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151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21:5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0年5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李杲一一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2》。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经验一一内外伤辨和阴火论。李东垣从辨脉、辨寒热、辨手心手背、辨头痛、辨口鼻、辨渴与不渴等12个方面对内外伤疾病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关于阴火,自提出以来,遵李氏之论治疗确具佳效,但这一观点自提出以来却引起了历经数百年来至今的争论不休。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李杲的有关内容。

       李东垣经历了蒙古兵围困开封城之后的难民大死亡,提出《内外伤辨惑论》,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意义非同一般。从此之后,内伤虚损病机的研究,得到空前的重视,很多医家从致力于外感伤寒,逐渐“眼睛向内”,让人们“求之于己”,开发内在卫生资源。

        事业发展,需要学术思想的引领,也需要有可操作的技术措施。

       阴火论是李东垣的思想武器,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是他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李东垣从辨脉、辨寒热、辨手心手背、辨头痛、辨口鼻、辨渴与不渴等12个方面对内外伤疾病进行了详细的辨析;

       尽管李东垣细心教导,但是关于阴火的概念解释,很多人不理解,争论了很多年。

       其实,就是争论者把外感、内伤的界限看得过于严重,对于外感转变为内伤,虚人外感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因此,难免“少见多怪”了。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21:3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晚上(2020年5月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第六讲,题目是: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2014年年初,《中国中医药报》十分关注四川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十部古代医书,被有关专家初步认定为扁鹊学派的著作,从而引起了中医界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鸣。为了探索历史真相,破解扁鹊之谜,曹老师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扁鹊是先秦时期的超级明星人物,有关扁鹊的记载很多,拿他说事的故事也很多,如果不认真辨别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古今关于扁鹊的记载分歧很多,几乎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让人难以取舍。曹老师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记载,首先要分清楚有关记载是“因事为文”,还是“因人为文”,尽管其中会有交叉,但是侧重点不同,取舍的意义就不一样。《史记》《汉书》对于人物的记载不一样,史家的传统是实录,所谓“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行”,是现场直录或者属于事后总结整理而成的文字记载,因此比较可靠。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博学多才,他的《史记》之中有当朝的事件,但是更多的则是对于历史的考证记录,目的是通过记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兴衰的原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扁鹊学医的时候,他的身份是旅社的负责人,并且长达10年之久,突然之间成了治病救人水平很高的医生,这在一般人看来不是神仙传授是做不到的,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扁鹊有师傅,即使知道了长桑君给扁鹊禁方书,也会说他是天外来的神仙,“忽然不见,殆非人也”。出没旅店达10年之久的长桑君,在扁鹊开始行医的时候突然消失了,其忽然不见的原因,一个是可能避免被追究泄露禁方书的责任,第二个是传承人扁鹊经常外出行医,他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师承传授,切磋医学学术了。扁鹊“视病 尽见五脏症结”不是靠透视,而是司外揣内的技术非常高,是四诊技术达到了神圣工巧的程度。扁鹊在“言病之所在”的时候,运用了阴阳学说,表里相关理论,通过外在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内在的病情,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也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也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传统。如果没有阴阳表里相关的思想,没有脏腑经络学说的支撑,对于尸厥的外治措施就是乱治,有了这些理论支撑,外治就是最方便、最直接的治疗措施,并且通过在体表进行治疗,就可以改变体内的病情,这在今天也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特色和优势。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的时候,运用的急救方法,是综合治疗的方法,而且突出了内病外治的特色,经过厉针砭石、针刺、药熨在前,病人苏醒以后才开始服用汤药善后。如今的三伏贴火爆中医院,针灸、按摩、药浴、刮痧,盛行于大街小巷,都是学习与运用扁鹊内外相关医学思想的结果,只不过是意识到与没意识到,明确与不明确的区别而已。扁鹊医学思想的成败得失,绝对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中医学术体系。