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如能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今天的中医会怎样呢?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8-7-22 12:11:33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1:16
先生关于天人合一观的提法我能理解。不过现在已经有了比笼统的天人合一观更好的说法,叫做系统论,从科学 ...

《内经》是如何用这种方法建立它的理论体系的。经络和血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     
  高论,请教, 【经络和血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112
发表于 2018-7-22 12:3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2 04:36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7-22 01:50
您的观点中,2和3是对的。1则不完全正确。是因为中医不可能装进西医的框框里;但完全能够装进科学的框框 ...

目前的科学可以分为简单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

版主说的科学化是西医的科学,以分析、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还原论科学,它的特点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处理,把生命的过程还原成物理、化学过程来处理,把整体的过程现象解释为细胞、基因、分子这些低层次水平的变化,这是最近几百年来科学的最主要潮流。它漠视生命的复杂性,认为人可以比作机械来拆解、更换,西医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整套研究方法,大大拓展了人对机体的认识深度,积累了数不清的研究资料。并且发展了临床上的实验、影像、病理等各种帮助我们发现器官、细胞、分子等较低层次变化的技术方法,在吸收近代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这些层次发现的现象和古代中医观察认识到的现象不在一个层面上,中医观察到的现象是系统整体动态的,天人合一是它很重要的视角,中医理论的很多结论和规律都是来自于大量的临床观察,从中不断 提炼出来的,并不是从实验得来的,它不但不否认复杂性,而且把生命调控的复杂性特点当做它理论的起点,从逻辑上讲,这种复杂性的认识不能用西医简单化的方法来说明,西医的方法只适合于西医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它的理论体系相统一。中医理论的很多规律需要引入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来说明和细化,这一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不过,在医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还原论的西医,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先例不多,成功的方法也很少,无论是人们的认识还是各方面,包括科学基金的评审,还是以“实验”占主导,中医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不过随着现代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方法,在社会学、语言学、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等很多过去的科学不能涉足的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完全可以移植过来。所以并不是缺少方法,更重要的是缺少路径,缺少成功的模型,如何才能把复杂的人体简单化,缺少能够在临床实际应用的、切实能指导临床的成功的模型。目前的西医已经呈现了向复杂性转变的启蒙和趋势,可是目前来说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路径。

不过,《内经》可以说是已经应用了复杂性方法建构医学理论的卓越尝试和成功典范,已经有了,解读出来就可以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久远,时代的变迁,语言的演化,现代人似乎已经并不能理解清楚《内经》的理论了。被西医“科学”的方法干扰,特殊时代的局限性,中医理论被解析得支离破碎,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神采和内核。

中医是怎么认识人体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理论框架是什么,长期都没有理清楚。我们所看到的的经常是些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理论,根本就是误解或曲解了《内经》原来的认识。

认识都认识不清楚,研究对象都搞不清楚,何谈发展?!只能说,建国后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整理和提炼是不成功的,只是抓住了一些中医理论的外形和片段,却没有提炼出它更深层次的神和核,中医基础理论的错位和滞后是导致整个中医落后的最重要原因,它导致建国后大量的中医研究是盲目的,中医的教育总体上是不成功的,这也是中医被反中医派不断诟病以及建国以来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中医仍然发展缓慢和中西医结合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113
发表于 2018-7-22 16:4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22 17:09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2 11:16
先生关于天人合一观的提法我能理解。不过现在已经有了比笼统的天人合一观更好的说法,叫做系统论,从科学 ...

