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太白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方真能诡辩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6:15:5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6 14:45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就不管用了。这是中西医融合先生的意思。您认为管用不管用?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99%不管用,1%管用,管用是瞎蒙上去的。
道理很简单,上面已经说了。

点评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99%不管用 ---------------------------------- 这句话不对吧?吃参苓白术散的是病人,用参苓白术散的医生,病人不需要懂五行学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16 16:50
参苓白术散是常用的成方。讨论该方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讨论。1,该方创立者是否应用五行学说来组成方剂,这个需要从原始出处查看。2,应用该方的方法是不是需要在五行学说指导下应用。3,对该方疗效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16 16:47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6:16:2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6 14:47
带着质疑的态度学习,应该是个正确的态度,太白先生不赞同吗?
您对许多理论的错误有所发现、有所批判, ...

首先得认为其是正确的,全面接受和掌握了,才能发现这个理论是自洽的,还是矛盾的。学习任何知识都是如此,学中医,中医教材是这样,《内经》也是这样。
带着质疑的态度学习,必然要用头脑中固有的知识为标准,与自己的标准不同就先行否定了,还怎么继续深入学习?
113
发表于 2015-10-16 16:47:4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16 16:15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99%不管用,1%管用,管用是瞎蒙上去的。
道理很简单,上面已经说了。

参苓白术散是常用的成方。讨论该方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讨论。1,该方创立者是否应用五行学说来组成方剂,这个需要从原始出处查看。2,应用该方的方法是不是需要在五行学说指导下应用。3,对该方疗效的解读,是不是只有五行学说一种解读?
您觉得这个思路如何?或者您再举出其他方法,咱们探讨这个方剂。
114
发表于 2015-10-16 16:50:02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16 16:15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99%不管用,1%管用,管用是瞎蒙上去的。
道理很简单,上面已经说了。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99%不管用
----------------------------------
这句话不对吧?吃参苓白术散的是病人,用参苓白术散的医生,病人不需要懂五行学说。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32:2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6 16:47
参苓白术散是常用的成方。讨论该方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讨论。1,该方创立者是否应用五行学 ...

李老师啊,不管什么思路,什么办法,只要能解释得通就可以,烦请您来解释。

点评

这个很简单啊,脾胃化生气血,许多脏腑虚都从健脾着手,肺虚更需要健脾,“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内经》讲五行,给人感觉是记起了就讲,记不起就不讲。原因很简单,因为《内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17 22:08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44:3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6 16:50
没有五行学说,参苓白术散99%不管用
----------------------------------
这句话不对吧?吃参苓白术散 ...

李老师在这里偷换了观念,把医生让其管用,偷换成了患者让其管用。
举个例子,您听相声乐了,相声是决定因素,心(脑)里高兴,嘴上笑出声是被动因素。

点评

没有偷换概念,是拿李老先生的话开个玩笑。  发表于 2015-10-17 22:09
117
发表于 2015-10-17 22:08:5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16 17:32
李老师啊,不管什么思路,什么办法,只要能解释得通就可以,烦请您来解释。

这个很简单啊,脾胃化生气血,许多脏腑虚都从健脾着手,肺虚更需要健脾,“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内经》讲五行,给人感觉是记起了就讲,记不起就不讲。原因很简单,因为《内经》不是一个人写的。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22:3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太白侠 于 2015-10-17 22:3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7 22:08
这个很简单啊,脾胃化生气血,许多脏腑虚都从健脾着手,肺虚更需要健脾,“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

1.李老师在这儿断章取义了,《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个问题讨论过了,李老师的论点能成立的话,那就培土生所有了。
2.该用的时候讲,不该用的时候不讲,这才是正常的啊。
3.《内经》不是一个人写的,就得认为有矛盾,这显然不是理由。哪门学科的教材是一个人写的,都得有矛盾?
119
发表于 2015-10-18 11:31:3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17 22:30
1.李老师在这儿断章取义了,《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

1.李老师在这儿断章取义了,《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个问题讨论过了,李老师的论点能成立的话,那就培土生所有了。
-------------------------------------
这一段没有明白您的意思,您是说培土生所有还是生金?
《内经》和教材不一样,教材众人商量着编,《内经》前后隔了几百年,怎么商量?
教材尽管大家商量,也有矛盾的地方,《内经》就更容易出现矛盾了。我不是说这一条就是矛盾,就想说,我们学习《内经》,应该考虑到有出现矛盾的可能。曲为古人回护,就会误解古人的认识。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5:02:1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18 11:31
1.李老师在这儿断章取义了,《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

1.看看李老师是不是曲为古人挑毛拣刺?李老师在120楼讲健脾益肺,引用“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看没看见前面的“饮”字儿?健脾就是灌水吗?太白侠不断章取义引用《素问·经脉别论》这段话,就是想说,这与健脾益肺无关。
2.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不同人的论文论著集合而成的,看到谁与谁商量了?学问的真假有个检验标准,来自逻辑体系的用逻辑验证,悖论的必然淘汰;来自实验总结的得经得起重复试验,不可重复必是造假。中医教材属于前者,大家商量着来还矛盾重重、悖论频出,能被认可为科学知识才怪。
3.李老师转移话题了,这又是一种诡辩术。学习态度和要学习的知识不是一回事儿,只有认为其是对的才有学习其欲望,只有全面接受才能掌握这门知识,之后才能用逻辑加以检验,或进行比较性研究。《内经》也好,任何知识也罢,不是靠猜测有矛盾,杜绝掌握,还能甄别的。
中医教材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把经典按着自己的标准进行曲解;二是没有使用基本科学方法,不能通过逻辑加以检验其悖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4:40 , Processed in 0.0773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