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9-18 02:58 编辑
五驳王锡民
******
******如果你***还不够清醒,又喜欢“名人效应”,搬出“祝总骧”“张?(人家是姓陈的现代针灸学!)少宗(王某确实会改名,连自己崇拜者姓都搞错了!******)”来压人,那已是打糊乱说,****了。治疗还是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用更大的名人来让你崇敬一下,**也许就会清醒多了,不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正好本人研究成长过程中知遇了几位名人,本来不想说的,但为了治病救人,也为了感谢他们的伯乐之恩,也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了。
近50年来,本人取得了的主要成绩包括:参加了九次全国性学术会,国内外发表了二百多篇论文,独著出版了专著五部(160万字)等等。这些过程中主要有三位老院长和三位老院士帮助和支持了我。现罗列如下: ①鲁之俊教授 第一任中医研究院院长,延安老针灸家,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他非常支持我的观点和工作,在1999年还答应亲笔给我题写《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我的第三本专著)的书名。当我如约从重庆坐火车到北京再到三里河他家中时,才知道他在那天早晨已突然逝世,享年88岁。我参加了灵堂吊唁,以吊唁簿上有我的签名为证。 ②季钟扑教授 第二任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名誉总编,主编了《.现代中医生理学》等。他六七十年代就是“血管—植物神经观点”(比“血管—神经机制”进步多了)。当他得知我的“血管—交感性神经观点”后很是支持和鼓励。因为我排除了副交感神经的参与,单独强调“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为经络实质,又进了一步。我们之间多有书信交流,直到他住进了北京医院。 ③王岱教授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当他得读到的处子作《现代针灸学概论》后,热情撰文推荐,并发表在了“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6年第一期第57-58页,题目是“针灸学科学体系的新模式——评介《现代针灸学概论》”。另外他还大力支持我的“脑型耳穴新图”,邀请我参加了1998年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耳穴研讨会并大会发言。这对于打破法国诺吉“胎儿型耳图”(现流行者)并获得国家专利有很大帮助。 ④刘祚周教授 卫生部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级),我母校生理教研室主任。我在第七军医大学毕业后还交往了二十多年,成为了他的校外研究生。他在校改论文,实验室辅导,学术进展介绍等方面都无微不至,真正是师生情谊深。他在《现代针灸学概论》中作序大力推荐,还担当了我在1990年主持的全国第一个“现代针灸函授班”(参见当年《健康报》广告)中的顾问。 ⑤陈可冀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任会长。他在我的第二部专著《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中,于1996年作序推荐。还赠送给我了他的两部著作供学习之用。 ⑥马伯英教授 英国皇家医学会终生院士,全欧中医专家联合会执行主席,著名的中医学史专家。他在我的第五本专著《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中热情作序推荐。他在序中深有体会地说:“袁医师所做的,恰恰是这样以中医统合西医的新理论组合。”真是一语中的,总结了我近50年来的研究思路和业绩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