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肾不纳气病案一例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4-8-2 17:00:46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8-2 15:58
【大剂量山萸是一败笔】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根据锡纯看法,若有大汗如油等脱证,则大剂量山萸肉最为合拍。
92
发表于 2014-8-2 19:49:2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8-1 23:08
有理想、有思想、能坚持,必定学有所成。

93
发表于 2014-8-2 20:18:1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8-1 23:08
有理想、有思想、能坚持,必定学有所成。

呵呵
94
发表于 2014-8-2 22:08:46 | 只看该作者
网上见到一个名老中医医案,大家参考。忘记复制出处了,医案书里的,打字费劲,只好网上找。

案一、病案号:832145 姓名:陈×× 女 70岁
主诉:形寒肢冷加重二月
初诊:98年7月22日
现病史:患者形寒肢冷,喜晒太阳已有多年,加剧二月,两脚及背部更冷,头晕伴两脚抽筋,胸闷气急,头重如压、目睁不开,有高血压史。
检查:四肢欠温,皮色如常,呼吸稍促,BP:140/100mmHg,T:37℃
舌象:舌红、苔薄 脉象:脉细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及胸片无异常。
辨证分析: 营卫不和、气血失调
治则治法: 温补肾阳,调和营卫
药方: 方以桂枝汤出入
川桂枝4.5g 赤芍、白芍(各)10g 炙甘草4.5g 大红枣10g 天麻10g 生地、熟地(各)10g 血木瓜10g 紫丹参10g 益母草10g 豨签草10g 防风、防己(各)10g 牛膝10g 7帖
中医诊断:(证型)畏寒(肾阳虚)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医嘱:注意保暖 增加营养和运动
二诊:98年7月29日,煎药后,怕风畏冷程度上较有减轻,夜尿多,前方中酌加壮肾阳之品。
原方加鹿角片10g 巴戟天10g 7帖
三诊:98年8月5日,上半身寒冷汗出已少,下半身尚冷、乏力,BP:130/80mmHg,再以益气扶阳、温血通脉。
黄芪30g 太子参15g 鹿角片10g 桂枝10g 白芍15g 炙甘草9g 大枣10g 炮附子10g 巴豆1g 牛膝10g 茯苓15g 7帖
三诊:98年8月12日,症减轻,再拟温阳通络,原方加鸡血藤15g 7帖
四诊:98年8月19日,症已减,气急心悸,午后足肿, 仍守原意。
黄芪30g 当归10g 川芎10g 川桂枝15g 赤芍、白芍(各)15g 鹿角片10g 炮附子10g 茯苓20g 炙甘草9g 牛膝10g 鸡血藤10g 红花9g 红枣10g 鹿含草15g 7帖
五诊:98年8月26日,恶冷减轻,心悸、夜尿多,舌红苔薄白,脉细,再投益气养阳通络之品。
苏子梗各10g 甜葶苈15g 炮附子10g 生地12g 黄精20g 玉竹10g 川桂枝10g 当归10g 菟丝子10g 炙甘草9g 血木瓜10g 赤茯苓20g 冬瓜皮10g 桑白皮12g 7帖
连服益气温阳通络之品1月,病愈,随访3月病未复发。









95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20:4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8-3 12:48 编辑

气短的病理及对治          转载


 中气不足,肾不纳气都会造成呼吸不能深入,呼多吸少的现象:

“肾主纳气”,说明肾与吸气功能有关。所以然者,由于肾合命门,命门为“呼吸之门”,“元气之所系”。从经络来讲,“肾上连肺,肾脉上贯膈,入肺中”。再 则,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因此,呼吸出入之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肾气足则肺气充,反之,肾气亏损则不能助肺吸气,患者即可产生呼多吸少,并有吸 气不能至丹田之感觉。临床上,肾虚不能摄纳肺气之病证,并非鲜见。归纳之,大概有以下几种。

  1.短气不足以息,总觉得气不能深吸,且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陷汤等治之而不效者,非中气亏损,也非大气下陷,乃肾气不纳之候。当补益肾中元气。宜用生脉散加山萸肉、紫河车等治之。

