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周现强 于 2020-3-8 09:27 编辑
道物象数义理同构论
一、 历史明鉴、以史道真
那么从追索文化的渊源,自然历史是承前继后的。从历史上的生活习惯来对待,这些都要关联起来才能搞明白,由于学人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引证据典,那些引据也各有虚伪说词,不足为证。仅能依椐历史上的生活习性、风俗场境、文字发明的延伸过程的综合参量比较为准,在前面的易经简述章节中已谈过,可见《连山》比《归藏》还早,在伏羲氏至三皇那个时期,人们都以山地为主要生活环境,离不开山洞和树木为巢,山峦起伏绵延相接,开始用图象与结绳记事,伏羲氏以河图、洛书的“数法阴阳”和“数法日月星辰”为象、数、形、义、理等观念为起始,认为“象数之法、出于圆方、方出于矩”,用360周公度方法运算天地人的时空运动循环规律,从这根本未见巫术端倪,怎么人们不以真讲,而单予邪说?
今观《归藏》残存爻辞,文义易知,语言简洁,全为韵文,毫无“吉凶祸福”之类占卜用语;从卦名上看,既有以畜牧渔猎经济生产而命的卦名,又有反映女权制向男权制过渡协同互补的卦名,更有着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农时节令、以及预防畜牧业、农业自然灾害的相关卦名。其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极为丰富。后经五帝等历一千六、七百年至商末周始,周文王篡卦名、改卦义、重编序等强奸手段后,予以再定名为《周易》【其前已谈】,从《封神榜》一书经过侧面仔细的推敲就知道,都是为了愚民性的“神道设教”统治之术,以此就把《黄帝经》这个至宝埋入地下不见天日的原由。这也是中华民族从此步入“善恶界”的黑暗封建割据时期“不文明社会”的愈演愈甚、封神林立,宗教派别才逐渐演出,其前根本无宗教之谬。并且演到近现代的党派纷争、团体设限的对立矛盾斗争,人民的血汗积累被这些纷争的过程毁于一旦,处于纷争之中到现在也无意觉醒之兆,目前由于认知上差异,特别是“主文主政精英们”还未完全觉醒,绝大部份人还在睡梦中,真理仅存于“位低草根”中的少数也无法推广实施,到如今还要费许多的波折后是否才能完整脱身进入“文明的智慧界”。
二、法于正负、和于象数
从人的过去历史和现今及未来进行对待,人是“万物之灵”的命题,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人也就是“神”了,这种“神”是什么呢?以弱智者从邪路方面来看认为是巫术,认为人文思想性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从古代的巫术演变而来;从正统方面来看,认为是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怎样的高度,也是宋代周敦颐述及的:“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这称为“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这是中国哲学与医学的“形与神俱”之本义,不是单纯的唯物论或唯道论,请予以严格区别,力求还位于道物协同论的源流。
古人认为宇宙是有标量规范的运行纪律与秩序,在《淮南子.天文》说:“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循环逻辑模式。“阴阳刚柔互言之,在体曰阴阳,在用曰刚柔”【《周易内传•说卦》】。“在体曰阴阳”,即以阴阳二气为刚柔爻象之体。阴阳气是自然存在的功信与物质的循环作用过程动量流态,是认知事物性用的位点坐标体系,实有其属性功信与物态的分类,就其未成形之前无形可见;就其已成形为有形可证,则各有其质与态的规定性;就其属性功信与物态交合在一起而不可分时则合而为一;就其各有清浊、虚实、大小等差异时则能划分为二;就其差异表现出结构形态与功能信息协同一体【“形与神俱”】的情况下,则能称之为刚柔。阳气舒畅,主运动,贯穿推动一切有形质的物体运化的连续兼容性用,故其性刚健;阴气凝结,成为稳定共利的形态,但其变化是顺从阴阳二气交替主用的驱使,故其性柔顺,“天之阴气,必地之柔质以应之;天之阳气,必地之刚质以应之,而天始有依。地之刚质,必天之阳气以应之;地之柔质,必天之阴气以应之,而地始可附”。“上所谓层次、奇偶发正负之象;八卦、雌雄发阴阳之序。阴以含阳者,原阳在阴中,即阳自阴始,阳自阴生,乃太极静而动,动而生阳之谓。至阳动,则阳司化育之权,阳之所司,阴以助之,故阳外而阴内也。而地之用在刚柔,天之阳上阴下,地必用刚而下柔。刚之用亦不在刚,而在柔。柔中有刚乃得济也。然刚在柔之中,必刚生于柔,而反言柔生于刚者,原谓无形之气,至刚至阳,故能发育万物。有形之质,至柔至阴,故能孕载万物” 【青囊经之河洛解义】。所以“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正蒙注•太和》】。阴阳二气自身具有运动的本性,其聚散、盈亏、往来交易、变化日新,循环序贯。阴阳之往来隐见序贯循环,而天地人物生化之机尽在于此。“阴阳有实之谓诚”【《正蒙注•太和》】。其次,以体用一源的范畴论证阴阳二气是实有的。认为一切自然存在的有机事物都同时具有体用一源的两方面:体规定其本质,用规定其功效。阴阳二气存于一体,其健顺、屈伸往来为其用。体用相函,互相依赖,皆为实有,此即“体用胥有而相须以实”【《周易外传•大有》】。