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22:15: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5月2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辽宁中医药大学张存悌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阴阳辨诀的重大意义>,与大家一起学习火神派是如何认识阴阳的。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辽宁中医药大学张存悌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阴阳辨诀的重大意义>,与大家一起学习火神派是如何认识阴阳的。

       扶助阳气是中医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关键是针对的病人一定是阳虚之人;扶助阳气的方法很多,不单单是喝药。

       医生行医治病,药物的四气五味都会用,才能组合成安全、有效的方子。

如果,有的医生只会用附子干姜,并且美其名为“火神”,这样的医生估计不会有。

火神,他会行云布雨吗?

假如,经常行云布雨,则火神这个名字有问题;

如果,不会行云布雨,则这个神的作为有问题。

因此,我听了火神这个近年流行的名词,总觉得有很多不妥,请大家注意为好。
1172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21: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0年5月27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42讲_ 心肝肾病的辨证治疗

       邓铁涛先生说:“发热性病的极期和后期,除了上述血分病变之外,往往邪热可以伤及心与肝肾,而出现三脏的病变。分别介绍其证治如下。”

吴鞠通说:“热证七、八日,脉微小者,邪气深入下焦血分,逼血从小便出,故溲血;肾精告竭,阴液不得上潮,故口中干;脉至微小,不惟阴精竭,阳气亦从而竭矣,死象自明。”又说:“血从上溢,温邪逼迫血液上走清道,循清窍而出,故以银翘散败温毒,以犀角地黄清血分之伏热,而救水即所以救金也。

        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祝贺武宁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老热病研究》,讨论了外感热病过程之中有关心肝肾病的辨证治疗问题。

      

        热病而出现心肝肾的见证,往往病情深重,变化多端。

一、热盛引动肝风

邓老说,患者高热,头晕胀痛,肢厥,狂乱,手足抽搐,瘛疭,甚至角弓反张,舌红,苔燥而干,脉弦数或数实这是风温可春温病热盛引动肝风所致。治法:宜清内热熄肝风。处方:羚羊钩藤汤。

二、肝肾阴伤

邓老说,患者身热面赤,手足心热于手足背,口干舌燥,或神倦耳聋,舌绛苔少,脉虚或虚大。这是热久伤及肝肾阴津,邪少而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法:宜滋阴养肝以治虚热。

处方:复脉汤加减

三、心脉虚损

邓老说,正气与病邪搏斗之后有时邪气已去,正气内虚。如出现心悸明显,脉结代。这是心阳不振,心血亏损所致。治法:宜通阳养血。处方:用炙甘草汤。

邓老说,病邪已退,而见精神萎靡不振,或躁烦,肢厥,汗出,或腹泻,舌淡,脉微细。治法:宜温壮元阳。处方:用四逆汤加炙百会、神阙。

疾病由阳热亢盛之证,突然转化为虚寒,为翻天覆地的转化,我们称之为“突变虚寒”,就是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外感热病,不能只想到“存阴液”,更不能只知道有“灰中有火”的告戒,而不了解还有阳证转阴的变化,一切应当根据临床证候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中医的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所说的感染性休克,以及传染病后期循环、呼吸衰竭的有关学说,也印证了中医外感热病理论辨证论治特色的真实性、正确性。因此,热病极盛之后,可以转为阳气衰微的里虚寒证,临床上是常可以见到的,张仲景三阴死证温里回阳救逆之法不可丢,章次公先生用六神丸抢救患者也是此义。

