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妙之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5-5-7 23:36: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2
发表于 2015-5-7 23:37: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1:36:52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5-5-7 15:32
就这个帖子的题目,有几点想法供李兄参考。第一是“病-证”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应该追溯到仲景。后世继承仲 ...

      我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治病,至于说“病很难定义,原因很多”则是另一回事。总而言之,西医是从疾病入手治病,中医是从证入手治病,治病是它们的共同目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西医要治病,需要认识病,对疾病的认知就是科学知识。中医治病却不是认识疾病,而是认识证(辨证),如此一来,要说中医也是科学的,就必须弄清证与疾病的关系。如果证与疾病没有关系,中医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因此,本文就是试图说明证与疾病的关系,从而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点评

老实说,我对所谓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一直都不觉得有啥重要。首先应该说大家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需要厘清一下。所有有用的文字都是多义的,多义的意思是各种具体的义一般不可进行“等价交换”,否则就成了所谓“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9 13:06
94
发表于 2015-5-8 22:4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5-8 14:49 编辑
妙之门 发表于 2015-5-8 13:36
我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治病,至于说“病很难定义,原因很多”则是另一回事。 ...
===========================================
           回复;谢谢先生关注。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肯定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地、凭空想象的概念直接对接。肝气郁结与胆汁淤积对接;心气虚与心肌收缩无力、心力衰竭对接;血虚与贫血对接……等等。
      彭胜权主编的温病学,把西医的每一个传染病都按照卫气营血辩证的方法,列出来证的诊断,开出来相应的方剂。西医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是潜伏期-前驱期-典型期早期-高潮期、恢复期(余热未尽)。
     我在《中西医融合观》中论证了:前驱期与卫分证是一个证态;气分热证(白虎汤证)与典型期的早期(SIRS)是一个证态;营分证与MODS是一个证态;血分证与MODS合并DIC是一个证态等等。
     简单地说,西医的病的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就是中医的证。同一个证可以出现在西医的不同病的不同阶段,是可以找到规律的,但是必须一个一个的认真论证,而不能简单的概念直接对接。

点评

简单地说,西医的病的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就是中医的证。同一个证可以出现在西医的不同病的不同阶段,是可以找到规律的,但是必须一个一个的认真论证,而不能简单的概念直接对接。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9 10:51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肯定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地、凭空想象的概念直接对接。肝气郁结与胆汁淤积对接;心气虚与心肌收缩无力、心力衰竭对接;血虚与贫血对接……等等。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9 10:28
95
发表于 2015-5-8 23:3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5-5-9 03:32 编辑
妙之门 发表于 2015-5-2 03:05
1.作者把中医所有的病统统归结为不寒即热,如此是不确切的.难道中的证是只局限于寒与热吗?
      对于 ...


1.难道人体即("证")就不能有"中"的时候吗?中医的持"中"意识何以来之?
2." 对于疾病的性状来说不寒则热",先生的如此表述不好吧?或应是说中医的证有寒证与热证.在西医的"疾病"概念里,是不存在 "疾病的性状"寒与热吧?
当然,在中医的证,存在寒热性的.但到了西医的病里,却是不以确认.
3.难道先生耕耘中医之后,尚不能省悟到,中医的证不是西医病意义的病吗?中医的证的证治实践原则,能直接应用于西医病的诊治上吗?
4.在先生那里,中医"病"与"西医的病"=同了,这实在是大使人意外了!
如果对中医的认识没有能进入到是识证治证的境界,即识人治人的境界,产生中医证与西医的病的等同或混同,那就不奇怪了.
5.先生似在认识了中医证与"病理反应"关联,这就对了.中医证,即为西医病的病理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形式的病理学诊断.如果能认识到了此点,则就真正的进入到了中医本原的 学术境界了.
6."规律"是对客必然性的轨迹的指称.单一病理形态,何以能以"规律"称谓?人外感病的由"表"到"里"的病理进程形式,则可称之"规律."

96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0:28:5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8 22:45
===========================================
           回复;谢谢先生关注。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肯定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地、凭空想象的概念直接对接。肝气郁结与胆汁淤积对接;心气虚与心肌收缩无力、心力衰竭对接;血虚与贫血对接……等等。
=============================
       说的好!赞成先生的观点。用中医抽象出来的证概念与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知对接显然是凭空想象中的张冠李戴。
      
97
发表于 2015-5-9 10:46:14 | 只看该作者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后又据卫生部中医司《中医病案书写格式与要求》通知精神,改编为: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病胎产,小儿传染接种史,痧痘惊疳嗜食偏。
--------------------------------------------------------------------------------------------
这是几种版本的《十问歌》,大家看看这个歌诀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特点?和我们讨论的病、证问题有没有关系。

点评

举出《十问歌》,还是为了辨证与辨病关系这个主题,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再举一个例子:“桂枝下咽,阳盛立毙”,大家从医多少年,桂枝汤估计都开过,病人患病以后“立毙”的情形估计也都见过,有的朋友还处理过“立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9 21:27
问的是患者的症状,它们是辨证的依据。  发表于 2015-5-9 10:55
98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0:51:4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8 22:45
===========================================
           回复;谢谢先生关注。


简单地说,西医的病的不同阶段(病理状态)就是中医的证。同一个证可以出现在西医的不同病的不同阶段,是可以找到规律的,但是必须一个一个的认真论证,而不能简单的概念直接对接。
+++++++++++++++++++++++
       1、“西医的病”这样表述不确切,因为一个人得了病,这个疾病不会因为中西医不同而发生变化。
      2、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才有了不同的证。
      3、不同的疾病可能出现相同的特征,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证。
      4、因此,辨证论治的原则是:“同一种疾病出现不同的证,治疗也就不同......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证,治疗也就可以相同”。

      因此先生说的病理状态,其实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特征。因为中医在辨证施治中,从来没有剖析过患者的病理状态,而是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组成的证侯,这个证侯是患者因病的外在征象,即病变的特征也。
99
发表于 2015-5-9 10:58:18 | 只看该作者
李先生,您看病是不是一问寒热二问汗这个顺序?
100
发表于 2015-5-9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 18:47 , Processed in 0.1308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