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和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本周五晚上(2020年5月29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的清热解毒药:鸦胆子、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熊胆、白蔹、白鲜皮、漏芦、山慈姑等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临床应用本类药物,必须根据热毒证候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药物,发挥各个清热解毒药的特点。还应根据病情需要作适当配伍。如热毒邪气在于血分者,当配伍清热凉血之品;挟湿者当配伍燥湿或利湿药物等等。对于虚人可配伍适当的补益药以固护正气。总之宜随证配伍,以提高疗效。
希望曹老师及各位同道给予批评指证。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北京刘云双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的鸦胆子、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熊胆、白蔹、白鲜皮、漏芦、山慈姑等有关内容。
中医认识中药,是一个一个品味出来的,逐渐积累,年深日久,积少成多,从神农尝百草,到《本草纲目》,以及到《中华本草》的编撰,收载的药物越来越多,从三百六十五到一万多种,分类方法也不相同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逐渐到按照根茎叶花果草木虫鱼等自然分类方法,越来越精细。
但是,一般的临床医生,只使用几十种,或者几百种药物;中药太多,不容易掌握。
因此,《中药学》按照“功效”分类,尽管有很多“跨类、跨界”的药物,不容易记住,或者容易混淆,但是,毕竟方便记忆,也方便比较,更方便互相取代。
很多时候,药房没有某个中药,临床医生很容易就可以换一个,这真是“大开方便之门”,有利于治病救人。
当然,按照功效分类中药也有利有弊,弊处就是容易忽略同类药之间的差异,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中药治病,医生需要认真学习、体会的内容非常多,每个人很难达到全知全能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