迟或沉细而数欲绝者,是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认为肾中病证,不论热病寒病,总属肾虚所致,若是无水之病,以六味丸滋补肾水;若属无火之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而且,薛氏明确提出,不论补水补火,不可泥用沉寒之剂,与丹溪滋阴降火之说大相径庭。可见,薛氏补肾主张应以温补为主。

薛己论治虚损虽有气血、阴阳之辨,治疗用药亦崇尚温补,然他治虚必言阴虚,重视肝、脾、肾三脏。薛己所言之阴虚非单纯指津液、精血而言,而是泛指足三阴肝、脾、肾三经之虚。他说:"阴虚乃脾虚也,脾为至阴。"黄履素在《折肱漫录》中曾评述,"薛立斋之论阴虚,发前贤所未发,其谓阴虚乃足三阴虚也。足三阴者,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也。而脾属土,尤为至阴而生血,故阴虚者脾虚也。补阴宜自补脾。如大凡足三阴虚,多因饮食劳役,以致肾不能生肝,肝不能生火而害脾土,不能滋化,但补脾则土生金,金生水,木得平而自相生矣。"可见,薛氏以足三阴虚为阴虚,肝、脾、肾三脏中独重脾土,在理虚治疗中抓住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反映了薛氏治病求本,滋化源以及重视脾胃等学术特点。
1226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21:23:33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晚上(2020年7月10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里面的峻下逐水药,本类药均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部分药兼有利尿作用。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喘满等症。由于本类药有毒而力峻,易于损伤正气,而其所适应的水肿、腹水等症,病程较长,大多邪实而正虚,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维护正气,采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的方法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并注意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的掌握,以确保用药安全。



     请老师和大家指正!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157

     





  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五版 《中药学》里面的峻下逐水药的有关内容。

  中医治疗疾病,因势利导,氺湿内停,来势急迫,影响较重的时候,有时需要使用峻下逐水方药。

   一般说来,峻下逐水适用于峻下逐水适用于腹水、胸胁积水等实证。常用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葶苈子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十枣汤、控涎丹等。逐水常与行气、利水等法配合使用,方如舟车丸、疏凿饮子等。

临床上具体使用逐水法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本法所用药物多有毒性,作用峻烈,为避免伤正,须得效即止,不可连续使用,必要时可间隔使用,或从小剂量逐渐加大剂量,以患者的耐受力为度。

②甘遂、大戟、芫花忌与甘草同用。
1227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21:4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7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十二节:扁鹊诊治虢太子引人深思。司马迁告诉我们“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医学真正的宗师是扁鹊,而不是传说中的黄帝,“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秦越人不仅开创了脉学,而且能够把不同医学家分别发明的四诊,“合参"在一起进行集成创新,判断病情。

      值得提出的是,在古人心里“脉”就是医学,是全部医学的代称,因此在有的古代著作里,全文没有一个脉字,仍然说是脉书。扁鹊医学到底达到怎样的水平呢?有病例为证来说明。

        西汉初年,韩婴写的《韩诗外传》,司马迁的《史记》,都记载了扁鹊诊治虢太子尸厥的病例,并且高度赞扬了扁鹊的医术,说普天之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扁鹊到底是怎么诊治好虢太子的病怎么救他的命的呢?我们一起学习完《中医大智慧》中这节的内容,便可知晓!http://www.ynjkcy.com/zydzh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大智慧》关于扁鹊诊治虢太子引起的思考。

扁鹊带领子同、子明、子游、子仪、子越五位弟子,一起来到太子的病榻旁边,经过简单的诊察,立即取出治病的工具,大家一起忙了起来,是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治疗过程:

扁鹊师徒采取的救治方案是“综合治疗”,而且是先外治救急,后服汤药善后。外治的方法很多,这是中医急救的特色。

司马迁说:“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適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韩婴说:“扁鹊入,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为先轩之灶,八拭之阳,子同捣药,子明灸阳,子游按磨,子仪反神,子越扶形,于是世子复生。”

中医救急的综合疗法,是根源于其独特的阴阳表里、脏腑经络理论,通气血,调阴阳,和脏腑,只有这样的理论支撑,才能有这样的治疗方法。假如没有这样的理论为依据,这些针刺、艾灸、砭刺、按摩、热熨等治疗,就会成为“乱治”,还不如巫术。因为巫术,有的时候起到安慰的作用,而乱治会严重干扰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群众称之为“庸医杀人不用刀。”

中医讲求整体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本身也是一个整体,精神与肉体也是一个整体,表里如一,内外相关。所谓“内外相关”,就是整体观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外邪传内,内病外显,内病外治,外治内效;内病外传,外病内治,外治内效等理论与学说,其中有着深刻的道理,也是中医与西医明显不同的地方。

中医的内病外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反复验证过。
122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09:15:59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7月1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之情绪疾病的病因及基本情绪等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158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之情绪疾病的病因及基本情绪等有关内容。

在西方的历史上,也曾经探索过精神的归属问题,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也被概括为灵与肉的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里,一般把精神问题交给教堂,而把身体的疾病交给医生,是一个“形神分离”的状态,或者叫二元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他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3个部分,有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天堂和地狱的种种传说,向人们灌输“魂归何处”的说教。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与《黄帝内经》主张的“心主神明”的精神是一致的,也就是把人的精神与人体的五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形神不分离的“一元论”思想。虽然,中医主张“心主神明”,但是并不是各种精神活动只与心有关系,而是与五脏都有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悲,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脾在志为思。人的喜怒哀乐,都与五脏有关,所以五脏又叫“五神脏”。人体快乐的时候,有情绪表达出来,不高兴的时候,也有情绪表达出来,有病的时候也可以在精神情绪上有所反应,这些都与五脏的功能状态有关系。并且,只要一种情绪长久不能释怀,就可以损伤人体的气机运行,可以导致内脏的病变。怒伤肝,周瑜因此而死于大怒;悲伤肺,林黛玉红颜薄命与其性格也有关系。受惊之后,或者紧张的时候二便失禁,或者考试时紧张总上厕所,与惊恐伤肾有一定关系。
由于中医主张“形神一体”,所以其养生的主要观念,就是重视养神。也就人说,善养者养神,不善养者养身。很多人尽管经常锻炼身体,仍然不免于患病也与只重视锻炼形体,而没有很好地注意保养精神有关。心境、心态、意志对于一个人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22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21:46:1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
今天晚上(2020年7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食为天医院魏谠全教授讲座,他的题目是

常见眼病的营养治疗

1、营养素为什么能治病?
2、白内障,飞蚊症是如何发生的?
3、如何通过补充营养素疗愈白内障和飞蚊症。
        让我们期待食为天医院院长魏谠全教授的精彩分享!http://www.ynjkcy.com/

    祝贺食为天医院魏谠全教授讲座成功!他讲了
常见眼病的营养治疗的有关问题,尤其是营养素与势力的关系。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视力与脏腑精气神关系密切,望眼神也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眼病的治疗,也可以食疗与药物相结合,也可以用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3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1:27:33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

     今晚(7月14日周二)8点,《燕赵中医名家讲堂》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39讲。

     学习方法: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517

本讲内容: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也,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阳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木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亦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与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4:38 , Processed in 0.0521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