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121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0:28:2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4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血证门》第二讲。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6,人有久吐血,百计止之而不效者,盖血犯浊道也。夫火不盛与气不逆,则血俱不吐,当知气逆由于火盛,欲治气逆,必须降火。

       7,人有大怒吐血,色紫气逆,两胁胀满作痛,此怒气伤血,不能藏而吐也。

       8,人有咯血者,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已,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人以为肺气之逆也,谁知是肾气之逆乎。

       9,人有嗽血者,因咳嗽而出血也。其症多因劳伤而成,耗损肾水,水不能分给于各脏,而又不慎于女色,则水益涸矣。

       10,人有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此虽较口中吐血者少轻,然而听其流血而不治,与治不得其法,皆能杀人。盖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为浊道,肺为清道也。犯浊道,则五脏尽皆反复,犯清道,则止肺经一脏之逆也。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辨证录·血证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了5个病例。

               6,人有久吐血,百计止之而不效者,盖血犯浊道也。夫火不盛与气不逆,则血俱不吐,当知气逆由于火盛,欲治气逆,必须降火。

    吐血多因火邪,日久伤阴血。陈士铎说,方用壮水汤∶

熟地(二两) 生地(一两) 荆芥(炒黑,二钱)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一剂而血即止,再剂而血即断,不再发也。

熟地与生地同用,补精之中,即寓止血之妙,荆芥引血而归于经络,三七根即随之而断其路径,使其入而不再出也。火得水而消,气得水而降,此中自有至理也。

此症单用三七根末三钱,加入童便一碗,调服即止。

      

7,人有大怒吐血,色紫气逆,两胁胀满作痛,此怒气伤血,不能藏而吐也。

肝郁化火,发为吐血。陈士铎说,方用平肝止血散∶

白芍(二两) 当归(一两) 荆芥(炒黑,三钱) 炒栀子(二钱) 甘草(一钱) 丹皮(二钱)水煎服。

一剂而肝气平,二剂而吐血止,三剂气不逆,而胀痛尽除也。

此症用断红饮亦神效。

白芍 当归(各一两) 荆芥(炒黑,三钱)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一剂即止血。



       8,人有咯血者,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已,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人以为肺气之逆也,谁知是肾气之逆乎。

       金不生水,肺肾两虚而吐血咳血,陈士铎说,方用麦味地黄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三钱) 山药(三钱) 麦冬(一两) 五味子(一钱)茯苓 泽泻 丹皮(各二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血必不咯矣,服一月全愈。

此症用生熟二地汤亦妙。

生地 熟地(各二两) 水煎服。十剂即愈。



       9,人有嗽血者,因咳嗽而出血也。其症多因劳伤而成,耗损肾水,水不能分给于各脏,而又不慎于女色,则水益涸矣。

肺为娇脏,阴虚火旺,造成咳血。陈士铎说,方用救涸汤∶

麦冬(二两) 熟地(二两) 地骨皮(一两) 丹皮(一两)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一剂而嗽轻,二剂而咳轻,连服十剂,咳嗽除而血亦自愈。

此症用麦冬熟地汤亦佳。

熟地(二两) 麦冬(一两) 水煎服。十剂全愈。



       10,人有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此虽较口中吐血者少轻,然而听其流血而不治,与治不得其法,皆能杀人。盖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为浊道,肺为清道也。犯浊道,则五脏尽皆反复,犯清道,则止肺经一脏之逆也。

      衄血日久,阴血受伤。陈士铎说,方用止衄汤∶

生地(一两) 麦冬(三两) 玄参(二两) 水煎服。一服即止。

此症用麦冬三七汤亦神。

麦冬(三两) 二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二剂即止。
1122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1:15:22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20年4月14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26讲。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内经》的范围: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阳夏阴,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



  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帝曰:决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



  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



  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藏脉见者胜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



  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



  帝曰:其可治奈何?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1123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1:53:5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4月1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广东省中医院的雒晓东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题目是<经方剂量及煎煮法的回归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雒晓东教授关于经方剂量问题的心得。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张海涛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广东省中医院的雒晓东教授在《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题目是<经方剂量及煎煮法的回归问题>的有关内容。

        经方的魅力是巨大的,

经方的起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如何写成的?

