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方国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7-7-22 19:2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可以自圆起说矣。  善!
102
发表于 2007-7-24 10:1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认为是除悸的,应该是从五泻汤的主症中去找.所以,泻肝汤治惊烦不宁,故在用木体之体下有除烦;泻心汤治心下痞满,故在用火体之体下有除痞;泻脾汤治腹中滞胀,故在用土体之体下有除滞;泻肺汤治血素燥,故在用金体之体下有除燥;泻肾汤治心中悸动不安,故可在用水体之体下赋予除悸.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1:5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hkc0207先生所言之五泻方:泻肝汤治惊“烦”不宁,泻心汤治心下“痞”满,泻脾汤治腹中“滞”胀,泻肾汤治心中“悸”动不安,而泻肺汤治胸中“烦”满,之“烦”字该如何解释?
    感谢先生提示,使吾重新检视所填补的“痉”字是否为最合适?是否即为先生所言之“悸”字?还有其它更符合原著的字否?有鉴于此,致吾重读细读《辅行诀》与《伤寒论》,对两书所论述之病症再行仔细推敲,并重与家弟论证,力求所缺之字填补准确。
    《经法图》圈外之五“症治”遗缺一字,造成此医古籍之缺憾。而《经法图》作为解释“汤液经法”的工具,作为解释“汤液经法”组方法则的结构模型,五“症治”如同五个模块,缺一模块就会严重影响该结构模型的正确使用。
    无闻居士反复研读《辅行诀》与《伤寒论》,经从另一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推敲此五字所要表述的到底是什么?终于明白此五“字”的原始含义是什么,它所要表述的是什么?
    陶弘景在《辅行诀》之大小补泻汤方证对五脏虚实病症的表述中,用的最多的字是“烦”、“燥”、“痞”、“满”、“滞”、“惊”、“悸”、“恐”、“怒”、“悲”等字(张仲景之《伤寒论》中对方证所述雷同,如太阳病,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劢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亦如:烦躁、虚烦、燥屎、心下痞、心下悸等),其中“惊”、“恐”、“怒”、“悲”等为“七情”病症用字,那么剩下的“烦”、“燥”、“痞”、“满”、“滞”、“悸”六字表示的什么?是“病象”!是病症所产生的“病象”!无闻居士至此方明白:

    诚如hkc0207先生所言,“悸”,作为病象,也在此六字之内。但“悸”真的是病象吗?查《新华字典》:“悸,因害怕而心跳:悸栗(心惊肉跳),惊悸。”而隋•巢元芳之《诸病源侯论•风气诸侯》曰:“诊其脉,动而弱者,驚(惊)悸也。动则为驚(惊),弱者为悸。”因此,笔者认为,悸与惊同,“惊悸”二字同义,惊即悸,悸即惊,悸应归于“七情”病症用字,而不应归纳在“病象”中。如是,则剩余的“烦”、“燥”、“痞”、“满”、“滞”五字即是五“症治”所用“病象”之用字!如是,则所缺的字为“满”!经笔者把此字补入“大小补肺、泻肾汤”医方中进行验证,应该无误。
    现把“满”字补入有关联的“小补肺汤”与“小泻肾汤”二医方中,顺便把二方证图贴出,以征先生之意,便于吾之纠错也。
19、小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火中火](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细辛[木中金](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火中水]一分。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咳痰不出,脉结者,倍旋覆花为二[六]两;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咳而吐血者,倍麦门冬为二[六]两;若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仍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
解析:
    肺虚则鼻息不利,胸中(闷闭而满——笔者加)痛,其病象曰“满”,必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说文》曰:“满,盈溢也,从水, 声”。
肺虚则鼻息不利,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方用补肺汤。
“肺虚,则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是病。
    肺病用金体,是病为肺金五行中之金大虚,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小补肺汤”方中麦门冬为土中金,五味子为金中金,旋覆花为火中火,细辛为木中金。以“金体”中之金补扶“金(本)体”之金;以“金体”之母“土体”之金补扶“金体”之金;以肝木“木体”之子“火体”中之火(木体之木生火体之火),承而制(化解酸金克辛木)之“金体”中之金;以“木体”之金反侮转化“金体”之金所克。
    肺虚“‘金体’之金大虚,强克肝木五行中之木”是病则用“小补肺汤”是方,旋覆花为君药,麦门冬、细辛为臣药,五味子为佐使,化辛除满,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是方一君二臣一佐使,方证见(图5—1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2:0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2:03: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21、小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茯苓[土中水]     甘草[土中木]     黄芩[水中木](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解析:
    肾实则腹满,泾溲不利,面色正黑,其病象曰“满”,必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说文》曰:“满,盈溢也,从水, 声”,
肾实则腹满,泾溲不利,面色正黑;方用泻肾汤。
“肾实,则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是病。
    肾病用水体,是病为肾水五行中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小泻肾汤”方中茯苓为土中水,甘草为土中木,黄芩为水中木。以心火“火体”之子“土体”中之水、木(火体之金生土体之水、火体之水生土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苦水克咸火)之“水体”中之火、土;以“水体”中之木补扶“水(本)体”之木,方证见(图5—21)。
    肾实“‘水体’之火亢太过,土亦亢,而木则虚,克心火五行中之金、水”是病则用“小泻肾汤”是方,茯苓为君药,甘草为臣药,黄芩为佐使,化咸除满,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是方一君一臣一佐使。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2:05: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2:0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谢先生之提示,使吾对《经法图》有更深的理解。先生真吾师也,先生认真而又严谨之治学精神,吾自愧不如,吾当习而效之。
    是“痉”是“悸”是“满”,或是“□”它字,无闻居士翘首以待:
                                  真亦假时假亦真,孰是孰非待君论。
108
发表于 2007-7-27 10:4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如此,令我有悟,将泻肺汤胸中烦满之"满",置换"燥"将更为贴切.因泻肺汤"其人血素燥"是病因,如泻肝汤之神气素虚,泻心汤之阳气素实,泻脾汤之阴气素实,泻肾汤之阳气素虚,均言病因,而烦,痞,滞,悸是病症,故用"满"其理自通!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17:1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谢先生指点,吾将据此予以纠正.
110
发表于 2007-7-27 17:55: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10:22 , Processed in 0.0898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