屈于比、伸于彼,其总量无增减与损益,而坐标度量差异分别不断处于“中态分布”与转换,优柔乎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此即其为:“气自足也,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正蒙注•太和》】,“往者屈也,来者伸也,则有屈伸而无增减”【《周易外传•系辞下》】。所以“易言往来,不言生灭”【《周易内传•系辞上》】。人物之生死,只是表示阴阳二气互相屈伸往来,作为人物之本体的阴阳二气并无生灭,此即“生非常有,死非常灭,阴阳自然之理也”【同上】。也就是说,阴阳二气不因个体的毁坏而消灭,个体有成毁,而整体阴阳无终始。二气虽有差异,但并不相舍相离,相毁相灭,而是相合相济,相因相通,和协为一。所以天地万物方各得其宜。这是因为独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总是相融为一体,若合若离而不离。如其《正蒙注•参两》所说:“独阴不成,孤阳不生,既生既成,而阴阳各殊体。其在于人,刚柔相济,义利相裁,道器相须,以成酬酢万变之理,而皆协于一”。阴阳二气既相排斥,又相吸引,相资相济,纲蕴交会,协和为一,从而构成万物的本体,推动事物的交易与变化。人们是应该能够运用象数义理的智慧予以解构的,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在认识上的限制,暂时没有达到完全认知的智慧境界,这个没有达到完全认知的智慧境界和认知了的就是“神”,“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通神”【周敦颐于《通书》思第九:言】。如《易传》言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现代新物学讲的“测不准原理”所以谓之神,此神就不是邪教认为的鬼神和巫神之类的虚无范畴。
神从上是认知思维能力,这里也可以言之是也一种宇宙的精神力量,即宇宙神系,分别拿古代与现代的语言来说:是道的纪律规范秩序,道的信息作功过程的标量稳态有序,或是事物在正负差异上相互生化作用的控制中心,这个中心即为宇宙自然0的上下左右标量规范有序概率位移的常数,就是“中态公约度”【-1n——0——+1n】的自然、社会、人体自我择优调控之纪,是周敦颐在《通书》圣第四言及的: 动而不见动,静而不见静,非不动不静也,道也。道则不离于形,而不囿于形矣,“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度)也。本然而未发者,实理之体,善应而不测者,实理之用。动静体用之间,介然有顷之际,实理发见之端,而众事显微之兆也。诚精(有)故明,神应(无)故妙,几微(度)故幽”。这个“动静体用之间,几微(度)故幽”是个多维系多层次网络性的“开关”,“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有形,则滯於一偏。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神则不离於形,而不囿於形矣。四时运行,万物终始。一动一静,其运如循环之无穷,天下化中,治之至也”【周敦颐在《通书》动静第十六】。此即“出乎象,入乎形,出乎形,入乎象。两间皆形象,则两间皆阴阳也。两间皆阴阳,两间皆道”【〈周易外传•系辞上〉】。本体不仅是物质的实体,也是虚体性的抽象形式的同时存在,物质的实体性有生死、虚体性的抽象形式永恒常在,是至高范畴与本体,即元本体与道本体。道作为阴阳二气合一之“虚实两体兼有与兼无”,无体则用无以行,无用则体无所措,言理则先体而后用,盖举体而用之理已具,是所以为一源也。动而正,曰道。动之所以正,以其合乎众所共由之道也。用而和,曰德。用之所以和,以其得道于身,动必以正,则和在其中矣。不能脱离宇宙万象而同时存在。也可以说是宇宙级的,或是纳米级别的,依据其调控的层次范围不同而不同,但是总的规则是不变的循环恒道。
从上能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太极是道,有一道太极以二阴阳为用之说,从而显三的中介连续。在元本为道,于用为阴阳,阴阳不是对立与矛盾的关系,本然世界常态逻辑是无矛盾的自然循环,而矛盾是错解了自然常态逻辑的异化为自然失态的术语,我强调的是:既往的“哲学学科”常讲的“对立统一”,在作者的理论体系中是为始终尽可能规避的“术语”,因为“对立统一”这个术语,同“常态”有机自然不能到位和贴切实际。所谓的“对立”是“一分为二”方法的“双方对立”性的以“失态”自然矛盾“冲突辨证法”门类,是强调矛盾斗争性的以一方战胜另一方的不能“共生图存”,错解了“偶联、协同、互补、和谐、承制”的“常态”自然特征,所谓的“统一”是“整合、综合、融合”在一起。在理论体系中,参照多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中,其实是“偶联互补、和谐承制与性质差异统一”关系的实际情结,可以看到了这个差异性状的征结,单说“对立统一”不为是“常态”情况下的有机自然,这不符合“严谨”的哲学精神。
在《周敦颐太极图——朱熹解附》中有言:“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圣人太极之全体,一动一静,无适而非中正仁义之极,盖不假修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凶也”【《周登颐太极图——朱熹解附》】!