由于有了《辅行诀》大家逐渐有所了解,都在猜,它是中医界的《红楼梦》。

经方的源流很有意思,而且,它绝对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积,有一系列的学术元素在其中,经方的用量更被称为中医历代的“不传之秘”。

很多人,不是不想传,而是“不好传”、“说不好”。

大方脉,用汉代张仲景的量可以治病,用后来的散剂,小方小药也一样治病。

这里边的学问,十分深厚。

另外,不用药,也治病。

所以,用量有道理,不可神秘化。更不是西医的“量效关系”、“药物代谢”、“靶点作用”。
1124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1:5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0年4月1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40讲-典型医案介绍

        邓铁涛先生介绍说:“患者邓某某,女性,33岁,广东省三水籍,医务人员,因‘发热伴恶寒2天’于2003年1月25日入院。1月28日早上,邓铁涛先生的弟子邹旭,接他到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心脏病患者和一位患有侧索硬化肌肉萎缩的俄罗斯患者苏包金。在路上,邹旭忧心忡忡地告诉邓铁涛先生,他的妻子邓秋云感染了“非典型肺炎”已经3天了,高热不退,她是急诊科的护士长。邓铁涛先生根据他所报告的病情、症状,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处理的意见,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

        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祝贺武宁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著作稿《邓老热病研究》非典之时典型医案介绍

       2003年非典爆发流行的时候, 邓铁涛先生徒弟的爱人在工作中感染了非典,比叶欣烈士3月4日发病早一个多月,是在1月25日发病,邓老1月28日知道病情、症状,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处理的意见,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在二沙岛会诊之后,邹旭在送邓铁涛先生的时候,邓铁涛先生再一次郑重地对邹旭说:“你必须马上回去把抗生素与激素停掉!用中药治疗。”邹旭回去按邓铁涛先生的指示把抗生素停掉,辨证处方,寄望于中药。

诊见:发热,微恶寒,干咳,无痰,动则心慌气短,头痛,微感胸痛,口干口苦,纳差,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西医诊断:右下肺炎(非典)。中医诊断:春温伏湿。

治则:清凉解毒,透热达邪。

处方:青蒿15g(后下)、黄芩15g、柴胡12g、大青叶20g、板蓝根30g、法夏12g、枳壳10g、浙贝12g、紫苑12g、天竺黄12g、杏仁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清开灵静滴加强清热,西药则投以泰能、稳可信。

2诊:1月27日,仍发热,热势上升,以夜间及午后为甚,T38.6℃,肢体困倦,纳食减少,舌脉未变,二便通畅;化验:白细胞2。9×109/L,中性粒细胞57.7 %;血小板90×109/L;胸片与24日比较右下肺感染病灶明显扩大,大片灶;为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之表现,治宜清热解毒达邪,解表宣肺化湿。处方:炙麻黄8g、杏仁10g、石膏20g(先煎)、甘草10g、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竹茹10g、白茅根15g、前胡15g、桑枝10g、苡仁20g、滑石18g、藿香6g、佩兰6g。

