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叔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仁海中西医:五行学说你能不用吗?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7-2-19 10:1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2-19 06:12 编辑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2-19 05:18
仁海先生有点激动了吧?你仔细看看,或者让其他网友帮助看看:我的帖子是不是有“用上这五个字,就等于用 ...

        李老师在二楼说:“要是现代的中医,给新的处方命名,他如果否定五行学说,却给方剂起了具有五行含义的名称,这就不对了。”这个有道理!
       那么于先生在败毒散中说“散风除湿兼益气”,这已经不是命名方剂了。在已经废除了风邪情况下,还散风。这个对不   对呢?李老师给个说法吧。
————————————————————————————————

       叔文先生是说,中医废除了五行学说,就再也不得用“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了。用上这五个字,就等于用了五行。是这样吗?
————————————————————————————————————
       仁海先生有点激动了吧?你仔细看看,或者让其他网友帮助看看:我的帖子是不是有“用上这五个字,就等于用了五行。”这样的意思?
————————————————————————————
       1、首先,我编写这些方歌,都是近四十年前我初学中医时编的,那时我对五行学说,还没有废除与否的概念。
       2、无论经方,还是时方,都历经多少代中医人的使用,其名称与功效的称谓也都是约定俗定的,不是哪个人想改就能改的。但是,其中涉及五行学说的理论,我的意见是要实事求是地用其本来实质的医学理论取代之,如果叔文先生对我修改的这些意见有异议,我们可以就“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方面进行深入地讨论。因为中医学引入五行学说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诊治疾病。

92
发表于 2017-2-19 11:04:44 | 只看该作者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2-19 09:36
十分佩服李老师“绕一点”的风格。你可以“先说说,风、风邪、散风,各是什么意思?”但你无论如何绕,都 ...

绕一点,是想深入一点,既然王先生不喜欢深入,咱们简单一点。
风,加个邪字叫风邪,就是病因的意思。但实际上,没有风这个病因,中医的风不是病因,是一种病态,或者说病机。
散风、祛风、息风……等等,都是消除这些病态的。


您还可以这样思考一下,如果风是病因,风邪犯表有没有专门的治法和方药呢?
六淫本来就不是病因,我专门发帖讲过,您要有兴趣在那里发表高见,非常欢迎!
93
发表于 2017-2-19 11:11:57 | 只看该作者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2-19 05:36
十分佩服李老师“绕一点”的风格。你可以“先说说,风、风邪、散风,各是什么意思?”但你无论如何绕,都 ...

       十分佩服李老师“绕一点”的风格。你可以“先说说,风、风邪、散风,各是什么意思?”但你无论如何绕,都不会绕过散风就是散风邪这个门坎,就算这个风不是自然界的风,而是中医抽象出来的风,也是这样。除非仁海先生废除的只是自然界的风,而是中医抽象出来的风。否则,既废除了风,自己又讲散风。只会让人大惑不解。
——————————————————————————————————————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之后,中医学外邪中的六淫,就只有“寒、热、燥、湿”四淫,说穿了,就是外界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太过与不及而已。因为风邪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风,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等因素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所谓“风”,就是指外来邪气,与内因所致的“内寒、内热、内燥、内湿”相区别。因此,“风寒、风热、风湿、风燥”,就是“外寒、外热、外湿、外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1:23:2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2-19 02:11
李老师在二楼说:“要是现代的中医,给新的处方命名,他如果否定五行学说,却给方剂起了具有五行 ...

我在本帖一开始就说:仁海先生废除五行是想发展中医,而我维护五行也是为了发展中医。既然都是同一目标,就没有必要非得一争高下,我们一定要理性争鸣,争取得出一个对中医发展有利的结果。通过与仁海先生坦诚交换意见,我明白了这是仁海先生习医之初、还没有形成废除五行主张时的作品,在最近转帖时没有改动。为此,建议先生再发表时酌情处理,不要给人以自相矛盾的感觉,我发这个帖子的初衷也是如此。        
我的没有发完的帖子,这次一起发在下面,不再要求仁海先生解答。只供先生对方歌进行修订时参考。
95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1:28:54 | 只看该作者
4、小活络丹本来是去除风寒湿的,在仁海先生的方歌里,却变成了“六两寒湿并能祛”。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以后我们在应用小活络丹时可以自己提醒一下:小活络丹本来是除风的,因为仁海先生废除了五行,但现在已经不祛风了。但仁海先生在“独活寄生汤” 中说“唯独三两治痹证”,痹证,中医又称风湿痹证,废除了风,痹证还是痹证吗?我们是不是要把内科学的痹证病因改一改?把中药学的独活功效改一改?如果要改独活功效,请先生告诉我们,废除风邪以后,祛风湿药应该改成什么? 
   
5、仁海先生在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等祛风湿的方歌中只谈药物,不谈功效。问题是没有功效、主治的方剂如何运用呢?
   估计仁海先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编写牵正散方歌时又加上了功效主治:“牵正杨氏家藏方,白附全蝎并蚕姜,中风面瘫口歪斜,祛风化痰藉此长。”  以中医的眼光看,这是一首高度概括、韵脚极好的方歌。但其功效“祛风化痰”、主治“中风面瘫口歪斜”,却与仁海先生废除风邪的观点格格不入。请教仁海先生:这风邪到底能不能取消?取消风邪以后,原来治风的功效也同时取消,还是改成别的什么?请先生指教,不然我们不会运用这些方剂了。   

6、既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一些内风的病因病理业已明了,仁海先生为什么非要去用“镇肝熄风”  和“大定风珠” ?既然于先生已经取消了“内风”,为什么又说“天麻钩藤饮平肝风”呢?是不是先生既想废除五行,又觉得没有其他更准确提法呢?

