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19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06:38:3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0年6月15日)的“世界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食为天医院魏谠全教授介绍他的一本新作《不吃药、不打针,告别糖尿病》
    这是一个营养学教授经过几十年研究得出的严肃学术结论,不是江湖耍手艺。
    如果你觉得不可思议,就请仔细听他的讲述,或者读他的著作。
当然,科学探索无止境,学术研究需要不断努力,很多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奋进,不断取得进展。http://www.ynjkcy.com/
祝贺魏谠全教授讲座成功!
他今年要出一本新书《不吃药不打针告别糖尿病》,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言。
咋一听这个书名,不仅心中一愣,怕另一个《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又出笼了。
下面是我当时的感想和看法:
我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的会长,也是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的会长,自身中医研究生毕业,并且当过研究生导师,读过不少书,因此,对于这样明显带有“夸张”色彩的图书,心里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不仅会自问:“不吃药不打针告别糖尿病”这可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看其中的内容,看到其中有很深刻医学原理的论述,也明确了糖尿病的病根,首先是“饭吃多了、饭吃错了”;后边紧跟着就说“药吃多了,运动少了,压力大了”。
一条一条指出现象背后的道理,也有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说得很细致,也很具体,让你不得不信,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书,也是一本打开心结,治疗糖尿病很有特点的食疗专著,是多年学术研究和实践的结晶,绝不是心血来潮或者为了暂时的利益而胡乱编造的图书。
多年前,针对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就提出“在哲学上看,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是没有错误的。关键是如何吃?吃什么?不能简单地把很多疾病归结为吃绿豆、吃茄子、吃苦瓜。如果这样说、这样做,还美其名曰是中医学的观点,就把中医简单化、庸俗化了。”
看了魏谠全教授主编的这本书,我心里敞亮了。他研究和呈献的观点,是学术气氛很浓厚的著作;他的措施,是很有操作性的方法。并且书的后边,还附录了健康状况改善的量表,血压变化的表格,血糖变化曲线,体重变化曲线,这说明《不吃药不打针告别糖尿病》,不是概念,不是空想,而是可以验证,不怕验证,照照他们揭示的具体方法去做,就能逐步实现的目的。
我看着这本不太厚的小书,打心底里升起一种喜爱之情。我愿意把我的想法,随着这部书的出版,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
如果,你按照他们说的做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找他理论,问问这是什么原因?或者我们一起批评他们,让他们改进、提高,以便造福于更多的急需健康指导的患者。
曹东义
2020年4月26日
序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求石得玉书屋

119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22:48:3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6月1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清海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从伤寒论谈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大家共同学习如何以桂枝汤为切入点辨析伤寒思辨体系。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清海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从伤寒论谈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张仲景《伤寒论》虽然是治疗外感热病的方书,后世逐渐扩展至各种内科杂病的治疗之中,关键是辨证属于相同的病机。

       张仲景的桂枝汤,就是《汤液经》的阳旦汤,善于温通血脉,鼓舞正气,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

有些病例的治疗,需要足够的剂量,而教科书所载的用量,以及《药典》规定的用量都比较小,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剂量的问题。

另外,配伍的药物,加减法,也需要根据张仲景的示范,不能随意而为。

再有,就是需要注意煎服法,这里边也有很深的学问,桂枝汤的煎服法是一个示范,温服,加盖衣被,啜热粥,微似有汗等等,都有妙义,不可等闲视之。
119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22:2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0年6月1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43讲_ 营分病的辨证治疗

邓老说:“气分病进一步发展,便及营分。营分病的特点是:舌色绛,夜间发热较高,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等。营分病的证治介绍如下。”

         叶天士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又说:“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撒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祝贺武宁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老热病研究》 营分病辨证治疗的有关内容。

邓老说:“气分病进一步发展,便及营分。营分病的特点是:舌色绛,夜间发热较高,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等。”

        邓老说,患者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有时谵语,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色绛,苔薄,脉细数。治法:宜清营泄热。处方:清营汤。每日2—3剂。

清营汤:生地25克,玄参10克,淡竹叶13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连7克,丹参13克,麦冬10克,犀角1克(锉细末、冲,现用水牛角代替,可用至10-30克以上)。