1、活人有经络,死人没有经络。而血脉若是指血液运行的管道,那么,刚刚死去的人的血脉的还是存在的。这样,经络与血脉的区别就明显了。
2、系统论天人合一观不是一回事。天人合一观是一种哲学方法论,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系统论是一种科学理论,虽然其本身不属于哲学方法论,但其用来解决问题时肯定是有自己的方法论的。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体现出来的方法论仍然是机械还原论(注:机械还原论就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其本质是天人相分)。其与天人合一观是两种相反的方法论。所以,系统论不可能推动中医的复兴。系统论创立后被中国人接受那么长时间,却对复兴中医没起到任何作用,大概是因其与天人合一观在方法论上相反有关。例如:有人根据系统论结合五行学说认为,中医的人体可分为五大系统。那么,阳中之阳(心)阴中之阳(肝)阴中之阴(脾)阳中之阴(肺)阴中之阴(肾)活人体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怎么解释?而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也都有阳中之阳(心)阴中之阳(肝)阴中之阴(脾)阳中之阴(肺)阴中之阴(肾)五个系统。试想,这样的系统论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医的现实问题(包括临床问题)吗?
114
发表于 2018-7-22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22 16:57 编辑
一吐了之发表于 2018-7-22 09:10

高论,请问,什么是中医的病?怎样用药性治病?

传统中医的病名大都与阴阳五行脱离不了关系。例如:虚证的心阳虚,心阴虚……实证中的阴证、阳证等。用药性治病就是用药物的阴性和阳性治病

点评

作为概念,阴阳五行是指本义(即普适性)的阴阳五行。其中,阴阳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阳化气阴成形;五行的存在形式则是金(阳中之阴)木(阴中之阳)水(阴中之阴)火(阳中之阳)土(阴中至阴)。其主要用来支持天人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22:26
什么是阴阳五行》  发表于 2018-7-22 18:15
115
发表于 2018-7-22 17:0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22 17:05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7-22 09:40
这个帖子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完整也没有细化。是因为借助天人合一观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既没有后 ...

我说的不是天人合一而是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科技成果不是手段。例如:薏米能健脾化湿是中医的科技成果,薏米能降糖是西医的科技成果。其本身不属于手段;当然,其用来解决临床问题时是需要手段
116
发表于 2018-7-22 20:34:2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7-21 22:56
那不叫针灸,是类似针灸的一些外治法,叫针灸就是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一整套的学说。
西方在古代,医学方 ...

我只看了李老师对我的回帖,其他的,不单是李老师的真没仔细看,如有疏漏,李老师明示。

点评

我那一条是说,西方的按摩放血,是类似针灸,或者可以说,是针灸学形成之前的一些治疗手段。 西方的这些疗法,到此为止,没有发展,直到淘汰。中国在西方中世纪之前,针灸学就发展成熟了。 西方没有形成针灸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22:40
117
发表于 2018-7-22 20:40:47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7-21 22:18
  你看我掺和中医的专业问题了嘛?
  若真如你所说我气急败坏了,那我尽可以用管理权限永久禁言你嘛 ...

啊,就算不掺和中医的专业问题吧。就算和师娘学了点皮毛,发点议论吧吧。
不要扯淡。
望你不要妄动
现在,来了个“中医新思维“,””,通过了注册,你,怎么说。
118
发表于 2018-7-22 20:5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22 21:20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7-22 16:43
1、活人有经络,死人没有经络。而血脉若是指血液运行的管道,那么,刚刚死去的人的血脉的还是存在的。这 ...

【活人有经络,死人没有经络。而血脉若是指血液运行的管道,那么,刚刚死去的人的血脉的还是存在的。这样,经络与血脉的区别就明显了。】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或者说是很不准确的。因为,死人也有经络,不过是,死人的经络,没有功能了。就如死人也有脏腑,但是,他们的脏腑是不工作了的脏腑了。

点评

看来杨版还没弄清楚中医的经络是什么,才会弄出死人也有经络的观点。要不请教一下锡民教授,死人到底有没有经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22:12
119
发表于 2018-7-22 22:12:02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7-22 20:59
【活人有经络,死人没有经络。而血脉若是指血液运行的管道,那么,刚刚死去的人的血脉的还是存在的。这样 ...

看来杨版还没弄清楚中医的经络是什么,才会弄出死人也有经络的观点。要不请教一下锡民教授或千总,死人到底有没有经络?
120
发表于 2018-7-22 22:18:05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7-22 22:12
看来杨版还没弄清楚中医的经络是什么,才会弄出死人也有经络的观点。要不请教一下锡民教授或千总,死人到 ...

谢谢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4 03:10 , Processed in 0.0614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