外感与内伤病证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外感可以转为内伤。张仲景《伤寒论》的许多方药,都被借用在《金匮要略》之中,可以说明这一点。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就变成了在内伤杂病之中常用的小建中汤,桂枝汤的许多加味方剂都是内科杂病的良方。补中益气汤虽然是治疗中气虚损的常用方剂,其四时加减法,有许多都是治疗四季的外感病。因此说,外感、内伤其证候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不是永不调和的、互相对立的东西。
1173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21:4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0年5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王好古一一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王好古,今天晚上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王好古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中关于阴证内容,包括阴证学说的渊源、阴证的范畴、阴证的病因病机、阴证的诊断与鉴别、阴证的治疗预后和转归。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王好古一一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2》。
         王好古之前,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的学术体系,人们重视其外感热病的实热证,对于三阴证的阐发比较少。
王好古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虽然很多,他也是一个临床大家,治病和用药都很有特色。
         有关阴证的形成,既可以直中三阴,为阴寒实证;也可以是由外感热病的实热证转化而来,我认为这是“突变虚寒转为内伤”的内容。
        这是外感与内伤虚损,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复杂问题。

1174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21:48:31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和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本周五晚上(2020年5月29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的清热解毒药:鸦胆子、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熊胆、白蔹、白鲜皮、漏芦、山慈姑等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临床应用本类药物,必须根据热毒证候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药物,发挥各个清热解毒药的特点。还应根据病情需要作适当配伍。如热毒邪气在于血分者,当配伍清热凉血之品;挟湿者当配伍燥湿或利湿药物等等。对于虚人可配伍适当的补益药以固护正气。总之宜随证配伍,以提高疗效。



     希望曹老师及各位同道给予批评指证。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北京刘云双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的鸦胆子、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熊胆、白蔹、白鲜皮、漏芦、山慈姑等有关内容。

     中医认识中药,是一个一个品味出来的,逐渐积累,年深日久,积少成多,从神农尝百草,到《本草纲目》,以及到《中华本草》的编撰,收载的药物越来越多,从三百六十五到一万多种,分类方法也不相同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逐渐到按照根茎叶花果草木虫鱼等自然分类方法,越来越精细。

    但是,一般的临床医生,只使用几十种,或者几百种药物;中药太多,不容易掌握。

因此,《中药学》按照“功效”分类,尽管有很多“跨类、跨界”的药物,不容易记住,或者容易混淆,但是,毕竟方便记忆,也方便比较,更方便互相取代。

很多时候,药房没有某个中药,临床医生很容易就可以换一个,这真是“大开方便之门”,有利于治病救人。

当然,按照功效分类中药也有利有弊,弊处就是容易忽略同类药之间的差异,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中药治病,医生需要认真学习、体会的内容非常多,每个人很难达到全知全能的境界。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1: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5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节伏羲建立八卦哲学体系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而深感自豪。溯本求源,考古发现的龙虽然有六七千年以上,但是文字记载的龙却源自女娲、伏羲神话。中医学充分继承了龙的精神,把五脏六腑,十四经络、三焦出入,都赋予了理想的成分。伏羲继承母系社会的文明成果,成为天下的统领,他善于观察,经过细心揣摩天地之间万物的特点而发明了八卦哲学体系,提出天地人相关,不断发展变化的学说。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

         第三节炎帝尝百草后世传《本经》炎帝神农氏首先发明农业耕作的工具耒耜,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人民的体质。形成了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也是养生的文明,因为农业文明是一个“生成论”的文明,而此前的渔猎文明是“构成论”的文明。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zydzh

       祝贺衡水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学习了《中医大智慧》关于伏羲建立八卦哲学体系以及神农尝百草的有关内容。

         《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包羲氏就是伏羲氏,他继承母系社会的文明成果,成为天下的统领。他比女娲更善于观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他研究的对象,连鸟的羽毛花色,兽类的行走印迹都不放过。他经过细心揣摩,发明了八卦哲学体系,提出天地人相关,不断发展变化的学说。八卦与阴阳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的学者说:“《易》以道阴阳”,或者说:“一阴一阳之谓《易》”。

八卦是哲学,阴阳也是哲学。哲学就是智慧之学。

《易经·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可见神农氏是伏羲之后崛起的一大文明,其特征是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神农氏的主要贡献是“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神农氏首先发明农业耕作的工具耒耜,为播种农作物而翻起土地,提高了农业种子的出芽率,有利于农作物的成活与提高收成,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发明。神农氏不把这个技术据为私有,而是“以教天下”,大力推广,带来了农业的丰收,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了人民的体质。

