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161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2:06:26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5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常见中医心理养生------第二节中医心理养生常用方法及中医个体心理保健之胎孕期保健、变蒸期保健两部分内容,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
          她主要讲述 了《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养生个体心理保健之胎孕期保健、变蒸期保健两部分内容。

         中华文化重视血脉相传,也叫“接续香火”,又叫“孝道”,因此,格外珍惜后代的培养,从坐胎之时,就可以注意优生优育,胎教的内容很多,养心,是养生的重要手段。
出生之后,也需要继续重视心理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是手段。
也就是,从胎儿发育到出生成人,都离不开心理培育,用心呵护,逐渐成长起来。
1162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22:11:5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5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咳嗽门》。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人有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后浊,畏风畏寒,此风寒入于皮毛,肺经先受之也。

      2,人有风寒已散,而痰气未清,仍然咳嗽气逆,牵引腰腹,俯仰不利,人皆谓必须治痰之为亟矣。然而治痰而痰愈多,嗽愈急、咳愈重者何也?盖治痰之标,而不治痰之本耳。痰之标在于肺,痰之本在于肾,不治肾而治肺,此痰之所以不能去,而咳嗽之所以不能愈也。

       3,人有久嗽不愈,用补肾滋阴之药不效,反觉饮食少思,强食之而不化,吐痰不已者,人以为肺经尚有邪留于胃中,而不知乃脾胃虚寒不能生肺,使邪留连于中脘而作嗽也。

       4,人有咳嗽,长年不愈,吐痰色黄,结成顽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用尽气力始得吐出于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

      欢迎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咳嗽门》,分析了4个病例。

      1,人有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后浊,畏风畏寒,此风寒入于皮毛,肺经先受之也。

        外感风寒,既伤皮毛也伤肺气,并且伤寒就是热病,不是寒病。

陈士铎说:“不可重用寒凉以抑其火,亦不可多用燥热以助其邪,用和解之法为最妙,如甘桔汤、小柴胡汤是也。”治疗从脾胃和肾入手,真是卓然独识,先得我心。

陈士铎说,方用善散汤∶

麦冬(三钱) 苏叶(二钱) 茯苓(三钱) 玄参(三钱) 甘草(一钱) 黄芩(八分) 天门冬(三钱) 款冬花(五分) 贝母(一钱)水煎服。

此方用麦冬、天门冬以安肺气,用茯苓、甘草以健脾胃之土,用玄参以润肾经之水,用苏叶、款冬花以解散其阴阳之风邪,又加黄芩以清其上焦之火,贝母以消其内膈之痰,斟酌咸宜,调剂皆当,故奏功取胜耳。

此证亦可用宁嗽丹。

苏叶 甘草 天花粉 天冬 款冬花(各一钱) 桔梗 生地(各三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二剂愈。



      2,人有风寒已散,而痰气未清,仍然咳嗽气逆,牵引腰腹,俯仰不利,人皆谓必须治痰之为亟矣。然而治痰而痰愈多,嗽愈急、咳愈重者何也?盖治痰之标,而不治痰之本耳。痰之标在于肺,痰之本在于肾,不治肾而治肺,此痰之所以不能去,而咳嗽之所以不能愈也。

       外邪已散,久咳不已,此乃阴虚肺燥。陈士铎说,方用∶

熟地(二两) 麦冬(二两)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水煎服。

此方即子母两富汤加味者也。以熟地大滋其肾水,以麦冬大安其肺金,加芍药、柴胡、甘草以舒其肝胆之气,使其不来克脾胃之土,则脾胃之气易于升腾,上使救肺,而下可救肾,且邪亦易散,实有鬼神不测之妙也。



       3,人有久嗽不愈,用补肾滋阴之药不效,反觉饮食少思,强食之而不化,吐痰不已者,人以为肺经尚有邪留于胃中,而不知乃脾胃虚寒不能生肺,使邪留连于中脘而作嗽也。

         久咳不止,不是阴虚,必是土不生金。

陈士铎说,方用补母止嗽汤∶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人参(一钱) 陈皮(三分) 甘草(一钱) 苏子(一钱) 半夏(一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紫苑(一钱) 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剂而嗽轻,二剂而嗽更轻,四剂而嗽全止矣。

此方乃补脾胃之圣药,加入肉桂以补心包、命门之二火,一味而两得之也。又恐徒治脾胃之母,置肺邪于不问,增入补肺散邪之味,则子母两得,而久嗽安得不速愈哉!