邓老说,患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沉不语,舌不灵活,四肢厥冷,舌色绛,苔白或黄腻,脉数或滑数,或弦数。治法:宜清心开窍。处方:清心热用清宫汤(玄参10克,莲子芯12克,竹叶卷心7克,连翘心7克,连心麦冬10克,犀角1克(磨汁冲,现用水牛角10-30克入煎剂),每日2—3剂。开窍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至宝丹。

邓老说:“若高热抽搐,可加用止痉散(全蝎、蜈蚣等分为末,每服1—3克,开水冲服),加用针灸治疗。若身不甚热,时或神昏谵语,舌色不绛,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这是湿热蒸浊,痰蒙心包,与热入心包之高热,舌绛,神昏不同。治法宜清热化湿,除痰开窍。用菖蒲3克,郁金5克,炒山栀7克,连翘10克,菊花5克,滑石15克,竹叶10克,丹皮7克,牛蒡子10克,水煎冲服。后下竹沥3匙,紫金锭(成药)两片。”

邓老说,患者发病即高热,头痛如破,神志不清,狂躁谵语,口干咽痛,骨节疼痛而烦,腰痛严重,或吐血,衄血,发斑,舌绛,苔焦或黑,或起芒刺,脉浮大而数或沉数,或六脉 沉细而数,这是热毒为病所致。治法:宜清解表里热毒。处方: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饮: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甘草3克,生地25克,黄连7克,栀子7克,桔梗7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玄参10克,连翘13克,丹皮7克,淡竹叶13克,犀角1克(锉末、冲)。

邓老说,春温与伏暑,往往起病在气分或营分,可按气分或营分病辨证治疗。但亦有已见高热、咽干、舌绛无苔等营分症状,而又兼有恶寒、头痛、无汗或微汗等表证者,宜营卫两治。若表邪较显著而营病较轻的,可用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等药,辛凉解表兼清营泄热;

邓老说,凡谵语神昏的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之属。三者都有清热、解毒、除痰、镇静、通窍、醒脑的作用,其中以牛黄丸、紫雪丹比较凉,而至宝丹则较偏重于除痰。高热烦躁多用紫雪丹,热毒盛多用牛黄丸。

邓老说,气分病或营分病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而瘦,舌红,苔白,脉虚弦或弦细。这是余邪未清,留于阴分所致。治法:宜养阴透邪。处方: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青蒿7克,鳖甲20克,生地2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邓老说,患者心烦躁扰,夜不安睡,舌色深红,脉细数。这是阴分不足,邪热干扰精神所致。治法:宜养阴清热安神。处方: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黄连13克。黄芩3克,白芍3克,阿胶10克,鸡子黄2枚,水四碗先煎前三药,取碗半去渣纳阿胶熔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3次服。
119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3:03:3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0年6月1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食为天医院院长,国家二级营师郭雪峰讲述《活过百岁不是梦》,主要介绍通过″清,调,补,固,养"的方法,让人们获得和保持健康,日常的保养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培养也很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缮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包括日常的排毒等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有案例,有数据,有依据,浅显易懂,让人们很容易了解和获得长命百岁的方法,实现长寿,活过百岁不是空想。

     欢迎大家届时聆听、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食为天医院院长,国家二级营师郭雪峰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活过百岁不是梦》的话题,这既是人生的梦想,也是《内经》的理想。

