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肾不纳气病案一例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4-8-12 16: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8-12 08:15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8-12 08:08
你真是狂妄至极,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这种好为人师,动辄盛气凌人的坏习气,已经表现的无以复加了!你要明白 ...

别激动,如果你答不了这些问题就回去学习一下,或者我教你.这是学术讨论,你给这个链接,再看看你写的病案,哪项是"肾不纳气"的主证?你自己的描述又是什么?
112
发表于 2014-8-12 16:28:30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16:13
别激动,如果你答不了这些问题就回去学习一下,或者我教你.这是学术讨论,你给这个链接,再看看你写的病案,哪 ...

罗兄好!
对于这种“肾不纳气”的认识,和医者甫一接触患者的的直觉以及感性认识有很大关系。那种感觉不太好描述,患者肯定也是语焉不详,而大夫明显有了那种感受,但不一定能够诉诸笔端,所以....
譬如呼吸动度轻浅、譬如欲吸而不入、譬如面色沉困等等,都有可能提示其病机,但要想明确写出来,可是要费很多笔墨的....
对于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老大夫,其病机认识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论坛交流,毕竟不是写法律文书,真的抠起字眼来,谁的案例也不过关。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6:30:56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08:13
别激动,如果你答不了这些问题就回去学习一下,或者我教你.这是学术讨论,你给这个链接,再看看你写的病案,哪 ...

你真是不可理喻,不懂装懂,还要摆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没工夫和你这个不学无术的狂人瞎耽误工夫,愿意胡搅蛮缠,哪你就自己玩吧。
114
发表于 2014-8-12 16:39:14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12 08:28
罗兄好!
对于这种“肾不纳气”的认识,和医者甫一接触患者的的直觉以及感性认识有很大关系。那种感觉不 ...

梁兄好!
我不是抠他字眼,“肾不纳气”的特点:动则气喘和呼多吸少应该具备吧!“肾不纳气”应有“肾虚”吧!你看他的病案,仅凭“自感呼吸不利,胸部及胃脘部憋涨,气息悬而不降,躺下后则越感不适,必须起立于室内游走,自诉痛苦不堪。” 就诊为“肾不纳气”,而且他这段描述乱七八糟,误导了后面的跟帖.梁兄临床高手,你凭这一案敢诊为“肾不纳气”,吗?

点评

罗医生看得仔细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2 18:12
115
发表于 2014-8-12 16:45:37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16:13
别激动,如果你答不了这些问题就回去学习一下,或者我教你.这是学术讨论,你给这个链接,再看看你写的病案,哪 ...

诉说病情尤以晚上较重,自感呼吸不利,胸部及胃脘部憋涨,气息悬而不降,躺下后则越感不适,必须起立于室内游走,自诉痛苦不堪......脉沉细

——————————————————————————

1、气息悬而不降。

这个“气息悬而不降”,肯定是医者综合了患者的描述后概括的,应该采信。

2、躺下越发不舒服。

躺下则气息尤其不容易下降,结合无气机上逆之实证,故而...

3、脉象沉细。

4、晚上重。

有这些表现,肾不纳气还是成立的。

请罗兄斧正
116
发表于 2014-8-12 18:12:40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16:39
梁兄好!
我不是抠他字眼,“肾不纳气”的特点:动则气喘和呼多吸少应该具备吧!“肾不纳气”应有“肾虚”吧 ...

罗医生看得仔细啊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8:37:38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08:39
梁兄好!
我不是抠他字眼,“肾不纳气”的特点:动则气喘和呼多吸少应该具备吧!“肾不纳气”应有“肾虚”吧 ...

罗先生说:“肾不纳气”的特点:动则气喘和呼多吸少应该具备吧!“肾不纳气”应有“肾虚”吧!这些话不无道理,但是那只是教科书上条文,而且是因为肺病缠绵,喘咳日久,肺病及肾而引起的症状,并不是原始的,发自肾脏本身的病症。罗先生一向藐视文字医,原来也是很迷信书本的啊!至于说应该有“肾虚”的典型症状出现,诸如腰膝酸软,咳则遗溺,肢冷面青,语怯神疲,那就是连一年级的医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了!真正的发自肾脏本身的,原发的肾不纳气,你大概就没有见到过,或者见到了你也不认识,被你忽视掉了。书本上的学问固然珍贵,但是来自临床实践的真实体会,还是需要悉心磨练的啊。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先生,你明白吗?
118
发表于 2014-8-12 18:4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8-12 20:16 编辑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11:31
王教授你好!
千秋雪这个病案本身就不规范,且他的诊断也是错的,他忽悠大家了


      罗先生好!
      中医诊病就是这样,一人一个观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出在中医理论本身没有统一,经常出现自相矛盾。所以,十个中医十个方。
119
发表于 2014-8-12 18:52:3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8-12 13:27
王教授您好,这是一个门诊病历,患者后来未再出现,所以不好告知后来详情。也许是痊愈了,不需要再来;也 ...

      谢谢千先生回复!
    这个结果与我猜测的基本一致。
    前几日出于义愤,出言不恭,还望见凉。
120
发表于 2014-8-12 19:40:34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11:31
王教授你好!
千秋雪这个病案本身就不规范,且他的诊断也是错的,他忽悠大家了

一个表证里证都分不清的人还敢大言不惭的到处指责这个那个?真是至厚无敌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4 03:47 , Processed in 0.09477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