《神农本草经》之中记载的很多中药,按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味药物都记载出产于哪里,这就是所谓的“道地药材”。比如祁州的艾叶、白术等被中医界当作地道药材,至今安国药市仍然是全国中药最大的交易市场之一,安国的药王庙来历也很悠久,据说起源于汉代。
1176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11:06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5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常见中医心理养生------第三节中医个体心理保健之稚阳期(2-14岁)保健、成阳期(14-30岁)保健、盛阳期(30-50岁)、衰阳期(50岁至天年)保健等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个体心理保健之稚阳期(2-14岁)保健、成阳期(14-30岁)保健、盛阳期(30-50岁)、衰阳期(50岁至天年)保健等内容。
       《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非常重要。
贵阳贱阴,是《易经》《内经》的主导思想,但是《老子》与此相反,主张“知其雄守其雌”,柔弱克刚强,看似相反,其实都是重视生命自身的规律。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根,不相分离。因此,《素问》用肾气衡量人的生长情况,肾寄水火,有元阴元阳;心有离火,也有真阴。
坎中满,离中虚。
阴阳互相依存,都很重要。


117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21:12:5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6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喘门》。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人有偶感风寒,一时动喘,气急抬肩,吐痰如涌,喉中作水鸡声,此外感非内伤也。

      2,人有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者,此气虚而非气盛也,乃不足之症。

      3,人有七情气郁,结滞痰涎,或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痞满壅盛,上气喘急,此内伤外感兼而成之者也。

      4,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此汗出亡阳,本是不救之病,而吾以为可救者,以久嗽伤肺而不伤肾也。

      敬请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宁晋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喘门》,分析了4个病例。

1,人有偶感风寒,一时动喘,气急抬肩,吐痰如涌,喉中作水鸡声,此外感非内伤也。

       外邪闭肺,不宣而喘。

陈士铎说,方用平喘仙丹∶

麦冬(五钱)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芩(一钱) 山豆根(一钱) 射干(一钱) 白薇(一钱) 乌药(一钱) 苏叶(八分) 茯苓(三钱)水煎服。一剂喘平,再剂全愈,不必三剂也。

盖外感之喘,乃风寒之邪,从风府而直入于肺,尽祛其痰而涌塞咽喉之间,看其病势似重,然较内伤之喘大轻也。平喘仙丹专消肺邪而不耗肺之正,顺肺气而不助肺之火,故下喉即庆安全也。

此症用止声汤甚神。

麻黄(一钱) 天门冬(三钱) 桔梗(三钱) 甘草 茯苓(各二钱) 山豆根(八分) 射干 陈皮 半夏  青黛(各一钱)水煎服。一剂愈。



2,人有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者,此气虚而非气盛也,乃不足之症。

      肾虚不纳气而喘,陈士铎说,方用定喘神奇丹∶

人参(二两) 牛膝(五钱) 麦冬(二两) 北五味(二钱) 熟地(二两) 山茱萸(四钱)作汤煎服。一剂而喘少止,二剂而喘更轻,四剂而喘大定。

此方人参宜多用,不用至二两则不能下达于气海关元,以生气于无何有之乡。非用牛膝不能下行,且牛膝能平胃肾之虚火,又能直补其下元之气也。麦冬益肺金,非多用则自顾不暇,何能生汪洋之水,以救燎原之炎耶!人喘则气散,非五味子何以能收敛乎。用熟地以益肾中之水也,肾水大足,自不去泄肺金之气,然非多加则阴不能骤生,而火不可以遽制。又益之以山茱萸,以赞襄熟地之不逮,自能水火既济,而气易还元也。

此症亦可用参熟桃苏汤。

人参 熟地(各一两) 破故纸(五分) 茯神 麦冬(各五钱) 胡桃(一个) 生姜 苏子(各一钱)山萸 巴戟天(各二钱)水煎服。



3,人有七情气郁,结滞痰涎,或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痞满壅盛,上气喘急,此内伤外感兼而成之者也。

         外感内伤,肺气不利作喘,陈士铎从肝胆论治,活法巧治,令人敬佩。

陈士铎说,方用加味逍遥散治之。

白芍(五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苏叶(一钱) 半夏(一钱) 浓朴(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痰气清,再剂而痰气更清,四剂而喘急自愈。病成于郁,治郁而诸症安得不速愈哉!