扁鹊脉学、扁鹊医学所创立的方法,代表着中医学的特征,也代表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祝贺刘敬章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曹东义出版的《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的有关内容,讲的题目是: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扁鹊本名秦越人,是我国先秦时期最为著名的医学家,司马迁经过考证认为:“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他的贡献极为巨大而可贵,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对揭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对先秦医学史的研究,都有着于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扁鹊秦越人的生乎事迹,首先要珍重的就是《史记·扁鹊传》,“司马氏世典周史”,既有悠久的“记事”“载言”的传统,又占有丰富的史料,司马迁《史记》成就之高,早在汉代就
被公认,所以《汉书.司马迁传》云:“自刘向,杨雄博及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隐善,故谓之实录。”
因此,司马迁《扁鹊传》是我们研究扁鹊名号、里籍,医学授受,行医概况、学术特长等诸多问题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司马迁对“扁鹊以其技见殃”的悲惨遭遇深为同情和感慨,他说:“女无美恶,居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技见殃……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道出了太史公对扁鹊这位伟大医学家敬仰和爱戴的心情。但扁鹊秦越人距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较远,其史料多而复杂,远不像仓公诊籍那样详实可靠,要达到“实录”入传的目的,必须进行一番考证,所以《扁鹊传》中许多文字都是司马迁去粗取精,弃伪存真后的论断。由于年代久远,《史记》传抄中也出现了某些文字讹误,司马迁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多已失传,要正确理解司马迁论断的原义,也必须下些功夫,否则便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著名中医专家张灿玾教授曾经感慨地说:不知为什么,《扁鹊传》有些问题写得这样模糊。“甚至可以说我们至今仍没有读懂《扁鹊传》”。因此,张教授主张进一步深人研究、探讨。
或许正是因为没有透彻地理解《史记·扁鹊传》,才在扁鹊名号、里贯、生活年代等许多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出现很多互相矛盾的说法。
《列子·汤问篇》说,扁鹊为赵齐婴与鲁公扈“互换心脏”。两个互换了心脏的人,因为“心主神明”所以互换了“面孔”,也换了思想,他们各自回“自己”家时遇到了麻烦,其妻子儿女都不承认这个新面孔,就一起到扁鹊那里去“要说法”。两家人经过扁鹊“心主神明”的解释,都接受了换心之后,必然随之改换面孔、躯体的事实,大家高兴而去,闹出来一个人间大喜剧。细想一下,假如扁鹊做过互换心脏的手术,必然留下刀口疤痕作证据,也就不用再找扁鹊去说明了;按现代医学的理解,即使换了心脏,也不可能换了思想,找扁鹊也不会有《列子》记载的结果。所以,此事与愚公移山一样,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不可据以为真。
研究扁鹊必须“有破有立”
破了扁鹊见秦武王这件事,不是亲见秦武王,而是有人对秦武王谈扁鹊;
我们确立了扁鹊诊赵简子,这是历史上的真实过程。
这样就维护了扁鹊事迹的完整性,不会割裂他作为一个具体人的历史真实性。
剩下的扁鹊救治虢太子,望桓侯等,这些记载应该如何看?也需要逐一分辨清楚。
1153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21:4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5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
        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第24节《问斋医案・诸血》阐发(一)以内衄为例,执简驭繁。(二)从脏腑经络辨证,审因论治。(三)治循缓急先后之序,法度井然。
       第25节《问斋医案》对奇经八脉的阐述(一)七疝系任脉主病,方药以通调为贵。(二)治哮当除其宿根,通补肺督辟蹊径。(三)带下缘带脉失束,大法宜通塞互用。
        敬请关注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有关内容。
       朱良春大师当年对于《问斋医案》进行过深入研究,总结其中血证治疗经验,法度井然。对《问斋医案》关于奇经八脉的阐述也认真考辨,认为七疝系任脉主病,方药以通调为贵;治哮当除其宿根,通补肺督辟蹊径;带下缘带脉失束,大法宜通塞互用。为大家继承发展中医学术,提供了参考,做出了榜样。
       朱老说,蒋宝素先生对奇经八脉学说有较深的研究,在其所著《问斋医案》中,这一学术思想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探询其对奇经八脉学说的应用规律,对加深这一学说的理解,为临床提供借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朱老说,带下—证,从奇经论治居多。《内经》指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责之任脉不胜其任。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皆络带脉,此脉起于季胁之章门穴,环身一周,状若束带,对十二经脉及奇经之冲、任、督、阳蹻、阴蹻起约束作用,故带下虽系冲任不固,实与带脉失束攸关。金·张子和从带脉横束腰际的生理特点出发,深刻地指出:“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儒门事亲》),故带下热证居多,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清·王孟英论带下注重区分虚实,谓:“带下一症,湿热下注者为实,精液不守者为虚”,亦很中肯。
蒋氏是很喜欢用《内经》“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治带下的,此方原治妇女“中气竭,肝伤”,“时时前后血”,“月事衰少不来”之证,他以为“思入八脉之方,惟《内经》乌贼鱼骨丸可入冲脉”,而带下“赤属于冲脉,白属任脉,皆假道于带脉而下”。蒋氏治带下赤白俱见者,多仗此力之力,其功甚厥。

