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论坛内外挺五行学说的中西医师长、同仁、朋友们的公开信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7:40:11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协定,只能在君子之间制定,同时,也只有君子们才会认真执行。——与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则乱矣是同理。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23:50:47 | 只看该作者
      迄今为止,又收到了一些朋友的回信,因时间问题,今晚就不说了,明天若有时间就选登出来,以飨读者。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19:15:04 | 只看该作者
辩论赛总结的结尾部分:



       综上所述:中医的发展,首先应该从传统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错误理论,然后积极地吸收必要的西医精华与可被中医学所能利用的现代科技成果,为中医学的腾飞打下坚实而又必要的基础。

       以上是我方(废除五行学说方)——仁海中西医(于殿生)与llyyjj老师历经二个月有余的辩论结果,特向全球中医药论坛管理监督小组汇报。是非曲直敬请管委会诸位师长同仁定夺。谢谢!


       我和llyyjj先生谨借此,感谢论坛管理员举办了这场在中医发展史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员先生辛苦了!真诚地谢谢您!
       谨向参与辩论赛的“挺五行学说方”的下列人士表示非常地感谢!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并表示我们对各位的真挚的敬意!
      一吐了之先生、杨鹏举先生、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杏园春先生、太白侠先生、董建军先生、高智海先生、大光明云先生(排名不分先后,以“全球中医药”发布的辩论赛公告所列为序)。

      谨向在场外鼎力支持我们的下列中西医师长、同仁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美好地祝福!

      赵洪钧先生(建议去掉六淫中的风邪)、哲医先生(经络循行路线,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刘亦之先生(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河间金栋先生(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千秋雪先生、王锡民教授、萧铁先生、南京陈斌先生、罗鸿声先生、梁常兵先生、马文辉先生、杨金峰先生、再来先生、悉尼张有和先生、川耗子先生、岳毅科先生、gl0101先生、红莎草先生、何九公先生、无敌的烈士先生、王叔文先生(排名不分先后)。

       并谨向支持我们的但我方一时没有记起名字的朋友们,有“挺五行方”的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而给我们出谋画策的英雄们,在心中默默地支持我方的朋友们,默默观看辩论赛的中西医师长、同仁、中医爱好者、中医粉丝们、网友们,我们真诚地感谢你们!

       最后,向上面提到的所有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礼!我们爱你们大家!


                                                                                  执笔人:仁海中西医(于殿生)   审阅校对:llyyjj

                                                                                                                                  2015年11月26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19:19:01 | 只看该作者
我方在“五行存废”辩论赛上建议辩论结束的发言:


阴阳五行定义是什么?是内经的,还是教材的,还是自己理解的,证据在哪里?哪个依据正确?————————————————————————————————————
        现回复如下:

一、 阴阳五行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贵方提出的辩题“5、阴阳五行之质 , 6、阴阳五行之源,  7、哲学的阴阳五行与内经的阴阳五行,8、阴阳五行的分类和关系”中,已经反复辩论了无数次。也在整个“五行存废”辩论赛中的全部26个分题中进行过无数次的争鸣,因此,已经没有继续争鸣的必要了。

       我认为阴阳五行定义继承于《内经》、再归纳于现代的《中医教材》,也肯定增加了每个人自己的不同见解,尽管有量与质的区别。

二、我方数度(有论坛公告、通知、全球中医药论坛QQ群、全球中医药论坛版主QQ群、并分别向受邀请人员专门二次送达邀请函件等形式)邀请在全球中医药论坛上的“挺五行学说的人士”来参与辩论的日期(11月25日24时)业已过期。故我方不再就贵方的辩题发表意见,望贵方见谅!谢谢!

三、因为本辩题为贵方所提出,所以,按规定我方有权提出终止辩论的请求。

       基于上述原因,我方郑重向论坛管理监督小组与参与“五行存废”辩论赛的“挺五行方”(正方)提出终止辩论的建议,至于本辩论赛所产生的结果与影响,任凭论坛管理监督小组裁决。

       借此,我方向参与“五行存废”辩论赛的“挺五行方”(正方)师长同仁,再次表达我方的敬意!向论坛“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监督小组中的师长同仁,再次表达我方的感激之情!也向所有支持、关心“五行存废”辩论赛的师长同仁、中医爱好者、中医粉丝、网友们,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祝大家感恩节快乐!!!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专业委员会
                                                                                              2015年11月26日(感恩节)

105
发表于 2015-11-26 20:58:1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26 19:19
我方在“五行存废”辩论赛上建议辩论结束的发言:

你还感恩节快乐,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中国的下元节啊?你今天吃火鸡了吗?你见过火鸡长啥样吗?一副假洋鬼子崇洋媚外的嘴脸。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2:49:28 | 只看该作者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5-11-26 16:58
你还感恩节快乐,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中国的下元节啊?你今天吃火鸡了吗?你见过火鸡长啥样吗?一副假洋鬼子 ...