  2.久喘久咳致肺肾阴虚,且以肾阴亏损为主者,其证喘咳,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燥咽干,夜来加剧,短气不足以息,吸气困难尤为显著,苔少乏 津;或房事过度,过于劳力,惊恐伤及肾阴而证见腰酸腿软,头昏耳鸣,梦中遗精,吸气困难,微咳痰少,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应补肾纳气,兼保肺金。宜用 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治之。阴虚阳浮而证见两颧发赤,咽喉不利者,宜于上方中更加沉香、麦冬、磁石以镇纳之。

  3.先天不足,或房事太过,损伤肾气,致肾不纳气而证见喘咳,或短气不足以息,吸气尤感困难,或伴遗精,腰痛者,肾不纳气,精关不固也。当补肾中元气,使元气归根。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皆可随证选用,并化裁用之。

  4.肾阳虚弱而证见喘咳,吸气困难,且伴腰痛滑精,阴头寒冷,夜尿频数,尿清而长,苔白,脉沉弱者,应温补肾阳以纳气。宜用金匮肾气丸加沉 香、菟丝子、淫羊霍等治之。夹痰饮者,合二陈汤,或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治之,下元虚寒重者,其阳浮越而证见两颧发赤,或口鼻出血,口燥齿浮,松动不固, 手足厥冷,脉浮大,按则空虚无力,或微细欲绝者,宜补元阳,敛浮阳,可用参附汤,人参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或二加龙骨汤随证化裁治之。
96
发表于 2014-8-6 20:50:1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7-29 22:18
谢谢大家的热心参与,一旦患者有回音,我一定及时向大家通报。谢谢。

患者有回音了吗?
97
发表于 2014-8-8 22:01: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09:41:53 | 只看该作者
[名家医案] 张锡纯----精彩的药方

有一天,一个农民的家属,
跑到学校来找张锡纯,说麻烦张老师跟我们去看看吧,
我们家那位病得严重了。于是,张锡纯随着来人到了这个农户的家里,
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在床上坐着,后背靠着墙,大张着嘴,
努力地呼吸着。不用问,这又是一个重症患者。张锡纯在诊断过后,
突然说了句:"此乃大气下陷之证。"大家听了,都愣了,什么是大气下陷?
我们怎么没有听说过呢?这还要从张锡纯创立的一个关于大气的理论谈起。-
我前面给大家写的,可能是单味药的医案比较多,其实,
张锡纯在家乡教课的时候,他的学术思想已经基本形成,
他开始逐步创立了很多自己的方子。当然,张锡纯看病有个特点,就是能使用单味药的时候,就绝不多用其他的什么药,
直到他老年,还经常用一味药来治病。这在古往今来的医家里面,是独树一帜的。
但是,他自创的方子也是非常精彩的,直到今天,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还收录了一些。张锡纯在临证的时候,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身体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五脏六腑的运行呢?
是什么把这些脏器固定在躯体内呢?他对这个问题苦思冥想,如痴如醉,估计在同学们自习的时候,
张老师拿本书,挡在面前,然后脑袋躲在书的后面思考人体之妙呢。最后,
他终于悟出,人体有股气在胸中,主管肺的呼吸,支撑全身,振作精神,
"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但是,这个气叫什么呢?张锡纯当时拿来各种医书,一阵猛翻,也没有找到,
在《金匮要略》里面看到了一句话,叫"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后来,他又看到喻嘉言的书,书中论述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
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突然醒悟,原来,
这就叫"大气"啊。看来,我们读古书是有用的,为什么我要写喻嘉言、缪希雍等人呢?是
因为前人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张锡纯就是读了很多历代医家的书,
从中能体悟到许多精华出来。后来,张锡纯又发现,
《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宗气",就是大气的别称。
那么,这个农民小伙子到底是怎么患病的呢?到底什么情况才会出现大气下陷呢?
原来,这位农民在地里干活,因为疲劳过度而病倒了,估计是饿着肚子干活了。
具体原因本案中没有叙述,但是在张锡纯的其他医案中,他写过很多人是饿着肚子干活才患上了这种病。-

这位小伙子的症状是四肢懒动,饮食减少,胸中满闷。
张锡纯分析,认为他根本不是满闷,是短气,上不来气,患者有的时候对自己的病情描述得不清楚,
把短气给说成满闷了。当时也请来了医生,医生一听,
胸中满闷,这需要行气疏通啊,于是就用了宽胸理气的药物。
本来这气就已经虚了,此时是最忌讳使用理气的药物的。
用了以后,病情只会加重,这位元医生一看,情况不对,
就增加了点补药,但是病还是越来越重。没办法,只好又换了一个医生。
这个医生开了桔梗、当归、木香,其中的桔梗是药性上升的,恰巧碰对了病机,
结果立竿见影,患者的身体就好了一些。但是,这个医生不明白里面的道理,是恰巧蒙上了,
结果就犯错误了,他看到见效了,就开始改方子了,把桔梗给换成了苏梗。这个错误可犯大了,