1154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19:19:2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0年5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讲《温病学》,上次他大概讲了温疫的源流与发展,这次再讲讲疫病的基本概念。疫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尤指烈性传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至今仍然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大棘手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抗生素在阻止传染病流行时已越来越无效果。”近年来,“非典”猖獗、“甲流”肆虐,业已向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而今风靡全球的新冠肺炎又再次向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疫病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在《黄帝内经中》首先提出了疫病之名,并且还明确指出了疫病有“皆相染易”的传染性。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中指出疫病病因为“时行之气”,并在辨证基础之上创立了相应治疗的经典方剂。唐宋以后,中医学对疫病的认识与研究日渐深入,相关专著相继问世,如明代吴又可所著《瘟疫论》不仅明确了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且还指出了疫病传播的途径以及是否发病与人体抵抗力强弱之关系密切,在治疗方面强调以驱邪为第一要义,创疏利透达法。历史的年轮到了清代,涌现出较多的温病学家,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建立了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为中医疫病学在“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奠定了基础,进而形成完整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逸人先生撰《中国传染病学》、蒲辅周先生撰《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等,都属于有关中医疫病学专著中的上乘佳作,为众多中医同仁所借鉴。可以说,中医疫病学中蕴含着历代中医学家们防治疫病的丰富学术理论和经验,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足以证明了这些理论和经验具有相当的优势;而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又再一次证明了中医的有效性,从而让世人更好地认识了中医。http://www.ynjkcy.com/wbx
          祝贺曹传龙讲《温病学》成功!他讲了温疫的有关内容。
       都在东汉建安时代,张仲景、华佗把流行的疾病称为伤寒,而文人曹植称之为“瘟疫”。
       伤寒是说这个流行病与外感寒邪有关系,瘟疫是强调这个病的流行性。
甲骨文之中就有瘟疫的记载,并且探索的是“御疫”,也就是如何抗击、预防瘟疫流行。
对付传染病的威胁,中医探索的几千年,先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学派,从热病、到伤寒,再到温病,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邓铁涛先生于《新中医》1990年11期刊登了“展望温病学”一文,指出:“马王堆出土之帛书《导引图》已有‘引温病’的记载。《内经》有《热论篇》,仲景根据《内经·素问》:‘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而名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从此千百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以《伤寒论》为宗师,自金元以降,有‘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说,又有古方不能治新病(张元素)之论,宋代《和剂局方》这一官颁药典多用温热之剂,医界治病多用温药,流弊不少,因此治发热性疾病开始有寒温两派。明代吴又可独树一帜,提出瘟疫多于伤寒十倍,遂开温病学说之先河。清代叶天士集前人之大成,加上他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温热之论,对病因病机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说,辨证论治以卫气营血为提纲,遂与伤寒派寒邪自皮毛而入沿六经而传变之旨大异。温病学说至叶氏开始自成体系,脱离《伤寒论》之藩篱,再经吴鞠通之《温病条辨》和王孟英之《温热经纬》之补充整理,乃进入成熟时期。当然吴氏主张三焦辨证,与王氏强调卫气营血辨证有所不同。此外还有薛生白等名家之论,各有发明,但终未有学者全面地加以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使后之学者有多岐之患。但温病学派已经形成,虽屡受经方家的批评,讥为果子药派,而温病学说之流行已不能遏止了。”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于1985至1988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读硕士期间,在国家首届名中医余瀛鳌先生指导下,对“宋金元伤寒学术源流”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摘要刊登于1988年 的《中华医史杂志》,阐述的主题是“外感热病学说的演变”,主要论述宋金元时期如何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学术,以及如何启发了明清的温病学。此后继续探索,非典期间向国家三次提建议重视中医历史经验,得到国家中医管理局回函感谢。他逐渐承担了河北省与国家局的相关课题,2004年出版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2005年拜师邓铁涛先生和朱良春先生,得到他们的悉心栽培,于2006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医群英战SARS》,2008主编了《中医热病新论》等著作,提出病证结合分层诊疗思想,是一个包容古今开放的传染病的中医诊治新体系,简称“河舟码头学说”,它是邓铁涛先生、朱良春等前辈“寒温统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热病统寒温、病证结合分级诊治体系”的理论创新,对于指导中医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未来的传染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155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11:28:5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5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五郁门》。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