做到这一点,现代人有现代人的说法,《内经》有自己的“大道”。

       黄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19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21:3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晚上(2020年6月19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第七讲,题目是: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利天下”。扁鹊是一个大文化,他的事迹感动了司马迁,《史记》中概括了扁鹊的特点是“名闻天下”和“扁鹊言医,为方者宗”。扁鹊是医圣张仲景心目之中的大明星,“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鼓舞着张仲景,使他写出了空前绝后的《伤寒杂病论》。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怎样炼成的呢?曹老师认为,这与扁鹊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也与扁鹊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心里有天下,才能立天下。二,随俗为变,为的是利天下。三,谦虚有大爱,才能利天下。四,重然诺破规矩,是因为有大爱。扁鹊行医几十年,具有丰厚的理论(《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也具有很好的技术水平,因此才能随俗为便,开创临床各科。尤其是扁鹊留给世人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他总结的六不治:“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行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六不治既是扁鹊的行医感言,也是留给我们的可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代,更需要借鉴这种智慧。当然六不治不是推脱责任,而是说明医生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不能夸大也不能逃避,而且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也需要随缘。名医难救无缘之人,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就诊看病的人有选择的自由,医生治疗受技术水平与条件的限制,而且也要看依从性,病人是健康的主体,我的健康我做主,而不是科学主宰健康,过分夸大医学的作用,或者病人对医学产生过度依赖,都会造成纠纷和医患关系紧张。     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祝贺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很大家一起讨论了《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有关内容:“扁鹊文化利天下”。
    扁鹊是先秦的大明星,有关记载“很传奇”,辨别真伪很重要,否则就会出笑话。
    现在“中医文化寻根”,是很急迫的事情,也是把扁鹊有关事情说清楚的时候了。
司马迁《史记》,专门为医学家写的第一篇传记,是扁鹊的生平事迹,司马迁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又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张仲景是扁鹊最大的“粉丝”,他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之中,两次明确提到扁鹊:“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说明,张仲景很敬仰扁鹊。
但是,目前网络里各种关于扁鹊的记载,有大量错误信息,耽搁了大家对中医体系形成的理解。比如他的生活年代,很多都是说他生活于公元前407-公元前310年,这是非常错误的。
这晚了150年左右,而且否定司马迁《史记》,严重背离了历史真实。
曹东义1996年,主编和出版了《神医扁鹊之谜》,这是一个课题总结报告;
2017年,曹东义出版了《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得到恩师邓铁涛先生的来信鼓励和赞扬。
2019年,曹东义担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和张志文先生一起主编了《医宗扁鹊》文学剧本,得到三位国医大师做序推荐,这是一个雅俗共享的一部力作。
目前,河北省电影制片厂与内丘县宣传部计划年内拍摄一部电影,目前正在选导演和演员。
一个扁鹊文化研究、呈现、传播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
我们一起努力,把扁鹊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出去。
守正创新,走向世界,造福大众。


119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20: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6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九节读《诗经》探索酒文化。
       说到饮酒在中国的历史,那的确是很遥远的事情了。酉是酒字的初文,它像一个密封的酒坛,里面储藏了食物。《黄帝内经》之中,不仅提到饮酒可以治疗疾病,也提到饮酒产生的病症,以及饮酒与养生保健的矛盾。正因为《黄帝内经》作者对于饮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其《上古天真论》在论述养生保健的时候,就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是好的生活习惯。过量饮酒,“醉以入房”,就会损害健康,“半百而衰”,不能长寿。
       第十节扁鹊拜师始有民间医生。在中华大地上,人类的脚步已经走了200万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也有五千多年。司马迁以历史学家的睿智,向着中华文化的源头望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司马迁说扁鹊是渤海郡一带的鄚州人,他本姓秦叫越人。在当地的旅舍(社)里当社长  ,认识了长桑君。长桑君把珍藏的“禁方书”,一卷不剩的全部交给了扁鹊。其实秦越人诊治疾病,不是靠特异功能,而是靠望诊、闻诊、问诊、切脉,他把这几种方法,反复揣摩,细心观察总结,深入分析其中的道理,然后综合运用。由于诊断水平高超,就好像有透视功能一样。秦越人靠着过硬的技术,多次挽救人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被越氏尊称为“扁鹊"之后,名声大振,请他治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名闻天下”。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142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大智慧》,提到“读《诗经》探索酒文化”与民间中医第一人扁鹊。
       酒因为有香气,一开始产量很少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做祭祀的用品。后来产量逐渐增加,达官贵人开始饮酒。藁城台西先商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酒曲,以及大量的盛酒罐子,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后来的商纣王甚至达到了“酒池肉林”,极度奢侈糜烂的状态。因此,周代初期就有《酒诰》,奉劝人们不要过度饮酒。但是,劝归苦劝,饮还是饮,生活里饮酒的事情是很多的。从《诗经》来看,风雅颂各篇几乎都有饮酒的记载。
饮酒的同时,往往还要音乐伴奏。所以《诗经》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日日饮酒,天天笙歌,毁坏了人的健康,就会出现不良后果,可见当时对于过度饮酒的危害,在民间也有很深的认识。
当然,高兴的酒,越喝越快乐;忧愁的酒,难解心中的苦闷。《诗经》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无酒解忧,唯有旅游。泛舟河上,难解忧愁。彻夜失眠,更思美酒。
旅游的时候,想酒喝;打猎的时候,更馋酒。《诗》曰:“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这位猎人外出的时候,的确带去了不少美酒,但是打猎结束的时候,却没有心情喝酒了,因为他的表现不佳,猎物很少,不好意思喝酒。
外出可以喝酒,在家里没事干,夫妻之间也可以喝点小酒,调节情绪,加深感情。《诗经》说:“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样的家庭生活,即使不是小康之家,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节日在家闲居,来了朋友,更是需要酒肉招待。《诗经》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所谓“旨酒”,就是气味非常芬芳的好酒。“朋友来了有好酒”,这个殷切待客的风俗,两三千年之前就流传在华夏大地上。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这在《诗经》里是有很多证据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热情好客的佐证,就是有好酒、好音乐、好美食进行招待。在那食物短缺的时代,用这些东西招待朋友,远方来的客人一定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甚至可以说出门的日子,比在家的时候更美好。如此一来,“你还想家吗?”当一种微醺的感觉来临的时候,也许很多人就不知道这是在故乡,还是在做客了。
在家的时候,也许兄弟之间有矛盾,也许夫妻之间不和睦。在矛盾化解的时候,往往也离不开喝酒。《诗经》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家族经历矛盾,重归于好之后,大家在一起饮酒、谈心的热闹场面,也很令人感动。
诗以言志,《诗经》里很多饮酒的场面,也许是诗人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说,在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古人饮酒的体验是很多的,酒是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种点缀,尤其是快乐生活的催化剂、增效水。
饮酒贯穿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伐木要饮酒,钓鱼要饮酒,丰收了更要饮酒。生孩子要饮酒,子女结婚要饮酒,到宫廷去朝见大人要饮酒,从官场回来接风还要饮酒。祭祀的时候要饮酒,祈求祖先保佑。升了官要饮酒,盼望着仕途前程更远大。
从《诗经》的描述来看,酒是生活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有事的时候,无论喜怒哀乐的事,都是饮酒的理由。这样的风俗,也必然会使一些人饮酒过度,产生不良后果。