为什么啊?因为苏梗是降的药物,结果病情马上反复。打这儿开始,
这位小伙子就不敢请医生了,说我以前还没这样呢,怎么越服药病越重啊,干脆,我不请医生了。
等到把张锡纯请来的时候,这位的病又拖了二十多天,病情非常严重,总是张大了嘴喘息,
连躺着都不行了,只能靠在墙上。最为严重的是,只要一闭眼想睡觉,立刻就觉得气息要断了,
心下突然就开始胀,必须马上开始大口呼吸,这样气息才能接上。如果疲倦极了,躺下一会儿,
就觉得"腹中重千斤,不能转侧"。这个肚子里感觉重,也是大气下陷的症状之一。
同时,这位小伙子还不敢仰卧,大家注意了,大气下陷也经常出现这个症状,
如果仰卧,就觉得胸中无力抬起,只有出的气,再吸气就没有力气了。
张锡纯一看,这是很典型的大气下陷啊,于是就开始诊脉,脉象乍有乍无,寸关尺三部,
只有一两部能摸到,且经常有偷停的情况。此时,病情已经危险到了极点,
张锡纯立刻开了方子,用生黄芪一两,配合柴胡、升麻、山萸肉各二钱,
让患者家属赶快去买药。这个方子,就是张锡纯创立的升陷汤。
很多人认为黄芪是不能治疗急症的,但是张锡纯偏偏用它来治疗这种急症,
而且用量很大,他方子里写的是六钱,但是用的时候,如果病重,经常会用到一两。
这个方子的来源,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但是这个升陷汤更加简洁,只有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桔梗一钱五分,其中知母是来制约黄芪的温,怕服用多了生热,剩下的柴胡、升麻、桔梗都是提升之药
是把气往上提的。
在治疗这个小伙子的时候,张锡纯加入了山萸肉,
这是增加固脱的作用,张锡纯对于这种重症,还经常加入人参等药。
这位农民小伙子服下药以后,过了片刻,突然感觉到肚子里面一阵响动,
然后,奇迹发生了,只见他如同大梦初醒,精神立刻振奋了起来,
呼吸也开始恢复正常了。躺下,转身都没有问题了。嘿!这药还真管用,这小伙子很高兴,觉得百病皆除,好了!
张锡纯再给诊脉,觉得六部脉都可以摸到了,但是仍然有"雀啄之象",
就是说这个脉,象是小鸟在啄食一样,三五不调,连连数急。
这是中医里面真脏脉的一种,说明病仍然很重。此时,患者的症状还剩下一个,
就是心里稍微有点烦,
所以,张锡纯就把方子里面的升麻、柴胡减了分量,
同时加上了知母、玄参。小伙子服用这副药以后,脉搏就开始恢复了,
只剩下左关脉有些不调(看来张锡纯也是注意各部脉的脉象的)。
于是张锡纯又改了方子,加入了人参一两,玄参、麦冬、天冬各一钱,
这个天冬和麦冬,分别是补心肺肾之阴的,张锡纯是用来制约黄芪、
人参的温热之性。结果,再服用了两副药以后,小伙子的这个病就痊愈了。那么,我们曾经讲过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这个升陷汤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张锡纯是受李东垣的启发的,但是,他又更前进了一步。
张锡纯认为李东垣讲的是中气,是脾胃清阳之气,而大气是胸中之气,
和脾胃之气稍有区别。张锡纯认为大气下陷比中气下陷更危急,
所以他更重视胸中之气。我们现在分析,升陷汤和心肺功能更有关联,
而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重点在调理脾胃之气的功能,虽然两者有重合,
但是也有区别。

http://bbs.iiyi.com/thread-2080491-1.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9
发表于 2014-8-11 10:55:4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8-11 09:41
[名家医案] 张锡纯----精彩的药方

有一天,一个农民的家属,

中医博士罗大伦?
100
发表于 2014-8-11 10:57:03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4:20 , Processed in 0.1630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