1,人有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如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面跗肿,渐渐身亦重大。此等之病,初起之时,必杂然乱治,及其后也,未有不作蛊胀治之,谁知乃是土郁之病乎?

2,人有咳嗽气逆,心胁胀满,痛引小腹,身不能反侧,舌干嗌燥,面尘色白,喘不能卧,吐痰稠密,皮毛焦枯,人以为肺气之燥也,而不知乃是肺气之郁。

3,人有遇寒心痛,腰椎沉重,关节不利,难于屈伸,有时厥逆,痞坚腹满,面色黄黑,人以为寒邪侵犯也,谁知是水郁之症乎?

4,人有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䐜胀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胃脘上下忽时作痛,或腹中暴疼,目赤头晕,心热烦闷,懊憹善暴死,汗濡皮毛,痰多稠浊,两颧红赤,身生痱疮,人以为痰火作祟也,谁知是火郁之病乎?

5,人有畏寒畏热,似风非风,头痛颊疼,胃脘饱闷,甚则心胁相连䐜胀,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见食则喜,食完作楚,甚则耳鸣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识人,人以为风邪之病,谁知是木郁之症也。

6,人之郁病,妇女最多,而又苦最不能解,倘有困卧终日,痴痴不语,人以为呆病之将成也,谁知是思想结于心,中气郁而不舒乎?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和分析了《辨证录·五郁门》的六个病例。

1,人有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如呕清水,或泻利暴注,以致两足面跗肿,渐渐身亦重大。此等之病,初起之时,必杂然乱治,及其后也,未有不作蛊胀治之,谁知乃是土郁之病乎?

     脾升胃降,中焦顺畅,一有瘀滞,吐泻交作。

陈士铎说,方用善夺汤∶

茯苓(一两) 车前子(三钱) 白术(三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陈皮(三分) 半夏(一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诸症渐愈。

此方利水而不走气,舒郁而兼补正。不夺之夺,更神于夺也,何必开鬼门、泄净府始谓之夺哉!此症用疏土汤亦佳。

白术 茯苓(各一两) 肉桂(三分) 柴胡(五分) 白芍(三钱) 枳壳(三分) 半夏(五分)水煎服。四剂愈。



2,人有咳嗽气逆,心胁胀满,痛引小腹,身不能反侧,舌干嗌燥,面尘色白,喘不能卧,吐痰稠密,皮毛焦枯,人以为肺气之燥也,而不知乃是肺气之郁。

     肾水虚,心火旺,肺气不利,升降失常。

《难经》说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陈士铎说,方用善泄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玄参(一两) 荆芥(三钱) 牛膝(三钱) 炒枣仁(三钱) 沙参(三钱) 贝母(一钱) 丹皮(二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十剂全愈。

此方滋肾水以制心火,实滋肾水以救肺金也。肺金得肾水之泄而肺安,肾水得肺金之泄而水壮,子母同心,外侮易制,又何愤懑哉!此金郁泄之之义,实有微旨也。

此症用和金汤亦效。

麦冬(五钱) 苏叶(一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黄芩(一钱) 半夏(五分) 百合(三钱)



3,人有遇寒心痛,腰椎沉重,关节不利,难于屈伸,有时厥逆,痞坚腹满,面色黄黑,人以为寒邪侵犯也,谁知是水郁之症乎?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阳虚水湿内停,陈士铎说,方用补火解郁汤:

熟地(一两) 山药(五钱) 巴戟天(五钱) 肉桂(五分) 杜仲(五钱) 薏仁(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自愈。

此方于补火之中,仍是补水之味,自然火能生水,而水且生火,水火两济,何郁之有,正不必滋肝胆而调脾胃也。

此症用濬(jun)水汤亦效。

白术(一两) 杜仲(三钱) 山药(一两) 薏仁 芡实(各五钱) 防己 桂枝(各五分)水煎服。四剂愈。



4,人有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䐜胀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胃脘上下忽时作痛,或腹中暴疼,目赤头晕,心热烦闷,懊憹善暴死,汗濡皮毛,痰多稠浊,两颧红赤,身生痱疮,人以为痰火作祟也,谁知是火郁之病乎?