3诊:1月28日,热势仍未遏止,反有上升之势,T39.2℃,症状未减,疲倦加重,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闻及少许湿罗音,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化验: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50.96%;血小板67×109/L。邓老意见:湿热蕴毒,毒势盛,并易耗气挟瘀,毒瘀互结,且变证多端,有入营之势,治宜加重清热凉血解毒,化瘀软坚散结,少佐益气之品。原方继续服用,加服安宫牛黄丸,并加用仙方活命饮,西洋参10g另炖服。方药如下:金银花30g、浙贝15g、赤芍15g、白芷12g、陈皮3g、升麻6g、防风12g、当归6g、虎杖20g、皂角刺12g、穿山甲12g(先煎)、乳香6g、没药6g、连翘18g、五爪龙15g。根据西医观点,此时属于炎症渗出期,需要注意肺纤维化的问题,而运用仙方活命饮以化瘀软坚散结,甚为合拍。西药则停用泰能、稳可信,改用可乐必妥、复达欣。至1月30日,应用可乐必妥后出现头晕,故停用所有抗菌素,停用后头晕等症状大减,体温降至37。5℃。

4诊:1月31日,体温降至正常,但神疲,乏力,头晕,偶有咳嗽,白粘痰,无口干,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50.2 %;红细胞:3.12×1012/L,血红蛋白97g/L,血小板90×109/L,胸片:病灶增多,密影;热势已退,胸片虽病灶增多,强弩之末也,未足为虑,此乃正虚邪恋,治当清热养阴,扶正透邪,此时舌苔呈现白腻,为伏湿外达之象,治疗上并重视化湿、活血。处方:炙麻黄8g、杏仁10g、甘草10g、黄芩10g、半夏10g、竹茹10g、白茅根15g、桑枝10g、苡仁20g、太子参20g、五味子20g、麦冬15g、藿香6g、佩兰6g,仍加服仙方活命饮,并加大补气而性温和之五爪龙至30g;热势既退,停用清开灵,改以参麦针益气生津。

5诊:2月4日, 已无发热,乏力,偶咳嗽,未闻及干湿罗音,舌淡,苔厚微腻,脉濡细。胸片示:有所吸收;白细胞2.4×109/L,中性粒细胞47.8 %;红细胞3.62×1012/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191×109/L;病势渐衰,但湿性缠绵,如油入面,且易伤气,又易挟瘀为患,治宜清热利湿,益气活血。处方:杏仁12g、甘草6g、青皮6g、桃仁12g、当归6g、苍术9g、五爪龙30g、太子参20g、橘红6g、升麻10g、白术10g、神曲12g、麦冬10g。加服:太子参15g、土茯苓30g、茯苓12g、枳壳6g、陈皮3g、威灵仙20g、杏仁10g、苡仁30g、苍术9g、大枣3个。

6诊:2月8日,自觉身轻体爽,舌苔腻转淡,脉细;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46.2 %;红细胞3.62×1012/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161×109/L。

2月12日胸片示:右肺炎症全部吸收。守方略有加减,治愈出院。

这是按照邓老的指示,邓秋云在中医药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了工作的岗位。

这个病例发表在2003年5月1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给了中医界很大的信心,鼓舞了全国杏林的斗志,为战胜非典提供了重要依据。
1125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1:4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20年4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易水学派研究》第三讲《张元素一一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1》。



      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人。生卒年代不详,据说寿103岁。完善脏腑辨证,带教后学,弟子知名者如李杲、王好古等,著作有《医学启源》《珍珠囊》等,学术思想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ysyj

祝贺李源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易水学派研究》关于张元素的学术成就问题。

金元时期,能与河间派媲美的医学流派,首推易水派。易水派主要研究治疗脏腑症候的病机。它的开创者和代表张元素。

张元素稍后于刘完素,具体的生卒年月不详。他字洁古,金代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人。小时候聪敏好学,八岁即应试童子举,二十七岁应试经义进士。据说是由于违犯了宗庙的忌讳而落榜,于是便专心学医。行医之初,他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刘完素病了,害伤寒八天昨不进东西,正不知该怎么办,张元素赶去探望他的病。刘完素有点瞧不起他,脸转过去冲着墙壁不作声。张元素说:“你凭什么对我这样不客气呢?”等到他诊完脉,说出脉情,又问是否服用的某种药,刘完素点头称是。张元素说,你这就错了。那种药是主寒的,只能越服越重。你的病情这样,应该服用某某药才能奏效。刘完素听了,大为叹服。按他指示的药服后,病很快就好了。张元素从此名声大震,与刘完素相差无几。后来,竟独成一家体系,形成了一个易水学派。

