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化指标结合辨证施治 检验医学有助中医发展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6-4-14 05:33:43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6-4-13 15:03
千版主说的好!
       中医的辨证仅仅依据了症状和体征,还应该依据生理指标变化!

    热实结胸证,太阳蓄血证……依据什么理化指标辨证论治??
9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5:53:22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6-4-13 15:03
千版主说的好!
       中医的辨证仅仅依据了症状和体征,还应该依据生理指标变化!

终于和妙先生所见略同了,心中无比的欢畅!妙先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能得到其认可,来之不易啊。谢谢妙先生,确实是如妙先生所说,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中医怎么会与现代科技老死不相往来呢?老祖宗的好东西,我们必须珍惜和继承,现代人取得的科技成果,我们也必须为我所用,这才是正确的,现实的,发展的态度。为妙先生点赞一下!!!
9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6:0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4-13 22:0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4-13 21:33
热实结胸证,太阳蓄血证……依据什么理化指标辨证论治??

热实结胸证,太阳蓄血证……依据什么理化指标辨证论治??融合观先生问得好!我们的中医先贤依据传统的中医理法得出了热实结胸证,太阳蓄血证的诊断和治法,取得了辉煌的医学成果,值得肯定和继承;但是现代人也会患有这种疾病的,现代人比如西医会没有诊断和治法吗?会没有理化检查及其指标吗?至于中医除了按照古人的传统四诊审视之外,还应该审视理化检查所获得的人体资料,并按照中医的理法予以处理,这样对疾病的认识会更深刻,更全面,更客观,岂不是更上一层楼了呢?
94
发表于 2016-4-14 06:19:1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4-13 22:04
热实结胸证,太阳蓄血证……依据什么理化指标辨证论治??融合观先生问得好!我们的中医先贤依据传统的中 ...

       你们天天喊用理化指标辨证论治?为什么说不出来热实结胸证……的理化指标是什么??
        天天喊,喊了半个多世纪了!还在喊,喊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与其这么天天喊,还不如承认理化指标没有用!
95
发表于 2016-4-14 06:2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4-13 22:27 编辑

        你说说西医是怎么样诊断与治疗热实结胸证的???你能说出来吗!你不能,所有的人都不能?为什么??热实结胸证,西医肯定能治,而且比中医治疗的高明!你们为什么说不出来!证明不了呢?症结在哪里?你们知道??  
9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4-13 22:19
你们天天喊用理化指标辨证论治?为什么说不出来热实结胸证……的理化指标是什么??
        天 ...

先生所说确实值得探讨,结合临床实际讨论问题,丁是丁,卯是卯,丝丝入扣,比漫天刮风的那样不着边际的空谈好得多!先生稍安勿躁,我们慢慢来讨论。

先说中医:
伤寒论:热实结胸证.大陷胸汤证 (2013-12-07 21:08:46)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伤寒论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表证不解,本不当下,下之则反,因而导致了变证产生。下后邪气内陷化热,致热与水结于胸膈,阴滞气血运行,故脉由动数而变迟,必迟而有力,水热互结,阻滞胸脘部气机,故不通则痛,因而“膈内拒痛”。因误下后使胃中空虚,邪气乘虚而犯胸膈,故云“胃中空虚,客气动膈”,邪阻胸中,气机不利,故见短气,邪热内扰胸膈致心神不安,故见烦躁,甚则懊恼不安。“阳气内陷”即表邪入里化热与水相结,阻滞气机致心下硬,形成结胸证,治宜泻热逐水,方用大陷胸汤。

  论下后形成热与湿合而蕴郁发黄的病证。太阳病误下可形成结胸证,也可因热入中焦与湿邪相合,熏灼肝胆形成发黄证。热为阳邪,蒸腾于上,迫津外泄,故见“但头汗出”,但因热为湿郁,故不能通身出汗,见“余处无汗,剂颈而还”。湿为阴邪,欲从小便而下泄,但湿热郁结,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湿热内蕴,肝胆失疏,但热液泄,故身体发黄,治当清热利湿。



方义: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甘遂为泻水逐饮之峻药,大黄泻热荡实,芒硝软坚破结,三药相合,具有泻热逐水破结之功。不方泻下峻猛,故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故方后云“得快利,止后服”,以免损伤正气。

[辨治要点]
病机:水热互结于胸膈
主症: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短气躁烦,心中懊恼,但头汗出,大便秘结,日晡所小有潮热,渴不多饮,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方(大黄、芒硝、甘遂)
方歌:一钱甘遂一升硝,六两大黄力颇饶,日晡热潮腹痛满,胸前结聚此方消。
9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06:4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4-13 22:44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4-13 22:39
先生所说确实值得探讨,结合临床实际讨论问题,丁是丁,卯是卯,丝丝入扣,比漫天刮风的那样不着边际的空 ...

热实结胸证、脏结证与痞证的鉴别
证型
病机
主 证
治法
方 药
鉴别要点
条文
热实
结胸证
邪热与痰水互结于胸膈心下
心下甚则胸胁至少腹硬满疼痛,舌上燥而渴泻热逐水破结或清热化痰开结
大(小)
陷胸汤
病变在腑,为有形之邪结(属邪实)
128 134
135 136
137 138
149
脏结证
脏气虚损阴寒内结
如结胸状,时时下利,舌苔白滑温里补虚
通阳散结
未出方
病变在脏(属虚中挟实)多难治
129 130
167
痞 证
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或脾胃不和、寒热错杂
心下痞满,按之濡,或伴呕、利泄热消痞或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五泻心汤
病变在中焦,为无形之气滞(多虚实夹杂)
149 151
154 155
157 158
164

128条曰:“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9条曰:“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151条曰:“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三证均出自太阳病下篇,属太阳病变证范畴。因其症状涉及胸胁、脘、腹部,表现多为疼痛、胀满,故需加以鉴别。结胸证与脏结证症状相似,均为胸胁部疼痛拒按,但一为阳证,病在腑,一般可治;一为阴证,病在脏,多难治。结胸证与痞证,均可出现心下不适,结胸证为有形之邪结,故疼痛拒按,且由于痰热,痰水互结,症状部位较为广泛,或胸胁、或心下、或心下至少腹。痞证为无形之气滞,部位局限在中焦,但痞无疼痛,按之濡。




98
发表于 2016-4-14 06:49:27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大度,大气,令人钦佩。
      我们慢慢讨论,一个证一个证的耐心讨论。谢谢先生的理解。
99
发表于 2016-4-14 06:55:1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样用理化指标诊断热实结胸证,藏结证,痞证,怎么样用理化指标鉴别三者呢??
100
发表于 2016-4-14 11:17:11 | 只看该作者

   请先生继续,下边说说西医。这是正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7:32 , Processed in 0.0509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