于“天下化中,治之至也”。从“中态公约度”【-1n——0——+1n】这个象数调控“开关”来讲,“0” 位有着上下左右的需要、相互逢缘化生作用的调制意义,是多联有机复合体性的整体协同互动的自控“开关”,能够保障事物在【-1n】与【+1n】两个标量常态象数差异、予“0”位涨落的规范阈值位移过程中的互通“有”【-1n与+1n】“无”(0——太虚)交易功能信息和物质,从而复制出“同构异化”或“同化异构”的新生态的事物。为了获取元本体与道本体之虚实动静,人们运用昃标等坐标观察事物微妙的有度活动,即标物察道之运势,也是“洛兰兹坐标转换”方法,在爱因斯坦肯定洛兰兹提出的时间变慢,空间变短,质量变大等观点本身就是自然规律!他在肯定“质量变大”时更进一步提出质量与能量互相转换即E=MC2的公式,就这样发现了时空质量的《相对论》在审察事物处在“虚实同在“的量子系统之理,得道之体, 见物用动, 动才显道之源流, 即活机万物皆流。一切课题存乎中。这个机制用现代发现可证:
其一:潘建伟领导的中国科大课题组,同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同事合作,对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他们首先对飞秒脉冲激光器进行改造,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并通过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倍频晶体容易损伤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实验上同时操纵三对超高亮度的量子纠缠光子对。其中的一对光子可以制备成待传输的各种两光子复合系统,另外两对纠缠光子构成并行的量子通道,分别用来隐形传输复合系统中两个光子的量子态。实验结果表明,不仅两个光子的量子态能被精确传输,两光子系统中的各种关联关系也能被精确传输。该实验不仅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而且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
其二: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有种抗凝血药是由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设计的,称为“寡核苷酸配基”,由15个核苷酸组成。它可阻碍参与凝血反应的凝血酶分子起作用,防止血液凝结。为了给寡核苷酸配基装上“开关”,研究人员将4个额外的人造核苷酸连接到其分子的一端。其中有一个核苷酸是变形核苷酸,可在特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改变形态。研究显示,如果没有光的照射,这个变形核苷酸形态不改变,寡核苷酸配基的抗凝血作用不受影响。但当光源被打开,变形核苷酸就会使寡核苷酸配基分子首尾相连成发夹形,从而无法发挥抗凝血作用。利用这种“开关”,即使寡核苷酸配基已经与凝血酶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在数秒钟内被关闭,无法发挥抗凝血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感光人造核苷酸“开关”还可以“安装”到其他核苷酸药物分子上,比如控制基因调节的药物,使这些药物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三、人体内的血糖常态指数为3.1——6.2/mmOl的标量范围之内徘徊, 是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差异,在作无意识性的自我启动从而达到调控, 当这对自动正负反馈作用机制、在某些内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分别使这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增强或减弱,则分别表现出低血糖【饿气病——血糖低于3.1/mmOl】或高血糖【糖尿病——血糖超过了6.2/mmOl】的异常失态病态,也就是失去了“中态公约度”【-1n——0——+1n】的常态有效自动控制,这同古人的“太过与不及”或“过犹不及”非常妥贴的一致。这同中庸之道是相谋的,并且用象数原理和现代语言把其上升为科学理论予以表达,使之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实用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