       哈哈,下一个套子本想套只狗熊,却套了个老鼠:是不是假洋鬼子,主要看其是否损害中国人的利益就行,而不是听他说什么,是不是啊,玄老弟?有本事上辩论赛上辩论一下,有五行对中国人治病有利呢,还是废除五行有利?这不是立即可见分晓了吗?连辩论都不敢参与,这不是分明心里有鬼的嘛,能说你不是真的假洋鬼子?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3:19:22 | 只看该作者
       我倒要看看管理监督小组成员是如何评判结果的,然后,如果我不服的话,那么还会提出质疑。我还要看看哪个大师是在说梦话。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3:20:1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这是关系到中医学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健康与否的大事,所以,任何人都不得信口雌黄。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3:2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1-26 19:26 编辑

说点儿不是笑话的笑话:  

        于殿生先生对杨鹏举先生(研究《内经》的专家    有校注《黄帝内经素问》出版)辩辞的回复:
(因为“经络循行路线”是否存在,在“五行存废”辩论赛中是重中之重,故将辩论内容附于此。)




       杨鹏举先生(下同):《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脾与肾以膜相连耳”说明脾有有具体所指。由于黄帝内经不是解剖的专著,不能因为描述简单而否定。
————————————————————————————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下同):那么,这个“脾”的解剖位置离肾有多远?没有确切的位置,何由立一“经线”?


由于黄帝内经不是解剖的专著,不能因为描述简单而否定。
——————————————————————————————
        既然《内经》不是解剖的专著,那么,竟能描绘出位置相对精确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来,今人到目前为止尚无法找到“经”线,这就充分说明《内经》时代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总结临床观察到的大量现象后,通过人为虚构并经过艺术加工等而成。——因为古人也是人,而不是神。


驳斥反方“(4)、”   反方说“(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不能因为其描述简单而否定其经脉的存在。
——————————————————————
      没有确切位置、没有事实存在的脏器,何来煞有介事的一“经”?因此,这个“经线”就是虚构的。



如果反方认为其进入“经”的范围,加上“大脑经”,就破坏了“如环无端”,因此没有必要出现“大脑经”
————————————————————————————————
      古代犯人被砍掉头颅后,这十二经还在“如环无端”的运行?人还能正常存活?



十二经也好,十四经也罢,都是成对出现,一旦加入大脑经,请问反方,大脑经和谁称谓表里关系?
——————————————————————————————————
       必须成双成对,还必须有表里关系?男性阴茎、女性阴蒂,是否也要成对?请问,创立医学理论等同于搞艺术创作,可以随意而为?



古典文献有记载“经”或“络”本身有腔隙,且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如《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
隧,
————————————————————————————
       几千年之后,先生也成古人了,如果您的书到那时也成经典了,您认为您书中的说辞,几千年之后的人们会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必须生搬硬套,还要世世代代高呼“经典”万岁?——这样的中医后来人不是有病吗?!



既然承认“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的这个事实,根据事实就不能描绘经络循行的
线条吗?根据事实描绘经络循行的路线就是人为构建的?据此推理,我们现在看到植物用线条描绘的图就是人为构建的?岂有此理?
————————————————————————————————
       “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例如,经过针剌,病人有时会感到某个线上有或胀、或麻或痛的感觉,这恰好证明是神经传导的功能,因为这种传导并没有按照“经络循行路线”在有感觉的部位处,自起始点至终结点运行完毕。



反方论据“4、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刘亦之先生”
      反方在论证中说“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刘亦之先生”
既然反方说针感神经的反应,请问胃痛针刺足三里,这个腧穴的神经没有联通到胃,所以用神经学说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如果说“治疗胃病的
主穴在任脉上”,而对脾胃虚寒的胃痛,主穴则是脾腧、胃腧没有联通到胃,也看不到“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
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神经学说就是经络学说不成立。
——————————————————————————————————
       脾腧、胃腧均通神经对消化系统起调节作用,这是经过解剖可以证实的。但未见有单独应用“足三里”治疗胃病的,没有经络线路的支持,足三里治疗胃病就缺乏理论依据。
       刘亦之先生用“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的见解,恰好用客观事实证明我们古人的伟大。能在没有精确解剖的情况下,能探索出针剌与神经的关系。



没有确切位置、没有事实存在的脏器,何来煞有介事的一“经”?
正方回答: 关键是没有读内经,这是其一,其二,你是按照西医的标准而言。就其目前你废 五行的行为,就是根据西医的理论而来。
———————————————————————————————————
       既然人类进化、科技发展到今天,那么当代的医学理论就要以当代人类的共同认识为准,而不分中医、西医。而应用标准,是以谁的理论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在对疾病的诊疗方面的本质。
       综上所述,通过杨鹏举先生的辩辞等的证据,恰好也证明了“十二经循行路线事实上并不存在,只是人为的通过临床上的一些现象、艺术加工等等形式编制而成”。

       以下是我方llyyjj老师的发言:
       建国后即开始的经络实质研究,几十年无任何进展,对于针灸疗效的研究,多从神经生理学来印证。其中最著名的是韩济生院士的内啡肽说,阐明了针刺针刺可促进神经系统中分泌出5-羟色胺、内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后来还获得国际脑研究组织与美国神经科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杰出神经科学工作者奖学金",这些研究,都与经络学说无关。

       从古籍记载到现在研究,都可以看出,经络循行路线是古人通过针灸效果的总结,对针灸穴位的整理,用一个个虚拟的路线串连起来,对古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总结经验的办法,但几十年的研究,并无法证明这种线路的存在。


       综上所述,通过我方两个人的辩辞中提供的证据已经完全证实,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但在本帖辩论题中,正方仅仅是照搬经文作为经络存在的依据,无视几十年研究毫无结果的现实,也无视我方提出的证据,现在正方已无新话题提出,且屡次申请锁帖,故我方同意锁帖停止讨论。


110
发表于 2015-11-27 13:04:49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26 22:49
哈哈,下一个套子本想套只狗熊,却套了个老鼠:是不是假洋鬼子,主要看其是否损害中国人的利益就 ...

哦,原来仁海下个套把自己这只狗熊给套住了。于委员长要继承蒋委员长反攻大陆的精神,继续废五行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23:34 , Processed in 0.0526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