此症用苏叶破结汤亦神。

白芍 茯苓(各五钱) 半夏(二钱) 苏叶(三钱) 甘草(一钱) 枳壳(五分)水煎服。一剂气通痰清矣,二剂全愈。



4,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此汗出亡阳,本是不救之病,而吾以为可救者,以久嗽伤肺而不伤肾也。

        久咳伤肾,气虚欲脱。陈士铎说,方用生脉散∶

麦冬(一两) 人参(五钱) 北五味子(二钱)水煎服。一剂而喘定,再剂而汗止,三剂而痰少,更加天花粉二钱,白术五钱,当归三钱,白芍五钱 再服十剂全愈。生脉散补气之圣药也。补其肺气,自生肾水矣。肾得水而火不上沸,则龙雷自安于肾脏,不必又去补肾也。以视伤肾动喘者,轻重不大相悬殊哉!

此症用归气汤亦妙。

麦冬(三两) 北五味(三钱) 熟地(三两) 白术(二两)水煎服。一剂而汗止,十剂全愈。
117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22:01: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6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韩世明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伤寒论气化理论讲解>,与大家一起学习伤寒气化理论的相关内容。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韩世明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伤寒论气化理论讲解>。

       气化是中医学认识人体机能、生命过程、病理转化、治疗原理很重要的思想,是独特的中医理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先是为防治外感热病提供的六经辨证体系,这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按日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再把患病的日期作为疾病过程之中的决定作用,而且补充了三阴死证的证候和治疗;并且把《汤液经》六合辨证治疗的方剂引进来,加以改头换面,成为112个方剂的体系。

        后人认识张仲景的方证,用三阴三阳、五运六气、开阖枢,标本中气等学说进行探讨,虽然看似众说纷纭,但是都是用中医思维进行解读,因此,都是可以互相包容,一通百通的整体。
1179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22:2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0年6月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第五讲: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邓铁涛先生结束了土改工作队的工作之后就回到了广州,那是在1954年,这一年,也正是毛泽东主席纠正卫生部歧视中医错误做法的开始,全国各地正在传达和贯彻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很多老中医纷纷站出来表态,欢庆中医的真正解放,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中医对于卫生部改造中医的政策都有怨言和不满情绪,不好发泄,这个时候呢,才得到了正常的宣泄。

       刚刚解放的时候,邓铁涛先生知道了余云岫在上海召开所谓“处理旧医问题座谈会”,还是要改造中医,取消中医,他就写了批驳的文章,发表在1950年《广东中医药》杂志的创刊号上。

      建国初期,仍然延续了国民党政府对于中医的错误认识。当时改造中医的思想是得到卫生部一部分领导人支持的。

     1949年9月1日,余云岫等召集一部分热心消灭中医的人士,在上海“百老汇大厦”参加军委会卫生部巡视组的座谈会,就“及时”地抛出了他们歧视中医、限制中医,进而取消中医的政策构想,和必要的实施步骤。同年9月25日,宋大仁再次邀集座谈会,与余云岫等一起,炮制出《处理旧医问题的方案》,向卫生部建议实施。这就是“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案第二辑”提案第四零六号。

      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以所谓“除旧布新”为幌子,把中医当作旧医,说什么“旧医的学问是神话、古典哲学、占星术、观念论、主观唯物论、和庸俗经验的什件儿。所以绝不能吸收在新民主主义体现的政教之下,当然非完全革除不可。”

