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临床医生该不该学中医经典《内经》?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29:13 | 只看该作者
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南京五所中医学院联合编著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即《内经讲义》、《中药学讲义》、《伤寒论讲义》、《中医内科学讲义》……等十七种中医教材(前言)指出:“本教材取材于四部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历代名著的基本内容,并密切结合各个学院的教学和临证的实际经验,用现代语言尽可能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药学知识。”言明“四部古典医籍”的书名和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方法。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31: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经典著作演变名录

1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四经)

1.1 早四经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权威理论专著;《伤寒杂病论》论述内伤外感个证的辩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载录药物性味功用,被后世奉为中药本草的祖书。这是最早的一种说法,也称为早四经。

1.2 晚四经

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南京五所中医学院联合编著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即《内经讲义》、《中药学讲义》、《伤寒论讲义》、《中医内科学讲义》……等十七种中医教材(前言)指出:“本教材取材于四部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历代名著的基本内容,并密切结合各个学院的教学和临证的实际经验,用现代语言尽可能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药学知识。”言明“四部古典医籍”的书名和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方法。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所以被奉为经典著作,根本在于它们的著作内容,是中医药学“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和可作为“法、训、遵守的准则”的典范书籍。相对于早四经而言,则谓之晚四经。
1.3 新四经

目前,四部经典说法比较一致和公认的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相对于上述两种说法而言,则称为新四经。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32:58 | 只看该作者
2 中医四小经典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四大经典之说,虽然是研习中医学术必读的“四大经典”,但因其文字古奥,寓理深邃,初学者实难以问津;即使是学过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的人,对如何进一步学习、钻研这“四大经典”,也感棘手。所以有些中医学者认为,首先必须从《医学三字经》(清·陈修园)、《药性赋》(撰著不详)、《汤头歌诀》(清·汪昂)、《濒湖脉学》(明·李时珍)这四部医籍入手。因为这四部医籍,医理浅显易懂,容易掌握和理解,是初学中医最方便、实用的教材,相对于四大经典而言,故有四小经典之称谓。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34:07 | 只看该作者
3 中医五大经典著作(五经)

世人有仿儒学之五经,遂创中医五经之说,即将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纳入经典范围。

明清时代,温病学进入成熟阶段。而这个时期温病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首推明末·吴又可《瘟疫论》、清·叶天士《温热论》和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它们皆为研究温病的专著。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35:23 | 只看该作者
4 中医九大经典著作(九经)

世人有仿儒学之九经者,遂有中医九经之称谓。依据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论断,中医经典仅有九部,即《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4]。主要是唐以前的重要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神农本草经》开本草学先端;《伤寒论》、《金匮要略》创立辨证论治,历来被视为医门之圣书;《中藏经》托名华佗所作,发展了脏腑学说;《脉经》出而立中医脉学;《针灸甲乙经》为首部针灸学专著;《黄帝内经太素》是第一部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著作,亦为医门重典。这九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5]。


[4] 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07
[5] 学苑出版社医药卫生编辑室.中医十大经典·出版者的话[M].学苑出版社,2008:首页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36:38 | 只看该作者
5 中医经典著作十三经


时贤成都张宾先生仿儒学十三经者,遂创中医十三经之说,发表在互联网《中医药论坛》等相关论坛,将中医经典汇总为十三部,即上述“九大经典”与“四小经典”。这十三部中医经典,包括了从基础到临床,从入门、普及到提高深造等具体、全面、系统、深化的内容和特点。与儒学十三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笔者以张宾先生的中医十三经为基础,稍加整理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复原为一,增入《温病条辨》。愚见认为中医十三经具体著作如下:


《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脉经》,《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与《温病条辨》。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38:31 | 只看该作者
6 中医经典著作十四经

《唐以前中医经典丛书·钱超尘序》云:“医学之经典,犹如学者之四书五经,地位尊崇,不可替代。在中医典籍中,能被尊为‘经典’者,除清季《温病条辨》外,皆在唐以前。《灵枢》、《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十四部经典之作,奠定了中国传统医药学基础,构建了中医学的框架,交相辉映,绵亘千古。这十四部重要著作,犹如布帛菽粟,不可须臾或离,在中医学传承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42:33 | 只看该作者
熊继柏《一名真正的名中医·十、谈读中医经典 重临证实践》说:

“我讲的读中医经典,是指的这四部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主要的四部书,这是一定要熟读的。如果你能读熟四部经典,理论基础就相当牢固了。当然,我们不可能把四部经典都通背……但是重点的东西要熟。所以我说要熟读中医经典,其目的就在于打好我们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是我讲分而论之,一定要读中医经典。


……合而言之-读中医经典要注重于临床实践,我们读中医经典的目的,不在于去搞表面功夫,不在于去夸夸其谈,不在于去做几场报告、去写几篇文章,而是在于指导临床、搞好临床。读经典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当一个好的医生。所以要注重落实于临床实践。”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45: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难经》释《内经》之疑难者乎?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传统观点认为,《难经》一书本于《内经》,是解释《内经》中之疑难者。如

明·王九思《难经集注·杨玄操序》:“《黄帝八十一难经》者,斯乃勃海秦越人之所作也……按黄帝有《内经》二帙,帙各九卷,而其义幽赜,殆难穷览。越人乃采摘英华,抄撮精要,二部经内凡八十一章。勒成卷轴,伸演其道,探微索隐,传示后昆,名为《八十一难》。以其理趣深远,非卒易了故也,既宏畅圣言,故首称黄帝。”

明·马莳《难经正义·陈懿德序》:“玄台之言曰:‘《内经》可以称经,而《难经》则以《内经》为难,其经之一字,正指《内经》之经耳,非越人自名其书为经也。’”

清·叶霖《难经正义·序》:“夫‘难’,问难也。‘经’者,问难《黄帝内经》之义也。”

清·丁锦《古本难经阐注·张序》:“《难经》者,《灵》、《素》之精华也。”《古本难经阐注·自序》:“《难经》者,扁鹊之所着(著)也。何为乎而名《经》?本于《内经》故名也,《内经》黄帝之《灵枢》、《素问》也。”

清·徐灵胎《难经经释·叙》:“《难经》,非经也。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古人书篇名义,非可苟称,‘难’者辩论之谓,天下岂有以‘难’名为‘经’者,故知《难经》非经也……惟《难经》则悉本《内经》之语,而敷畅其义,圣学之传,惟此为得其宗。然窃有疑焉,其说有即以经文为释者,有悖经文而为释者,有颠倒经文以为释者。”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前言》:“《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用问答的体裁,辑为八十一难。”

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关于《难经》书名的含义,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问难之‘难’(nan,发音为四声)。清·徐灵胎《难经经释·自序》说:‘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另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难易之‘难’(nan,音同男,二声)。唐·杨玄操《难经注·序》说:‘名为《八十一难》,以其理趣深远,非卒易了故也。’以上两种理解都有其代表性,从该书体例和文义分析,前一种说法似更符《难经》一书内容之本义。”


目前互联网《百度》词条云:“《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以上所论,妥否?愚见以为欠妥,何也?诚如清·徐灵胎《难经经释·叙》所云:“然窃有疑焉,其说有即以经文为释者,有悖经文而为释者,有颠倒经文以为释者。”虽有此说,但并未指出其所以然。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2:46:22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丁元力先生撰写“《难经》并非解答今本《内经》疑义之作”一文,发表于《中医文献杂志》2010年第3期,所言甚是。下面摘录其中重要之处,愿与读者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05:10 , Processed in 0.64799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