此症用助金汤亦佳。

人参(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 白术 百合(各五钱) 茯神(二钱) 肉桂 炮姜 苏叶百部(各五分) 半夏(三分)水煎服。四剂愈。



       4,人有咳嗽,长年不愈,吐痰色黄,结成顽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用尽气力始得吐出于口者,此乃老痰之病也。

         老年咳嗽,补脾更不可少。陈士铎说,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人参(五分) 白术(五钱) 茯苓(三钱) 陈皮(五分) 柴胡(五分) 白芍(一两) 白芥子(三钱) 甘草(一钱) 栀子(一钱)水煎服。二剂而痰变白矣,四剂而痰易出矣,十剂而咳嗽尽除。

补阳气之虚,开郁气之滞,消痰结之块,祛久闭之火,有资益而无刻削,则老痰易化,而咳嗽易除也。倘徒用攻痰之药,则阳气必伤,而痰又难化,格格难吐,何日是清快之时乎!

此症用化老汤亦佳。

人参(三分) 白术(一钱) 生地(二钱) 款冬花(三分) 白芥子 白芍 地骨皮(各三钱) 柴胡(四分) 甘草(一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四剂轻,十剂愈。

1163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22:15:3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5月1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广东省中医院欧阳卫权主任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与大家一起学习欧阳卫权教授如何运用张仲景的思辨体系治疗皮肤病。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广东省中医院欧阳卫权主任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欧阳卫权探索如何运用张仲景的思辨体系治疗皮肤病,别开生面,很有意思,其中深层次的含义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毫无疑问,在经方的体系里,《伤寒论》治疗外感病,《金匮要略》治疗各种杂病,这与《汤液经》一脉相承,这是一个常识。
         后世扩展运用“经方治百病”,逐渐推进,日趋繁荣,目不暇接,也让人觉得难以选择。
        张仲景的初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本意?

          不要局限于“老药新用”的固定思维,也不是“古方新病不相能”,而是“活法巧治靠辨证”,中医善于处理复杂性问题,它虽然有“扶正祛邪”的法宝,但是侧重于开发内在卫生资源,因此,内伤虚损与外感热病,可以互相联系,方药借鉴,一通百通。
“伤寒论为百病立法”的观点由来已久,不是一个人的看法。
这更加说明中医药治病的原理,不是一个化学成分对抗,重要的事情是调整身体状态,把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中药,针刺,按摩,艾灸都有效,不是方药一家,更不是只有一个方子有效果。


1164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21:50:2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0年5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 今天和大家继续学习泻下剂,根据他们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 、润下剂、逐水剂和攻补兼施。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而润下剂,适用于肠道津亏,大便秘结之证。症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有身热等。而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症见胸胁引痛,水肿腹胀,二便患者,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其主要表现腹滿便秘而兼气血不足或阴津内竭者。敬请期待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先生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 今天和大家主要学习了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
所谓“润下剂”,就是不单纯攻下,而是在增加液体的情况下,使用攻下药物,也称为“增水行舟法”,适用于肠道津亏,大便秘结之证,多用于老年体弱之人。
逐水剂,是一类“猛药”如大戟甘遂等组成的方剂“十枣汤”,就像大禹治水,因势利导,决逐壅堵,泻下体内过多的水分,适用于水饮壅盛水肿腹胀,甚至二便不通患者;
攻补兼施的方剂,适用于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情,多见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其主要表现腹滿便秘而兼气血不足或阴津内竭者。
1165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21:5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2020年5月2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王好古一一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易水学派的著名医学家王好古,他精通《内经》,深研仲景,师承元素、东垣之学而有所发展,提出并创立了阴证学说,对中医的发展和后世医家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有关著名医学家王好古的学术内容,以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王好古(120?~?),字进之(一作信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博通经史,究心医道。他少时曾经与李杲一同受业于张元素(年辈较李氏为晚),后来又从师兄李杲学医。

王好古以儒者而习医,特别喜好经方。其造诣很深,后来又尽得张、李二家之传,成为易水学派又一名家,他的学术思想,尤以阴证学说为独到之处,并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有较大的影响。