      余云岫等人希望凭借这一条所谓的判词,一下子就把中医定位在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被动地位,就属于必须清除的旧势力了。他们为了消灭中医,还强行把中医与中药相分离,说什么“革除旧医学,就要发生二种问题,就是在现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所谓中医’和他们作为治病工具的‘国药’。国药有治病的功效,谁也不能否认。因此,反对革除旧医学的人们,把国药当做抵抗堡垒,将医药混同一起,以为方药有治病功效,就是旧医的诊疗疾病有实力,也就可以证明旧药(医)学说不是虚玄,而有实性反应的,以达到‘旧医不可革除’的结论。”

历来反对中医的人,都不承认中医理论对于中药应用的指导作用。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z

    祝贺刘敬章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的“为新中医教育出任教职”。

    邓铁涛先生历经旧中国排斥、取消中医的磨难,建国后参加了土改工作队的工作,见证了乡下缺医少药的现实困难,回到了广州,中医政策发生了变化,毛泽东主席纠正卫生部歧视中医错误做法,一个中医复兴的过程逐渐展开,邓老到了学校,担任教学工作。1956年国家成立四所中医学院,广东中医学院位列其中,可谓“得其人”。

邓铁涛先生认为,中医高等教育离不开好的教科书。为了实现他内心的这个想法,邓铁涛先生在学术书籍的编写上一直笔耕不辍。他在成为一个医生的之后,尤其是在成为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之后,长期担任教务主任,后来又成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邓铁涛先生始终注重中医教材的编写工作。从第一版全国统编中医院校教材开始,邓铁涛先生就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先后承担过《中医诊断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对中医各有关学科的建立、发展和提高以及各门课程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力量。



1999年,由各领域的专家任主编的《中国现代科学全书》开始组织编写工作,对20世纪我国科学发展情况进行回顾,邓铁涛先生被聘为该全书《中国现代科学全书·医学·中医诊断学》的主编。邓铁涛先生组织弟子们认真编写,于2000年3月由长春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邓铁涛先生和靳士英等几代人的努力,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从无到有,已经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重点课程,在全国中医药高校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影响。
1180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22:2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0年6月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王好古一一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3》。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王好古,今天晚上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王好古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中关于发展药性理论、宏扬仲景学术、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内容。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宁晋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之中关于元代著名医学家王好古的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发展药性理论、宏扬仲景学术、对后世医学影响的有关内容。



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癍论萃英》、《汤液本草》等书,其中《阴证略例》为其代表作。《阴证略例》为专门论述阴证的专著。据王氏自序,成书于公元1232年。作者鉴于“伤寒古今为一大病,阴证一节,害人为尤速”,“阳证则易辨而易治,阴证则难辨而难治”,因而撷取前贤有关阴证论述,并参以己见,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面对阴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发,旨在阐明伤寒阴证的危害及温阳的重要性。该书最早被收入元代杜思敬《济生拔粹》中;至清,陆心源根据钱遵王(曾)所藏的旧抄本,刊入“十万卷楼丛书”。

陈修园《医书五十四种》及《中国医学大成》都分别有载录。从版本内容看,元版较之清版,多有“阴证发黄”、“阴证发斑”及一例医案。 据《阴证略例》麻信之序,王氏门人有皇甫黻、张沌、宋廷圭、张可、弋彀英五人。

《癍论萃英》成书于公元1237年,本书语简意赅,对癍疹治疗及与疮疹辨别有独特见解,所立方剂颇切临床实用。《医垒元戎》成书于公元1291年,鉴于仲景而后,伤寒、杂病分为两科,医工愈学愈陋,愈专而愈粗之弊,遂祖述仲景之制,参以易水、东垣之法,发明伤寒、杂病证治之要义,寄望学者融会贯通。本书载方1035首,既注重采摭前贤之用药心法,亦不乏化裁古方之自出机杼者。

《汤液本草》初稿成于公元1298年,至公元1308年定稿。主要阐述药物治病机理、用药要点及炮制等内容。对张元素、李东垣药学理论进行了阐发,反映了金元时期药物学理论发展成就。《此事难知》刊于公元1308年,系编辑其师李杲之医论,包括脏腑、经络、气血、营卫、诊法、病因病机、天人相关、治法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6:33 , Processed in 0.0517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