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9-3-11 21:28:5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1 09:20pm 发表的内容:
是么?不过我真没读到过您的文章。我也是发在《医学与哲学》了。
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啊,呵呵
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同样的结论,意义更大。
你的书稿我不会外出,请放心。
112
发表于 2009-3-11 21:43:37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粘膜免疫系统(MIS)
    粘膜免疫系统(MIS)是广泛分布于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组织,在肠粘膜、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以及扁桃体和阑尾等部位均可见。粘膜免疫系统包括“结构组织”和“弥散组织”。“结构组织”主要见于肠道淋巴组织和支气管淋巴组织,“弥散组织”是指广泛分布于粘膜固有层中的活化B细胞、浆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等。这些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粘膜免疫功能。广泛分布于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可以把任何部位侵入的病原体局限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同时淋巴细胞在体内的不断循环使全身的免疫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引起炎症的全身反应。粘膜免疫系统根据所在的器官分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腮腺、泪腺、乳腺处的淋巴组织等。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包括粘膜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固有层内散在的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覆盖在淋巴小结圆顶表面的上皮,称滤泡(或淋巴结)相关上皮(FAE),滤泡相关上皮(FAE)内最重要并具特征性的细胞是膜上皮细胞(M细胞),该细胞可将肠腔内的大分子物质转运到淋巴小结,故认为FAE是肠淋巴组织进行免疫应答的诱导部位。消化管粘膜的淋巴小结普遍存在于固有层内,其存在方式有两种:孤立淋巴小结与集合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主要分布于扁桃体、回肠和阑尾等器官,其中回肠淋巴小结又称PP。PP由淋巴小结及其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聚集形成,含有PP处的粘膜呈圆顶状隆起,无绒毛及肠腺,但是有膜上皮细胞(M细胞),M细胞可将肠腔内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从肠腔转运到下面的淋巴小结,实验证实,回肠集合淋巴小结表面的M细胞,能将天然铁蛋白和印度墨汁的碳粒转运到下面的淋巴小结内;BALT的M细胞也可内吞天然铁蛋白。M细胞内吞抗原物质并以小囊泡形式转运给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可能迁出上皮进入固有层,并可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被抗原致敏的T细胞可迁移至肠外淋巴组织,发育成熟后重新分布于肠固有层和上皮内,其中辅助性T细胞参与B细胞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的过程。固有层中的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结内进行增殖,然后经淋巴、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最后抵达小肠粘膜固有层,分化为分泌IgA的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IgA称为分泌型IgA(sIgA),sIgA与血清中的IgA不同,sIgA可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到肠腔中。sIgA可粘附于肠腔内的抗原分子上,限制其吸收,还可降低微生物在上皮细胞表面的黏着,中和病毒,限制细菌繁殖,通过免疫清除作用保护肠粘膜免受病原体的侵袭。被肠道抗原致敏的B细胞还可以循一定的途径转移到其它粘膜组织如乳腺、支气管粘膜、泌尿生殖道粘膜、结膜、中耳等。有人将肠粘膜和上述其它组织内由分泌型IgA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共同粘膜免疫系统。也就是说,当肠道粘膜受到抗原攻击时,由分泌型IgA介导的免疫应答不仅表现在肠粘膜上,而且还可能表现在其它粘膜组织,反之亦然。用这个理论说明肺与大肠相表里有一定道理,而且从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来看,呼吸系统是由消化管前端向腹侧突出一个囊状物而发育、形成的,呼吸系统与消化管是同源器官。大肠也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肺与大肠的关系比其它粘膜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共同粘膜免疫系统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找到了物质联系及理论依据。例如动物体细菌性抗原从肠道吸收后可在乳腺产生特异性IgA,在支气管致敏的细胞可游走至肠粘膜固有层,鼻咽部接触的某抗原可以同时在直肠、呼吸道、阴道产生IgA和IgG。GALT的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中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最多。固有膜中的B细胞70%~80%可以产生IgA,15%产生IgM,2%产生IgE,但缺乏产生IgG的细胞。