张元素医学思想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他具有革新精神。他虚心研究学习古代的医学理论,但不拘泥古方。他明确地声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就是说,时代不同,具体气候和患病者的体质等情况不同,病情有变化,不能完全再按过去的处方用药。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吸收前人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有了新的建树的。

张元素在<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将脏腑的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各成系统,较前又有提高,使脏腑辨证说由此而渐被众多医家所重视,脏腑病机理论也被不少医家所研究。至清代,则脏腑辨证理论趋于完善,现已成为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见,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除心包络之外,对于每一脏腑,张元素均从生理、病理、演变、预后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阐述,各成体系,较为系统。此外,张氏还对药物学研究颇有发挥,尤其在药物学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脏腑用药方面,更为突出。张氏根据《内经》的理论,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正由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厚薄的不同,因此药物作用才会出现升降浮沉的区别。因此,对于每一药物功用的解释,他强调首先应明确其气味厚薄,然后再进一步阐发其功效,使中药学的理论与其临床效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药学理论的发展。
1126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17:47:2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本周五晚(2020年4月17日)由雷宝淳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理论著作《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今天主要讲解“研究特异功能的意义及方法”

   

      有些儿童具有耳朵识字这种特异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认识是第二性的。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们首先尊重客观事实,不因暂时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就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历史上,不少新的发现得到解释,都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有些事物更复杂,要说明它,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从30年代到现在,许多物理学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是因为发现了某种“基本粒子”。发现了就奖励,并未要求他们立即作出完整的科学解释。不断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是科学的使命。



     耳朵识字这种现象说明人还有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思维科学、从气功、从一切潜在的人体机能,去开发人的潜力。建议在对现有学科体系进行调整、组合的基础上,建立起人体科学体系,将诸如人体特异功能、气功、中医理论等列入这个体系之中,以便使这一研究工作逐步向更严密、更系统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分享,欢迎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lrtkx

    祝贺雷宝淳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钱学森的理论著作《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关于“研究特异功能的意义及方法”的有关内容。

   

      生命很复杂,这是按照构成论研究的结论。说人体复杂,是因为从不同层次的结构来看,有很多层结构,每一层结构都有相应的功能。

各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各层关系之间的功能如何影响?

如何用人工的手段(医药),帮助人体获得健康?

这是西方医学的思路与方法。

    古人认为,生命不复杂,这是因为生命是天地自然生成的,只要到了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万物就自然而然生成了。

生命自身有自己升降出入的规律,与整个时空、天地万物互相联系,医学只能帮助人体,而不能替代其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西方医学希望借助科技手段干预或者改造生命;

中医这个东方医学主张“道法自然”,帮助人体治未病维护健康,辨证论治治疗不健康。

中西医的区别很大,未来发展很难只是科技层面的研究,还是依靠市场推动?

这次新冠肺炎政府出资,中西医之间减少了冲突,医患之间也比较和谐。

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吧?
1127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22: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0年4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

        第五章医话随谈中第18节论《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第19节《问斋医案》选析・痰饮。一剿抚互用治有专方,二随证化裁通权达变,三探本求源重视脾肾。

        第20节《问斋医案・ 癃闭》研究(一)下病上取,泻肺热以行清肃。(二)   因势利导,启下窍急则治标。(三)升清降浊,补中气而助斡旋。(四)通补兼施,益肾气以利膀胱。

敬请各位关注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朱老早年对《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有深刻研究。朱老提倡“每日必有一得”,因此,对于古代的著名之著作多有研究,对于当下很多人的经验善于汲取,因此,培育了南通中医院的“民间中医三支花”。