    阳虚不运,瘀而化火。陈士铎说,方用发火汤∶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茯神(三钱) 炒枣仁(三钱) 当归(三钱) 陈皮(三分) 神曲 炒栀子(各一钱) 白芥子(二钱) 白术(二钱) 广木香末(五分) 远志(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火郁解,再剂而诸症愈矣。

     此症用通火汤亦妙。

白芍 玄参 麦冬(各一两) 生地(五钱)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荆芥(一钱) 白芥子(二钱)茯苓(三钱) 半夏(八分)水煎服。一剂而郁解矣,二剂全愈。



5,人有畏寒畏热,似风非风,头痛颊疼,胃脘饱闷,甚则心胁相连䐜胀,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见食则喜,食完作楚,甚则耳鸣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识人,人以为风邪之病,谁知是木郁之症也。

   肝郁脾虚,病深日久,补虚开郁。

陈士铎说,方用开郁至神汤∶

人参(一钱) 香附(三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五钱) 陈皮(五分) 甘草(五分) 炒栀子(一钱) 柴胡(五分)水煎服。一剂而郁少解,再剂而郁尽解也。

此症用舒木汤亦效。

白芍 当归(各三钱) 川芎 荆芥 郁金 苍术(各二钱) 香附 车前子 猪苓 甘草(各一钱) 青皮(五分) 天花粉(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6,人之郁病,妇女最多,而又苦最不能解,倘有困卧终日,痴痴不语,人以为呆病之将成也,谁知是思想结于心,中气郁而不舒乎?

     妇人优思,肝郁脾虚。陈士铎说,方用解郁开结汤∶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白芥子(三钱) 白术(五钱) 生枣仁(三钱) 甘草(五分) 神曲(二钱) 陈皮(五分) 薄荷(一钱) 丹皮(三钱) 玄参(三钱) 茯神(二钱)水煎服。十剂而结开,郁亦尽解也。

此方即逍遥散之变方,最善解郁。凡郁怒而不甚者,服此方无不心旷神怡。正不必动之以怒,引之以喜之多事耳。

此症亦可用舒木汤加栀子一钱、神曲五分,殊效(方见前)。
1156
 楼主| 发表于 2020-5-13 13:45:4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5月1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讲述《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内容,题目是:南方医院吕英主任医师之厥阴病临床治疗体会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吕英主任医师讲厥阴病临床治疗体会的有关内容。

        张仲景按照《素问·热论》六经分证,改造“日传一经”学说,改为辨证论治,也就是不论患病多少天,“有是证用是方”,可谓“师古不泥古”的大师;改造《汤液经》的“六合辨证”,达到出神入化。

       《汤液经》治疗天行热病,用大小青龙、白虎、朱鸟、玄武、阴旦、阳旦汤,十二个代表方,以此来“交互金木,既济水火,升降阴阳”,是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体系,并且属于“六合正精、神明之剂”。但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之中运用经方极为灵活,加减使用非常普遍,药味、药量变化奥妙无穷。

但是,经方传承到今天,很多人已经不了解其源流和体系,只是各自尝试其妙用,并且学习日本把经方固定成“方证对应”关系,说用经方必须原方、原味、原量,轻易不能加减,神化经方的说法层出不穷,《内经》倡导的“圣人杂合以治”更不见了踪影。

       清肺排毒汤在这次新冠肺炎救治之中的作用,它被俗称为“大水漫灌”的通治方,这与此前我们的经方传承有明显不同。张仲景的经方药味少,药量大,而清肺排毒汤药味多而药量小,符合温病学家的用药特征。其中有几个“明方”,也有很多“暗方”,给我们很多启示,为我们经后的学习提供思路。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提倡,学仲景,说仲景,用仲景,做仲景,希望大家能够“活法巧治”,而不是死读书“学方三年,便谓世上无病可治;用方三年,又谓世上无方可用”。
1157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20:3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0年5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铁涛传》的第四讲:下乡土改见证缺医少药。

