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虚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2:42:32 | 只看该作者
      虚劳病中见血虚证,临床表现每以心、肝血虚症状为主:
     其他藏也有血虚:脾血虚、肾血虚、肺血虚都有人讨论。
112
发表于 2015-2-9 13:31:0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2-9 10:34
我前面这一条,是为了探讨中医“血虚”这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以前我发过一个帖,为什么血虚只有心血虚、 ...

中医的血虚,阴虚就是指物质这部分的相对的缺乏较多,在脉象上以细脉为表现;先生说心血虚不是缺血了,那么它缺了什么?

点评

细脉,主血虚,也主阴虚,还主其他病症。歌诀(记不得什么歌诀了):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这里面是以血虚为多见,但还有许多病变。如果把血虚和血液物质减少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9 14:21
113
发表于 2015-2-9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2-9 13:31
中医的血虚,阴虚就是指物质这部分的相对的缺乏较多,在脉象上以细脉为表现;先生说心血虚不是缺血了,那 ...

细脉,主血虚,也主阴虚,还主其他病症。歌诀(记不得什么歌诀了):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这里面是以血虚为多见,但还有许多病变。如果把血虚和血液物质减少直接对应起来,就成“西化”思维了。

呵呵,西化倒也不怕,主要是咱们把中医认识问题的方法讲清楚,需要或者可以的时候,参入西化概念也可以。
中医的血虚,实际是指神和筋、目、甲、妇女病的一系列病变,也就是把这一系列病变的原因,归为一类。称为血虚。
这个来源知道了,是不是西医的贫血,是不是血液总量少了,都可以明确。比如,西医的贫血,和中医的血虚,很明显看出,是有交集关系。就是:一部分血虚证,符合西医贫血诊断。反过来也一样,一部分西医贫血病,用中医辨证,属于血虚。


点评

血虚,阴虚一定是细脉; 细脉却不一定是血虚,阴虚;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这三个问题,值得好好探讨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9 16:16
114
发表于 2015-2-9 16:16:2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2-9 14:21
细脉,主血虚,也主阴虚,还主其他病症。歌诀(记不得什么歌诀了):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 ...

血虚,阴虚一定是细脉; 细脉却不一定是血虚,阴虚;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这三个问题,值得好好探讨一下。

点评

“脾统血”一词,可能首见于明代《薛氏医案》:“心主血,肝藏血,亦能统摄于脾。”若是,统,有统摄之义,那就与心主的主,没什么区别。《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脾生血尚可,除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9 19:26
115
发表于 2015-2-9 16:20:45 | 只看该作者
肝血虚:甲爪错落,筋腱无力,睡中易醒,两胁不舒,略有畏冷。   左关脉略细,无力。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8:47:38 | 只看该作者
      [一部分血虚证,符合西医贫血诊断。反过来也一样,一部分西医贫血病,用中医辨证,属于血虚。]
===================================
      回复:
    个人认为, 这个认识非常正确。
117
发表于 2015-2-9 19:01:5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2-8 17:03
[能否由此探讨心主神与心气推动血液之间的关系?]
============================================ ...

中医的病因是由先天禀赋、心神志意和天地之气共同组成的,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之间肯定有联系,是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呔、苯基乙胺、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抑或其它物质作用,或由电脉冲形成的不占空间的数字结构作用,都有可能。能给人以启迪也是善莫大焉。
118
发表于 2015-2-9 19:16:51 | 只看该作者
hgfjkl 发表于 2015-2-8 19:56
很多人都不知道基本的病理反应是什么,就想研究说明中国古代治原理。
如,水肿时的水肿激素肯定是有病理性 ...

虽然,中医学养有待提高,但是,此见解却相当深刻,乃中医界的警世恒言。也就是说,中医界能做的就是把中医是怎么回事儿弄明白了,交给整个社会,由不同专业的科学家任意发展创新,中医将以一个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生。不过,传统中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单独存在,这是另一话题。
119
发表于 2015-2-9 19:26:07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2-9 16:16
血虚,阴虚一定是细脉; 细脉却不一定是血虚,阴虚;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这三个问题,值得好好 ...

“脾统血”一词,可能首见于明代《薛氏医案》:“心主血,肝藏血,亦能统摄于脾。”若是,统,有统摄之义,那就与心主的主,没什么区别。《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脾生血尚可,除非这个统就是生的意思。

中医的历史历经两千多年,有些所谓的发展可能就是个误读,即便真的是发展,也得仔细辨析清楚。从经典开始辨析,很有必要。
120
发表于 2015-2-9 20:0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9 21:02 编辑

脾统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9:19 , Processed in 0.0560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