      朱老对于《问斋医案》也进行过细致分析和研究,比如对于其中记载的痰饮。他认为精华之处有三条:一剿抚互用治有专方,二随证化裁通权达变,三探本求源重视脾肾。

      其中记载的 癃闭,有四点主要成就一是下病上取,泻肺热以行清肃。二为   因势利导,启下窍急则治标。三则是升清降浊,补中气而助斡旋。四是通补兼施,益肾气以利膀胱。

这些总结,为我们学习古代医集经验,开创了道路,树立了榜样。

朱良春先生之所以成为“朱良春现象”,能够培养出“朱家军”,开辟章朱学派,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1128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2:07:23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0年4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常见中医心理养生------第一节中医心理养生原则,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l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常见中医心理养生的原则问题。
中医主张形神一体,具有在思想源头上就重视心理养生 的优势,这与西方“精神归教堂,肉体归医院”的传统完全不一样。
《内经》说心主神明,“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张仲景说,居世之士,应该“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内经》有很丰富的养生思想: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129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21:34:4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4月20日)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血证门》。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1,人有耳中出血者,涓涓不绝,流三日不止而人死矣。此病世不尝有,然而实有其症也。耳者,肾之窍也,耳中流血,自是肾虚之病,然而肾虚,血不走胃,不从口出,而偏从耳出者,正有其故。盖心包火引之也,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原自相通,二火沸腾,则血不走胃而走耳矣。

      12,人有舌上出血不止者,舌必红烂,其裂纹之中,有红痕发现,血从痕中流出,虽不能一时杀人,然而日加顿困,久亦不可救援也。此症乃心火太炎,而肾中之水不来相济。

      13,人有齿缝出血者,其血之来,如一线之标,此乃肾火之沸腾也。

      14,人有脐中流血者,其血不十分多,夹水流出,人亦不十分狼狈。夫脐之所以出血者,乃大小肠之火也,二火齐旺,必两相争斗于肠中,小肠之火欲趋出于大肠,而大肠之火欲升腾于小肠,两不相受,而火乃无根据,上下皆不可泄,因脐有隙,乃直攻其隙而出。

      15,人有九窍流血者,其症气息奄奄,欲卧不欲见日,头晕身困,人以为祟凭之,不知此乃热血妄行,散走于九窍也。

      16,人有大便出血者,或粪前而先便,或粪后而始来,人以为粪前来者属大肠之火,粪后来者属小肠之火,其实皆大肠之火也。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辨证录·血证门》成功!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6个病例:

       11,人有耳中出血者,涓涓不绝,流三日不止而人死矣。此病世不尝有,然而实有其症也。耳者,肾之窍也,耳中流血,自是肾虚之病,然而肾虚,血不走胃,不从口出,而偏从耳出者,正有其故。盖心包火引之也,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原自相通,二火沸腾,则血不走胃而走耳矣。

     耳为清窍,其中出血,多为阴虚火旺。陈士铎说,方用填窍止氛汤∶

麦冬(一两) 熟地(二两) 菖蒲(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效如响。

此症用截流汤亦神效。

熟地(二两) 生地 麦冬(各一两) 三七根末(三钱) 菖蒲(一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血。



      12,人有舌上出血不止者,舌必红烂,其裂纹之中,有红痕发现,血从痕中流出,虽不能一时杀人,然而日加顿困,久亦不可救援也。此症乃心火太炎,而肾中之水不来相济。

      舌为心窍,其时有出血,也多阴虚火旺。

陈士铎说,方用护舌丹∶

丹皮(三钱) 麦冬(三钱) 桔梗(三钱) 甘草(一钱) 玄参(五钱) 人参(一钱) 熟地(一两)五味子(一钱) 黄连(三分) 肉桂(一分) 水煎服。一剂而舌之血即止,连服四剂,而舌之烂亦愈。