        广州市政府文教办公室的领导,把邓铁涛先生编入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会下属的“新会土改第一队”。邓铁涛先生成了一名“土改工作队员”,是土改队中唯一的中医,被分配到穷苦的沙田地区睦洲乡从事土改工作。此后,邓铁涛先生的身上总是挂着一只药箱,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里。

耕者有其田,是历代农民的梦想。按说,农民种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贫苦农民往往没有自己的耕地。

       1950年春,根据中南军政委员会的指示,广东开始试行土改,由第三书记方方担任广东省土改委员会主任。1950年9月,正式成立了广东省土改工作团,团长李坚真,副团长林美南、罗明。叶剑英提出“广东特殊”,先从“三县着手”的土改试点方案,确定先在揭阳、兴宁、龙川三县进行试点。同年8月,李坚真到中南局参加土改会议,向中南局汇报了“全省着眼,三县着手”的做法,中南局没有提出不同意见。10月,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土改工作,毛泽东说:“土改面积除原定三县外,其他各地委均需选一个区乡进行试点。”11月,华南分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增加了惠阳、鹤山、曲江、宝安、遂溪、丰顺、英德、普宁等八个县各选取一个乡进行土改试点。

       广东是侨乡,侨眷众多。广东又是沿海省份,工商业比较发达,是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因此,土改中的华侨政策十分重要,处理得好与否,将会对国内和国外产生重大影响。敬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z

       祝贺刘敬章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铁涛传》的第四讲:邓铁涛先生早年下乡土改见证缺医少药。

       一个著名中医学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成长过程很有借鉴意义。邓铁涛先生为了建设新中国,他参加了市政协的土改工作队,因为不怕吃苦,由队员荣升队长。他腰间挎着手枪,肩上背着药箱,既解放农民的思想,又解救人们的病痛。

邓铁涛先生升任队长,与他能够为群众看病,更方便做工作有一定关系。

由于当地生活条件艰苦,更是缺医少药,很多人有病不看,也看不起病。在这样的缺医少药情况下,中医药就容易发挥作用。所以邓铁涛先生去了不久,就开始了在乡间行医的“半工半医”。邓铁涛先生用中医药知识,还真救了不少病人。有一天,与邓铁涛先生一起来工作的一个队员,突然发生腹痛,他疼得很剧烈,满头冒冷汗。邓铁涛先生为他检查,一摸他的腹部,就知道他得了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在缺医少药的地方,也是很难对付的疾病。据说,很多远洋船只上的水手,在上船之前要“按常规”割除阑尾,怕在旅途中发生阑尾炎而丧命,这是很多欧洲远洋公司的“规矩”。

邓铁涛先生说,按当时权威的医学规定,只要一患阑尾炎,就尽量在24小时内手术切除。邓铁涛先生却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用中药和针灸,进行救治,以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大黄牡丹皮汤救了他,使他免除了手术之苦。这件事引起人们的轰动,来找邓铁涛先生看病的人很多。后来他又以同样的方法,治疗了一些这样的患者,就把中医药治疗阑尾炎,挑战手术刀的事情,写成文章,发表在1952年的《广东中医药》和1956年的《中医杂志》上。

邓铁涛先生在乡下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急症,需要中医积极救治。在紧急情况下,交通条件和医疗条件,都不允许送到医院去,而必须就地急救。比如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蛔虫病发病率很高。有一次,一个胆道蛔虫病的患儿,剧烈腹痛。邓铁涛先生就让他的父亲,扛上锄头,到屋外挖苦楝树根,用第二层根皮,加上枣子槟榔一起煎汤喝,就把他治好了。后来邓铁涛先生把这个方法,写进了教科书。
1158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21:5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0年5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之《李杲一一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3》。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李东垣——脾胃内伤病治疗用药法度与李东垣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易水学派研究》有关李东垣脾胃内伤的学术内容,以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一样,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很大。

