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临床医生该不该学中医经典《内经》?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6:03:36 | 只看该作者
5. 结语


综上所述,《内经》“天人相应”之观点,并非皆然,有时只是出于理论需要,牵强附会明显,不可不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当以科学求真之态度对待之,方为明智之举。
92
发表于 2015-5-5 16:15:33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取象比类、天人相应、五行生克制化等等,只是给我们研究复杂事物的一个思维方式、一个思路,而不是依此作为复杂事物的推理工具,这和西方形式逻辑不同。西方形式逻辑是研究简单系统、单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具有比较强的必然性(只适用于简单系统).
       取象比类是研究复杂事物、系统的思维方式,只具有或然性,得出的结论需要经过实践经验,与事实相符的,保留下来,成为理论;与事实不符的,则否定之。取象比类得出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够得到一个必然性的结论。这就是实践论的方法,是认识复杂事物系统的方法,属于辩证逻辑方法。
     中医理论来自于取象比类的方法,但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经验,不要轻易地否定他。古文,我们看不懂,一些真理掩藏在封建迷信的外衣下,需要下功夫才能够揭示他的真理性。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6:18:0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当代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从实用角度讲,学中医经典《内经》,莫如学习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相关书籍。为什么?

赵洪钧先生说:“要是学《内经》为了做医生,现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已经很好。它用现代语言比较系统、精炼地叙述了《内经》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概念和理论上都比《内经》更全面、系统、准确。它避免了大量重复,统一了《内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适当补充了一些后世学说,因而使中医理论更完善。”(《内经时代》.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

那么研读学习《内经》又是为了什么?欲穷其源流,知其所以者,当研读之。


廖育群先生说:“如果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科学与实用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治疗疾病,自然可以脱离开《内经》的原始文字;而如果想要明其源流、知其所以,则必需研读经典。”(《重构秦汉医学图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4
发表于 2015-5-5 16:29:3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5 08:03
5. 结语

综上所述,《内经》“天人相应”之观点,并非皆然,有时只是出于理论需要,牵强附会明显,不可 ...

        许多中医人给我们带来了古代文明的睿智,但是,对于近代科学、西医学了解不深,没有认识到西方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不足,潜意识中摆脱不了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羁绊。不要轻易的运用牵强附会、糟粕、不科学对待中医理论中目前还不能够解释的部分,你不用他,把它放在那里,不要轻易抛弃他。
95
发表于 2015-5-5 16:38:1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5 08:18
所以当代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从实用角度讲,学中医经典《内经》,莫如学习高校教材《中医基 ...

         如果说: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要不要教中医经典?问题就好回答了,应该,必须。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不教中医经典,就等于西医大学不教解剖学。
      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正好相反,西医解剖学是基础、必修科目;中医经典不见了。

点评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不同。 西医不学解剖生理不行,中医不学经典完全可以。西医的一切内容是在解剖学、生理学基础上发展的,而中医不是。 咱们常说中医博大精深,常说中医源远流长,难道就靠汉末的经典著作,此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5 17:22
96
发表于 2015-5-5 16:42:4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5 07:43
并非杜撰,此等患者多矣!确是本人所诊。然此等患者多“重检查,轻治疗(或不治疗)”。

实际上疾病 ...

可以讨论一下吗?
97
发表于 2015-5-5 16:50:52 | 只看该作者
         离开中医经典编写教材,中西医概念直接对接,开口动手便错。
      心气虚解释为心脏鼓动无力,是心力衰竭的表现。诸如此类,如果先学《内经》,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西医的心力衰竭,与《金匮要略》中的支饮基本相同!与心气虚证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点评

心气虚不一定是心衰,但心衰肯定有心气虚(阳气虚弱)。就好比血虚与贫血,血虚不一定是贫血,但贫血肯定是血虚。中西医诊断方法不一样。  发表于 2015-5-6 18:18
98
发表于 2015-5-5 17:10:4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5 15:34
先生所说的这两种常见的毛病都是“天人相应”推演的结果,与董仲舒“天人感应”说雷同,亦或是受其启发? ...

不是。我把它们分成两类主要是从“实事求是”的原则角度来看待。在我的思维实践中,实事求是分成两个部分:实事和求是。以此来划分,前面说的第一类是与事实/常识明显相违背的,遇到这种情形,可想而知后面的推理(求是)必然是硬拗,根本不必理会。第二类和第一类不一样,“天有四时”和“人有四肢”分开来看都是事实(当然,要硬拗起来也可说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四时的),但把它们放在一起做为“求是”的事实基础,这就涉及一个如何发现和检验真理(或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的问题,所以说是方法学的问题。

“求是”也可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的提出和验证。在内经时代,受到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古人不怎么重视“验证”,反映在中医实践上就是用个案说事。倒是在理论的提出方面,古人早总结出一套至今仍有用的:就是“形而上”(抽象)和“形而下”(器化)。比较一下伤寒论和内经,很明显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取向的分别。内经很多(但不是全部)内容的取向就是把当时认为是“天下至理”的阴阳五行简单套用在人体生理病理上,所以说它是形而下。至于形而下的结果是“必然”或“皆然”还是“或然”,并不是问题的所在,而是这种简单“喻象”的结果经不起严格的验证,既无助于让中医与现代人(包括中国人 一 先不说外国人吧)沟通,也看不出对提升临床医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什么助益。
99
发表于 2015-5-5 17:18:1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5 15:37
“天人相应” 并非皆然

金栋先生太谨慎了。“天人相应” 并非皆然,只是否定看这个论断的绝对正确性,主体上还是肯定的。


您要肯定,您得找出肯定的理由,您说并非皆然,就是大部分是“然”的,是这样吗?咱们能找出来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然”也算啊!


要我说,“天人相应” 纯属胡说八道,这是前几十年就批判过的。

点评

孔子不是被批判了几十年吗?!现在不是翻过来了吗!  发表于 2015-5-5 19:22
100
发表于 2015-5-5 17:22:4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5 16:38
如果说: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要不要教中医经典?问题就好回答了,应该,必须。
      中医药 ...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不同。


西医不学解剖生理不行,中医不学经典完全可以。西医的一切内容是在解剖学、生理学基础上发展的,而中医不是。
咱们常说中医博大精深,常说中医源远流长,难道就靠汉末的经典著作,此后近两千年,中医人士都是吃祖宗老本的?


强调“经典”对中医学生的重要性,实际是贬低中医。

点评

LLYYJJ先生 已经学会“走”了???居然能对内经的问题有了不同看法!!!!幸好刘亦之通知我 否则我的“老窝”还真就麻烦大了······真是死不悔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5 18: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6:50 , Processed in 0.0918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