王好古一生著述较多,可考者达20余种,其中《医垒元戒》12卷、《阴证略例》1卷、《汤液本草》3卷、《此事难知》2卷,乃王氏代表作,备受后世医学家之推重。现存尚有《伊尹汤液仲景广为大法》4卷、《斑疹论》1卷均佚。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20-5-23 21:27:4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本周五晚(2020年5月22日)由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理论著作《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今天主要讲解“探讨中国科协学”

        选自钱学森同志在中国科协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主要从什么是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学的指导思想,建立和研究中国科协学的几个方面,这三部分来探讨今天的分享课。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lrtkx

      祝贺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关于“探讨中国科协学”的有关内容。

      世界是一个整体,关于世界的学问也应该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缺陷,不得不从不同角度、学科看问题,这就是分科之学。

现在由于计算机“云”知识汇集在一起,超越了所有科学家能够记忆的内容,并且能够创造出人脑所难以比拟的“算法”,这是一个人与人、人与机器互相随机对话的新世界,这也就是“科学共同体”的诞生。

再过一段时间,“云计算”、“云知识”的利用,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个世界。

钱学森先生在世的时候,他大力倡导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科学协同、复杂巨系统,都是很有前瞻性的研究。

中医研究天地万物、整个时空与人的健康、医疗的关系,因此,中医代表未来科学、医学的方向,我们不要简单看待过去。

很多中医人很懒惰。

中医这棵大树,养了很多懒人。
1167
 楼主| 发表于 2020-5-23 21:56:5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0年5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本书由中国中医出版社2012年7月1日出版。今天共同学习的本书的补充版。

        前言简述了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华夏大地上奔走了二百万年。文明,有文才明。考古是推测,记载则有事实,也有传说,需要大家进行文字辨别,才能看清历史的本来面目!

         第一节女娲创立天人相应思想:

在中华民族的古老传说里,伏羲和女娲是蛇身人首的神仙,逐渐繁衍成一个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不是上帝造人,而是自然界逐渐演化而生人的演绎故事。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也有类似的“自然生成论"。

伏羲女娲虽然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但是最先出现于历史记载的却是女娲,后来才有了伏羲的故事。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中医大智慧》!http://www.ynjkcy.com/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有关内容,本书由中国中医出版社2012年7月1日出版,该书力图探索中华文化源头的启蒙思想,对于中医药的影响。今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华夏大地上奔走了二百万年,先有传说流传了万年以上,后有文字记载也有几千年,有原创也有补充,需要大家进行文字辨别,才能看清历史的本来面目。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女娲、伏羲,都是“龙人”,但是传说的出现有先后,他们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中医天人相应、或者天人合一的思想充满智慧,它们是如何出现的?如何融入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之中?如何上升为指导行为的哲学?

这些问题,只有拨开历史的迷雾,才能看出先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对中医的深刻影响。

点评

女娲创立天人相应思想: ---------------------把医学混同神话,是向西方文化靠拢,是对六经人体生命的对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25 23:55
1168
 楼主| 发表于 2020-5-24 22:02:2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5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接着讲《温病学》,他大略讲讲明代医家张凤逵与吴又可的学术思想以及他们的温疫防治方药特色。在当今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际,中国古代医家有关温疫的论治,无疑有一定的启发意义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曹传龙讲座成功!他讲了《温病学》有关明代医家张凤逵与吴又可的学术内容。
      外感热病学说发展到明末清初的时候,温病学说日见成熟,温病学著作大量涌现,据北京图书馆和中医研究院在1961年编著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从明末的第一部温热病学专著《伤暑全书》1623年问世,到公元1949年,温热病学的专著就达276种之多,而从汉代到1949年的伤寒学专著才只有419种。足见温病学勃兴并发,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考察其间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他们都把仲景《伤寒论》当作专门治疗冬季狭义伤寒的著作对待,在否定辛温解表法的同时,也限定了仲景《伤寒论》对外感热病的指导作用。所以,张凤逵《伤暑全书》全力探讨发于夏秋季节的“暑病”;吴又可作《瘟疫论》,满眼都是瘟疫,“求其真伤寒,百无一二”;周杨俊《温热暑疫全书》在吸纳了张凤逵、吴又可的学术主张之后,又将古人所说的温病、热病学说与之合撰在一起,形成了一本包罗宏富的“全书”。凡此,都为“温病四大家”的学说奠立了基础。温病学的迅速发展,不仅在治疗方法上空前丰富,而且在发病季节、证候表现、涵盖病种等几方面,都与广义伤寒难以区分,体现出温病概念古今不同、现代温病概念向广义变化、广义温病向古代广义伤寒的回归。
1169
发表于 2020-5-25 23:55:16 | 只看该作者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5-23 21:56
今天晚上(2020年5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 ...