    近年来认为,M细胞只是将抗原完整地传递给PP内的抗原呈递细胞(APC),肠粘膜中的巨噬细胞、B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它们可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并为T淋巴细胞活化提供信号,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产生细胞因子,如IL-2、IL-4和干扰素等,这些细胞因子就会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不适、头痛等非特异临床表现。如果病原体仅只侵及粘膜表面,只引起表面粘膜的变性、坏死,仅有非典型临床表现,这就是卫、表-前驱期、感冒证态。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某些既能够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又能够引起肠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胃肠炎、冠状病毒性肠炎、流感病毒性肠炎等),其病原体都只侵犯粘膜的上皮细胞层,一般不形成病毒血症,所以称为表证或卫分证。因此,表证或卫分证是以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主也可以出现消化道症状,通常称为胃肠型感冒,它们的病变部位在粘膜的上皮细胞层。MIS为胃肠型感冒的机制之一。
113
发表于 2009-3-11 21:52:3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现代对于疾病的认识: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疾病就是自稳态失衡。
     中医证的本质属于系统论中的“状态”,我称之为:病理状态。
     这些重要概念,我们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114
发表于 2009-3-11 22:15:07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9/03/12 09:11a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1 09:43pm 发表的内容:
所以,共同粘膜免疫系统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找到了物质联系及理论依据。
呵呵,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115
发表于 2009-3-12 10:36:1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中医现代化搞了几十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到今天,却出现了困惑。正如周东浩书中说的:一些人提出“废医存药”之说,另一些人认为中西医学具有“不可通约性”,更多的人则处于彷徨和困惑之中。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
    我不赞同中医现代化这个提法,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不清楚,而且容易误认为西化,科学化。中医现代化搞了几十年,实际上就是以西方科学、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失败了,所以,科学家感到困惑!我推出中西医融合这个概念比较确切。
    【 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全世界论坛上,杂志上,专家、科学家、政府官员发表了无数意见与理论,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东西方文化、中西医的差别其本质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答案十分明确: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本质是古代封建文化,西方文化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现代社会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的社会,社会主义文化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欧洲和西方没有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与融合问题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剧烈的发生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呢?
    两个原因:
    1 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及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文化逐步完成了对于封建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但是,欧洲文化包括科学、哲学、人文、艺术直至马克思的学说没有能力接触优秀的中国文化,没有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 中国社会发展与欧洲社会发展的时间差。(在中西医融合观中有专门论述)。
    环地中海沿岸是奴隶社会的典范,中国是封建社会的典范,环大西洋沿岸是资本主义的典范,从现在起,环太平洋地区成为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中心。
    现在的中国存在着母系原始社会、农奴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所有文化形式,这就是现代中国的现状。
    正确认识这个现状,我们就不困惑了!
    要真正清醒,还需要知道:1系统的进化是包容、涵盖与扬弃;2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待续)
   
116
发表于 2009-3-12 11:59:5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采用 “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中医方法为核心,结合西医方法”的新观念来研究中医,还需要建立一些新的观念。
     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等层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低层次来了解高层次呢?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同层次来了解同层次,然后再发现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呢?