119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20:11:3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6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接着讲《温病学》。他将大略讲讲清代医家杨栗山及余师愚的学术思想和他们的温疫防治方药特色。正如顾植山在《疫病钩沉》一书中所说“我国古代医家和百姓在同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疫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和预防治疗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回顾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对于‘非典’及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纵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疫病的斗争史,可以发现,但凡经历一次大的疫病之后,都会引起医家的反思,并总结实践经验而提出新的学术主张。名医名著的出现,大多数与疫病有关,如张仲景、葛洪、庞安时、刘完素、李东垣、吴有性、叶天士,余师愚、吴鞠通等,都是在大疫以后涌现出来的医家代表。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也必将促使医家来总结、反思、探讨和拓新,从而推动中医学向新的方向和高度迈进。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清代医家杨栗山及余师愚的学术思想和他们的温疫防治方药特色。
张仲景对温病的认识,来源于《素问》和《难经》,又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汉代以前,古人对温病的认识可能已有很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之中已经有“引温病”的导引方法,但具体学说不详;《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学说,和《素问·金匮真言论》“其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的论述,将温病的发病季节限定在春季,发病的病因在于冬季的伤寒;而《素问·热论》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则认为春末夏初的外感热病也属于温病,而不是一入夏季就叫热病,这一观点后世很少有人继承。这既反映了《素问》温病学说不是出于一个人或出于一个学术流派,也说明温病与热病的区别,只是发热程度有所差别,而不是两种病症有根本不同的特征。
将温热病总称为“伤寒”的是《难经·五十八难》,广义伤寒学说由此建起来。《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此广义伤寒学说提出之后,深受后世医家的推崇,仲景、华佗都尊此学说,不再称热病或温病,而是直接叫“伤寒”。《难经·四十九难》云:“何以知伤寒得之?然:当谵言妄语。-----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咳喘,其脉浮大而涩”。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概括的伤寒的证候也决不是狭义的伤寒,其中所说伤寒的脉象和伤寒恶寒、咳喘的证候,不仅补充了《素问·热论》的不足,也对仲景《伤寒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三字,历代皆未参透其意,多把其理解为太阳病的提纲证,也就是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症状的总称;也有的认为,太阳病本身就有恶寒,后文云“不恶寒”,显然是自相矛盾,所以“太阳病”应当是“阳明病”的误笔或错简。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仲景此条作注解时云:“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所以有人认为温病就是阳明病,比如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就持温病即是阳明病的观点。笔者认为,此处的“太阳病”三字,既不是太阳病的提纲证,也不是阳明病的错简,而是外感热病发病第一天之意,也就是“伤寒一日,巨(太)阳受之”的意思,是外感热病初起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当时“日传一经”的学说,人人皆知,而且《伤寒论》之中也可以找到受“日传一经”影响的痕迹。
“恶寒”是太阳病的必备证候,“不恶寒”而发热,则是阳明病的特点,“渴”是入里化热伤津之象,所以仲景对温病的定义,是没有表证的、里热外发型的外感热病。《伤寒例》对温病的发病情况作了更为细致地描述:“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立春之后,天气转暖,冰雪消融,没有突然出现的寒气,患者也没有受凉,没有近期感寒的诱因,却突然出现“壮热为病”,这种没有恶寒表证的外感热病,就叫温病。它是一种里热外发型的伏气温病。
清代温病学家在前人有关认识的基础上,对仲景关于温病的定义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只在“伏气温病”项下,保留仲景关于温病的思想。
首先,关于温病的名称,清代温病学家认为除了冬季的伤寒之外,四时皆有热病,它们总称温病而不是总称伤寒或广义伤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其上焦篇云:“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吴鞠通所说的这九种温病,几乎囊括了仲景时代的所有外感热病。所不同的是:仲景《伤寒例》用广义伤寒来概括这九种温热病,而吴鞠通则用广义温病来概括。叶天士在《温热论》和《三时伏气外感篇》中,将春温、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四时温热病,都归为广义温病之中,反映了叶天士的广义温病思想[1]。
吴鞠通云:“此九条(温病),见于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牵引《难经》之文以神其说。按时(代)推病,实有是证,叔和治病时,亦实遇是证。但叔和不能别立治法,而叙于《伤寒例》中,实属蒙混,以《伤寒论》为外感之妙法,遂将一切外感,悉收入《伤寒例》中,而悉以治伤寒之法治之。”
吴鞠通承认仲景时代也有他说的几种温病,其区别只是他用温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仲景、叔和却是用伤寒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叶天士《温热论》所说如出一辙。
在清代比较有影响的温病学著作,除了大家熟知的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之外,还有著成于公元1784年的杨栗山著《伤寒温疫条辨》6卷,其中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疗温病的方剂,对后世影响很大。1785年的刘奎著《松峰说疫》,广集前人治疗瘟疫的方药,以及刮痧治法,倡导八法统治瘟疫,自成一家。1794年余师愚著成的《疫疹一得》,因善用石膏,创制“清瘟败毒饮”而称誉医林。所有这些温病学著作的大量涌现,充分说明清代温病学的崛起与成熟。