女娲创立天人相应思想:
---------------------把医学混同神话,是向西方文化靠拢,是对六经人体生命的对抗
1170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9:08: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周一(2020年5月2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咳嗽门》的第二讲。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5,人有阴气素虚,更加气恼,偶犯风邪,因而咳嗽。人以散风祛邪之药治之而愈甚,此不治其阴虚之故也。

      6,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金之燥。

      7,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有似呕血而实非血也,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人以为肾经之邪火大盛,将欲肾邪传心也,谁知是脾邪之将传于肾乎?

     8,人有春暖夏热,则安然不嗽,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人以为肌表之疏泄也,谁知是郁热之难通乎?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辨证录·咳嗽门》,继续讨论了4个病例。

           5,人有阴气素虚,更加气恼,偶犯风邪,因而咳嗽。人以散风祛邪之药治之而愈甚,此不治其阴虚之故也。

肝火犯肺,咳嗽日久。陈士铎说,方用平补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甘草(五分) 白芍(一两) 柴胡(一钱) 人参(五分) 茯苓(三钱) 天花粉(二钱) 百合(五钱) 炒黑荆芥(一钱)水煎服。

此症用涣邪汤亦效。

白芍 熟地 麦冬(各五钱) 甘草 柴胡 香附(各一钱) 陈皮(三分) 白术 玄参(各三钱)天花粉(五分) 苏子(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6,人有久咳而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金之燥。

            咳嗽痰血,伤及肺肾。

陈士铎说,方用子母两富汤∶

熟地(二两) 麦冬(二两)水煎服。连服四剂,而肺金之燥除,肾火之干亦解。

此症用夜露饮亦妙。

熟地 麦冬 芡实(各一两) 山茱萸(五钱) 贝母(五分)水煎服。十剂全愈。



      7,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有似呕血而实非血也,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人以为肾经之邪火大盛,将欲肾邪传心也,谁知是脾邪之将传于肾乎?

        咳血日久,脾虚,土不生金。

陈士铎说,方用转逆养肺汤∶

白芍(五钱) 麦冬(三钱) 茯苓(三钱) 玄参(二钱)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北五味(二钱) 车前子(二钱) 地骨皮(三钱)丹皮(三钱) 牛膝(一钱) 破故纸(五分) 贝母(一钱)水煎服。连服十剂而气转,再服十剂而痰变为白,再服十剂而泄止,肠亦不鸣也。

此方本非止泻之药。盖泄成于阴虚,补其阴而泄自止,阴旺则火息不去烁金;金安则木平不去克土,所以消痰而化其火炎之色,止泄而撤其金败之声,故肠鸣、盗汗尽除,而咳嗽亦愈矣。

此症用止传汤亦妙。

熟地(二两) 玄参 百合(各一两) 白芥子(二钱) 荆芥(炒黑,一钱) 茯苓(三钱) 沙参(三钱)地骨皮(五钱) 桑叶(十五片)水煎服。十剂轻,三十剂愈。



     8,人有春暖夏热,则安然不嗽,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人以为肌表之疏泄也,谁知是郁热之难通乎?

      秋冬咳嗽,收引太过,肺气不利,郁热不散。

陈士铎说,方用∶

当归(五钱) 大黄(一钱) 贝母(二钱) 天花粉(三钱) 薄荷(二钱) 荆芥(二钱) 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三分) 神曲(五分)黄芩(二钱) 桔梗(二钱)水煎服。连服四剂,秋冬之时断无咳嗽之症矣。盖大黄走而不守,用之于祛火消痰之中通郁最速,又得当归之补而不滞,白术之利而不攻,同队逐群,解纷开结,内外两益矣。

此症用郁金丹亦甚效。

白芍 桔梗(各三钱) 抚芎(二钱) 白芥子 茯苓 生地(各三钱) 甘草 款冬花(各一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6:54 , Processed in 0.0561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