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如能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今天的中医会怎样呢?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2:18:14 | 只看该作者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8-7-21 21:59
你是赤膊上阵了,我早就看穿了你,现在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感觉吧。
还记得你说你不懂中医,只是给大家搭个 ...

  你看我掺和中医的专业问题了嘛?
  若真如你所说我气急败坏了,那我尽可以用管理权限永久禁言你嘛。不要老以你的心胸去度君子之腹。说白了,你就是对我上回处罚你骂人行为的仇恨心理加以落实。望你不要妄动。

点评

啊,就算不掺和中医的专业问题吧。就算和师娘学了点皮毛,发点议论吧吧。 不要扯淡。 望你不要妄动 现在,来了个“中医新思维“,””,通过了注册,你,怎么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20:40
102
发表于 2018-7-21 22:56:53 | 只看该作者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8-7-21 22:05
那也叫针灸?放血,近代西方不是还在用吗?治死了华盛顿,那是真正的西方医学。
按摩?哪儿疼就揉揉哪儿 ...

那不叫针灸,是类似针灸的一些外治法,叫针灸就是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一整套的学说。
西方在古代,医学方面是落后于中国的,所以中国针灸学成熟以后,西方还在放血、按摩阶段。
我前面说的您看了吗?

点评

我只看了李老师对我的回帖,其他的,不单是李老师的真没仔细看,如有疏漏,李老师明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20:34
103
发表于 2018-7-22 05:5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1 22:00 编辑

        中医理论不仅仅是在早期就是依据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构建的医学理论,就是当今也仍然比现代医学更能说明疾病与人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生理学关系。

点评

比如发热,发热是人体物质的功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06:2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8-7-22 06:27:30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7-21 21:58
中医理论不仅仅是在早期就是依据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构建的医学理论,就是当今也仍然比现代医 ...

比如发热,发热是人体物质的功能吗?
105
发表于 2018-7-22 07:0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8-7-22 07:05 编辑

王锡民教授分析的深刻,有高度!
106
发表于 2018-7-22 08:58:36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7-21 22:05
  一吐老先生,您真行。
  盲目吸收,是真正的吸收吗?您已经曲解了我所谓吸收的本意了。您这叫偷换 ...

先生误会了。先生发帖,出题讨论,并没有说明什么是科技成果,也没有说明如何吸收,哪来的概念?既是讨论,必有多种认识,你又何必认真呢?我是出于捧场跟了一帖,王教授,高先生进行了批评,我又跟帖反驳,哪里是偷换你的概念呀。
王不留行也没说明吸收和科技的概念,不过一句空话而已。
107
发表于 2018-7-22 09:1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22 13:15 编辑

中医有狭义的中医,有广义的中医。用药性治病为狭义的中医;用天人合一观的思维方式为人治病,就是广义的中医。别说广义的中医了,即使狭义的中医单纯中医手段无法诊断疾病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例如:中医脾与西医脾虽然不是一回事,但西医的病名(如肝脏病或脾脏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中医病名到底是肝病还是脾病。再如:治疗血糖高湿邪内困的糖尿病时,可借助西医药理选那些既能健脾化湿又能降糖的中药。是因为能健脾化湿的中药很多,但并非所有健脾化湿药都能降糖。而中药能否降糖,必须用西医手段才能知道。

所以,中医是可以吸收利用现代科技的。但具体到某个人,你原意用就用,不愿用就罢

点评

传统中医的病名大都与阴阳五行脱离不了关系。例如:虚证的心阳虚,心阴虚……实证中的阴证、阳证等。用药性治病就是用药物的阴性和阳性治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16:55
高论,请问,什么是中医的病?怎样用药性治病?  发表于 2018-7-22 11:56
108
发表于 2018-7-22 09:4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22 09:42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21 19:58
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如能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今天的中医将是世界的主流医学。中医向西方传播,东学西 ...

这个帖子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完整也没有细化。是因为借助天人合一观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既没有后顾之忧,又可最大限度地形成复兴中医的统一战线,并对中医西化判处死刑

点评

我说的不是天人合一而是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科技成果不是手段。例如:薏米能健脾化湿是中医的科技成果,薏米能降糖是西医的科技成果。其本身不属于手段;当其用来解决临床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17:03
请教,天人合一是意识,科技成果是手段,意识如何【吸收利用科技手段呀?】  发表于 2018-7-22 12:03
109
发表于 2018-7-22 09:5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22 10:35 编辑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8-7-21 21:41
   我申明一下我的观点:
  1、不认可中医需要什么科学化(即:中医的所有内容必须装进西医或科学的框 ...

您的观点中,2和3是对的。1则不完全正确。是因为中医不可能装进西医的框框里;但完全能够装进科学的框框里。原因在于,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揭示。不承认中医科学,就等于说中医不遵循自然规律或违背了自然规律。这样,中医就没有话语权
110
发表于 2018-7-22 11:16:38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7-22 01:40
这个帖子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完整也没有细化。是因为借助天人合一观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既没有后 ...

先生关于天人合一观的提法我能理解。不过现在已经有了比笼统的天人合一观更好的说法,叫做系统论,从科学角度讲,叫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从某些角度讲,两者可以说是统一的,只是强调的重点有些不一样。

其实大家基础的观点是一样的,只是如何完整化、细化,这应该需要从《内经》已经建立的理论结构中去寻找启迪。所以归根结底又回到了从前的老问题:《内经》是如何用这种方法建立它的理论体系的。经络和血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点评

1、活人有经络,死人没有经络。而血脉若是指血液运行的管道,那么,刚刚死去的人的血脉的还是存在的。这样,经络与血脉的区别就明显了。 2、系统论与天人合一观不是一回事。天人合一观是一种哲学方法论。而系统论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16:43
《内经》是如何用这种方法建立它的理论体系的。经络和血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 高论,请教, 【经络和血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12: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4 03:18 , Processed in 0.1548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