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期——孙曼之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1-15 17:34:1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城墙火车站缺口,
中药西安市团圆.
102
发表于 2009-1-16 14:11:0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9/01/20 02:41pm 第 1 次编辑]

    再谈一下我的看法。
    取象比类源于易象,它是中医理论的出发点。教材的说法,中医理论的特点一共两条: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其中,整体观念又分为两点,“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这两点都是一个理由: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而宇宙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
    这样看来,中国传统哲学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从大处着眼,是把世界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局部是整体的缩小型,或者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相似性原理。明白了整体就等于知道了局部,而知道了局部也就会理解整体。于是,头针、耳针、面针、手针等为什么都是一个缩小的全身,脉取寸口,寸关尺为什么能够诊察全身的生理病理,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医把复杂变成了简单,中医诊断治疗都体现了执简御繁的方法。周易说的“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又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就是这个意思。
    易知简能,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重要的特点,我曾经说过:和西医知识频繁更新,从而作为一个医生有一生读不完的资料以及层出不穷的新药物要记忆要熟悉相比,中医的优点却在于不需要读好多书,中医的临床思维特点在于举一反三,执简御繁,这是我们学习中医最大的优势,而这一点正是由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造成的。有亲者,具有亲和力,多数人热爱中医的的原因,就在于中医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的无穷魅力。有功者,这种把握整体的方法显然易于收效,易于成功。人是一个整体,中医理论也同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与西医理论有很大的不同。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学习中医经典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方法,把中医理论分解为许多互不相干的部分,就是中医理论的肢解死亡之日,这正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医日趋衰落的原因之一。
    说起整体观念,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医理论的支柱,但如果明白整体观念就是易象学说的具体应用,而整体观念只是取象比类的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的说法,那么我们对于中医理论的渊源与特点就会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过去“换了一种说法”是历史上的大环境条件下造成的,是不得不然的,今天我们在学习中正本清源,寻求中医理论的来龙去脉,也是振兴中医的一个必要的工作。
103
发表于 2009-1-20 09:13: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
   再谈一下我的看法。
   取象比类源于易象,它是中医理论的出发点。教材的说法,中医理论的特点一共两条: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其中,整体观念又分为两点,“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这两点都是一个理由: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而宇宙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
-----------------------------------------------------------

   “ 取象比类源于易象,是中医理论的出发点”。
    请教于先生,在中医学的理论于实践中那些属于“象”?那些属于“类”?那些属于“比”?其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有何联系?
104
发表于 2009-1-20 14:40: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1/20 09:13am 发表的内容:
---------------------------------------------
   再谈一下我的看法。
   请教于先生,在中医学的理论于实践中那些属于“象”?那些属于“类”?那些属于“比”?其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有何联系?
 ...
     请教于先生,在中医学的理论于实践中那些属于“象”?那些属于“类”?那些属于“比”?其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有何联系?

回先生:
     “象”就是易象,是对于某一类事物抽去其具体特征的抽象概念,而这一类事物就是“类”。把这一类事物进行对比,以便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性质上的共同点,就是所谓的“比”,但这种比较并不同于逻辑学的类比推理,因为类比推理必须要有共同的属性作为比较的前提,而中医的“比”是没有属性限制的。
     例如,相对于疾病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证而言,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八纲就是象,而八纲就是类。相对于各种药物而言,药物的生长形态与寒热温凉性质以及口感的“味”即四气五味是象,而各种药物则是类。相对于各种人而言,五脏六腑就是象,所以才有“藏象”一说,而每个人具体的脏腑就是类,可见,象与类的概念也是相对的。
     个人看法,不妥之处仍请先生指正。
105
发表于 2009-1-23 11:06: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个帖子好热闹,呵呵.
106
发表于 2009-1-23 16:44:3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哈哈 中医不是科学,这是完全正确的。他是不同于科学的一种认知方法,世界上的事,不是只有科学才能解决的,谈 [取象比类]的价值,意义不大,谈“藏象”才更有意义。因为[取象比类]是为向后学解说,很多都是牵强的,而“藏象”则不然,“藏象”才是由表推里,观外而知内的联系认知,“藏象”学说是中医宏观认识的真正体现,是中医认知的两大观点之一,是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而科学是微观到宏观的认知。所以,中医是不同于科学的,他们的认知出发点就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如果认识不清,中医的一半东西就都丢了。
107
发表于 2009-1-24 09:42: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资参考而不凡是拘泥,又何必为此等话题如此篇幅?!
108
发表于 2009-1-28 00:36: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孙曼之先生关于取象比类的解释很到位。
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我:中医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虽然学中医的人是很多,但是能学精的人寥寥无几,中医是个眼高手低的职业。
109
发表于 2009-1-28 12:01:3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下面引用由仁海中西医2009/01/13 00:25am 发表的内容:
“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基本上一样久远,同时,科学是人类意识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它是来源于实践(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指导人类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进行具体有续的 ...
[[[[“取象比类”固然是古人的一种推理方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但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事实上,这种认识方法,也是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换句话说,它也是从“可能”、“似乎”等初步认识后,再通过实践证明,才最后确定所比类事物的正确性,而不会认为“取象比类”的必然正确性。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事物的可能性,但不能认定这种方法认识事物的必然正确性。]]]支持
110
发表于 2009-1-28 21:45:1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
回先生:
    “象”就是易象,是对于某一类事物抽去其具体特征的抽象概念,而这一类事物就是“类”。把这一类事物进行对比,以便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性质上的共同点,就是所谓的“比”,但这种比较并不同于逻辑学的类比推理,因为类比推理必须要有共同的属性作为比较的前提,而中医的“比”是没有属性限制的。
    例如,相对于疾病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证而言,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八纲就是象,而八纲就是类。相对于各种药物而言,药物的生长形态与寒热温凉性质以及口感的“味”即四气五味是象,而各种药物则是类。相对于各种人而言,五脏六腑就是象,所以才有“藏象”一说,而每个人具体的脏腑就是类,可见,象与类的概念也是相对的。
    个人看法,不妥之处仍请先生指正
--------------------------------------------------------
    请教于孙先生

    取象比类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怎样联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7:15 , Processed in 0.0553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