此症用清心救命丹亦神效。

玄参 麦冬(各一两) 甘草(一钱) 菖蒲(三分) 茯神 人参 三七根末(各三钱) 五味子(三粒)水煎调服。一剂即止血。



      13,人有齿缝出血者,其血之来,如一线之标,此乃肾火之沸腾也。

      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出血也多阴虚火旺。

陈士铎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骨碎补治之。

熟地(一两) 山药(四钱) 山茱萸(四钱) 丹皮(五钱) 泽泻(三钱) 茯苓(三钱)麦冬(五钱) 五味子(一钱) 骨碎补(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血即止也。连服四剂,永不再发。

此症亦可用阖缝丹∶

猴姜 人参 北五味 三七根末(各一钱) 甘草(三分) 各为细末,擦牙,含漱即止血。

止后用六味丸则不再发。



      14,人有脐中流血者,其血不十分多,夹水流出,人亦不十分狼狈。夫脐之所以出血者,乃大小肠之火也,二火齐旺,必两相争斗于肠中,小肠之火欲趋出于大肠,而大肠之火欲升腾于小肠,两不相受,而火乃无根据,上下皆不可泄,因脐有隙,乃直攻其隙而出。

     脐为神阙,其出血也多为阴虚火旺,主要关系大小肠相火与肾阴虚。

陈士铎说,治大小肠之火,仍须以治肾为主。方用两止汤∶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五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血不流,四剂除根。

    此症用障脐汤亦甚神。

大黄(五分) 当归 生地(各一两) 地榆(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血。



      15,人有九窍流血者,其症气息奄奄,欲卧不欲见日,头晕身困,人以为祟凭之,不知此乃热血妄行,散走于九窍也。

     九窍流血,急症难治,慢病需要扶正固本。陈士铎说,方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之。

当归(五钱) 黄 (一两) 荆芥(炒黑,三钱)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生地(五钱)水煎服。一剂即止血,二剂不再流矣。

此症可用掩窍丹∶

人参 当归 生地 玄参(各一两) 炒黑荆芥(三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血,二剂全愈。

      16,人有大便出血者,或粪前而先便,或粪后而始来,人以为粪前来者属大肠之火,粪后来者属小肠之火,其实皆大肠之火也。

    便血分远血(紫黑)近血(鲜红),前者藏毒,后者肠风。陈士铎说,方用三地汤∶

熟地(一两) 当归(一两) 生地(一两) 地榆(三钱) 木耳末(五钱) 水煎调服。一剂即止血,二剂全愈。

精血双补,则肠中自润,既无干燥之苦,自无渗漏之患,况地榆以凉之,木耳以塞之,有不取效之速者乎。

此症用荠 熟地汤亦神。

熟地(三两) 地粟(三两,捣汁,同熟地煎汤服。二剂即止血。)
113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21:36:4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4月2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讲述《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内容,题目是:经方辩证思维探讨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

        祝贺朱胜君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有关内容,今天讲的题目:经方辩证思维探讨

       经方有源流,有体系,有传承,有妙用。

       经方源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早期包括其中所说的十几部著作,基本按照脏腑辨证编写,也有的按照妇儿、外科的专科收集方药。其中,只有《汤液经》叫“经”,其他的方书,即使是黄帝、神农所出,也不叫“经”。

       经方的作用是:“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如果背离了中医的指导理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以造成错误的不良后果。

《汉书艺文志》说:“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有人读不懂 这段文字,以为这就是中医一词的出处。

这是愤然激愤的批评,让大家知道用错了药,即使是“经方”,也会造成不良后果,还不如不用药。不用药,有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自我恢复的机制,“无为而治”,或者以非药物疗法,也能奏效,“毋药有喜”。

        运用经方的典范,是张仲景,他吸收了《汤液经》的精华,而不是自己创立了经方。

这些学术问题,古人没有材料,搞不清楚。

自从有了《辅行诀》,研究才有了线索。

《辅行诀》是中医界的《红楼梦》,值得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9:29 , Processed in 0.2835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