7、仁海先生所编玉真散的方歌说:“玉真散治破伤风,星防芷麻羌附等,牙紧口撮脉弦紧,身体强直如张弓。”破伤风是中西同用的病名,约定俗成,咱就不说它是不是风了,但“牙紧口撮脉弦紧,身体强直如张弓”,在中医除了风好像没有其他的解释,“星防芷麻羌附等”也都是祛风药啊!如果说这些药不祛风,那么他们是干什么的?请先生不吝指教。

8、仁海先生所编的羚羊钩藤饮方歌,看药物组成应该是俞根初的羚角钩藤汤,其功效是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热生风证。但方歌对此略而不谈,请教先生,我们该如何去运用呢?这个方主治什么病啊?

9、仁海先生认为五行生克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主张废除五行相生即可还原中医学人体生理本来面目、废除五行相克即可还原中医学人体病理本来面目。但“时方歌括新编”在泻白散中说“火气乘金此法奇”  ,咳血方中说“肝火灼肺亟须清”  。这是不是在应用五行生克理论。

10、金水六君煎方名就体现了五行,仁海先生为什么不修改一下? 

11、说左金丸“左金泄肝止呕方”,什么情况下泄肝止呕同用?

12、说桑螵蛸散“利肾宁心法弗违”;说磁朱丸“心肾不交悸失眠”,它们是不是体现了肾与心的关系?

13、说四神丸“五更肾泄火衰取”,难道其中没有火生土的意思?

14、关于痛泻要方,仁海先生的方歌说“此方原是理肝脾”,中医人都明白“理肝脾”的前提是有木克土的存在。同样是调理肝脾的“逍遥散”,于先生这样编歌诀:“逍遥散用芍当归,术草柴苓慎勿违,散郁除蒸功最捷。加入丹栀玄机微”。逍遥散怎么会“散郁除蒸功最捷”?如果说这是丹栀逍遥散的作用,只能说于先生断句有误,即句号应该在第二句。但从前后文意推测,于先生的断句没有问题。这是不是说明,离开了五行学说,对于方剂的功效将难以表达?

15、良附丸、金铃子散这两个方剂作用近似,仁海先生认为两方可治“肝郁伤,气滞寒凝胃痛”,这和“肝木横克脾土”有什么区别呢?请先生指教。从仁海先生的方歌来看,左金丸、良附丸、金铃子散、痛泻药方、逍遥散等几个方证之间都有木克土的病理现象。请问仁海先生:如果废除了五行,他们的共性就不见了,这样是不是不利于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发现呢?
96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1:3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的质疑到此结束,感谢仁海先生和李老师的耐心解答。再见!
97
发表于 2017-2-19 11:57:09 | 只看该作者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2-19 07:23
我在本帖一开始就说:仁海先生废除五行是想发展中医,而我维护五行也是为了发展中医。既然都是同一目标, ...

先生说得好!谢谢!
98
发表于 2017-2-19 15:48:11 | 只看该作者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2-19 07:28
4、小活络丹本来是去除风寒湿的,在仁海先生的方歌里,却变成了“六两寒湿并能祛”。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以 ...

       4、小活络丹本来是去除风寒湿的,在仁海先生的方歌里,却变成了“六两寒湿并能祛”。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以后我们在应用小活络丹时可以自己提醒一下:小活络丹本来是除风的,因为仁海先生废除了五行,但现在已经不祛风了。————————————————————————————————————
109、小活络丹  
祛痰逐瘀活络丹,乳没二两又二钱,
川草二乌龙南星,六两寒湿并能祛。
风寒湿,本来就是外来的寒湿。




      但仁海先生在“独活寄生汤” 中说“唯独三两治痹证”,痹证,中医又称风湿痹证,废除了风,痹证还是痹证吗?我们是不是要把内科学的痹证病因改一改?——————————————————————————
  100、独活寄生汤  
独寄杜膝辛艽苓,桂防芎参草归增,
芍药地黄皆二两,唯独三两治痹证。
内科学痹证的病因,就是外来的寒湿。风痹、寒痹,都是寒,只是寒的轻重不同而已。






        把中药学的独活功效改一改?如果要改独活功效,请先生告诉我们,废除风邪以后,祛风湿药应该改成什么?
——————————————————————————————
       独活的功效本就是祛外来寒湿,没有风的什么事。





99
发表于 2017-2-19 16:02:59 | 只看该作者
5、估计仁海先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编写牵正散方歌时又加上了功效主治:“牵正杨氏家藏方,白附全蝎并蚕姜,中风面瘫口歪斜,祛风化痰藉此长。”  以中医的眼光看,这是一首高度概括、韵脚极好的方歌。但其功效“祛风化痰”、主治“中风面瘫口歪斜”,却与仁海先生废除风邪的观点格格不入。请教仁海先生:这风邪到底能不能取消?取消风邪以后,原来治风的功效也同时取消,还是改成别的什么?请先生指教,不然我们不会运用这些方剂了。————————————————————————————————————————
中风面瘫口歪斜,——此中风(面神经麻痹),是中医的病名。
祛风化痰藉此长,——祛风,就是祛外来邪气之意。还不满意,就改成“祛邪”、“祛毒”均可。

100
发表于 2017-2-19 16:1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2-19 12:25 编辑

       6、既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一些内风的病因病理业已明了,仁海先生为什么非要去用“镇肝熄风”  和“大定风珠” ?既然于先生已经取消了“内风”,为什么又说“天麻钩藤饮平肝风”呢?是不是先生既想废除五行,又觉得没有其他更准确提法呢?
————————————————————————————————


       “镇肝熄风” “大定风珠”,方名而已,无所谓改与否。

       随着废除五行学说思想的普及、深入,“风”一类的提法都会在中医的心中淡化,最终消失。但要有一个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02:56 , Processed in 0.1408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