    而所谓中医现代化,就是要使中医成为独立于当代科学之林的,具有复杂性特色的,与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相协调的,开放、发展和包容的医学。中医现代化应该具备六个关键词:复杂(性)、独立、协调、开放、发展和包容。
    为了使中医成为协调的、开放的、发展的和包容的医学,则中医与相关学科在学科交叉之处应该是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用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1)语言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用;(2)理论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用;(3)方法可沟通、可解释和可运用。
    以语言而论,在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术语,因此,我们实际上面对三套语言:中医语言、西医语言和系统科学语言,这些语言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轻易废弃。中医现代化不是要取消中医语言,而是要使中医语言在学科的交叉之处可以与西医语言、系统科学语言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
    理论与方法也是一样,在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不能轻易废弃。中医现代化不是要取消中医的理论与方法,而是要使中医的理论与方法在学科的交叉之处可以与西医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
     通过中医、西医、系统科学在学科交叉之处的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就可能促进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医的现代化,从而使中医成为独立于当代科学之林的,具有复杂性特色的,与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相协调的,开放、发展和包容的医学。
===========================================================================
     1    【采用 “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中医方法为核心,结合西医方法”的新观念来研究中医,还需要建立一些新的观念。】
     我用“中西医融合”代替文中的【中医现代化】。
     中西医融合,不是“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中医方法为核心,结合西医方法”,而是使用系统论这个方法,帮助完成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不能以系统论为指导,也不能以中医或者西医为核心。不是【研究中医】,而是中西医融合。中西医融合自然产生新的概念,形成概念体系之后,才能形成新的理论体系,这就是证态理论体系。
     2   【 通过中医、西医、系统科学在学科交叉之处的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就可能促进中医、西医和系统科学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医的现代化,从而使中医成为独立于当代科学之林的,具有复杂性特色的,与现代医学、系统科学相协调的,开放、发展和包容的医学。】
     显然,作者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或者说,还没有找到完成这个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证态理论体系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
      “证态”只有两个字,但是他已经承载了中医、西医、系统论三者的基本概念的融合。“证”是中医的基本概念,甚至于是原基概念;病理是西医的基本概念,是西医疾病的本质;状态是系统论中的基本概念。
      【我们实际上面对三套语言:中医语言、西医语言和系统科学语言,这些语言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在的逻辑关系,】证态理论体系可以实现【使中医语言在学科的交叉之处可以与西医语言、系统科学语言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用中西医融合观的说法,就是通过证态理论体系,中医的概念可以在西医的理论体系内流易,同理,西医的概念通过证态理论体系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之内通行无阻。
在论坛上,我已经不止一次地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症状与体征,各种西医检查报告都是系统状态(证态)的变量,判断系统处于什么状态的那一组变量就是诊断标准。
     我不认为这是中医现代化,这是中西医融合。

117
发表于 2009-3-12 12:29:08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1 09:24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
         医学与哲学,1999;20(11):51-52
     
    1、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最古老的医学联系
...
并不是“几乎完全相同”么,而是不很相同。
您这样说,吓了我一大跳。背上“抄袭”的罪名我可就惨了,呵呵
118
发表于 2009-3-12 12:35:45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3/12 11:59am 发表的内容:
采用 “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中医方法为核心,结合西医方法”的新观念来研究中医,还需要建立一些新的观念。
     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等层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低层次来了解高 ...
各人都钟爱自己的概念,这无所谓。“证态”、“中西医融合”我没感觉什么,无论论坛上还是现实中提倡此道的大有人在,我欣赏的是您在伤寒论解读中从中西医比较的角度作了些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119
发表于 2009-3-12 15:18:4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2 00:29pm 发表的内容:
并不是“几乎完全相同”么,而是不很相同。
您这样说,吓了我一大跳。背上“抄袭”的罪名我可就惨了,呵呵
    读了你的书,增加了我中西医融合的信心,我看到了同行人,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从不同的道路走到一起,从不同的方面得出几乎相同的结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如果你真的是抄袭,我还真的高兴不起来!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3月12日 03:29pm 时添加 -=-=-=-=-
     当然 我们的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才是正常的。完全相同就麻烦了。我这篇文章的底稿曾经发表在37度医学网上,曾经被剽窃、抄袭过。
120
发表于 2009-3-12 16:02:1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期——中西医融合观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12 00:35pm 发表的内容:
各人都钟爱自己的概念,这无所谓。“证态”、“中西医融合”我没感觉什么,无论论坛上还是现实中提倡此道的大有人在,我欣赏的是您在伤寒论解读中从中西医比较的角度作了些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伤寒论现代解读》是在中西医融合,形成证态概念之后完成的。通过这本书,我要表达的是:证态理论能够完成中西医融合,通过证态概念体系这个中介,可以把中医的概念、理论转换为西医的概念与理论。实现使中医语言与西医语言、系统科学语言相互沟通、相互解释和相互运用的目的。
      先生欣赏的是产品,而不是制造产品的工艺流程(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3:05 , Processed in 0.05250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