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但他绝对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并与张子和攻中求补,攻中兼补的方法不谋而合了。 他的理论学说诞生后,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罗天益等人的继承发展。王好古一方面大量吸收东垣的药物学理论,重视其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受东垣深入阐发内伤脾胃病机理论的启发,创立了"阴证论"。罗天益则比较全面地吸收了东垣的脾胃学说,在脾胃内伤病纲目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经验的认识上,进一步丰富了东垣的脾胃学说。他的学说对后世医家,尤其是温补学派影响很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为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李杲为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他学医于张元素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在元素之上。朱丹溪虽为河间学派的三传弟子,但其学说在某些方面也受李杲学说某些启示。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医家都曾对李杲的学说景仰、研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一家。此外,龚廷贤、龚居中、张志聪等均受李杲学说很大影响。尽管李氏学说的继承者们已经明确,医学史上仍不失为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他将永远名垂史册。
115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20:28:25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师兄师姐们、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晚上好!我是朱萍霞,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前面几堂课跟大家分享如何用艾灸调理提高免疫力,今天(2020年5月15日)我给大家一起学习艾灸重点要”灸透”,身体要有感觉,那如何感觉才叫”灸透”。

我们知道,艾灸的火力需要透过穴位,循行经络,才能顺利刺激脏腑的器官发挥功效。

什么是灸透?

形象地说,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可见,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与“气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现实生活中,多数灸友在灸至皮肤红晕时,便认为穴位灸透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如果经络瘀堵严重的话,皮肤再怎么红晕,经络还是不通。

如何穴位灸透的四个表现

1、问感受:有传热、透热、扩热的感觉。由凉变热,再由热变温再变热;

2、看颜色:看起来皮肤潮红、从里往外透出的红、由白变红;

3、摸温度:摸上去皮肤和手有湿、润、潮湿的感觉;

4、灸后感:有面部潮红、四肢温热、全身温热舒服、微微出汗的现象

希望曹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们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祝贺朱萍霞讲座成功!

   她在新疆库尔勒和四川成都开设德艾堂,用艾灸给很多人健康帮助,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天她给大家一起学习艾灸重点要”灸透”,身体要有感觉,那如何感觉才叫”灸透”。

   这就是很重要的学术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参考。

   他有理论依据,也有实战经验。

   她说,艾灸的火力需要透过穴位,循行经络,才能顺利刺激脏腑的器官发挥功效。

什么是灸透?

形象地说,所谓“灸透”,就是在艾灸时,穴位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艾火的热力和药性才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而不仅仅浮在皮肤表面。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可见,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火足”与“气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气到就是气至而有效。

现实生活中,多数灸友在灸至皮肤红晕时,便认为穴位灸透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如果经络瘀堵严重的话,皮肤再怎么红晕,经络还是不通。

     朱萍霞认为,穴位灸透的四个表现,也很有参考价值:

1、问感受:有传热、透热、扩热的感觉。由凉变热,再由热变温再变热;

2、看颜色:看起来皮肤潮红、从里往外透出的红、由白变红;

3、摸温度:摸上去皮肤和手有湿、润、潮湿的感觉;

4、灸后感:有面部潮红、四肢温热、全身温热舒服、微微出汗的现象
1160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1:11:5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5月16日),由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委会副会长,澳门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俊青讲座:



        针灸学说的创立,缘于古代圣人对生命与自然的体验,因此,学习传统针灸,必须追寻古人认识生命与自然的足迹,对生命与自然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学好针灸。易适针灸是今贤遵循古代圣人教诲并基于内证体验而创立的另一针灸体系。因此,我们将从认识生命开始,来探讨、学习易医针灸。今天讲题:易医针灸之五……易医针灸学之临床应用http://www.ynjkcy.com/yyjj

祝贺张俊青讲座成功!

         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易医针灸学之临床应用经验。

         《内经》把针刺治疗作为非常重要的方法,不仅有九针之分,对应的病证不同,而且针刺的手法也很丰富多彩。

        易医针灸,既根源于《易经》的原理,也深刻体现了《内经》之“上守神”的精神。



         中医主张形神一体,在形体上进行针刺,也就是治疗精神。五脏都与精神情绪相关,被称为五神藏,是身体强壮的根本。因此,针刺治疗病证的内容也很丰富。



         针灸由于疗效确切,方便操作和学习,因此,逐渐被世界所接纳和欢迎,这次疫情之中也有很好的机会,在海内外发挥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7:39 , Processed in 0.0810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