119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22:00:0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0年6月22日)的“世界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食为天医院魏谠全教授介绍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饮食过量,饮食的误区导致营养极度不平衡。有一些营养素摄入严重过量,有一些营养素的摄入严重的不足,比如矿物元素,维生素缺乏。导致胰岛B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素缺乏,也就是说胰岛B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导致胰岛B细胞所产生的胰岛素的活性不足,出现血糖的波动。长期如此糖尿病成为必然。如何通过补充营养,解除胰岛B细胞的饥饿,启动身体的自愈功能,修复或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从而提升胰岛素的活性。然后改善糖尿病,达到糖尿病的彻底疗愈。具体所采取的步骤就是清、调丶补丶固、养。

     糖尿病如何通过食疗达到糖尿病的彻底疗愈,今晚期待魏谠全教授的精彩分享。http://www.ynjkcy.com/gbtnb
         祝贺食为天医院魏谠全教授讲座成功!他介绍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糖尿病是现代常见病,与中医所说的消渴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治疗疾病,善于从治未病到治已病相结合,长期从体质、生活起居,注意养生保健;有了证候,辨证论治,没有疾病的时候“辨体养生”。
中医所有的预防、治疗措施,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药物干预、治疗,也有很多非药物方法,针灸按摩、拔罐刮痧,气功导引到有效果。
当然,中医的方法与西医的营养学,可以“和而不同”,分别发挥作用。
不能以西律中,也不能一概排斥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119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20:34:06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20年5月12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30讲。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内经》的范围:
    《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

    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柱,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

    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为五脏之俞,灸刺之度也。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是谓五形志也。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120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20:35:46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20年5月19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31讲。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内经》的范围: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4:57 , Processed in 0.0577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